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王夫之 > 礼记章句 | 上页 下页 |
卷十八 学记(3) |
|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多”,泛记而不亲也。“寡”,专持而不广也。“易”,果为而不知难也。“止”,循分而不能进也。“心”,谓情质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多、寡、易、止,虽各有失,而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以专,易者勇于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则善长矣。 ▲右第八章。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继”,续也;启其端而使彼续成之也。“志”,思也。 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言”,教者之训辞也。“约”,简也。“达”,可通于大全也。“微”,不显说也。“臧”,美也;谓精美有义味也。“罕譬”,不多为譬释也。“喻”,晓也;大旨已晓了也。以此三者立言,则为可继,以待学者之自求,所以引人之志于无穷也。 ▲右第九章。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而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长,丁丈反。 “至学”,谓至手所学之道也。“难易”者,斯道大小显微之序也。“美恶”,学者材质之差也。“博喻”,谓所喻者众也。“长”,官之正长。知道之序而尽人之材,则因机设教而人无不可喻者矣。以之为长为君,而建道宜民,程材器使,皆此道耳。君长之道,皆于师道取则焉。故自天子之元子至凡民之俊秀,欲明君长之德者,得所师而取法不远,是以王者择师以立教,则子孙臣庶则而效之,而治隆俗美也。 《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此之谓乎!(俗本惟作唯。“此”字让有“其”字者,讹。) “四代”,虞、夏、商、周。“惟其”,慎择之辞。 ▲右第十章。此章承上章师道之大而言择师之当慎。自此以下六章,皆言亲师为学之道,学者之事也。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严”,尊敬也。惟尊德乐道者,乃能忘势而尊师,是以难也。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民”,人也。“敬”,重也。 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诏”,告也。天子入大学而亲有所问,则东面,师西面,所谓“弗臣”也。天子尊之于上,其下莫敢不尊也。 ▲右第十一章。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归功曰“庸”。“怨”者,怨其督责。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说,他活反。) “易”者,疏理易析处。“节目”,木枝节所自出,坚撑处也。“说”,谓节目随理而脱也。“解”,判也。喻善问者因言以知意,即显以察微,渐渍之久而大疑自决。若择隐奥者以为诘难之端,而轻其浅易者为不足问,是不诚于求知而躐等以矜善问,终于迷而已,程子所谓“拣难处问”者是也。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从,七恭反。) “待”,应也。“从容”,犹言良久。“声”,余韵也。因问而答,大者不吝,小者不滥,而意味有余,使人思而得之,引伸于无穷。 此皆进学之道也。 善问善答,则学日进矣。 ▲右第十二章。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记问”者,无察识之实,懵于次序,述诵以教人,倾尽而止。惟己学已明,则审知学者所至之浅深,听其所问之语而因量以善诱之也。 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语,鱼讵反。舍,如字,始夜反。) “力不能问”者,不知疑也。“舍”,置也。言师必因材而授,不可则止,以警学者之自勉。 ▲右第十三章。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冶裘之事,熔合以底于完。弓箕之事,矫揉以适于用。始学御者,马反向舆,曳车却行,使易就御而不骋。察于此而知识小以成大,变质以合理,向道以闲邪,虽未能即合辙于古人,而就其所能以拟议之,则不迷其方而为之有渐,其于学也,有日孳孳而不能已者矣。 ▲右第十四章。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当,丁浪反。治,直利反。) “丑”,齐也;因声色而知学与师之重,所谓“比物丑类”也。“鼓”,谓考击之也。“水”,调涂之也;鼓之所以宣五声之和,水之所以成五色之章,质因其自然,而为之者人力也。“五官”,耳聪、目明、貌恭、言从、思睿也。天之所赋,虽各效其灵,而非学则无以尽其材而不淫于妄也。“五服”,斩、齐衰,大、小功,缌也。亲师明道而后能尽伦也。 ▲右第十五章。 君子曰:大德不官, “大德”者,人官之本,涵于未发,以为视听言动之则,不倚于官也。 大道不器, “大道”者,事物之本,为事物之所共由,散于有形而为器,而不滞于一器也。 大信不约, “大信”者,信在言前,不言而信固存,不待期约之结也。 大时不齐。 “齐”,有恒期而无参差也。圣人之时,因时而处中,无画一之理而同归一致。如天之有四时寒暑,参差变化,无一定之期而自不爽;盖时为齐之本,而齐不可以为时也。 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 四者之理,居静以御动,不为而成功,惟其有本也。学能知本,则修之在躬,存之在心,虽未发见于事物,亟著于功效,而应事接物之道即此而具,盖明其德以修身,而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理,不外是矣。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河,海之源也。海,河之委也。源虽小而必先之,重本也。故守约而施博,君子之学,求诸己而已矣。此篇所言,皆亲师讲艺之事,而终之以务本。所以见古人为学,求之己者,但尽其下学之事,而理明行笃,则天德王道即此而上达焉。盖与《大学》至善知本之旨相为符合,而后世窃佛、老之说,以文其虚枵狂诞之恶者,亦鉴于此而可知其妄矣。 ▲右第十六章。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