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总集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上页 下页 |
卷一百四十四 子部五十四 |
|
卷一百四十四 子部五十四 小説家類存目二 山海經釋義十八卷圖二卷(通行本) 明王崇慶撰。崇慶有《周易議卦》,已著錄。是書全載郭璞註,崇慶閒有論説,詞皆膚淺。其圖亦書肆俗工所臆作,不為典據。 幽怪錄一卷續幽怪錄一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幽怪錄》,唐牛僧孺撰。僧儒事蹟具《新唐書》本傳。《唐書·藝文志》作《元怪錄》。朱國楨《湧幢小品》曰:“牛僧孺撰《元怪錄》,楊用修改為《幽怪錄》,因世廟時重‘元’字,用修不敢不避。其實一書,非刻之誤也。”然《宋史·藝文志》載李德裕《幽怪錄》十四卷,則此名為複矣1。《唐志》作十卷,今止一卷,殆鈔合而成,非其舊本。晁公武《讀書志》云:“僧孺為宰相,有聞於世,而著此等書2。《周秦行紀》之謗,蓋有以致之也。”末附唐李復言《續錄》一卷。考《唐志》及《館閣書目》皆作五卷,《通考》則作十卷,云分仙術、感應二門。今僅殘篇數頁,並不成卷矣。然志怪之書,無關風教,其完否亦不必深考也。 【彙訂】 1.《宋史·藝文志》僅載李德裕《幽怪錄》,無牛僧孺書,而李著《幽怪錄》唐志以下書目均不載,當即系牛僧孺之書而致誤,且卷數譌為十四。宋尤袤《遂初堂書目》載有《幽怪錄》,明天順刻本《紺珠集》及明抄本《類説》均節錄此書,亦名《幽怪錄》,則改稱非始於楊慎。(昌彼得:《説郛考》) 2.牛氏兩次為相皆當政局動盪復雜、朋黨鬥爭激烈之時,恐無暇“著此等書”。據書中標明發生故事與聽到故事的時閒,可知非一時一地所作,當系長期積累而成。元和年閒外放與大和六年到開成三年任淮南節度副使和東都留守兩段大概是創作較為集中的時期。(于天池:《牛僧孺和他的<玄怪錄>》) 續元怪錄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唐李復言撰。是書世有二本。其附載牛僧孺《幽怪錄》末者,蓋從《説郛》錄出1。一即此本,凡二十三事,與《唐志》卷數亦不符。蓋從《太平廣記》錄出者2,雖稍多於《説郛》本,然亦非完帙也3。 【彙訂】 1.國家圖書館藏書林松溪陳應翔刻本《幽怪錄》(避始祖玄朗諱改)四卷附《續幽怪錄》一卷,與存世南宋臨安府尹家書籍鋪刻本《續玄怪錄》四卷前兩卷篇目次序全同,恐非從《説郛》錄出。(程毅中:《<玄怪錄續玄怪錄>點校説明》) 2.二十三事中《辛公平上仙》一篇他書(包括《太平廣記》)不載,亦有與《太平廣記》所收同名而文字差異甚多者。(同上) 3.衢本《直齋書錄解題》著錄《續玄怪錄》十卷,分三門。此四卷本不分門類,與《太平廣記》相核,尚有佚文。則既非原帙,亦非原帙之自然殘闕。(李劍國:《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 龍城錄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舊本題唐柳宗元撰。宋葛嶠始編之柳集中,然《唐藝文志》不著錄。何薳《春渚紀聞》以為王銍所偽作。《朱子語錄》亦曰:“柳文後《龍城錄雜記》,王銍之為也。子厚敍事文字,多少筆力。此《記》衰弱之甚,皆寓古人詩文中不可知者於其中,似暗影出。”今觀《錄》中所載帝命取書事,似為韓愈《調張籍》詩“天官遣六丁,雷電下取將”二句作解;趙師雄羅浮夢事,似為蘇軾梅花詩“月下縞衣來扣門”作解。朱子所論,深得其情1。莊季裕作《雞肋編》,乃引此《錄》駁《金華圖經》。季裕與銍為同時人,或其書初出,偽蹟未露,故不暇致詳歟?然自南宋以來,詞賦家已沿為故實,不可復廢。是亦王充所謂“俗語不實,流為丹青”者矣。 【彙訂】 1.據清曾釗《面城樓集鈔》卷二考,與王銍同時或稍前之許彥周、樊汝霖已引錄《龍城錄》。另孔傳《續六帖》亦引,顯非王銍所撰。宋洪邁《夷堅志·支戊》卷五云:“柳子厚《龍城錄》,蓋劉無言所作,皆寓言也”。元吳師道《敬鄉錄》卷一亦謂:“昔人謂《龍城錄》,《唐志》無之,乃王銍偽撰。或云劉燾。”劉無言即劉燾,則除王銍之外,尚有劉燾一説。又書中所記對唐代典制頗為隔膜,如卷上“神堯皇帝破龍門賊”、卷下“尹知章夢持巨鑿破其腹”等條;對歷史地理較為陌生,如卷下“太宗沉書於滹沱”、“老叟講明種藝之言”等條;對唐代文獻不熟,如卷下“高皇帝宴賞牡丹”、“開元藏書七萬卷”等條;所記唐代人物與史籍不合;所記唐人著作如王知遠《易總》、王漸《孝經義》等不見於史志目錄,亦無人道及;所記有柳宗元身後事。唐五代人著作皆未引錄《龍城錄》,宋初編撰之《太平御覽》、《太平廣記》亦未引,仁宗慶曆元年(1041)成書之《崇文總目》始有著錄,但未著錄作者、卷數。託名唐鍾輅之《續前定錄》、佚名編《異人錄》始引錄其文。當系北宋初至仁宗初年閒人所撰。(昌彼得:《説郛考》;李劍國:《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陶敏:《柳宗元<龍城錄>真偽新考》) 獨異志三卷(江蘇巡撫採進本)1 唐李冘撰。《唐藝文志》作李元2,未詳孰是。其書雜錄古事,亦及唐代瑣聞,大抵語怪者居多。如女媧兄妹為夫婦事,皆齊東之語。又如《列子》海人狎鷗、愚公移山事,皆摭寓言為實事,尤為膠固。至王涯為仇士良所害,本非文宗之命,乃稱涯為天兵梟戮,則悖謬甚矣。 【彙訂】 1.“三卷”,底本作“二卷”,據殿本改。《稗海》本作三卷,疑即所據。(王重民:跋新印本《四庫全書總目》) 2.此書《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皆署作者為李亢。(陶紹清:《唐摭言》研究) 陸氏集異記四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舊本題唐比部郎中陸勳撰。《書錄解題》及《宋史·藝文志》並作二卷。陳振孫曰:“語怪之書也。凡三十二事,言犬怪者居三之一1。”此書較陳氏所載多二卷,而事較振孫所記之數多三四倍,亦不多言犬怪。豈後人附會,非其本書歟? 【彙訂】 1.“語怪之書也,凡三十二事,言犬怪者居三之一”乃《郡齋讀書志》小説類所云。(孫猛:《郡齋讀書志校正》) 劍俠傳二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舊本題為唐人撰,不著名氏,載明吳琯《古今逸史》中1。皆紀唐代劍俠之事,與《太平廣記》一百九十三卷至一百九十六卷所載“豪俠”四卷文盡相同。次序及句下夾註如“潘將軍”條下所附“忘其名,疑為潘鶻硉也”九字,亦復吻合,但譌“鶻硉”為“鶴碎”耳。蓋明人剿襲《廣記》之文,偽題此名也2。 【彙訂】 1.明刻《古今逸史》本此書作四卷,每卷僅題明新安吳琯校,並未題為唐人撰。惟汪士漢《祕書二十一種》本題唐亡名氏撰。 2.此書尚載春秋、宋代時事,非“皆紀唐代”。全書共三十三條,其出《太平廣記》“豪俠”者只十九條,而又顛倒其次序,或改易其篇題,不盡與《廣記》相合。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七一錄其自著書之序十六篇,中有《劍俠傳》小序,原未依託古人。(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 錄異記八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蜀杜光庭撰。光庭有《了證歌》,已著錄。此書《宋志》作十卷,與今本異。白雲霽《道藏目錄》收於《洞元〔玄〕部·記傳類·恭字號》中。然光庭雖道士,而此書所述實無與於道家。卷首沈士龍題辭謂光庭以方術事蜀孟昶,故成此書以取悦。考陶岳《五代史補》,光庭以唐僖宗幸蜀時入道,其後歷事王建、王衍,未入後蜀。即以此書而論,其記“蜀丁卯年,會昌廟城壕側龜著金書玉字大吉字”,則王建天復七年也;又稱:“蜀皇帝乾德元年己卯七月十五日庚辰降誕廣聖節,王彥徽得白龜以進”,則王衍元年也。凡此皆為前蜀王氏誕陳符瑞,以云悦昶,失考甚矣。其言皆荒誕不足信。《冶城客論》曰:“廣成先生杜光庭撰《仙傳錄異》等書,率多自作,故人有無稽之言謂之杜撰。”然則光庭之妄,前人已言之矣。 括異志十卷(内府藏本) 舊本題宋張師正撰。師正字不疑,熙寧中為辰州帥1。《文獻通考》載師正擢甲科後,“宦遊四十年,不得志。於是推變怪之理,參見聞之異,得二百五十篇,魏泰為之序2。”此本不載魏序,蓋傳寫佚之。然王銍《默記》以是書即魏泰作。蓋泰為曾布之婦兄,而銍則曾紆之壻,猶及識泰,其言當不誣也3。 【彙訂】 1.文瑩《玉壺清話》卷五云:“文瑩丙午歲訪辰州帥張不疑師正,時不疑方五十……後熙寧丁巳,不疑帥鼎……已六十二矣。”丙午為治平三年(1066),可知張師正在熙寧前已為辰州帥。 2.所引《文獻通考》之語實出自《郡齋讀書志》。 3.殿本“當”下有“必”字。王銍《默記》未提及魏泰,當系其《跋范仲尹墓誌》之誤。然此書卷二云“余任渭州推官,親承楊公之説”,而魏泰未曾擔任任何官職。《玉壺清話》卷五明言張師正“著《括異志》數萬言,《倦遊錄》八卷。”(李裕民:《四庫提要訂誤》) 青瑣高議前集十卷後集十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不著撰人名氏。晁公武《讀書志》及《宋史·藝文志》皆著錄,亦皆不云誰作1。趙與峕《賓退錄》稱為劉斧《青瑣高議》,當必親見其標題。前有孫副樞序。不稱名而舉其官。他書亦無此例,其為里巷俗書可知也2。所紀皆宋時怪異事蹟及諸雜傳記,多乖雅馴,每條下各為七字標目,如張乖崖明斷分財、回處士磨鏡題詩之類,尤近於傳奇。閒有稱“議曰”者,寥寥數言,亦多陳腐。《讀書志》稱其詞意鄙淺,良非輕詆。公武所錄作十八卷,《宋史·藝文志》亦同。此本乃多兩卷,或坊賈傳刻,又有所竄入歟?蔡絛《鐵圍山叢談》稱所載孫勔射黿被追,見韓琦為紫府真人事,其説不謬。然稱為《青瑣小説》,或又其别名也。孫勔事,《魏公别錄》、《魏公家傳》皆載之。周煇《清波雜志》又考其同異,謂當以《家傳》為正。其所引“王老志别”一説,即蔡絛語也3。韓琦名德4,何必死作閻羅王乃足取重。斧作小説,侈談神怪可矣。士大夫以為實事而記於《家傳》、《别錄》,好事者又校正其異同。相率説夢,不亦傎乎? 【彙訂】 1.《宋史·藝文志》小説類著錄劉斧撰。(陳樂素:《宋史藝文志考證》) 2.孫副樞序明云:“劉斧秀才……求余為序”,《賓退錄》即據此序。序末結銜署“資政殿大學士孫副樞”,是副樞乃其名,非其官也。(胡玉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 3.“也”,殿本無。 4.殿本“韓”上有“夫”字。 雲齋廣錄八卷後集一卷(内府藏本) 宋李獻民撰。獻民字彥文,延津人。是書前有政和辛卯獻民自序。所載皆一時豔異雜事,文既冗沓,語尤猥褻。晁公武《讀書志》、陳振孫《書錄解題》俱云:“十卷,分九門1”。今止存六門,曰士林清話,曰詩話錄,曰靈怪,曰麗情,曰奇異,曰神仙,共八卷。末有《後集》一卷,曰《盈盈傳》,乃作者自述所遇。然首稱皇祐中,中稱嘉祐五年,皆仁宗年號,與獻民時代不相及。則《傳》中所謂“余”者乃别一人,而佚其名,非獻民自稱也2。其書大致與劉斧《青瑣高議》相類。然斧書雖俗,猶時有勸戒,此則純乎誨淫而已。以向來諸家著錄,今姑存其目焉。 【彙訂】 1.輯本《直齋書錄解題》未錄此書。(陳樂素:《宋史藝文志考證》) 2.據五十卷本《夷堅志》卷二六所記,可知《盈盈傳》乃宋王山所撰,原載於王山《筆奩錄》中。後人誤添入《雲齋廣錄》中。(馮一:《<雲齋廣錄>版本源流考》) 五色線二卷(内府藏本) 不著編輯者名氏,載毛晉《津逮祕書》中。考《中興館閣書目》有此書名。然是書雜引諸小説新誕之語,或不紀所出,割裂舛謬,不可枚舉。至謂楚襄王夢神女事出《史記》,其庸妄可知。未知果宋時舊本否也。 峽山神異記一卷(永樂大典本) 宋王輔撰1。輔里籍未詳。是書作於嘉定戊寅。輔時辟為瀧水縣令。自序謂:“予備員西征,始聞峽山非常可駭之事,始猶未敢以為然。及觀前賢所記,由東坡以來,連篇累牘,悉出於名公巨卿之口。以其人之可信,則事必可信矣。訪《峽山集》舊版散失2,於是裒集傳之。”然其敍述飛來殿,謂:“至德元年,峽有三神人化為方士,夜扣穎州貞俊禪師曰:‘本峽居清遠上流,吾欲建道場,師能去否?’俊諾之。是夕風雨驟作。黎明薄霽,啟户而觀,則佛殿與神像已運至山中矣。俊師乃於峯前石上安坐。本淮南西路舒州延祚寺之所移。”其事涉於語怪,是小説之支流,非地志之正體也。 【彙訂】 1.“王輔”,殿本作“黄輔”。 2.“散失”,殿本作“失散”。 閒窗括異志一卷(浙江鄭大節家藏本)1 宋魯應龍撰。自署東湖,蓋嘉興人。書中稱“淳祐甲申,館於沈氏”,則理宗時也。其書皆言神怪之事,而多借以明因果。前半帙皆所聞見,後半帙則雜採古事以足之。大半與唐、五代小説相出入。 【彙訂】 1.此書未著錄於《浙江省第五次鄭大節呈送書目》及《二老閣呈送書》,“浙江鄭大節家藏本”誤。(江慶柏:《四庫全書私人呈送本中的鄭大節家藏本》) 續夷堅志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金元好問撰。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人1。官至左司郎中2。事蹟具《金史》本傳。是編蓋續宋洪邁《夷堅志》而作,所紀皆金泰和、貞祐閒神怪之事。前有自序,見於《遺山集》,而此本無之,蓋傳寫佚脱也3。 【彙訂】 1.《總目》卷一六六《遺山集》提要云:“金元好問撰。好問字裕之,秀容人。”為得其實。(《金史·元德明傳》:“太原秀容人。”太原為府名,德明即好問之父。惟據《金史·地理志》,太原並不轄秀容。)(楊武泉:《四庫全書總目辨誤》) 2.《金史·百官志一》:“左司郎中一員,正五品;員外郎一員,正六品。”惟據《金史·文藝下》:“(元)好問字裕之……中興定五年(進士)第,歷内鄉令。正大中為南陽令,天興初擢尚書省掾。頃之,除左司都事,轉行尚書省左司員外郎,金亡不仕。”則官未至左司郎中也。(同上) 3.元好問《遺山先生文集》四十卷諸本皆無《續夷堅志》自序。(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 異聞總錄四卷(内府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亦不著時代。其中“林行可”一條稱“大德丁酉”,則元人矣。然所載“臨安倡女儀珏”一條稱:“其編隸鄱陽。予嘗於席閒與紙筆,即賦詞。大略美吾兄弟,有‘鄱江英氣鍾三秀’之語”,乃洪邁《夷堅志》原文。所謂“予”者,即邁,所謂“弟兄三秀1”,即邁、适、遵也。此本剿襲其言,併其自稱亦未改,則亦剽剟而成者矣。 【彙訂】 1.“弟兄”,殿本作“兄弟”。 效顰集三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趙弼撰。弼有《雪航膚見》,已著錄。是編皆紀報應之事,意寓勸懲而詞則近於小説。第三卷中闕《疥鬼對》、《夢遊番陽傳》二篇,殆傳寫佚之。 談纂二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都穆撰。穆有《壬午功臣爵賞錄》,已著錄。是書記錄元、明以來逸事。然多涉神怪,不足徵信。書中龔泰、軒輗、張仙三條註稱“采曰”者,乃其門人陸采附記。蓋此書采所編次,故原本題曰《都公談纂》云。 陸氏虞初志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舊本題《陸氏虞初志》,不著其名。惟第一卷中《續齊諧記》有跋,稱得於外舅都公家,疑為都穆壻也1。其書所收諸家小説,惟吳均為梁人。餘皆唐人雜傳,不出《太平廣記》之中,殊乏異聞。《白猿傳》舊題江總,雖曰託名,然既為謗歐陽詢而作,則出於隋末唐初更無疑義。乃以殿唐末,未免失倫。則亦隨手鈔合,取足卷帙,無所銓次之本矣。 【彙訂】 1.《續齊諧記》跋語云:“是書(《續齊諧記》)亦罕得佳本,惟外舅都公家藏有之,命余鋟梓以傳焉。”今重編《説郛》本《續齊諧記》跋題“至元甲子吳郡陸友記”,則陸氏即元代人陸友,其外舅顯非都穆,更與《虞初志》無干。(寧稼雨:《中國文言小説總目提要》) 志怪錄五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祝允明撰。允明有《蘇材小纂》,已著錄。是編所載皆怪誕不經之事。觀所著《野記》諸書,記人事尚多不實,則説鬼者可知矣。朱孟震《河上楮談》謂允明所作《志怪》凡數百卷,疑無此事。“卷”字殆“條”字之誤歟? 西樵野記四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侯甸撰。甸,蘇州人1。《明史·藝文志》載是書作十卷。此本卷數不符,疑有散佚。然原序稱一百七十餘條,計數無闕,或《明史》誤也。序又稱所載悉幽怪之事,此本所載乃有不涉幽怪者二十三條,為例未免不純。其女子咏錢一詩,見沈括《筆談》,摭為近事,尤疏舛矣。 【彙訂】 1.《弇山堂别集》卷二十七云:“《西樵野記》言‘吾郡中蔣閣老冕歷仕三朝,而始告歸田里,朝廷慕其賢,使使三聘之不至’”云云,且考辨曰:“按蔣閣老冕,全州人,嘉靖三年以議禮不合而乞致仕,豈有三聘之説?”則侯甸亦當為全州人。(胡露:《<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存目補正》) 廣夷堅志二十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舊本題明楊慎撰。慎有《檀弓叢訓》,已著錄。是編前有嘉靖二十年慎門人夏林序,文詞猥陋,舛誤疊出。如云宋洪邁有《夷堅志》二十卷。考邁書甲集至癸集二百卷,支甲至支癸一百卷,三甲至三癸一百卷,四甲、四乙二十卷,乃四百二十卷,非二十卷也。又稱:“因宣和皇帝喜長生不死之術,一時士大夫相習成風,爭為此類言語以媚於上。洪故賢者,亦不能免。”考邁乃高宗紹興十五年進士,孝宗時官端明殿學士,非徽宗宣和時人也。又稱慎“著述已滿天下,晚年學《莊子》之卮言,拾《齊諧》之剩語,仿洪氏之例而推廣之”。考慎以正德六年辛未登第,年二十四,至嘉靖二十年辛丑僅五十四歲,非晚年也。其為依託,已無疑義。及核其書,乃全錄樂史《廣卓異記》,一字不異,可謂不善作偽矣。 見聞紀訓一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陳良謨撰。良謨字中夫,安吉人。正德丁丑進士,官至貴州布政司參政1。是書雜記見聞,多陳因果。雖大旨出於勸戒,而語怪者太多。 【彙訂】 1.《貴州通志》卷十七《秩官》貴州布政使司左、右參政,皆無陳良謨。《浙江通志》卷一百九十有其傳,云:“陳良謨,《分省人物考》:字中夫,湖州人。嘉靖壬辰進士,工部主事,改刑部郎,再改儀部。逡巡郎署者十年,始得湖廣參議,遷副臬。考滿,參政貴州,致仕歸。御史先後薦數四,竟弗起。”疑其未任而致仕也。(胡露:《<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存目補正》) 耳鈔祕錄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1 舊本題上元壬午南贍部洲二十八年林之東無名氏撰述2。考書中所紀,其人當在嘉靖時。壬午即嘉靖元年,而稱二十八年。其詞詭誕,未之詳也。所紀皆明代雜事,然無一非委巷之談。如謂明成祖發劉基之墓,得一朱匣,中有賀永樂元年登極表;元順帝為明所敗,匿於古寺而死,即以寺梁為棺;寧王權為許遜後身;邱濬為蝦蟆精;凡孔氏襲衍聖公者,其相必口露雙齒如孔子;明太祖以公主嫁朝鮮國世子;劉基對明太祖稱白鬍子變紅鬍子;明孝宗為牟尼佛降生,故年號上、下二字皆取“牟”字字頭。其鄙俚荒唐,殆不足與辨。至於以危素為姓魏,以于謙為姓余,殆市井略識字人妄聽之而妄記之。不知何以得傳至今也。 【彙訂】 1.此書在《各省進呈書目》中僅著錄於《浙江省第五次鄭大節呈送書目》及《二老閣呈送書》,則應為浙江鄭大節家藏本,作“浙江巡撫採進本”誤。(江慶柏:《四庫全書私人呈送本中的鄭大節家藏本》) 2.《浙江採集遺書總錄》:“《耳鈔祕錄》一册,署楚東無名子述。”《千頃堂書目》卷五别史類著錄此書云“題楚東無名子”。(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高坡異纂二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楊儀撰。儀有《螭頭密語》,已著錄。是編乃志怪之書。前有自序,謂高坡者京邸之寓名。案明張爵《坊巷衚衕集》,東城有高坡衚衕,蓋即所居也。錢希言《獪園》稱:“楊儀禮部素不信元怪之談,因聞王維賢親見仙人騎鶴事,始遂傾心,著有《高坡異纂》行於世。”然書中所記,往往誕妄。如黄澤為元末通儒,趙汸之所師事,本以經術名家。而儀謂劉基入石壁得天書,從澤講授,真可謂齊東之語。至謂織女渡河,文曲星私窺其媟狎,織女誤牽文曲星衣。上帝醜之,手批牽牛頰,傷眉流血。竟公然敢於侮天矣。小説之誕妄,未有如斯之甚者也。 冶城客論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陸采撰。采字子元,長洲人,粲之弟也。是編乃其肄業南雍時記所聞見,大抵妖異不根之言。其“胡銓後身”一條云聞之祝允明。又云:“初聞祝子之言,以為祝好奇,必記此,不暇詳叩。因近閱《語怪》兩編無之,追書於册。”是允明有所不記,而采記之,其誕更甚於允明矣。乃譏沈周作《客座新聞》多信門客妄言,何也?卷末《鴛鴦記》一篇,述施氏婦閨閣幽會之事,淫媟萬狀,如身歷目睹。此同時士大夫家也,誰見之而誰言之乎?尤有乖名教矣。 祐山雜説一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馮汝弼撰。汝弼字惟良,平湖人。嘉靖壬辰進士,官工科給事中。以言事謫潛山縣丞,遷知太倉州。調揚州府同知,不赴。隆慶中追贈布政司參政。是書自記生平瑣事,率涉夢卜禨祥。其所記他人事,亦多不出此。末載種植數方,尤與全書不類。 古今奇聞類記十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施顯卿撰。顯卿字純甫,無錫人。嘉靖壬子舉人,官新昌縣知縣。是書成於萬曆丙子。分天文、地理、五行、神祐、前知、淩波、奇遇、驍勇、降龍、伏虎、禁蟲、除妖、馘毒、物精、仙佛、神鬼十六門,兼及明代近事。頗取史傳,而掇拾稗官小説者為多。 二酉委談一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王世懋撰。世懋有《却金傳》,已著錄。此編乃隨筆雜記,多説神怪之事,亦閒作放達語。蓋其時山人習氣漸染及於士大夫也。卷頁頗寥寥。其“西山雲霧茶”一條云:“追憶夜來風味,書一通以贈先生(案,先生指蔡琳泉也)。”“五月十二日歸自郡城”一條云:“坐心遠堂中命筆伸紙,作數行記之。”“萬曆十二年”一條云:“第三子士駫年十三,書此付之。”“三月晦日”一條云:“歸而記之,以示兩兒。”殆平時所作雜帖,其後人錄之為帙歟? 燃犀集四卷(通行本) 不著撰人名氏,自稱茂苑樹瓠子,有嘉靖辛酉自序。摘取小説家所錄神怪之事,彙錄成編。大都與他書複出,無可採也。 異林十六卷(河南巡撫採進本) 明朱睦?撰1。睦?有《易學識遺》,已著錄。此乃摘百家雜史中所載異事,分為四十二目,頗為雜糅。如防風、僬僥之類,世所習聞,不足稱異,而他書稍僻者仍不無挂漏。惟詳註所出書名,在明末説家中體例差善耳。 【彙訂】 1.明萬曆帥廷鏌刻本此書題“南州朱謀?鬱儀纂”,前有其子壻帥廷鏌序。(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快雪堂漫錄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馮夢禎撰。夢禎有《歷代貢舉志》,已著錄。是編為陸烜奇晉齋所刻,皆記見聞異事。語怪者十之三,語因果者十之六,記翰林舊例、大同米價、回回人、義僕、節婦、虞長孺、漢印、吳茂昭品龍井茶、李於麟棄岕茶,以及栽蘭、藏茶、炒茶、茉莉酒、造印色、鑄鏡、造糊、造色紙諸法,為雜家言者十之一。故從其多者,入之“小説家”焉。 孝經集靈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明虞淳熙撰。淳熙字長孺,錢塘人。萬曆癸未進士,官至吏部稽勳司郎中。《經義考》載淳熙有《孝經邇言》九卷,《今文孝經説》一卷,今皆未見。此書專輯《孝經》靈異之事,如赤虹化玉之類,故曰“集靈”。夫釋氏好講福田,尚非上乘,況於闡揚經義而純用神怪因果之説乎?其言既不詁經,未可附於經解,退居小説,庶肖其真。至其採錄顛舛,如張角作亂,向詡上便宜,不欲國家興兵,但遣將於河上北向讀《孝經》,則賊當自消滅一條,乃嗤鄙之事,古來傳以為笑者。亦收為靈蹟,殆信為賊果消滅乎? 前定錄二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蔡善繼編1。善繼字伯達,烏程人。萬曆辛丑進士,官至福建左布政使。其書皆載古來前定之事。上卷凡七十八事,下卷凡九十三事。前有善繼自序,後有泉州府訓導張啟睿跋。細核所錄,乃全剽《太平廣記》第一百四十六卷至第一百六十卷“定數”一門之文,名姓次序,一字無異。惟上卷之末增延陵包隰一人,下卷之首增竇易直至劉逸二十人,為原書所無,然亦自《廣記》他門移掇竄入者。《廣記》為習見之書,乃取其中十五卷别立書名,攘為己有。作偽之拙,於是極矣。 【彙訂】 1.明空有齋刻本此書題“吳興蔡善繼伯達父校”,蔡氏但署校,未嘗據為己有。著錄作蔡善繼編,未知何據。(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仙佛奇蹤四卷(内府藏本) 明洪應明撰。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其里貫未詳。是編成於萬曆壬寅。前二卷記仙事,後二卷記佛事。首載老子至張三丰六十三人,名曰《消搖墟》,末附《長生詮》一卷。次載西竺佛祖自釋迦牟尼至般若多羅十九人,中華佛祖自菩提達摩至船子和尚四十二人,曰《寂光境》,末附《無生訣》一卷。仙、佛皆有繪像,殆如兒戲。考釋、道自古分門,其著錄之書亦各分部。此編兼採二氏,不可偏屬。以多荒怪之談,姑附之“小説家”焉。 獪園十六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錢希言撰。希言有《戲瑕》,已著錄1。是書成於萬曆癸丑2,皆記當時神怪之事。一仙幻,二釋異,三影響,四報緣,五冥蹟,六靈祇,七淫祀,八奇鬼,九妖孽,十瑰聞。其以“獪園”名書者,獪者狡獪之意,狡獪者戲弄之意也。其中記陳祖皋陷冤獄,出金資營救,反為人所紿事。“影響類”中作其姻家錢日省因其從子朗生誘祖皋妻鏹三百緡及金鳳釵諸物,為沈儒宗所脅致敗,祖皋妻死而為厲。“靈祇類”中作指揮採成文構成其獄,因其同里沈瑞徵誘祖皋母鏹六百緡,後瑞徵獨匿其賂,成文無所得,因陷祖皋大辟,祖皋父與郊為厲。兩卷之中,姓名事蹟自相矛盾。記所見如是,記所聞者可知矣3。 【彙訂】 1.依《總目》體例,當作“希言有《劍筴》,已著錄”。 2.書中記萬曆甲寅年事十四則,最晚一則為該年十一月,則成書當在癸丑後一年或稍後。(陳國軍:《明代志怪傳奇小説研究》) 3.“靈祗類”所載陳與郊事本據金三枝傳説,“影響類”所載祖皋妻死為祟事乃先據王穉登所為傳,是其傳聞不同,不免有出入。又卷七“影響類”尚載廉察劉庚事,為定祖皋罪案之人,其事聞之嘉定何秀才,亦涉冤報,是所記乃有三條。蓋祖皋一案本當時冤獄,傳之者多,而其事既非目睹,據所聞分别書之,亦事之常。古人著書原有並存二説之例,亦不必以此責希言也。(孫楷第:《<獪園雜志>提要》) 耳新十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鄭仲夔撰。仲夔有《蘭畹居清言》,已著錄。是書雜記瑣事,多及仙鬼因果,亦《輟耕錄》之流亞。中記魏忠賢事,蓋明末人也。 王氏雜記十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王兆雲撰。兆雲有《詞林人物考》,已著錄。是編凡《湖海蒐奇》二卷,《揮麈新談》二卷,《白醉璅言》二卷,《説圃識餘》二卷,《漱石閒談》二卷,《烏衣佳話》四卷。皆雜記新異之事,本各自為書。後人裒為一帙,總題曰《王氏雜記》,非其本名也。其中《烏衣佳話》,《明史·藝文志》作八卷。此本僅前後二集,每集分上、下卷,或為合併,或為闕佚,均不可知。然志怪之書,無關學問,其完否亦無容深考。惟其中記張孚敬晚遇一條,謂:“廷臣議追封大禮,拘於俗説濮園之非”云云。則意存左袒,不為公論,有不可不糾正者耳。 燕山叢錄二十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徐昌祚撰。昌祚字伯昌,常熟人。是編蓋其官刑部時所作。多載京畿之事,故以“燕山”為名。凡分二十二類,大抵多涉語怪。末附以長安里語,尤為鄙俚,又多失其本字本音,不足以資考證。書成於萬曆壬寅。有昌祚自序,謂因輯《太常寺志》得徵州縣志書,因採其所記成此書。則亦剽掇之學也。 芙蓉鏡孟浪言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江東偉撰。東偉字青來,自號壺公,開化人。萬曆丙午舉人。其書分元〔玄〕部、幻部、靈部、幽部為四集,皆摘錄諸書神仙鬼怪之事,各系評語,而佻纖殊甚。如幻部中載張南軒“晚得奇疾,没時就殮,通身透明,腑臟筋骨,歷歷可數,瑩徹如水晶”云云,本説部無稽之談。東偉乃為之評曰:“此明明德之本體”,可謂無所不戲侮矣。其曰“孟浪言”者,蓋取《莊子·齊物篇》語,殆亦自知其不經歟? 敝帚軒剩語三卷補遺一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沈德符撰。德符有《飛鳧語略》,已著錄1。是書雜記神怪俳諧,事多猥鄙。至記林潤劾嚴世蕃論死,世蕃為厲鬼以報潤,則又顛倒是非之甚矣。 【彙訂】 1.依《總目》體例,當作“德符有《秦璽始末》,已著錄”。(胡玉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 耳談十五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明王同軌撰。同軌字行父,黄岡人。由貢生官江寧縣知縣1。其書皆纂集異聞,亦洪邁《夷堅志》之流。每條必詳所説之人,以示徵信,則用蘇鶚《杜陽雜編》之例。前有陶冶序,稱:“其事不必盡核,理不必盡合,文不必盡諱2”,亦小説家之定評也。然其中推重方士陶仲文,稱:“漫加削奪,時論大乖”,則其他曲筆諒多矣。 【彙訂】 1.嘉慶《重修江寧府志》卷二十二《秩官表》明江寧縣知縣無王同軌,天啟閒有王同鼎,湖廣黄岡人。《湖廣通志》卷五十二有王同鼎傳,云:“字調甫,少保廷瞻第三子,以歲薦廷試第一人授順天司訓,勤懇造士,遷沐陽令,調江寧。有廉明聲,入為刑部主事。”光緒《黄州府志》卷十六《選舉志·科貢表·貢生上》明黄岡縣貢生無王同軌,有王同鼎,云:“江寧知縣,擢刑部主事”。同書卷十八《仕進》有王同軌,云:“太僕寺主簿”。卷十九《文苑》有其傳,云:“王同軌,高才博學,以貢為南太僕寺主簿……著《耳談》二十四卷,備載明代嘉言懿行及幽隱神怪之事。”可知《總目》誤混王同軌與王同鼎。(胡露:《<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存目補正》) 2.此句引文出自明萬曆三十一年刻本此書李維禎序,末署“秀水陶冶書”。《總目》誤書者為序者。(陳國軍:《明代志怪傳奇小説研究》) 聞見錄一卷(浙江鄭大節家藏本) 明姚宣撰。宣字懋昭,應天人。是書所記雜事,多涉神怪。舊事則註出某書,新事則註聞之某人,而序述冗拙,亦或失於詮次。如“祿薄儉常足,官卑廉自尊”一聯,一以為正德閒浙江巡檢題,一以為洪武中御史劉子敏左遷侯官典史時題。一頁之中相隔三行而複出兩條,可知其雜鈔無緒也。 逸史蒐奇無卷數(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汪雲程編。雲程,徽州人。其書雜採漢、唐迄宋小説一百四十種,彙為一編,中分十集。大抵皆猥鄙荒怪之語。 四明龍薈一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聞性道撰。性道有《賀監記略》,已著錄。是書專載四明諸井潭神龍見伏靈蹟,紀錄寥寥。惟所載《蜥蜴考》一篇,於蠑螈、蝘蜓、蠦??等名辨證詳審。然紀四明龍事而泛濫及之,於體裁亦未協也。 才鬼記十六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梅鼎祚撰。鼎祚字禹金,宣城人,嘗作《三才靈記》,一為《才神記》,一為《才幻記》,一即此書。所載上自周1,下至明代。末二卷則箕仙之語,皆從諸小説採出。然如《左傳》所載渾良夫夢噪之詞,偶成韻語,目以才鬼,似乎未然。又如《蒐神記》之段孝直、《水經注》之鮮于冀,但有辨枉之詞,亦不得以才論。至《蒐神記》之劉伯文寄一家書,即謂之才,尤為非理。小説家語怪之書汗牛充棟,鼎祚捃拾殘剩,以成是編。本無所取義,而體例龐雜又如是,真可謂作為無益矣。 【彙訂】 1.“自”,殿本作“至”。 蚓菴瑣語一卷(大學士英廉購進本) 國朝李王逋撰。王逋字肱枕,嘉興人1。是編記明末及國初見聞,皆其鄉里中事,大抵語怪者多。末述屠象美、陳梧據嘉興作亂始末及白頭賊之事頗詳2。 【彙訂】 1.此書收入《説鈴》叢書,著者署王逋。光緒《嘉興府志》卷八一經籍二“小説家類”,有王逋《蚓菴瑣語》一卷之著錄,作者無“李”姓字。周中孚《鄭堂讀書記》卷六六《蚓菴瑣語》條云:“國朝王逋撰。逋,字肱枕,嘉興人。”亦無“李”姓字。蓋作者署名“槜李王逋”,槜李即嘉興之古名。(鄭雪耘:《關於重印中國人名大辭典的一些考證》;陸林:《<中國文言小説總目提要>初讀——有關作者史實缺誤商兑補苴》;楊武泉:《四庫全書總目辨誤》) 2.“之”,殿本無。 矩齋雜記二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施閏章撰。閏章仕履已附見《青原志略》條下1。是書多記見聞雜事,兼涉神怪,舊載閏章《外集》中。蓋《河東集》後附《龍城錄》之例。然終為不類,今析出别著錄焉。 【彙訂】 1.“閏章仕履已附見《青原志略》條下”,殿本作“閏章字尚白,號愚山,宣城人。順治己丑進士,官至江西布政司參議。康熙己未召試博學鴻詞,授翰林院侍讀”,與《總目》卷七七《青原志略》條所載施閏章仕履重複。 冥報錄二卷(大學士英廉購進本) 國朝陸圻撰。圻有《新婦譜》,已著錄。此編皆記冥途因果之事,意主勸善。其真妄不可究詰也1。 【彙訂】 1.殿本“不”上有“則”字。 雷譜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金侃撰。侃字亦陶,吳縣人。其書雜錄雷之典故與雷之果報。雖意主戒惡,而所摭皆小説家言。 史異纂十六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傅燮詷撰。燮詷字去異,靈壽人。工部尚書維鱗子,官至汀州府知府。是書雜纂災祥怪異之事。自上古至元,悉據正史採入。凡外傳雜記1,皆不錄。分天異、地異、祥異、人異、事異、術異、譯異、鬼異、物異、雜異十門。 【彙訂】 1.“雜記”,殿本作“雜説”。 有明異叢十卷(浙江巡撫採進本)1 國朝傅燮詷撰。是書記明一代怪異之事,亦分十類,與《史異纂》門目相同。皆從小説中撮鈔而成,漫無體例。如尹蓬頭騎鐵鶴上升;正德中上蔡知縣霍恩為流賊所殺,頭出白氣,及天啟丙寅王恭廠災之類,往往一事而兩見。又有實非怪異而載者。如“事異門”内胡壽昌毁延平淫祠而絕無妖、任高妻女三人罵賊没水,次日浮出面如生;“術異門”内汪機以藥治狂癇;“物異門”内蕭縣岳飛祠内竹生花;“雜異門”内漳州火藥局災,大石飛去三百步之類,皆事理之常,安得别神其説?至如“譯異門”内謂黑婁在嘉峪關西,近土魯番,其地山川草木禽獸皆黑,男女亦然。今土魯番以外咸入版圖,安有是種類乎?其妄可知矣。 【彙訂】 1.《浙江省第九次呈送書目》、《浙江採集遺書總錄》皆作《明異纂》十卷。(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觚賸八卷續編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鈕琇撰。琇字玉樵,吳江人。康熙壬子拔貢生,歷官至陝西知府1。是編成於康熙庚辰,皆記明末國初雜事。隨所至之地,錄其見聞。凡吳觚三卷,燕觚、豫觚、秦觚各一卷,粵觚二卷。續編成於康熙甲午,分類排纂為言觚、事觚、人觚、物觚四卷,體例與初編略殊。各有琇自序2。琇本好為儷偶之詞,故敍述是編,幽豔淒動,有唐人小説之遺。然往往點綴敷衍,以成佳話,不能盡核其實也。 【彙訂】 1.鈕琇康熙十九年任河南項城知縣(《河南通志》卷三十七《職官八》),二十七年任陝西白水知縣(《陝西通志》卷五十三《名宦四》),三十七年任廣東高明知縣(《廣東通志》卷二十九《職官志四》),卒於官。 2.康熙三十九年臨野堂刻本此集,《觚賸續編》前有其自序,末署:“壬午閏六月立秋日鈕琇書”。壬午為康熙四十一年,甲午為康熙五十三年。《總目》言“《續編》成於康熙甲午”,乃“壬午”之誤。(胡露:《<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存目補正》) 曠園雜志二卷(大學士英廉購進本) 國朝吳陳琬﹝琰﹞撰1。陳琬有《春秋三傳同異考》,已著錄2。是書皆記見聞雜事,而涉神怪者十之七八。惟所記楊維垣偽題柩字,棄城夜遁,為劫盜所殺,非死於國事,及葬明莊烈帝始末,二事足備考證耳。 【彙訂】 1.“陳琬”,當作“陳琰”,乃避嘉慶諱改。殿本作“陳琰”。 2.書名當作《春秋三傳異同考》,説詳卷三一《春秋三傳同異考》條注。 述異記三卷(大學士英廉購進本) 舊本題東軒主人撰,不著名氏。所記皆順治末年康熙初年之事,多陳神怪,亦閒及奇器。觀其述《江村雜記》一條,其人尚在高士奇後也。 鄢署雜鈔十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汪為熹撰。為熹字若木,桐鄉人。康熙末,官鄢陵知縣。欲修縣志而未果,因摭其地之遺聞瑣事綴為此書。自序稱:“事涉鄢陵者十之六七,涉省郡别州縣者十之三四,合以身之所歷,目之所睹,得十四卷。”大抵多採稗官説部一切神怪之言,蓋本儲地志之材。而翻閱既多,捃摭遂濫。又嗜奇愛博,不忍棄去,乃裒而成帙,别以“雜鈔”為名。是特説部之流,非圖經之體也。今存目於“小説家”中,庶從其類。至卷首冠以康熙五十二年覃恩敕命,莫喻其理。殆見唐、宋文集有以告身冠集首者,故亦效之歟?不知彼乃後人所加,非所自編,又皆施於專集,非施於筆記之類也。 果報見聞錄一卷(大學士英廉購進本) 國朝楊式傳撰1。式傳字雪崖,鄞縣人。是編皆述善惡之報,而大旨歸心於二氏。其“逆婦小善免死”一條,雖意主戒殺。然婦欲殺姑,罪通於天矣,豈偶救數鳥之命,即可以贖乎2?殆不可訓也。 【彙訂】 1.清康熙四十一年刻《説鈴》後集本作《果報聞見錄》一卷,題“古鄮楊式傅雪崕著”。(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2.“以”,殿本無。 信徵錄一卷(大學士英廉購進本) 國朝徐慶撰。慶字賓溪1,自署曰烏山人,不知何地之烏山也,是編雜記果報,語多荒誕。夫福善禍淫,天有顯道,即明神肸蠁,亦當在杳冥之閒。至於人鬼對言,幽明相接,指陳獄牘,判決是非,如虞山孫振先《竊銀因果記》之類,何其怪而不經也。命曰“信徵”,豈其然乎? 【彙訂】 1.清康熙四十一年刻《説鈴》後集本此書題“烏山徐慶濱溪輯”,前有康熙四十年辛巳烏石山人徐慶濱溪自序。(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見聞錄一卷(大學士英廉購進本) 國朝徐岳撰。岳字季方,嘉善人。是編皆記怪異之事,亦《夷堅》、《睽車》之流。 簪雲樓雜説一卷(大學士英廉購進本)1 國朝陳尚古撰。尚古字雲瞻,德清人。是編雜記瑣聞,多涉語怪。其足資考證者,惟述魏忠賢養女任氏冒稱明熹宗皇后張氏一事耳。 【彙訂】 1.“説”,底本作“記”,據殿本改。英廉所進《説鈴》本及傳世他本均作《簪雲樓雜説》。(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右小説家類“異聞”之屬,六十部,三百五十二卷,内一部無卷數。皆附存目。 笑海叢珠一卷(永樂大典本) 舊本題唐陸龜蒙撰。然書中有蘇軾、黄庭堅、僧了元及黨進事。龜蒙生於唐末,何得預知?其為妄人依託可知矣。 牡丹榮辱志一卷(内府藏本) 舊本題宋邱〔丘〕璿撰。考宋邱璿字道源,黟縣人。天聖五年進士,官至殿中丞。邵博《聞見後錄》記當時有邱濬者,以《易》卦推驗歷代,謂元豐正當豐卦;《靖康要錄》記欽宗以郭京為將,蓋取邱璿詩“郭京、楊式、劉無忌,皆在東南卧白雲”之讖,其字皆從“睿”從“水”。此本亦題曰“字道源”,蓋即其人。而名乃作“璿”,殆傳寫誤歟?尤侗《明藝文志》乃以是書為明邱濬作,又誤中之誤矣。厲鶚《宋詩紀事》稱濬有《洛陽貴尚錄》,今未見。此書亦品題牡丹,以姚黄為王,魏紅為妃,而以諸花各分等級役屬之,又一一詳其宜忌,其體略如李商隱《雜纂》。非論花品,亦非種植,入之“農家”為不倫,今附之“小説家”焉。 東坡問答錄一卷(内府藏本) 舊本題宋蘇軾撰。所記皆與僧了元往復之語,詼諧謔浪,極為猥褻。又載佛印環疊字詩及東坡長亭詩,詞意鄙陋,亦出委巷小人之所為。偽書中之至劣者也。 漁樵閒話二卷(内府藏本) 舊題宋蘇軾撰。明陳繼儒刻入《普祕笈》中,名為《漁樵閒話錄》。案晁公武《讀書志》中有此書,作《漁樵閒話》,無“錄”字。公武又云:“設為問答及史傳雜事,不知何人所為”,亦不言出自軾手。書中多引唐小説,議論皆極淺鄙。疑宋時流俗相傳有是書,而明人重刻者復假軾以行耳1。 【彙訂】 1.《説郛》本已題蘇軾撰,則假軾以行,自元已然。(昌彼得:《説郛考》) 開顏集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宋周文玘撰。文玘嘗官試祕書省校書郎,其里籍未詳。此書《通考》作三卷,此本僅上、下二卷,而所載三十五事與自序合,疑《通考》誤“二”為“三”也。文玘,《通考》作“文規”,《書錄解題》謂文規未知何人。然此刻本“玘”字甚分明,亦疑《通考》傳寫之誤。其書皆古來詼諧事,各註出典。然其中如《世説》“濟尼”一條,無可笑者。《列子》“攫金”一條,增“吏大笑之”四字;《後漢書》“袁隗婦”一條,增“隗大笑之”四字。皆非本文,亦一病也。 談諧一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宋陳日華撰。日華不知何許人1。《文獻通考》載所著《金淵利術》八卷,亦不著時代2。别有《詩話》一卷,中引朱子之語。考姜夔《白石詩集》有陳日華《侍兒讀書》詩,又張端義《貴耳集》稱:“淳熙閒有二婦人,足繼李易安之後,曰清菴鮑氏3、秀齋方氏。秀齋即陳日華之室。”則孝宗時人也。所記皆俳優嘲弄之語,視日華所作《詩話》4,尤為猥雜。然古有《笑林》諸書,今雖不盡傳,而《太平廣記》所引數條,體亦如此。蓋小説家有此一格也。 【彙訂】 1.都穆《南濠文跋》有《瑣碎錄》二十卷,宋古靈陳曄日華著。(朱家濂:《讀<四庫提要>札記》) 2.《文獻通考》未載《金淵利術》八卷,《宋史》卷二百七《藝文六》有陳日華《金淵利術》八卷。(胡露:《<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存目補正》) 3.“清菴”,底本作“清安”,據《貴耳集》卷下原文及殿本改。 4.“日華”,殿本無。 諧史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舊本題宋沈俶撰。俶始末未詳。書中載有趙師睪為臨安尹時事,則嘉定以後人矣。所錄皆汴京舊聞,以多詼嘲之語,故名曰《諧史》。其載吳興項羽廟事,謂鬼神之於人,但侮其命之當死及衰者。又謂魑魅罔兩假羽名以興禍福。所論頗正。然與書名殊不相應,疑亦後人雜鈔成編也。 古今諺一卷(永樂大典本) 宋周守忠撰。守忠有《養生雜纂》,已著錄。是編前有自序1,稱:“略以所披之編,採摘古今俗語,又得近時常語。雖鄙俚之詞,亦有激諭之理。漫錄成集,名《古今諺》。”古諺多本史傳,今諺則鄙俚者多矣。 【彙訂】 1.“自序”,殿本作“守忠序”。 滑稽小傳二卷(永樂大典本) 一名《滑稽逸傳》,不著撰人名氏。自序稱“烏有先生”,亦借司馬相如之語,非其本號也。序稱:“《史記》特為滑稽立傳,以俳諧之中自有箴諷,是以取之。余游士大夫閒,街談巷語,輒取而書之。”然所載皆《毛穎傳》、《容成侯傳》之類,大抵寓言,無事實也。 笑苑千金一卷(永樂大典本) 舊本題張致和撰。致和未詳何許人。中一條稱“周益公罷相”云云,則亦南宋時人也。 醉翁滑稽風月笑談一卷(永樂大典本) 不著撰人名氏。其書首條為“二勝環”,刺高宗不迎徽、欽。又有“韓信娶三秦”之謔,以刺秦檜。蓋亦南宋人所為。 文章善戲一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元鄭持正撰。仿韓愈《毛穎傳》例,於筆墨紙硯悉加封號,而擬為制表之詞。又益以宋無《文房十八學士制》、吳必大《歲寒三友》、無腸公子《除授集》、鄭楷《擬封花王册》,而張敏《頭責子羽文》、沈約《修竹彈甘蕉文》諸篇,亦附載焉。末有元統元年古雍樊士寬後序一首,謂:“集文房茶具圖贊、羅氏十夫八仙為一卷,簽曰《房闥羣珍》,刻之介然堂。”與書名不相應,未詳何故也。 拊掌錄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舊本題元人撰,不著名氏。後有至正丙戌華亭孫道明跋,亦不言作者為誰。《説郛》載此書題為宋元懷1。前有自序,稱:“延祐改元立春日,囅然子書”,蓋元懷自號也。此本見曹溶《學海類編》中,失去前序,遂以為無名氏耳2。書中所記皆一時可笑之事。自序謂補東萊吕居仁《軒渠錄》之遺,故目之曰《拊掌錄》云。 【彙訂】 1.“宋元懷”,殿本作“元宋懷”,誤。 2.《説郛》原本未題撰人,《總目》所據乃明末重編本《説郛》,題為宋元懷撰,並無所本。(昌彼得:《説郛考》) 古杭雜記詩集四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皆載宋人小詩之有關事實者,各為詳其本末,如《本事詩》之例。目錄末有題識云:“已上係宋朝遺事,一新繡梓。求到續集,陸續出售,與好事君子共之。”其書目又别題“一依廬陵正本”六字1,蓋元時江西書賈所刊也。所記凡四十九條,多理宗、度宗時嘲笑之詞,不足以資考核。案陶宗儀《説郛》内亦載有是書,題作元李東有撰。然與此本參較,僅首二條相同,餘皆互異,未喻其故。觀書首標題,殆《古杭雜記》為總名,而《詩集》為子目,乃其全書之一集,非完帙也。 【彙訂】 1.“廬陵”,底本作“盧陵”,據殿本改。 玉堂詩話一卷(永樂大典本) 不著撰人名氏。所採皆唐、宋人小説,隨意雜錄,不拘時代先後,又多取鄙俚之作,以資笑噱。此《諧史》之流,非《詩品》之體,故入之“小説家”焉。 埤雅廣要二十卷(内府藏本) 明牛衷撰。衷里貫未詳。官蜀府護衛千户1。蜀王以陸佃《埤雅》未為盡善,令衷補正為此書。然佃雖以引用王安石《字説》,為陳振孫等所譏,而其博奧之處要不可廢。衷所補龐雜餖飣,殆不成文。甚至字謎、小説,雜然並載,為薦紳之所難言。乃輕詆佃書,殊不知量。今退而列於“小説家”,俾以類從。衷序所稱蜀王,不著其名。考《明史·諸王年表》,蜀和王悦??以宣德十年進封,薨於天順五年。衷序為天順元年作2,則王當為悦??審矣。 【彙訂】 1.明天順元年吳從政刻本《增修埤雅廣要》四十二卷,首卷題:“蜀府護衛百户昭信校尉後學牛衷奉教增修廣要”。書後吳從政《增修埤雅廣要跋》亦云:“遂命侍衛百户臣牛衷纂而輯之”,可證《總目》“千户”乃“百户”之誤。(胡露:《<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存目補正》) 2.明天順蜀藩刻本、萬曆刻本《增修埤雅廣要》均為四十二卷。(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 十處士傳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1 明支立撰。立字中夫,嘉興人。天順中官翰林院孔目。是編乃其為常州學官時作。取布衾、木枕、紙帳、蒲席、瓦鑪、竹牀、杉几、茶甌、燈檠、酒壺十物,仿《毛穎傳》例,各為之姓名里貫。蓋冷官游戲,消遣日月之計。末有自跋,稱:“初為九傳。夜夢酒壺詬爭,乃補為十”,則滑稽太甚矣。 【彙訂】 1.此書在《各省進呈書目》中僅著錄於《浙江省第五次鄭大節呈送書目》及《二老閣呈送書》,則應為浙江鄭大節家藏本,作“浙江巡撫採進本”誤。(江慶柏:《四庫全書私人呈送本中的鄭大節家藏本》) 蓬窗類記五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黄暐撰。暐字日昇,號東樓,吳縣人。宏治庚戌進士,官至刑部郎中。此書雜記舊事,上自朝廷典故,下及詼諧鬼怪之屬,無所不錄。分功臣紀、科第紀、賦役紀、國初紀、妖人紀、災異紀、異人紀、厚德紀、政績紀、忠烈紀、高士紀、異行紀、固介紀、穎慧紀、德怨紀、節婦紀、著作紀、詩話紀、技藝紀、冠衲紀、夢紀、果報紀、滑稽紀、怪異紀、黠盜紀、袪惑紀、商販紀、釋冤紀諸目。所載吳事尤多。然頗蕪雜,不盡可據。前有王鏊序,稱:“故友黄君,少攻舉業,未甚賅洽。及筮仕,乃始泛觀博取。此書所紀,雖不能無猥瑣,而崇正之意亦寓其閒。”可謂得是非之公矣。 博物志補二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游潛撰。潛字用之,豐城人。宏治辛酉舉人,官雲南賓州知州1。是編補張華之書,體例略如李石所續。而猥雜冗濫,無一異聞,又出石書之下。 【彙訂】 1.“賓州”,底本作“賓川”,據殿本改。《廣西通志》卷五十六《秩官》,賓州知州有遊潛,江西豐城人,舉人,即此人也。(胡露:《<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存目補正》) 古今文房登庸錄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黄謙撰。謙,江寧人。昔曹植《?表》,加以爵位,為俳諧游戲之祖。嗣後作者日繁,曼衍及於諸物。宋林洪有《文房圖贊》一卷,元羅先登又為《圖贊續》一卷,各繫以職官名號。此書因而衍之。所擬諸文,更加徵拜詔贊諸名。陳陳相因,皆敝精神於無用之地者也。 香奩四友傳二卷(編修勵守謙家藏本) 明陸奎章撰。奎章字子翰,武進人。前四友曰金亮、木理、房施、白華,乃鏡、梳、脂、粉也;後四友曰周準、齊銛、金貫、索紉,乃尺、翦、鍼、線也。蓋仿韓愈《毛穎傳》而作。後附《偶人説》一篇,皆詞意儇薄,了無可取。蓋明初淳實之風,至是已漸漓矣。 居學餘情三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陳中州撰。中州字洛夫,青田人。宏治中由貢生官廬江縣教諭。初號太鶴山人,久而落拓不得志,占得尤悔之象,復自號亢惕子1。佯狂恣肆,蕩然於禮法之外。嘗琢石為冠,刻太極兩儀五行八卦之象。是編首載其圖,並繫以詩,有“圈子不須龍馬背,老夫頭上頂羲皇”之句,其妄誕可想。其餘諸篇,亦皆踵《毛穎》、《革華》之窠臼,無非以游戲為文。雖曰文集,實則小説,故今存其目於“小説家”焉。 【彙訂】 1.“亢惕子”,底本作“亢愓子”,據殿本改。《易·乾》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上九:“亢龍有悔”。 古今諺二卷古今風謠二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明楊慎編。是書採錄古今謠諺各為一編。然《賈子》及《太公兵法》引黄帝語,自屬《巾机銘》之遺文,或《列子》所謂《黄帝書》者,不得謂之為諺。且是書成於嘉靖癸卯,即載正德、嘉靖時諺,然則慎自造數語亦可入之矣。此蓋久居戍所,借編錄以遣歲月,不足以言著書。其孫宗吾誤刻之耳。 梨洲野乘無卷數(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舒纓撰。纓字振伯,餘姚人。嘉靖乙未進士,官王府長史1。是書乃其游戲之作。為太極氏本紀者一,為性書、學書者二,為歲、月、日、時表者四,為悦翁、愚隱君、何有先生、逋盜、魚言、達觀居士、中虚子、浣公等列傳者八,皆仿史例為之。蓋欲仿《莊》、《列》之寓言。實則詞旨淺陋,尚遠出《革華》諸傳下也。 【彙訂】 1.康熙《鄞縣志》卷一〇《選舉志》,嘉靖十四年乙未科進士有舒纓,官長史。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三二《選舉志·進士篇》所載同。而光緒《餘姚縣志》之《選舉志》與《人物志》均無舒纓。(楊武泉:《四庫全書總目辨誤》) 六語三十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郭子章編。子章有《蠙衣生易解》,已著錄。是編凡《謠語》七卷,《諺語》七卷,《讔語》二卷,《讖語》六卷,《譏語》一卷,《諧語》七卷。皆雜採諸書為之,頗足以資談柄。而所錄明代近事,往往猥雜。蓋嗜博之過,失於翦裁也。 廣滑稽三十六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陳禹謨編。禹謨有《經籍異同》,已著錄。是編採掇諸書瑣事雋語,不分門目,仍以原書為次第,仿曾慥《類説》之例。其原書久佚,僅從他書所引,裒輯數條,仍標原目,則仿陶宗儀《説郛》例也。 諧史集四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朱維藩編。維藩,淮安人。是書成於萬曆乙未。取徐常吉《諧史》、賈三近《滑稽耀編》删削補綴,共為一集。凡明以前游戲之文,悉見採錄。而所錄明人諸作,尤為猥雜。據其體例,當入總集。然非文章正軌,今退之“小説類”中,俾無溷大雅。據其自序,稱題於豫章官署,則非遊食山人流也。讀聖賢之書,受民社之寄,而敝精神於此種。明末官方士習,均可以睹矣。 古今寓言十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陳世寶撰。世寶字介錫,鉅鹿人。萬曆中官監察御史,巡按江西。其書鈔撮諸家文集中託諷取譬之作,分十二類。體近俳諧,頗傷猥雜。 廣諧史十卷(内府藏本) 明陳邦俊編,邦俊字良卿,秀水人。先是,徐常吉嘗採錄唐、宋以來以物為傳者七十餘篇,彙而錄之,名曰《諧史》。邦俊因復為增補得二百四十餘首。夫寓言十九,原比諸史傳之滑稽,一時游戲成文,未嘗不可少資諷諭。至於效尤滋甚,面目轉同,無益文章,徒煩楮墨。蒐羅雖富,亦難免於疊牀架屋之譏矣。 清異續錄三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明李琪枝撰。琪枝字雲連,號奇峯,嘉興人。李肇亨之子,李日華之孫。書中“卵色天”一條稱:“先太僕有詩”云云;“囊雲”一條稱:“先冏卿筮仕江州司理,被讒拂衣”云云;“畫隱”一條稱:“黄魯直詩‘李侯畫隱百僚底’,冏卿用下五字鐫一圖記,自作畫則識之”云云,皆指日華也。是書續陶穀《清異錄》而作。穀書皆載唐末五代近事,此則皆採古書。穀書分三十七門,此則併為天文、地理、君道、官志、君子、女行、么麽、釋族、仙宗、人事、詞苑、藝能、肢體、居室、衣服、妝飾、陳設十七門,《女行》之末又附載“婦女雙名”一門,體例頗不相同。而採摭故事,或佚脱其出典,或舛誤其字句。如開卷“天笑”一條,出東方朔《神異經》,人人習見,而題曰《莊子》;“四雨”一條,自是詩話,而入之《天文》;“舊雨”一條,本出《杜甫集》,而註曰《白孔六帖》;“影娥池”本出《洞冥記》,而註曰《三輔黄圖》;“蕊女”一條,引《關尹子》是也,而又引漢童謠“河閒蕊女工數錢”句,不知《續漢志》實作“姹女”;“蝦蟆更”一條,據郎瑛《七修類稿》指為宋事,而不知唐張泌詩已有“蝦蟆更急海城寒”句,先載蜀韋縠《才調集》中。是雖蒐羅實事,轉不如陶穀之多構虚詞矣。 小窗自紀四卷豔紀十四卷清紀五卷别紀四卷(内府藏本) 明吳從先撰1。從先爵里未詳。《自紀》皆俳諧雜説及游戲詩賦,詞多儇薄。《豔紀》採錄漢至明雜文,分體編錄,踳駁殊甚。《清紀》摹仿《世説》,分清語、清事、清韻、清享四門2。《别紀》兼涉志怪。總明季纖詭之習也。 【彙訂】 1.“吳從先”,殿本作“吳經先”,下同,誤,今存諸本皆署吳從先。 2.“清享”,底本作“清學”,據明萬曆刻本此書及殿本改。 豆區八友傳一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國朝王蓍撰。蓍字宓草,秀水人。以製造菽乳,其名有八,因呼“八友”,各為寓名而傳之。蓋游戲之小品。後有胡奉衡跋,題己卯年。蓋其書成於崇禎十二年也1。 1.據《茨村咏史樂府跋》,王蓍生於順治六年己丑(1649)。又據《高鳳翰年譜》,蓍雍正十年(1732)與高氏會於金陵,為作松石幀子。胡奉衡為康熙二十三年(1684)舉人。則己卯年當為康熙三十八年(1699)。(寧稼雨:《中國文言小説總目提要》;江慶柏:《四庫全書總目》考訂十七則) 筆史二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國朝楊忍本撰1。忍本字因之,南城人。其書内編一卷,分原始、定名、屬籍、結撰、效用、膺秩、寵遇、引退、考成九門2,外編一卷,分徵事上、下及述贊三門。大旨由韓愈《毛穎傳》而推衍之。雜引故典,鈔撮為書,不以著作論也。 【彙訂】 1.清鈔本(《四庫》進呈原本)題“盱郡楊思本因之篹”,前有萬曆乙卯丘兆麟序。《兩淮鹽政李呈送書目》亦作楊思本。可知著者名楊思本,乃明人。 2.“考成”乃“告成”之誤。(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青泥蓮花記十三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梅鼎祚撰。是編記倡女之可取者,分七門:一曰記禪,二曰記元〔玄〕,三曰記忠,四曰記義,五曰記孝,六曰記節,七曰記從。又附外編五門:一曰記藻,二曰記用,三曰記豪,四曰記遇,五曰記戒。自謂:“寓維風於諧末,奏大雅於曲終”。然狹斜之遊,人情易溺,懲戒尚不可挽回。鼎祚乃捃摭瑣聞,謂冶蕩之中亦有節行,使倚門者得以藉口,狎邪者彌為傾心。雖意主善善從長,實則勸百而諷一矣。 板橋雜記三卷(大學士英廉購進本) 國朝余懷撰,懷字無懷,號澹心,閩縣人1。自明太祖設官伎於南京,遂為冶遊之場,相沿謂之舊院。此外又有珠市,亦名倡所居。明季士氣儇薄,以風流相尚,雖兵戈日警,而歌舞彌增。懷此書追述見聞,上卷為雅遊,中卷為麗品,下卷為軼事。文章悽縟,足以導欲增悲,亦唐人《北里志》之類。然律以名教,則風雅之罪人矣。 【彙訂】 1.《清史列傳》卷七〇《余懷傳》云:“字澹心,福建莆田人,僑居江寧。”所言籍貫不同。考李桓《國朝耆獻類徵初稿》卷四二八載陳壽祺撰《余懷傳》云:“興化莆田人,僑居江寧。”錢林《文獻徵存錄·余懷傳》亦云:“莆田人,流寓建康。”(楊武泉:《四庫全書總目辨誤》) 右小説家類“瑣語”之屬,三十五部,二百卷(内一部無卷數)1,皆附存目。 【彙訂】 1.“二百卷”,殿本作“二百二十七卷”,誤。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