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谢觉哉 > 谢觉哉传 | 上页 下页
大生产运动中的一位老模范


  闻名中外的延安大生产运动,是中国革命史册中的一个光辉篇章。没有这个大生产运动,边区政权也难以巩固。谢老这时虽然年高体弱,政务繁忙,但也在革命圣地的泥土中撒下了滴滴汗水。他居住的小院里,左边靠着山脚的石崖,右边绕过礼堂门前是一大片空地。生产运动开展后,他这个小小院落,变成了养猪场、养鸡场和田间生产的“后勤部”。谢老既是“后勤部长”,农忙还得下地干活。他除了处理政务外,就是烧水、送饭,抽空还得看管鸡、猪,不让它们跑出院外。他生怕老鹰抓鸡,不时地掀开门帘,“公鸡、母鸡、小鸡……”点着鸡数。一天下午,他一时没有留意,一头大肥猪闯圈而出,跑向院外,他怎么也追赶不上。只好等王定国、高世文和陈道银(警卫员)下地回来,再去寻找。养猪是要交公的,猪跑了不是一家的私事。天黑了,大家一齐出动,找遍了附近的院落街巷,河滩草丛。没见猪的面。有的说也许狼吃了,有的说可能人偷了,大家怨声纷纭。谢老也深感心愧理亏,一夜都不能安睡,第二天一早,又分头去找,终于有了下落:是一个机关食堂当作他们自己的猪杀掉了。官司还一时打不清,最后只好剖开猪肚子,查验猪食,才证实是错杀了他们的猪,议价赔偿。王定国心疼这头猪还没有喂到最肥,少杀了肉。谢老也只好安慰一番。从此以后,谢老有了教训,严加看管鸡、猪,并力争下地多干活,以弥补损失。

  一天,谢老和王定国、高世文都在礼堂门前的地里打土块,平整土地,备耕、种菜。忽然周恩来来了。周恩来看着谢老辛勤劳动的姿态,很觉敬佩。他一跃跳上地畔,边笑边走到谢老跟前,一把夺过谢老手中的镢头,笑着说:“谢胡子,还是叫我来吧。干这个我比你有劲!”周恩来边说边打起土块来,谢老伸了伸腰,微笑着揩擦了头上的汗水,跟在周恩来身后,拣拾地里的杂草,以备喂猪。

  谢老对养猪颇有研究。根据他的经验养大猪最合算。他教给周围同志“相猪”的学问:肯长的猪相,要耳大、嘴短、肚大、身长、毛稀,脚不盘。肥猪要圈,乱跑不会积膘。他依据这些特点,协助王定国一同喂养,果然猪大膘肥。这年,他们杀的一头猪,除头、蹄、板油外,纯肉一百零四斤(系大秤,二十四两一斤),油二十四斤,而这头猪只喂了一百四十天。谢老高兴地说:“还是养猪利大!”在边区召开的一次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上,中央领导表扬了谢老和王定国的生产劳动成绩,毛泽东还亲笔题写了“再接再励”的奖状。

  对于种菜,谢老也不外行。他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我到北方才感到这句话意义的重要”。他认识到,南方温热期长,虽然下种要及时,但迟几天同样可以成熟,而北方就不然。前一年种的西红柿、大辣椒,都未黄熟就遇到霜天,枯萎了。于是,他从《解放日报》上剪下黄理德写的《种菜经验总结》,贴在日记本上,随时学习。当年他种的蔬菜也获得了丰收。

  谢老所在的边区政府和参议会的生产小组,召开会议总结生产经验,制定生产计划时,他都积极参加,出些主意,让生产小组多想办法完成规定指标。当时,国民党胡宗南部队封锁延安,没有油墨印书报、文件,这是个大问题。谢老听说边区政府生产科的同志正在试验用烟末子做土油墨,便在生产小组会上提出,咱们也可试试。他当顾问,并带领秘书、警卫员等同志一起干。于是,高世文、陈道银这些小伙子负责刮烟筒里的烟末子,谢老负责用筛子筛。要把烟末子筛得很细很细才行。每次筛时,满脸满手全是黑乎乎的,连那自胡子也看不清了,呛得他直咳嗽。谢老满不在乎,筛好烟末,就熬蓖麻油,熬油也不易,火大火小都不成,他站一边细心观察火候。油熬好了,对上松香,土油墨终于调成了。他是刻过腊板、搞过印刷的人,知道油墨里绝不能有一粒粗末子,否则,就会把腊纸磨坏。每次,他都亲自试验,用扞面杖薄薄地涂上一层土油墨,然后铺上一张腊纸试验,直到合格了,才让生产小组的同志送到物资局。这种土油墨对当时延安印书报、文件很有用处,解决了不少印刷上的困难。

  谢老担心生产小组完不成任务,他个人也订了一个个人计划,以保证小组计划的完成。他的计划是:一、小毛驴加入生产。小毛驴是陇东分区送给谢老作纪念的。他决定将这头毛驴参加到生产活动中去,以保证计划的完成。二、每月供给的十盒待客香烟,全部交公使用。三、除衬衣外,衣服、鞋子、床单一概不领。四、包种一分地:西红柿二十株、茄子二十株、秋白菜一百颗。五、晒腌小菜一百斤。他这个小计划,到年终不仅全部实现,而且还超额完成。从而使这个小组的生产任务也大大超过了指标。

  谢老和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经常交谈陕北的灾荒史实,研究气候的规律。李鼎铭生长在陕北,给他提供了许多历史资料。他了解到,陕北大灾为光绪三年,死人过半。而光绪二十五年的灾情并不小于光绪三年,但却未饿死人。其原因是人民有了教训,有了准备。这年洋芋种得多,糠秕不抛弃。他同李鼎铭从研究历史中得到一条度荒经验:“救荒之道,宜多种洋芋。”因此,他极力推广和宣传这一做法,并且得到了实效。

  一九四四年八月,谢老再次到南泥湾休养。同去的还有李鼎铭夫妇和刘景范等人。南泥湾既是休养圣地,又是边区生产运动的大本营。谢老来到这里,既可休养,也能考察生产情况,学习经验。于是,他常常爬山越岭,到部队农场去查看庄稼。八月十一日这天,他同刘景范、李力果,步行十数里,到边府农场去看秋田的长势。他将这里的稻田同部队种植的相比,发现两处有些差距,便从中找原因,总结经验。在沿途的梢林中,刘景范还帮他认识了好几种药苗,他采回几株黄连作为标本。谢老将他亲眼所见的生产情景,在休养所里写成诗篇和文件,带回延安,报告给党中央。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