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瞿秋白 > 瞿秋白文集③ | 上页 下页 |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运动(2) |
|
(二)康梁保皇党之国家主义与下等平民之民族革命 中国的革命运动既然是民族革命,反抗列强的民族革命,那么,第一个问题,便是谁是中国的民族?这一问题,似乎问得很奇怪。可是在四五十年前,连“汉人才是中国民族”这一粗浅的答案,都不是公认的。当时,满清的官吏,所谓维新派的分子也谋反抗列强,也极力想“谋富强”。中国人那时的民族自觉是很模糊的,只想以全国对待外国,便算是爱国主义:中国是朝廷,中国的人民都是自己的;那带着枪炮兵轮的外国人才是侵略中国的。所以在孙中山的少年时代,已经是“国家奋筹富强之术,月异日新,不遗余力,骎骎乎将与欧洲并驾矣;快舰飞车,电邮火械,昔日西人之所恃以凌我者,我今亦有之……”(孙中山《与李鸿章书》)。这种“朝廷”的革新政策,不能说不是中国民族自觉的第一步。满洲政府在当时似乎足以代表中国民族以反抗列强。不但孙中山当时是如此想,中国一般人民都是如此的想。必须要满洲政府几十次事实上证明他实在不是中国政府,而是满洲贵族自私自利的政府,而且是列强的奴才,那时中国平民再进而有革命的觉悟,想到要颠覆满洲贵族。这一革命的觉悟,据《孙文学说》[3]的中山自叙,直到庚子之役[4],方在民间开始传播,而前此差不多倡排满革命者,大家都目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然而孙中山却在上书李鸿章后〔前〕十年(上李鸿章书时在甲午),即乙酉(一八八五)中法之战的时候,已经开始革命运动。中国平民革命运动的目标,本在于反对那压迫剥削中国的最强大的仇敌——列强帝国主义;前此三四十年时曾希望满洲政府革新富强,到此方才打破这种幻想。既然这样,要反抗列强,便必须革命——推翻满清政府;所有中国人——汉人便都能负起这种革命的使命么?中国的民族革命,一方面是对满洲贵族的,一方面亦就是反抗列强的——这种民族革命里“民族”的意义,似乎是指全体的汉人的了。事实上却大谬不然。抽象的全体的民族,实际上并没有这么一回事。满清政府时代的中国社会,显然分着士大夫和平民的阶级。经济上固然农、工、商三类人之中还包含着许多阶级,而在社会上士的一阶级是政府的雇佣奴才,他在经济未发展、工业未出现以前,帮着满洲贵族统治小资产阶级的平民。所以要推翻满清政府,必须要以平民做领导阶级,革命运动中方才有主力军,方才能得到胜利。《孙文学说》上说: 予由太平洋东岸之三藩市登陆……至纽约市,沿途所过多处……皆说以祖国危亡,清政腐败,非从民族根本改革无以救亡,而改革之任,人人有责。然而劝者谆谆,听者终归藐藐,其欢迎革命者,每埠不过数人或十余人而已。然美洲各地华侨多设立洪门会馆。洪门者,创设于明朝遗老……以反清复明之宗旨,结为团体……此殆洪门创设之本意也;然其事必当极为秘密,乃可防政府之察觉也。夫政府之爪牙为官吏,而官吏之耳目为士绅,故凡士大夫之类,皆所当忌而须严为杜绝……当予之在美洲鼓吹革命也,洪门之人,初不明吾旨;予乃反而叩之反清复明何为者,彼众多不能答也。后由在美之革命同志鼓吹数年,而洪门之众乃始知彼等原为民族老革命党也……内地之人;其闻革命排满之言而不以为怪者,只有会党中人耳。 于是中国革命运动发见了这“民族老革命党”,辛亥以前的革命,差不多大半以会党为中枢——这是革命的社会基础。士绅阶级的态度是怎样呢?当时所谓保皇党的康梁派[5]可以代表他们;他们只要利用狭义的爱国主义或所谓国家主义蒙蔽民众,想借此逼迫满洲贵族而和他们平分政权,保存自己统治阶级的地位,所以倡君主立宪、变法维新以谋富强的主张。这时,在当初谋富强以抗列强的总口号之下,显然已经发现阶级的分化:一方面民党以下层阶级为社会基础,从事于革命运动;别方面皇党以士绅阶级为后盾,而进行立宪运动[6]。康梁派机关报的《新民丛报》[7],便竭力攻击民党[8]的联络会党,及主张民生主义:他们的论调,不外说“利用下等社会,必无所成而徒荼毒一方;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并行之后,无资产之下等握权,秩序不得恢复,而外力侵入,国遂永沦。”(见《朱执信集》)[9] 在这两层反对意见里已经显然可见梁启超等代表士绅阶级的说话。本来士绅阶级不但不肯革命,而且摧残革命,帮助反动势力,名说也要变法维新,要谋富强,而又反对下等社会握权,反对土地国有,平均地权,反对改善下等社会的生活。所以康梁派不肯革命,以为满洲政府能代表中国民族,又曾倡国家主义以抵制民族主义。这种国家义在当时就等于宣传“忠君爱国”,即使真能变法维新,当然仍旧是满洲贵族和中国士绅阶级联合而压迫平民的局面:实际上中国大多数人民仍旧受着压迫和剥削;而在反抗这种压迫的革命过程中,士绅阶级当然会反过去求助于外人。所以要回答:“谁是中国民族?谁是民族革命里的领袖阶级”的问题,到此便非常明显了:“只有中国平民是中国民族的代表,只有中国平民是民族革命中的领袖阶级。”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