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王夫之 > 张子正蒙注 | 上页 下页
三十篇(3)


  曲谕小人,使知返而自安于命。

  爱人以德,喻于义者常多,故罕及于利;

  圣人之徒,正义而不谋利,无庸复与言利。

  尽性者方能至命,未达之人,告之无益,故不以亟言;

  求道于天而不求道于己,无益于进德。

  仁大难名,人未易及,故言之亦鲜。

  尽天下之理,皆吾心之恻然而动,不容已者;执事以言之,则倚于一曲而不全。

  颜子于天下,“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

  诚立而几明,则自知审,而即以验天下,无不知也;因人之不善以自警,则终身不行。

  故怒于人者,不使加乎其身;愧于己者,不辄贰之于后也。

  人有不善,则怒之矣;己不效尤,不使人将怒己,故曰不迁。贰,犹复也。此颜子力行之功,故夫子许为好学之实。

  颜子之徒,隐而末见,行而未成,

  未仕,故道不达;早亡,所求之志末竟。

  故曰“吾闻其语而未见其人也。”所以知此为颜子之类言者,以用舍行藏知之。

  “用则行,舍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颜子龙德而隐,故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与圣者同。

  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颜子之学,见龙之德也,可以利见,而时在潜则潜,所学者圣学,故道同于圣。

  龙德,圣修之极也;

  修之极而圣德纯,则屈伸一致而六龙可御。

  颜子之进,则欲一朝而至焉,“可谓好学也已矣”。

  所谓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也。大学之道,止于至善;近小自期,非学也。

  “回非助我者”,无疑问也;

  大其心而正大经,则虽所未知,而闻言即贯,无疑则无容问矣。

  有疑问,则吾得以感通其故而达夫异同者矣。  道有异同,推其异以会其同,学者当自求而得之。待教而喻,虽达异同,其所达者犹有方也。圣人因问而曲尽教思之无穷,然非学者进德之实益。

  “放郑声,远佞人”。颜回为邦,礼乐法度不必教之,惟损益三代,盖所以告之也。

  “三”,当作“四”。言行,言乘,言服,言韶舞,则皆现成之辞。是其度数文章,颜子皆已知之,不待详教,但告之损益而已。

  法立而能守,德则可久,业可大;郑声、佞人能使为邦者丧所以守,故放远之。

  德立而业成,于君道无憾矣。以郑声、佞人为不足虑而姑置之,终为盛德之累,且潜移风会而不知。唯守之纯一,而淫邪之微疵必谨,则居心一,百官正,风俗醇,可久可大之道,纯王之德也。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

  二者疑于不相通。

  盖“士而怀居,不可以为士”,必也去无道,就有道。

  春秋之世,诸侯之国皆可仕,故不当怀土重迁而必去之。

  遇有道而贫且贱,君子耻之。举天下无道,然后穷居独善,不见知而不悔,

  夫子所以周流列国而后反鲁以老。

  《中庸》所谓“惟圣者能之”,仲尼所以独许颜回“唯我与尔为有是”也。

  无我之至,龙德而时中,夫子圣而颜子以此为学。

  仲由乐善,故车马衣裘,喜与贤者共敝;

  子路所友,必其贤也;乐人之善,外见之仁也。

  颜子乐进,故愿无伐善施劳;

  进而不已,不见有可伐可施,乐己之进无穷,内修之仁也。

  圣人乐天,故合内外而成其仁。

  天者,理之无间者也。安之,信之,怀之,内尽于己者至;老安,友信,少怀,外及于物者弘。合于己而己无非天,颜子所欲进者此,而未逮尔。

  子路礼乐文章,未足尽为政之道,以其重然诺,言为众信,故“片言可以折狱”,如《易》所谓“利用折狱”,“利用刑人”,皆非爻卦盛德,适能是而已焉。

  《噬嗑》啮而合,非天理之自然;《蒙》三未出乎险,圣功不就,皆非盛德事。

  颜渊从师,进德于孔子之门;孟子命世,修业于战国之际,此所以潜见之不同。

  命世,世无人而己任责于天也。二子皆学孔子,而因时为位,无成心以执一,所以为善学。

  犁牛之子,虽无全纯,然使其色骍且角,纵不为大祀所取,

  大祀为郊庙。

  次祀小祀终必取之,言大者苟立,人所不弃也。

  大者,大节不失也。此教仲弓以用人之道,与“先有司、赦小过”意同。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