梦远书城 > 谢觉哉 > 谢觉哉杂文选 | 上页 下页
“学人民的语言”


  几个月前,西安来信,要我为纪念《群众报》创刊十一周年纪念,写点关于“报纸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的文章”。我因走路忙,没有写。但有点意见,现在记在后面。

  十一年前边区《群众报》在延安出版,是为使文化水平低的群众能看得懂;似乎是说知识分子说话作文的程度,比群众高。但是,实际上群众要看的东西,知识分子并不能写得出。比如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群众的思想上言词上到处有,知识分子却不常有;群众能念得出,不一定写得出;知识分子念不出因而也就写不出。准确、鲜明、生动的词句,要从群众中来,即是说要向群众学。经过执笔者的洗炼,再到群众中去,看是否为群众所接受,是否能使群众的语言有所提高。

  整风以后,在工人农民群众中跃出好多出人意料的生产干劲和生产成绩,同时也跃出不少的好文章,可以做写文章的榜样。

  大字报是发扬民主改进工作的工具,也是改进文章的工具。它字大,不容许你写得太长:戴一个帽,拖一条尾,中间还要安装些佩带;它写的是具体事,不容许你“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它是谁都要写也谁都能写的,它再不是惯弄笔杆子的人霸占的园地,群众中的好文章就在此露头了。

  五月六日《中国青年报》载邹积禄同志的只读过多半本《百家姓》、瘸了腿的爷爷写的大字报:

  我要求厂里,叫我在生活区门房看门。我不要工钱,因为有儿子和孙子养活我。别看我瘸,人瘸心不瘸;我耳朵不聋,眼也挺好使,也能写几个字。

  多么动人的事,也是多么美的文章!

  大字报里比这更好的文章多着,只要你肯留心去找。

  在生产大跃进中,农村社会主义大辩论中,出现很多好文章好诗,绝大部分是群众创造的,找不出作者姓名。它切合实际,字数简短,人人能懂、能唱、能记。比如河南封丘应举农业社的渡荒歌:

  早秋丢,晚秋捞。
  农业丢,副业我。
  人人动手割青草。
  家家储备猪饲料。
  不破产,不贷款,
  保证自给三不叫。

  从应举社战胜灾荒的总结上看,他们去年晚秋收入总折款二万五千三百元,超过原计划一万三千元将近一倍;割储饲料青草五万斤,变缺草社为余草社;积储猪饲草可以供吃到今年四月底。他们因以前贷款太多,每年要付息偿本,感到欠债不是好事,因而决定不贷款。这样做就这样唱。既准确,又鲜明,可以坚定与提高大家的信念和干劲。

  红安试验田的报告上,总结花生锄草的经验,有几句顺口溜:

  头草割(即锄得浅),
  二草挖(即锄得深),
  三、四道草如绣花(即锄得细)。

  象这样经过洗炼的话,一句话可以抵千百句。文化低的人喜欢,文化高的人也喜欢。

  在成都的都江堰,看到不知何时传下的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六字诀,千秋鉴。挖河沙,堆堤岸;砌‘鱼嘴’,安‘羊圈’;立‘湃缺’,留‘漏罐’;笼编密,石装健;分‘四六’,平潦旱;水划符,铁桩现;勤岁修,预防患。”可见很古的时候,就有用通俗易记的语言,把群众的经验留给后人看,也留给后人唱的。一直传到现在还很有用。这篇三字经有些土名词,劳动人民一听就懂,而历来所谓知识分子却常常忽视这些。

  我不是说所有文章都要写成象快板、顺口溜的一类的东西,而是说应该打破文章的常规,求得意思准确,恰如其分地写出所写的对象,求得词句鲜明,容易看懂也容易记住。不生动鲜明的散文,人民不喜欢念,不生动鲜明的韵文,人民也不一定喜欢念。

  我也不是说,文章总以短为好,而是说不要空。要长一些才能说得清楚的只好长一些。我们要注意的是,写的人虽然吃饱了饭,要写多长就多长,但也要顾及看的人的精力。

  最后,引毛主席的几句话:

  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我们在写文章做演说时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象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象一个健康的人。①

  现在应该是我们健康的时候了,努力学习人民的语言,以哺养自己身体的虚弱。

  1958年5月

  ①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八五八页。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