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李大钊 > 李大钊文集 | 上页 下页
国民政府与晋阎关系(之一)


  ——白和通讯(一九二七年一月)

  时局渐展,党军进出长江以后,KMT北京政治分会曾间接对晋阎为下列表示[1]:“我党甚愿知百川为吾党之友,抑为吾党之敌?吾人以为百川今日所处之境,最宜于促进革命大业之成功。百川昔隶同盟会籍,辛亥之役,曾建丰功。迄今15年来,尚能自保其地位者,百川而外,尚有何人!然而,百川处境,往往在两大之间,事齐事楚之难境,独能忍辱负重,苦心支持以至于今者,岂第为个人之利禄权位计耶!若欲留其硕果仅存之势力,将以伺机乘时,对于国家民族有所建树,则今日者,诚千载一时之机会,不可或失者也。百川而欲其十数年来之苦心孤诣,有以大白于天下者,宜速自决定大计矣。”此语已经由其驻京代表转达于晋阎。晋阎复电云:“敬电悉,本号(山西)于田君(KMT)同行(合作),早下决心。希转达绥远,事照(焕)章作法太差,致我为难。已定由奉方单独解决,我留一师两旅守驻绥外,余部已开始回晋[2]。此外,尚有与晋合作(之)西北军约两万人[3],分驻绥区,并告。”此间得电后,即一面电告士英[4]同志(因彼时阎方由外国购得步枪两万枝,子弹五百万颗,须由津入口,如奉方疑其态度有他,则必扣留,故阎嘱为严守秘密。今则此物已到手矣。),一面托其代表电复。谓:冯已离包西去,即是为你解此难题。数日前,阎电其驻京代表温寿泉[5]云:随雯

  南去之某已由汉回晋,携有士英同志诚极恳之长函。阎即拟派温为其正式代表南下。温电复他说,还是另派一人好,因彼在京亦可时时与我方接洽。如必欲彼往,有两个先决条件须你斟酌:(一)温一去汉,便不能再回北京;(二)温到汉,风声必高,因之,必须预备军事行动,否则另派他人前往。现尚不知阎如何决定。昨晚,阎忽来一下列的电报:“生甫军(奉军)已过汾西(绥远),再三交涉,非斐然部(焕章部)退出五原,恐不惟战事不能避免,且虑牵及本号,望向玉庵(石曾)、筱仙(L)[6]一商确之。”现已答复阎说,五原重要,万不能退,决严阵以待。我军有雄厚兵力集中五原一带,如彼必欲迫我,只有与之决战。此时,山西不必露出何等行动,但须准备一切,于必要时行动。韩麟春[7]昨在温处,大骂阎态度不明。《顺天时报》公然的说,要小心阎。阎在今日亦非同我们合作不可了。

  《中央政治通讯》第15期

  1927年1月5日以后

  [1]KMT北京政治分会曾间接对晋阎为下列表示 国民党北京政治分会,成立于1925年初,即孙中山在京病重期间。成员有丁惟汾、李大钊、李石曾、吴稚晖、王法勤。

  此处所说“分会”对晋阎之表示,李大钊《守同志来信》中曾具体引述。李大钊说:“我即着人答复他说”。也即是李大钊以个人之名对晋阎作出答复。在这里,李大钊个人之名的文字,与国民党北京政治分会是同义的。当时中共北方区委(包括代号白和)的文字与李大钊个人文字之间的关系,亦应如是观。

  [2]余部已开始回晋 国民军从南口败退后,晋阎出兵攻复晋北失地并占取绥远。由于形势发展,晋阎与国民军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1926年11月1日冯玉祥日记记载:“本日接广东无线电,浙江、福建已归国民政府,安徽不日亦有变化。又闻吴佩孚已退顺德,刘镇华已退潼关,故阎百川电商启予,令将在绥队开回太原,防吴之败兵侵入,一防刘镇华退潼关后,二军窥其晋南也。”商启予,即商震(1884—1978),时率晋军驻绥远,被阎委任为绥远都统。

  [3]此外,尚有与晋合作西北军约两万人 “与晋合作”,此为隐语。1926年8月14日南口陷落后,国民军向西北败退。韩复榘、石友三、郑金声率三个师向阎锡山投诚,所提惟一条件是:“宁死不打国民军”。阎予同意,并让“各级士官一律照旧”,未予改编或作其他处置。冯玉祥五原誓师后,率刘伯坚等人亲往实为晋军驻地包头(当时张之江等将领反对前往,认为太冒险),对已投晋的韩、石等人进行教育,表示“既往不咎”,使这部分人又回到国民军。对此,阎锡山亦未予阻拦。

  [4]士英 即姜士英,为当时蒋介石的代号。

  [5]温寿泉 (1880—1955),山西洪洞人。1904年赴日留学,次年入同盟会。1911年响应武昌起义,任山西军政府副都督,后又任燕晋联军参谋长、都督府军政司司长等职。1949年前,还曾任傅作义高等顾问。建国后,任北京文史馆馆员。

  [6]筱仙(L) 指李大钊。

  [7]韩麟春 (1888—1930),沈阳人。190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民国后曾任陆军部次长。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任第一军副军长,是激烈的主战派。1927年夏,与张学良、于珍一起,率奉军入豫与北伐军和国民军作战,后被击败。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