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李大钊 > 李大钊文集 | 上页 下页
战争与人口(上)


  战争与人口(上)(一九一七年四月一日)

  乾坤,一战局也。阴阳,一战象也。人类之历史,一战尘之积层也。造物之始,始于战也。万化之成,成于战也。人类之蕃,蕃于战也。一事之微,一物之纤,既自显于生存,斯莫离于战象。惟战而后有优劣,惟战而后有胜负,惟战而后有新陈,惟战而后有存灭。天时,以是代序;人事,以是递嬗;草木,以是荣枯;禽兽,以是繁汰;变幻无常,盛衰迭易。人与天有战,人与物有战,人与人有战。有物质之战,有精神之战,有铁血之战,有文化之战。茫茫前古,悠悠方来。历劫迁流,靡知所届。碧血弥沦于大陆,白骨暴露于旷原。杀机潜乎万有,惨象塞乎六合。天演之变无止竟[境],人生之患无穷期,战固不可以已矣。于是宗天演者,谓物竞自存,天择其适,以斯象为可安。倡人道者,谓仁人爱物,世极大同,悯此情而不忍。嗟夫!幻身兹世,亦有因缘,宁独何心,不发悲叹。用竭深念,就果穷因,冀有良谋,以解永苦。惟人能战,必有所战。苟屈于能,同乎自绝。苟歧于所,必致互噬。自今而往,既顺受其能,宜善择而[尔]所。为天理计,为人道计,为真实幸福计,为恒远安乐计,凡我同类,各宜自察,与天争存,役物为用,有无尽藏,享之不尽,用之不竭,同类之伦,必不可已。但无背天以自绝,何必任天以相残。人心倘有觉悟之机,世运终有平和之望。因果循环,应报不爽,惟自造而自承之耳。

  盖尝俯仰天地,审万象之森列,感玄元之难测。一碧穹苍,星云无极,大宇悠宙,渺无端倪。孰主宰是,孰创造是,幽矣微矣,奥矣妙矣,莫或窥其既矣。硕学奈端[1],发现新理,谛知太阳系中,蓄涵二力,一阖一辟,互为向背,二力相均,以成其体。兹说既出,纷纷世彦,翕然宗之。通于殊科,著为定律。叔本华则曰“意志”,斯宾塞则曰“抵抗”,各张其说,立为普则。其言不必相谋,其理实有相通。森罗万有,各具意志。意志所在,乃可云存。二体以上,互争为存,抵抗之象,于焉以起。是宇宙成于抵抗,抵抗即战象也。古时宗教,标帜树义,亦有谐于此理者。卓拉士特教[2]理之源,谓有善恶二神,永事战斗,逮有创造,为其结果,以启万物恒久之局。天竺佛说,亦云三神,合为造化。曰婆罗贺摩,亦称梵天[3],主司创造;曰毗湿奴,主司保持;曰湿婆,主司毁灭;各以其德,周流六虚,而成宇宙[4]。神州哲理,阴阳蕴于太极。《易》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其生成创造者,亦莫非战象也。本体之质,既为战象所构成,斯其覆载之所被,运行之所周,尘尘刹刹,将无往而非战机矣。

  无生之体,互为抵抗,以竞存立,其理固若是矣。然其为象较静,不若生物之复杂万状也。盖有生之体,既于空间、时间据有何[向]度,其于殊体相抵争存,视诸无生,全无违异。惟有二性,为其特秉:一曰代谢;一曰生殖。代谢者何?营养既摄,必有废弃余分,遗于体中,以待排泄。排泄既竟,新摄之物,亦复若是。新陈迭更,环行不已,谓之代谢。生殖者何?物之单体,或其二体,更孳新物,成若干体,机能形质,毕肖其先。凡兹化育之伦,或细胞分裂,或雌雄交媾,华实鳞介,蠕动蠉飞,有性无性,胎生化生,殖类繁族,其欲一也,谓之生殖。前者生物自存之本也,后者生物保种之原也。应兹二性,谋充厥欲,则又有充分之养与至适之境焉。夫营养之物,固所必要,即彼温度日光,四围境遇,亦关生运之隆替。顾以环厥躬者,需此之亟,亦犹夫己。物之陈于前,境之适于己者,为量有限。而有二数以上之生物,均欲取以自存,据以自殖。故求之未必恒得,得之未必恒足,争斯剧矣。以争之剧,益强厥能,虎豹于是有爪牙,蛇龟于是有鳞甲,蜂虿有毒,蝼蚁善战。凡有血气,含牙戴角,前爪后距,角触齿噬,毒螫蹄趹,怒而相害,天之性也。此则生物生存之争,烈于无生物存立之争者,倜乎远矣。

  人类之生,何自始乎?或云神之堕落,或云兽之演进,或云系出多源,或云本有一祖(生物学家谓一切动物出自共同祖先,渐衍而有脊椎类与非脊椎类之别。脊椎类又衍而为鱼类、蜥蜴类、鸟类、兽类。其时兽类,即为今日人类与兽类之共同祖先。兽类中又分猿类及其他类。其时猿类,即为今日人类与猿类之共同祖先。猿类又分东半球猿与西半球猿,东半球猿又分有尾猿与无尾猿,今日之东半球猿中之无尾猿,即与今日之人类同祖。盖东半球猿类之齿数上下共三十二,适于人类齿数相符,此即同祖之一证。然则人类为兽之演进,且出一源,较信)。洪荒既不可稽,妄诞尤非所尚。既赋以圆颅方趾之躯,演进以成今形。字之曰人,正不必以神自尊,更未可以兽自暴。就人论人,命为生物之一,当非大缪。既为生物,则其赋有代谢生殖之性,当与他物无殊。于是全生之志,亦必先之以自存,继之以保种。而其谋达斯志也,尤必于物资之丰啬,境遇之安危,外界所予夺,自己所取舍,在在须以力处之。处之而善,其生也荣;处之而败,其亡也必。人之性为至灵,人之争亦至烈。世事自此纷,人生自此劳矣。吾将循人类天演之迹,而观其为争之道焉。

  生物学家研考古代生物天演之迹,纯据化石资为左证。原始时代,无化石可征,因之人类元祖当时奚似,无由考征。古生代之化石,鱼类最多,其时殆为鱼类世界。鱼类以上,无何动物,人类元祖,其时当在鱼类以下也。中生代之化石,蜥蜴最多,虽兽蹄鸟迹之迹,间或发现,为数仅矣,其时殆为蜥蜴世界。蜥蜴以上,无何动物,人类元祖,其时当在蜥蜴以下也。新生代之化石,兽类为主,其时殆为兽类世界。人类元祖,亦为兽类之一。恐其力甚弱,不足与群兽竞也。逮第四期,人类肇生,种族日蕃,形质日进,以建今日之人类世界焉。初民之生也,榛芒[莽]蔽天,洪水流地,燥湿寒燠,弗适其宜,居处衣食,未安其体,惟恃天赋之长,依手与脑,足以夺天,足以役物,遂以受之天者还与天战。战而胜,榛芒[莽]可辟也,洪水可平也,燥湿寒燠可得而适,居处衣食可得而安也,不胜则亦归于淘汰而已。巢居穴处,进而宫室舟车矣。居处既安,耕稼以作,而五谷百药,惠济人伦矣。知识瀹进,器制创兴,金石土木之质,声光电气之力,罔弗供人利役焉,而人类与天然有战矣。人类资以摄取营养者为类滋繁,有生无生,各有效用。然当人类崛起之初,龙蛇虎豹,啸于山泽。动物之强者,兽蹄鸟迹,交于中国,未尝不与人类争此土。征之吾国,古说黄帝则杀五龙;尧则战封豨、断脩蛇;舜则烈山泽以焚禽兽;禹则平水土以驱龙蛇。周官之制,操弓挟矢,攻猛鸟猛兽,除毒虫蠹物,去蛙黾,除水虫,各设专官。有史而后,状犹若此。太初之世,人类与兽类之搏战,几经世代,如何激烈,始得奠居平野,无与为患,概可知也。经兹战迹,人性益残。渔水猎山,而有所获,辄寝其皮,食其肉,茹其毛,饮其血。牧业继兴,人知畜殖牛羊之利,生计视渔猎之期较为确实。虽至今日,动物之供食服役于人者尚多有之,而人之所施,物之所受,几若天锡之用,天责之职者,是皆战胜之结果耳,而人类与动物有战矣。原群之际,人无伦序,惟从生殖之性,猥相媾遇。子之于亲,知有母而不知有父。但由图腾[5]〔图腾(Totem)者,美洲印度人亚布吉亚族语符号之意,有以动物为符号者,有以植物为符号者。孟干(Mengan[Morgan])[6]氏著《古代社会》,称美洲印度人分为众氏族,各以动物为图腾,或用狼,或用龟蛇,此图腾为其氏族全体之护神,族人咸敬畏之。吾国古代有以云纪官、以鸟纪官者,与此颇类〕之标示辨其所自出,是为母系集团(Matronymic Group)。渐进始本父系以定戚缘,是为父系集团(Paternymic Group)。姑维的〔姑维的者,起于法兰西南方之习俗。儿童生时,父怀子而寝,呻吟绝食数日,杜绝交际。盖骤由母系时代移入父系时代,蛮人思想,殊难变易,父必作状若生子然,一以示子为父产,一以示父之精神传于其子。旷观世界行此习者甚普,日本爱奴今犹行之。马卢哥婆罗(Malocpolo)氏,谓于吾国南方尝见此俗〕之仪式,即起于此时。血统既定,别缘立系,乃有所准。奉祀祖先之俗,信仰宗教之礼,此其始基也。礼俗殊异之影响,族不同者,而其体格、性质、言语、习惯亦异焉。故凡异族相遇,互私其同而斥其异者,性也。惠利当前,各不相让,而反相争者,势也。势纵不迫,性亦难安。人之排异,正如禽兽之嫌毛。惟其异群之排斥愈严,同群之团结愈固。轧轹既久,乃有并合,由氏族而部族,而国家,而民族。其间强凌弱,众暴寡,小之攘其财,虏其身,大之略其地,奴其民,仇怨相寻,无时或已。虽以今日交通大辟之世,思想融汇之时,白优黄劣之说,且常腾诸皙人之口。即彼同色之内,亦复自分畛域,若为斯拉夫,若为日尔曼,若为拉丁,若为条顿[7]。今兹破天荒之战劫,纵云原因多端,种族旧怨,实与有力。盖自人类独掌兹世之霸权,外患既靖,内讧遂兴,而人类与人类有战矣。人文日进,奉祀祖先而外,渐有宗教仪式,以齐一其群之精神,统驭其群之思想。而此宗教为物,亦与战争有密切之关系。伊稽原始宗教之传说经典,示例不罕。司凯特人(Scythes),俯仰两大之间,参究造化之奇,相与肃然惊叹,谓有神祇,冥为主宰。其神备武士之德,相传最初最伟之神曰Tivus[Titus],实司战斗,其缵继诸神,Odin以下皆如之。耶经所举耶和华者,亦为战士,督军临阵,光荣塞乎天地。佛说戒杀,而弥陀利剑之辞,亦尝见于内典。回教则一经一剑,好勇之习,今犹未衰。伊罗郭窪人奉Arscove[Arsaces]为军神,战时则供人身以致祭;审讯俘虏,亦予其前;战士军前,尝高唱其名以壮声势。印度及福罗利达人,拜信太阳,尊为军神。墨西哥奉Mexico为军神,则以名其国。日尔曼人亦奉Ziu[Tiu]为军神。诸如此类,足以证战争与宗教有关者,更仆难数。惟其如是,婆罗门与佛教相争,则流血夷族。麻

  末二派互抗,则革命绝祀。回、耶相犯,则十字军兴[8],劳师远伐,祸结兵连,教皇肆威于堂庙,妇孺失散于征途,未睹天国之光,徒重人间之祸。厥后欧洲教难,棼若乱丝,分东西,分新旧,政教混淆,云翻雨覆。十六世纪顷,前后二百余年,纷纭扰攘,不可爬梳。民生涂炭,于斯为极。间尝浏览史乘,叹息欧人中世所遘之教祸,其惨不减于十八世纪政潮之变。吁!亦烈已[矣](前岁报载土耳其加入战局,大兴回教十字军,亦颇著宗教战争之颜色),此宗教之战也。国家者,战争之子而又战争之母也。盖个人相争,强力屈服之结果,乃生权力关系。统治之体,以具雏形。更展其力,则有外竞;偶失其势,则有内争。吾国自黄帝战蚩尤,张武德,宅我族于中土。唐虞揖让而后,历三代而秦,而汉,而唐、宋、元、明、清,其间改姓易步[代],必有征诛之事。战伐之声,或数年,或数十年或数百年,黄尘匝地,赤帜飘扬,胜者王侯,败者盗贼,争一姓之兴亡,流万民之膏血。他如英兰蔷薇之战[9],日本南北之争[10],是皆草泽之雄,权僭之臣,乘朝纲解纽之时,值人心思乱之际,野心勃发,斩木揭竿,或执正统之义,或托帝室之胄,以谋颠覆旧社营建新基者也。此为统治权之攘夺。其或暴君肆虐,贵族擅权,政制失其公平,国民愤其专横,法兰西则揭三色之旗,美利坚则竖独立之帜。三五年来,若葡若墨,革命风云,甲仆乙起。辛亥之岁,神州革命之华,亦尝灿焉烂焉,葩于汉水方城之域,不及兼旬,播于全国。最近俄国鼎革,亦告成功。均能推倒帝政,改建共和。此为政体之变革,皆内争也。一圉之内,诸国并立,壤地相接,犬牙交错,其间利害相关,至为复沓,必有中心势力,足以镇抚诸邦者,而后是非曲直,有所裁判。不从则以力服之,争攘之局,获以少安。顾以各国之间,纵不无强弱大小之殊,而欲为之中心势力,统摄其上,则必有势均力敌者,起而诉之武力,以争此柄。最终胜者,独能握之,诸邦亦翕然受命,谓之霸权。春秋战国之际,五霸[11]迭兴,七雄[12]并起,兵威震于疆场,盟主登乎坛坫,霸权之战,未有盛于此时者也。当其时,洋海未通,舟车未达,报聘之使,不出神臯,故霸权所及,未能越乎殊域。今者亚、欧、美、非,轺车四出,皇华载途,霸权所延,从兹益广。所谓东亚霸权也,太平洋霸权也,新大陆霸权也,得之则豪,失之则怨。欧战方酣,将来欧洲霸权,正未知鹿死谁手。由是演进,迟早不可知,世界霸权,他日必有争而能获之者。苟至于是,人类战局,当得一结束,是为霸权之争。若乃有国弱小,列强逐逐其侧,欲试鲸吞蚕食之谋,受者本身,既无独力抵御之力,事齐事楚,无所适从。于是争者协议,或划势力范围,相约勿侵,列强之于吾华是也。或设缓冲地带,认其国为永久中立,永世勿犯,比利时、卢孙堡[13]是也(但此种条约,其在战时决无效力)。或所议不协,所争不下,祸心包藏于平日,战端卒起于一朝,日、俄之因满、韩而战,日、德之因青岛而战,皆是也。人亦有言,今世均势相抵,灭人家国之事甚罕,然而均势一有不敌,残局何由能保?故日既胜俄,不战而并韩。英无他国牵制,力战而服杜(杜兰斯哇)[14]。是为制驭之战,征服之战,皆外竞也,斯又政治之战也。若夫宗教之传播,言语之扩衍,教育之灌输,风俗之同化,无不呈竞争之象,助战争之势。幅帙所限,兹不具论。即宗教、政治之战争,其泉源所在,亦生计问题而已矣。请进而论之。

  人类最初之欲,不外自存与保种二者。为充此欲,有所云为,是曰生计,战争即应兹而起者也。日本坪井博士[15]谓:“一切战争,莫不基因于生计”。斯言可以道破列国国民对于战争之心理矣。蛮僿之民,生计苟简,不知储备将来,以防事变之突发,一旦饥寒迫至,四顾无依,物资匮乏,非所堪忍,辄起而与人争夺,此一类也。亦有贪悍性成,视人之以他术致生资为迂远无能,而以强夺暴掠为便捷,此又一类也。夫天之生物,足以养人而有余,人不知求所以自养之道,惟贪人之养,以为撄取之计,则人之不智不义,非天之不仁也。然而此义可责之文明之族,而不能责之蛮荒之民。盖蛮民智不足以役物,德不足以爱人,其去禽兽,犹未远也。即彼文明早达之族,如菲尼夏人、希腊人,残杀劫掠之事,初亦未免。降至中世,果尔人、新普尔人、条顿人、果特人、法兰克人、亚郎人、亚拉伯人、蒙古人、土耳其人、布尔加尔人、诺曼人等,皆尝于海于陆,求扩其劫掠之路,比史册之所示,亦普罗德亨(Proudhon)[16]氏之所证也。至于掠获之物,则从家族制度之进而日趋于复杂,动产而外,更需俘虏,为女则婚之,为男则奴之。昔者希腊人之侵入希腊及小亚细亚也,征服土人,夷为皂隶,其时一般哲者如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柏拉图(Plato)之流,均谓此等被征服之民及外国人(Barbarians)为天性之奴隶。罗马之袭耶多流士也,亦尝掠其妇女。彼印度之秽多族(Pariahs),法兰西之平民(Roturiers),欧洲封建时代之农奴与贱奴(uillains[Villains]),莫非征服之结果也。土地之用,起于畜牧时代,耕稼既兴,其效尤著,而争亦随之。初所争者,不过利用较沃之土壤,施行较少之劳力,收获较丰之产物而已。洎乎国家形成,所求乃不止此,将以扩张版图,(此处疑有脱漏。——编者)实逼处此。苟挟兵力以临其地而无与为敌,则举其居民财物一体属于己国权力之下,纳为领土之一部。中、日之役,我则割台湾全岛于日;普、法之役[17],法则割亚(亚尔萨士)、罗(罗联士)二州于德,殆其类矣。至于近世宇内雄邦,称强者以十数闻。其于弱国之经营,辄齐驱并进,以保均衡之局,相牵互制,勿得有所专肆,领土之欲,益以难达。每因战争胜利,和平条约有所取予,乃不汲汲于领土形式之获得,以避列邦之忌;而于经济特权,则不稍让,或索一域以专商,或要一港以互市。其在吾国,外力潜滋,纷纭错综,星罗棋布,若者经商于内部,若者移民于外藩,顷者内忧外患,纷至沓来。财政匮困,仰屋空嗟,凡百政务,相率乞灵于外债。即如借款修路,路线之所及,即债权之所及也。债权之所及,即兵力之所及也。长此饮酖,毒中心腹,埃及覆辙,可为寒心。此国群之际,生计与战争关系变迁之略径也。若乃一群一国,内乱之所由起,亦必在群级不平之国,或当年谷不登之时。法兰西革命之祸,流血百年,今人言之,犹为心悸。史家以民生凋敝为其要因,殆非过论。即辛亥革命之际,五色旗下,奔呼来集者,亦多无业之民。所以邦基未定,变起赣、宁,狼氛继腾,祸延数省,迄今伏莽遍地,蠢动堪虞。今者,俄人且不恤于大战方酣之日,大起革命,其最近之一因,亦在面包之缺乏。近日,德、奥亦以面包不足,都城骚动闻矣。是知古今中外,苟非皇天降灾,国家失政,闾阎多愁苦之声,庶民无驩虞之象,篝火狐鸣之侣,绳伛[枢]甿隶之徒,又安所凭以造大变也。盖战争之行,不问内外,生计极于战争,战争隐于生计。本质原非异物,程度则有缓激耳。自十九世纪初,拿破仑耀武欧土,各国乃悟武备之不可缓,军实之不可缺。更以一时现象,人口繁殖,著见增加,益兴辟疆拓土之思,其时著先鞭者,首推英伦。千八百七十八年而后,世界土域隶英者十之二,人口隶英者六之一。各国既悚于人口过庶之说,迫于生存竞争之烈,复羡夫英人扩张版图之成功,尤而效之,争地搆兵,世界乃从兹多事矣。虽以美国独领新大陆之河山,卓然自树,犹不免为帝国主义所诱致,将亦投于列强角逐之舞台。世变之极,盖可睹矣。当是时也,官僚政治之势焰,黄金万能之迷信,亦从军国主义之帜,蔓延于世界,深固而不可拔。纵有代议制度、社会政策之反响,稍事抑裁,卒不免酿成今日全欧之大乱。战局牵于九国,鏖杀动辄万人。铁血无情,风云未已。堕名城,毁绝塞。繁华事散,梦逐力巨(比国一要塞)[18]之烟;猿鹤同归,血染多脑之水。[19]方其从戎之日,诀别之期,谁无妻孥?谁无父母?携手送于河梁,牵衣哭于道路,朝辞恩爱之家庭,夕上阴森之战场。霜寒草白,地黯天愁。滑铁卢之劫灰未寒,莱茵河之腥涛又咽。征衣难寄,听碪杵而销魂。归雁不来,闻鼓鼙而逆翼。军笳哀咽,战马悲鸣。几家梦里之人,万里天涯之鬼。呜呼!战祸之酷,一至于此。人类苟有良知,奚能忍与终古也?

  近自世局大辟,学说争鸣,影响所及,有足以助战祸之昌炽者。人口论倡导于前,天演论继兴于后。谈人口者辄曰:“地球之质力有限,人类之繁衍无穷,迟早不可知,人满之患,卒无免焉。”谈天演者辄曰:“万化之宗,归于天演,人群之象,亦何能逃?盖优胜劣败,弱肉强食者,天之道也。”斯其所言,旨则明理,未遽可以厚非。而野心之雄,闻而善之,将欲黩武穷兵,必执其言以为口实。明之以利害,动之以忠勇,煽之以地狭人庶之危机,激其民侵略之心,文之以物竞天择之新义,张其民忍残之性(参阅甲寅年十一月《早稻田讲演录》及十二月《新日本杂志》),杀人盈野,争地争城,莽莽寰区,斯无宁日。匹夫乘时,拔剑而起,急功名,崇势利,苟可以依暴行为而族略尺寸之土,声威赫赫,百世称焉。但成一将之名,谁恤万姓之骨?吾人衡义责言,原不求备于此辈,独怪硕彦宿哲,一语一默,足以祸福人间,稍一未慎,躬为作俑,驷不及舌,徒因一时之感想,远种兹世之恶萌。吾诚荒谬,辄敢雌黄于先辈之后而不能已于言矣!

  人众致争之义,周秦诸子,尝有见及者矣。管仲[20]、韩非[21],其最著者也。《管子·山至数》篇:“桓公问〈有〉管子曰:‘请问争夺之事何如?’管子曰:‘以戚殆[始]。’桓公曰:‘何谓用戚始?’管子对曰:‘君人之主,弟兄十人,分国为十;兄弟五人,分国为五。三世则昭穆同祖,十世则为祏。故伏尸满衍,兵决而无止。’”《韩非子·五蠹》篇:“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识[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此二说者,其论致争之理,皆甚精确。韩子则本事异备变之理,谓仁义辩智不能行于当世。偃王仁义而徐亡,子贡辩智而鲁削。所欲既在土地,所争当于气力。此其所言,颇与今世倡帝国主义者合符,而五子二十五孙之说,尤与英人马查士(Malthus)[22]几何级数增殖之理一致。管子十世之义,亦复与马说相通。惟管子地数之说,则非马所能见及。《管子·地数》篇:“桓公曰:‘地数可得闻乎?’管子对曰:‘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其出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山,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山。此之所以分壤树榖也。戈矛之所发,刀币之所起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封于泰山,禅于梁父[23],封禅之王七十二家,得失之数皆在此内。是谓国用。’桓公曰:‘何谓得失之数皆在此?’管子对曰:‘昔者桀霸有天下而用不足,汤有七十里之薄,而用有余。天非独为汤雨菽粟,而地非独为汤出财物也。伊尹善通移轻重,开阖决塞,通于高下徐疾之

  ,坐起之费时也。’”韩非之策,虽用于秦而霸天下,当时受兵战之祸者匪浅。马氏之说,今虽渐明其误,而一为好战之桀所执,犹足以祸今日之苍生于无穷,皆未足喻管子“能者有余,拙者不足”之旨也。于是约述马氏之说,而摭拨其未安。谤毁前贤,则吾岂敢。然而迷想流传,世惑未解,或亦非马氏立言之初衷?岂好辩哉,不得已也。

  马氏因古德文[24](Godwin)氏之论文(古氏尝著一论,痛论贪欲与浪费)有所感触,一时辞锋不能自敛,遂有《人口论》之杀青,凡六版行世,间亦有所纂易,增附全书,成一巨帙。兹最[撮]其要,不备举焉。氏论要谓人类有二大法为不可抗,即:(一)人非食物不能生存;(二)男女情欲永久不变是也。人口之繁一任其自殖,毫无遏制,其进率为几何级数(Geometrical Ratio),如1,2,4,8,16,32,64,128……,而地积之载,地力之生,终有必穷之时。盖产物之进率,为算术级数(Arithmetical Ratio),如1,2,3,4,5,6,7,8……,不足应人口增加之度,人类乃渐有乏食之势,其结果遂以酿疾疫、夭折、饥馑、战争等之祸患,窃盗、劫掠、杀人、堕胎等之罪恶。听人口自然增殖,此等祸患罪恶,为必然之结果,无善法以弭之。无已则有一焉,各人克己节欲,必自度己有教养子女之能力而后结昏[婚],远虑以防未然,乃为计之得者。此其大略也。

  夫有生之物,既具代谢之性,营养断不可缺。苟或缺焉,生机必绝。惟人之生,待养于食,庸有特异?虽昔时搜神纪秘之书,相传避[辟]谷有方,长生有术,而今之世,上穷碧落,下临黄泉[25],恐不得黄石[26]、赤松[27]其人者。则嗷嗷众生,待哺孔急,仍非米谷菜蔬之属,不能塞泣饥之声,应庚癸之呼也。如氏所举,有人相告,生物之变,不可究诘。阅若干年,人类当化为驼鸟,首渐长,唇渐坚而突出,足亦易厥初形,毛发变为翮羽,吸风饮露,戛然长鸣,逍遥乎游于天地之间,斯诚梦呓难信。但据生物学者之研究,人有盲肠,今无毫末之用,而食刍兽类皆有之,以消化草类。可知人类先世,当有食草之期者,至于今日,斯废于用而犹存其形也。然则人类食物之品类,亦非一成而不变者。既变于初矣,来者亦难保其必无。惟在今日,人类尚未至饮吸风露、餐取精英之境,则驼鸟之说,只可视为南华蝶梦[28]之类。至于男女之性,实秉天地阴阳之气以成其质,微有天地毁、乾坤息、人道绝之时,禁情断欲,沙门[29]清寂之士,空山比丘[30]之徒,或有能行之者,乃若常人则无是也。于兹二法,无间言矣。

  氏更制为定律者三,曰:(1)食物不给则人口不增;(2)食物充裕则人口繁殖;(3)人口增殖之度越乎食物生产之度,则祸患与罪恶,必不可免,以为天然之遏制。对此定律适示其反者,亦尝有人焉,达蒲得(Doubleday)[31]、加雷[32](Carey)之徒是也。达氏之言曰:“人类及他种生物繁殖之度,皆与资养成反比率。故瘠养之人口殖力綦速,而居于适境之级者,从生理之律,生反不繁,微由贫苦阶级之增殖以补足之,几不保其原数。盖资养之极端超越,并不惠于多生。动物固与果树无殊也,而繁殖之象,可保其最高之度于食给微受限制之时,虽无证验,亦所必能。苟有人焉,容为斯理所动,将制为论断以示异于马氏者,只请其一考贵族之册籍,察阀阅之门庭,是等阶级,罔弗如是。即英伦僧侣之家,中流之族,莫不然也。”加氏闻其说而和之曰:“伊稽纪录,北美合众国人口之增加,倘不计外来移居之民,其度当为世之最迟者。”此足以与达氏之说以佐证也。氏复根据生理,自述己意,略谓资养总分之为有机体所受用者,每自导其最大比率于其耗用最劳之官部。是知人类殖力之所由减,非必由于丰食,乃由于劳思,以应日进之文明也。其论人类与食物之关系,颇具乐观,且甚奇妙。要为生物之殖力,从其进化之级,次第减退。故植物之殖力最繁,动物次之。等为动物,下等动物繁于高等动物,高等动物繁于人类。人虽食牛,牛虽食草,而不能尽其类者,为其草繁于牛,牛繁于人也。论者谓有忘却生物年龄之嫌(法人卜尔隆氏[33],谓动物寿命平均为其发育年龄之五倍,如骆驼八年发育,其寿命为四十年;牛四年发育,其寿命为二十年),固不为无见。然即脩短盛衰之数推之,益足证氏说之有合于天演秘义者。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晋王弼注有曰:“地不为兽生刍,而兽食刍;地不为人生狗,而人食狗。”加氏草牛之说,老氏刍狗之义,两相印证,乃知天地间之供人刍狗者,至无穷尽。惟人致物于适,所用莫不瞻矣。此天地之不仁于物者,正天地之仁于人也。人乃欲以天地之不仁于物者,而亦施之于同类。此老子所谓圣人之过,非天地之不仁于人也。

  英人硕学弥勒[34](John Stuart Mill)氏,善以哲理论治,亦尝称马氏之说并畅言其旨曰:“人类实增之数未塞其所容者,其理非玄秘难测。譬彼兔类,胡以弗能繁衍遍于环球?非其殖力之不足,环厥境者皆敌,生资又弗裕如,既不足于食,尤须供异类之吞噬也。人类虽无供异类吞噬之患,而战乱不幸足以代之。使人类仅于增殖之进,盲从其能与他物等,将产生之繁,如其体质之所许,人口必为死亡所夭阏矣。但人类所为,因预计未来之远虑,超乎兽性之刺激,多少足与以影响,故其所生,不同于豚豕之多。虽众人于此,参差不齐,要皆能因一己之节欲,或社会之感情,自为之制,免致所生罹于忧患夭札之厄也。人口之受制,正如其优于禽兽之度,与其由缺乏之自身,毋宁由于缺乏之忧虑。虽在饥馑无忧之域,众亦有恐丧其终身安逸之位置,而自为节制者。中流社会,则以更进而求较良之境,亦不欲多生子女。但此志求于劳民之间,颇为罕觏,有之亦罕奏效焉。果能养其一家,如其所自为养,即兹慎行,亦堪〈许〉嘉许,奈恒并此而不为,徒贪天佑冀公惠而已。未开之群,如中世欧洲或方今亚洲各部者,其人口恒为饥馑所贬抑。夫凶荒之患,非有定序,天不令其有秋,斯民遂有无衣无食何以卒岁之叹。惟彼未开之群,视今日欧洲之所常遘者较为频繁,且加甚焉。当此之际,实现之饥馑与因饥馑而生之疾苦,足以大杀人口之势,其数则为连年丰收之所致其繁衍,而今之所再斩者也。文明之邦,即属极贫之夫,亦准于其所实需,与冀其实需之较裕,而有自为之制者。故其增加之裁抑,不由于死亡之超越,由于产生之限制。而行之之方,又各不同。有数邦焉,纯以慎身自制期获境遇之善果,虽在劳民,亦能习而安之。彼知有过繁之家族,必致堕其初境,且将累及其子孙,故极思避免。国之于此行之至于其极而又最久者,诺威与瑞西各处是也。马氏博征广采,亦尝示我以例证。厥后悉心参稽,所获益多。于以知斯二邦者人口增加之度甚迟,所以遏之者,不在死亡之多,而在产生之少。生死之数,比于人口,均见减退,平均寿命于全欧为最永。人口总额所涵视世界各国童稚较寡,壮丁较多。居是邦者,生也不繁,以永厥寿,为其致民于安适之境也。庸行惟谨,足避艰窘,为其离民于困厄之原也。而二邦又为壤地褊小之国,尤有注意之值者也。”弥氏之说如此,盖亦以人口果增,物资之穷为不可免。苟欲免焉,自非人自节欲以塞厥生不能奏功。此其畸于一偏,与马氏等。抑弥氏不云乎:“人口之受制,正如其优于禽兽之度。与其由于缺乏之自身,毋宁由于缺乏之忧虑。”夫人之于其所患,必境未至而预为之谋,以杜于未然。物力之弃于两间者,既无涯既,苟有缺乏之恐,安在不可依人类独秉之智能,谋于物力之开发,而必自抑天赋之情感,谋于人口之制塞也。果能齐民于小康之域,泣饥号寒之声,不闻于其群,人于余暇,以慰养其性灵,自无过繁之生,以重其累,而风化之良,教育之普,益足以致富而自养。如诺、瑞二国,其所以致民于安适之境,离民于困厄之原者,岂必仅为慎身节欲之结果,盖必有先为之因者耳。苟其世俗朴厚,民德纯良,比户编氓,类能勤于事而俭于用,厚富不可致,小康则易为。人之于此,更求其境之益适,则人口之增殖,不节自节,即任其增,亦无过庶之忧。若民无勤俭之习,以开财之源而节财之流,徒抑塞人口至于何度,贫困之苦,终惧无以自免耳。

  近人塞里古曼[35](Seligman)氏,以计学闻于时,亦尝取马氏之说评骘之,谓其人口与食物之差率,中于实否,尚为疑问。即人口增率果否高于食物,犹不敢知。但依报酬递减之律,地力终有一定之限度,此理则不可争,惜又非马氏之所创见也。塞氏欲张己说以难之,犹故纵一步以为之辩曰:“自来辟马氏人口之说者,有二义焉,即生理说与社会生计说是也。为生理说者,谓生物孳生之力,从其组织之复,进化之度而减。观夫上流社会家族之简与新英兰妇人举子之稀,可以概见。然其减率,究由自然,抑属人为,未能确知也。为社会生计说者,谓依社会组织计学原理,家族之人数,恒与其富力成反比率。下流之氓,争欲举子以终养其余年,每自堕于早婚之弊,致增家族之累以为常。中流之家,则颇以教养之资为念,力求保其处世之位置,虞以早婚贻众口之累。上流富豪,亦以多生子女施教不完为忧,与其分施于群儿,毋宁求备于一子,且欲免俯畜之责,必先避有人之累,故亦不喜子弟之繁衍。法之农夫,其为此也,无异于欧美都市之居民。惟前者生活之动机强,后者处世之动机强,其志在限制生子则一也。然是说也,不足以非马氏之说,正为其远虑之果,适以资之左证也。”塞氏所以斥马氏之点,乃在论左右人口之增减者,不在人口与食物相比,而在人口与富力相较。故于人口之事象,如达氏、加氏之说,虽于马氏之说相违,而不愿举此以难之,此其心非不恕也。顾依生理之律,处世之理,生殖与富力相反,既屡验于世,吾人即可认为社会自然之趋势。其为福也,固非马氏所得邀功,盖其说纵不行,社会之趋势自若也。其为祸也,有之适足以助虐,吾人蕲人类之昌炽,不得不攻其谬。硕宿见之,虽有好勇过我之讥,所不辞也。

  抑彼西土昌兹论旨者,亦匪自马氏始。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二子,远在邃古,亦既说明其理。洎乎十七八世纪顷,英、意诸国学者,皆能畅发其旨。揭举其要,意大利则有勃铁楼(G·Botero,1540— 1617)[36]、杰诺卫西(A·Genovesi,1712—1769)[37]、奥提士(G· Ortes,1713—1790)[38]诸人,英吉利则有腊利翁(Sir Walter Raleigh, 1552—1718[1618])[39]、士秋瓦(James Stewart,1712—1780)[40]、杨阿则(Arthur Young,1741—1820)[41]、唐审(Joseph Townsend, 1740—1816)[42]诸人,美利坚则有芙兰克令(Benjamin Franklin, 1609[1706]—1690[1790])[43],德意志则有摩塞(Gustus Moser, 1720—1794)[44]。特自十七世纪以还,重商派[45](Mercantilism)以奖励人口为富国强兵之策,虽重农派(Physiocrat)[46]及亚丹·斯密[47](Adam Smith)一派自反对其以国权助长外,亦未尝不默示赞同,欧洲一时人口又有过庶之戚。马氏时,学说大变。氏制成论文,斐然成其组织,应时而出,并世彦俊,多欣然迎以同情,如庇德[48](William Pitt)、毕勒(Archdeacon Paley)[49]、高雷钝(Bishop Coplestion)[50]、海拉母[51](Hallam)、杰穆士·弥勒[52](James Mill)、李家窦[53](Ricardo)、卜柔汉(Brougham)[54]等是也。马氏固诚敬忠信之士,学品雅足以动人,读其友所撰之墓志,有以知其性之感人者深。而马肯陶士翁[55](Sir James Mackintosh)称其学诣,至侪之于亚丹·斯密、李家窦之列,许为三杰。则其学之见重于时,又可知矣。于是崇其人者,倍信其说。人口过庶之忧,益以扰欧人之魂梦。曾几何时,甫阅半世纪之星霜,举世所虞者,适当其反。斯岂马氏著笔时所及料者哉!而在今日,各国人口,愈有衰减之势。德国虽尚未有显征,而繁华都市,已渐呈衰象。英国人口之衰减,颇为学者所注意。其所谓减,非必年减一年,但使一年依旧,不稍增益,此其为减,当亦可计,不独英之本国为然也。即其移殖之所,凡有英人足迹者,若澳洲,若新锡兰,若坎拿大,若南非洲,均有不振之观。夫以南非弹丸之地,英人筚路蓝缕,辟荆榛之域,征贝卢之人,耗财三十亿,劳民四万,经年二载,始克有成。迄今英之人口,乃不见增,而蒸蒸日盛者,反为贝卢之人。将谓人口之衰,由于食物之啬耶?彼澳洲之地,无尺寸新垦之壤,虽十倍今之人口,亦能供养而有余,今亦有人口衰落之势者抑又何也?此岂天意有厚薄于客主之间欤?抑或马氏之说深中于英人之心,虽旷世迁地,犹有势力欤?非也,盖亦社会自然之趋势使之然耳。法国人口之衰,至堪惊叹。千九百九年四月一日至九月三十日,半载之间,较其上年此季之出生,有一万二千六百九十二之减少,死亡则有二万五千十九之增加,此半载中人口减额为二万八千二百三。又查千九百十一年人口统计,人口减额为三万六千四十人。斯诚法国之悲运,人类之危机也。于是彼邦人士,瞿然以为国运人生之大难,相率著书立说,调查讨论,不遗余力,蕲有以挽兹狂澜。报章不越三日,辄揭人口问题之论文。千八百九十六年,有法国人口增加国民同盟会之设。千九百一年,复有人口衰减调查特别委员会之成立,任命朝野识时彦俊七十有二人充该会委员,贵族院议员马宁氏为其议长,副议长数人亦皆贵族、庶民、学士三院知名之士。秋蒙[56]氏者,当时委员之一也。捐毕生之精力,以考兹事之究竟,著《人口衰减与文明》一书,评骘诸家论旨,殿以己意。略谓法国有数大社会的矛盾,如一方奉加特力之教旨,一方施自由共和之政治,一也;一方行中央集权之制度,一方重个人自由之发展,二也;一方夸历史之光荣,一方蓦进以向理想之域,三也。此种矛盾,深中乎人心,则感不安,或蹈无序,溺沦沈湎,无能自拔,发为群象,则人口衰减,此其所由来也。千九百九年,法国人口衰减之讯传于柏林也,统计学大家毕尔夐氏,亦尝求其主因,则谓法国财富十分发达,故有斯果。法人鲁彭氏,以医者兼事社会学,其说亦与毕说略同。谓挥金之奢,无如富者;法人固多富裕,以是因缘人口衰减。皆能探社会自然趋势之本矣。厥后学者,熟索其理,有可举者,一曰生理:法国女界,多行避妊之法,士女沈湎于酒,淫风流行,俾昼作夜,往往更深漏尽,流连歌舞之场,犹未归寝,以致斲丧体质,奄奄无生气。尪弱之民,欲其繁殖,乌可得哉!二曰心理:今世之文明进步,极其迅烈,故人之神智受其刺激也綦频,是亦与人口之衰有莫大之关系。南洋、澳洲及美洲之土人,一与欧人相接,辄减其繁殖之强度,其理在斯。蛮人如是,开明之族,岂能独异。矧彼法国政治革命之风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展转百年,丧乱未已。其民呻吟愁叹,亦常有乱离之慨,是其伤感于心者尤深也。三曰生计:法人生计之状,驰于两端,或趋于穷奢,或趋于过俭,是皆足以妨人口之增进焉。四曰风气:巴黎世称绝艳,采风问俗之士,寻芳访胜之子,肩摩毂集于繁华之场,风俗之靡,日益加甚。富者苟且偷安,宁为赀财以贷利,不为资本以生产。世产继承,取均分制,生计因以多艰,人口愈以不振。有此四因,以成法国人口销沈之近象。吁!可惧已。美国自盎格鲁撒逊民族播迁此土,反客为主,渐成土著之民,而人口则有减无繁,赖有欧人移居者络绎不绝,以实其缺。然欧人来此,不问何族,其为个人之暂居,则必繁昌,其为血统之久住,则必零落。新陈代谢,以初来之繁,补久居之衰,美国人口得以维持,亦宇宙之一奇观也。查美国人口统计,其人口七分之六为白人,七分之一为黑人。此七分之六白人中,半为土著,半为移民,或其次代与美有祖国之谊者,此亦可卜其外来移民之盛矣。昔有意大利学者费雷罗[57]氏,尝以美国社会现象与罗马较而论之,亦颇为彼美人士所垂听。盖罗马之兴也,以其富强之资,法制之备,创一亘古未有之帝国,而孰知帝国成立之日,即风俗人心颓丧之日,遂以与影响于罗马之人口。今以美国教育之盛,产业之隆,甲乎环球,而人口之发展反有濒危之象者,其故不大可思哉?卜林磨尔女子大学卒业生,尝集二十六人组一同窗会,十七年间,仅行一次产儿之祝贺。斯例纵不凡,亦足觇白色妇人产子之日少。政雄罗斯福[58]有忧之,尝以“美国人犯种族自杀罪”揭橥国中,大声疾呼,为绝痛之警告。盖自物质文明之发达,都市生活之繁华,上流门庭,楚楚士女,多溷迹于歌舞之会,交际之场,逐丽竞侈,不遗余力。平居所蓄之财,大抵挥霍于香车宝马、晏饮征逐之间。每忧事畜之维艰,致妨一己之淫乐,黠者防于未然,乃不愿为人父母。余如甿隶之夫,绳枢之子,终岁勤动,以避饥寒,乃复竭其余喘之力,广生子嗣,冀以分其劳,养其老。夫以极艰之境,重以多口之食,正恐不惟有人者累,而见有于人者亦忧,夭亡病苦,人生不幸将于是乎丛生矣。试揭欧洲今日文明之内幕,贫富相悬,如隔深渊。富者男女竞于骄奢之虚荣,荡佚之淫乐。如法兰西之妇女,至有恐以孕育衰其色,重其烦,不为交际场中所欢,不能自由游嬉者,而以无儿为幸。贫者颠连于困顿无告之遇,所生益多,所穷益迫,而中道殇殂者益众。噫!此不独国家盛衰之基,实人类存亡之朕也。闻之生物学家,人类今已由绝盛之期,渐归灭种之途(日本生物学者丘浅次郎近著《人类之过去现在及未来》一书,畅论人类灭种之见端,可畏哉)。人既皆嫌有生之为累,官器久屈其能,从天然淘汰之律,殖力必以日微。淫奢进步之结果,文明之病,益复滋其流毒,终于酿成人种之自杀。他日有灭种之祸者,斯其先机,其患有以烈于洪水猛兽者远矣。医者尝言,一夫一妇,仅生三子,则人口不增,果能齐民于小康之境,配富于均平之度,人口自能适应其分。生者不嫌其多,死者亦形其寡,人生乐利,乃可企于向上之途。斯非纯出于幻想。群制革于法,民德成于教,勤俭励于俗,兹境亦易致耳。惟其相悬太甚,富者习于奢华,其生不繁;贫者沦于孤苦,夭亡者众,人口之衰,可立而待。且夫人生之乐,半在家庭,夫妇之情,深于儿女,故大易之道,肇于夫妇,国风之化,始于关睢[雎][59]。必使内无怨女,外无旷夫,而后老老幼幼,齐治均平之效,可得而言。群治不良,生计不给,以致芸芸之众,无生之乐,有死之悲,仁者固不忍睹,而必谓欲致人生之康乐,舍限制人口,别无可图,则养生送死之义轻,仰事俯畜之任解,涣家庭之良缘,毁人间之大爱,屈情拂性以求一己之苟安。虽有宫室,居有所不宁;虽有膏粱,食有所不饱;虽有韶武之乐[60],钟鼓之声,享有所不乐;珍玩不以悦其心,狗马不以娱其志也。盖人情之不可安于此也。苟有可安于此者,凉薄刻忍之习,必日以长。幼者既斩不使生,老弱者亦将弃之沟壑耳。人情至此,生也何欢?死也何哀?马氏而闻此言,或将谓吾东洋人之家族思想,深中于心,不足以喻斯旨。然人类者生而好群,有感必通,感情之涌发,夙以家族为之泉源。此心此理,放诸四海而准。世有仁人,固莫不汲汲焉谋所以匡救之矣。于是有倡为说者,或于所得税之征课,选举权之行使,依教养子女之数为之损益,或迳以教养子女之数,列为一种资格,亦有给以奖金者。凡以求人口之增,杜恶风之渐也。马氏之说,固不必致人口之衰势因其助长而有所加疾,特恐其所谓德义之限制,适以资骄奢淫佚者之借口,饰刻忍寡恩者之假面耳。今日之势,不必虑人口之过庶,且将忧其过减。马氏固未能逆知,使其复生于今日,当亦自悔其言之过。而今之称其说者,乃胶执而不知所自返,是果何为者耶?

  千八百七年马氏论文末版之刊行也,有二种名著相继出世。一为韦兰德(Weyland[Wayland])氏之《人口与生产》(The Princeples[Principle]of Population and Production),一为谷腊寒(James Graham)氏之《人口之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61],皆所以难马氏之说者也。千八百十七年马氏制附录跋于其论尾以答辩之,有云:“谷氏于其序论,述余之旨,似谓余主张限制过庶之人口与康德塞[62](Condorcet)氏之主张取人为法(Artificial Method)者略同,此全无据。余盖斥其说而不止者也。夫人为背天之人口制限法,既违于德,尤有堕勤于惰之恐。若令夫妇自制其生子之数,惰苶之气,必弥漫于其群,于国于世,将亦致人口不足适额之果。余所主张,大异乎是。既叶于道义,见许于宗教,而又足以鼓舞人之勤奋。盖以结婚希望励其勤奋为力之大,无出其右者也。”斯透宗之义,出于马氏晚年之口,殆亦有自忏之意欤?夫人口过庶与否之标准,在乎财富之丰啬;财富丰啬之本源,在乎生产之勤惰。人惟自励其能,以勤于用足矣,奚用鳃鳃焉虑人口之庶为者。然则马氏之说,自为常人立身处世之本,正不必放言高论,大张人口无限、土地有穷之帜,悚人听闻。但解铃系铃,马氏亦自难之。故为数语,以求慧心读者之谅解,惜世人多不察耳。

  或有谓人口衰减之势,欧美各国虽偶有之,而统十九世纪百年间之人口趋势,仍有增庶之倾向。俄则由三千八百万人达一亿五百万人;北美合众国则由五千万人达七千五百万人;德则由二千三百万人达五千五百万人;英则由一千五百万人达四千万人;日本则一八七二年(明治五年)为三千三百万人,至一九〇三年(明治三十六年)为四千六百万人,至一九一一年(明治四十四年)遂达六千八百万人;虽以人口不振之法兰西,亦由二千六百万人达三千八百万人。此亦足觇人口之增势矣。然是等人口之增,除日本外,非由出生之加多,乃由死亡之减少。列表以对勘之,可以知已。

  生产率(对人口一千)

  死亡率(对人口一千)

  (上表据日本大正四年元月号《日本及日本人》杂志所载医学博士永井潜《人种改善学之理论与实际》论文)

  迄兹所论,凡以证人口殖力与其富力相反之理,征之事实,亦复不爽。则人口增加无限之说,为无足据。就令增加无限,地积地力今犹未至穷极之域;纵有穷极之一日,人类之知力与自然之势力,皆无尽藏,用之不竭,取之无穷,其时当有以自为之所。人徒见地球之体其于诸天沧海一粟耳,吾人蛰居其中,不能抟扶摇而上达于他星,人类繁衍之度,绵绵不绝,何世不敢必终有充塞无容之时。使此有限之地积,包蓄无量之物力,人第增益其劳,亦足以获其生计。而自黎嘉德(Ricardo)氏有报酬递减律之发明,乃知土地蓄有一定之力,苟越兹以求其产之益丰,虽厚施资本与劳工,决不能如所施之量以相偿。然则人口之庶,遍乎寰区,土地之力,穷于启发,此其危险将冲决人间一切之道义而不顾,惟有暴掠横杀以相食矣。是不独马氏当时之所虑,今之学者政士,相与引为大戚而未已也。然而宇宙事理之变固未易以一时之人智测也。天文学者哥白尼[63]、奈端以下,均谓星云无限,即天体中之类乎吾太阳系、吾地球者,正不知其几何。后儒继起研究所得,佥谓火星之质候,与吾人所居之地球无甚差异,其中当有类乎地球所产之生物。科学泰斗魏尔士[64](H.G.Wells),更本是理,预想地球人类与火星人类之战争(氏谓火星中人类为八足庞大之动物,其武器必利用一种强光物体,遇之随即焦毁。微吾人设法将病菌射入火星中,未足以御之)。是则诸星之间,将来或有交通。人类于地球之繁殖,苟至于无地自容,斯谋转徙他星,依科学之进步,竟克致此,未可知也。斯非驺衍九州之空谈,千年以往,有语以今世欧、亚、美、非之广漠者,人皆以荒诞弃之,有甚于今日之闻斯言者,而今则舟车络绎,天涯堂奥矣。虽瓦赖士[65](A.R.Walace)奋志标出新义,期于推翻星云无限之定案,谓地球位置独得天体之中,专为生育高等动物如人类者之所,俾发达其灵魂。此义于宗教之根据为至忠,于科学之原理犹未足认为确当。盖其立言之时,目光所炬,颇注于宗教教育之点,故于科学不免有牵强之处也。姑以此境距今日之人类尚为渺远,未便以渺远之境,慰兹世逼近之忧。即兹地球之内,供吾人回翔生息于其间者,尚不知足经几何世代。哥仑布[66](Columbus)未发现美洲以前,果谁知穷海之外,溟洋之中,尚有人迹罕到之新大陆者,之尚待人探发乎?虽方今各国人士从事探险者,南北极于冰洋,虽天涯地角,冱寒荒凉之绝域,亦茹辛忍苦,为所必至,兹世更安有第二新大陆之尚秘封于人寰者。然地球说与地平说之是非,以今日犹未十分确定。果如地平说者之言,地体实为扁平,茫无涯既(余前岁居日本时,适有饭田竹风氏之《地学革命论》出世,氏研究分学三十余载,主张地非球形,乃为扁平。谓地球论者皆为奈端引力说所拘囚者也)。则莽莽乾坤,所谓新大陆者,当欠[次]第涌现,以舒吾人今日地狭之忧耳。然在地平说未得确证以前,吾亦不欲持以解决人口之难题,致遭幻梦乐观之诮。即就今人类所居之域,土地之量视乎人口,尚称辽裕。引列数表,资考证焉。

  五洲面积、人口及其疏密表

  (右[上]据千九百〇六年Stegemaun之统计,本于德意志帝国统计局之调查。)

  世界人口之统计,其事为至难。而稽采纪录,又言人人殊。据S氏之说,方今世界人口之总额,凡十五亿。其密度则平均一方基罗米突十一人,即平均一方英里二十九人。虽屈指于今,已历八载,当亦无大差。其时各国人口之势,则何如者?

  各国面积、人口及其疏密表 [67]

  (右[上]表据千九百〇六年Stateman’s Year-book.)

  惟据统计学家雷北氏最近调查,各洲每方英里平均人口,以欧洲为最多(一百二十一人),亚洲次之(五十七人)。各国每方英里平均人口,以日本为最多(二百六十七人),奥匈国次之(一百九十一人),吾国又次之(百〇二人)。盖人生与自然关系最切者,惟水与热。寒带地方及高山峻岭黄沙绝漠之域,大抵人烟寥落,而温带之平原海岸,则村邑辐辏焉。故比洲而观之,人口莫众于亚、欧;比国而观之,人口莫众于华、日。雷氏之说,理或然欤?要之,以今日人类之知能,享兹现能生产之土域,尚有容纳六百余亿人口之余地(说详后)。即以吾国而论,幅员次英、俄、法为最广,持与列国版图相校,其率如左[下]:

  (右[上]表据日人大村欣一氏著《支那政治地理志》,大正二年出版。)

  人口之庶,则次于日本为最稠。神皋本部,南有长江之浩瀚,北顾黄河之奔流,沃野无垠,天府之区也。宝藏尚封而未启,边藩尚弃而未营,已足供本部人口之需而有余。吾人凭兹版图,守而勿失,更兴工农,以尽其利,诚子孙万世之业,无事拓土开疆之劳也。日本蕞尔岛邦,领土最狭,人口最密,其国非攻论者,犹谓东海、北海二道,尚待垦辟,而以侵略土地为贪。自余各国,坐拥广土,而田野不治,蒿莱未披者,为量之巨,更可知矣。或谓是区区者,容或有然,人口之增不可制止,岂能久赖此乎?曰:地球之面积有限,自然之蓄蕴无穷,人苟竭知尽能以求之,天之予人者不吝也。其在畴昔,果孰信宇宙之间,复有蒸气电光,足以效用于兹世者乎?而今何如者?轮舟则飞渡重洋矣,汽车则横贯大地矣,轻艇则翔回空碧矣,电讯则瞬息天涯矣!古之人九京可作,使其一觇今日之文明,彼且惊神疑鬼,不信为人间之实境也。韩非子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行,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审译此义,反是而构木钻燧之民,有以洪水泛滥、桀、纣暴乱为三代忧者,其不为鲧、禹、汤、武笑者又将几何?今之忧人口过庶者,得毋类是。西哲斯宾塞(Spincer[Spencer])氏谓治化日进,人类所以防过庶之道益工。同学郁嶷[68]君,则尝许为名论,阐申其义曰:“前世人民之所以为患者,至其境乃因民智之进,辟新制异,创为嘉猷,防其患而济其穷,而终以无虑。据已往以测将来,则今之学者之所患,安知后世果有人口过庶之一境,而有限之农产物,不足以资其生,不别筹宏谋至计于农产物之外,另求养生之道以救其患,一如前人之所为乎?但彼时补救当出何法,则非所知。盖犹渔猎之民,不知有畜牧,畜牧之民,不知有耕稼也。”(郁君前主课沈阳法政学校,尝以此义示诸生)可以尽斯氏之旨,通韩非子之说矣。盖人类之智慧无涯,斯宇宙之利源无尽,苟能濬发其能,不为他务所纷,吾人脑海之中,自有广漠无垠之新大陆可寻,足供来者生存之资,正不必惴惴于

  [杞]人之天,惟努力自进而已矣。彼土地之力受制于报酬递减之律,亦非绝对无抗者。文明之势力未足以敌之,遂令报酬递减之律,独行无阻,一旦文明进运,堪以制其势而胜之,一时著为定律者,安见其必存耶?韦尔士博士又尝以科学之目光,预测未来世界之变局,谓科学进步,将有应用原子力之发明,斯力一出,举世一切诸力胥为所压倒,其时电机汽机,均为过去之陈物,迂拙不切于用,原子力独掌绝对无限之威权。其为用于人也,一如初民之得火;施于溶冶,可化铜屑为黄金;用以治农,可得足给当时人口全额百分一之余裕;飞机运行,既安且迅,大好乾坤,任意行止;沙漠亦成乐园,两极化为沃野。斯虽理想之谈,亦非必无之事(但氏又言,原子力发明之后,必有极猛烈之武器,其时人类将沦于浩劫,使之不敢再言战争,斯或劫尽之期欤)。或又疑文明之进步,未必可期,自然之限制,则确乎不易。使自然势力已迫人于穷蹙,文明势力未即有以应之,将奈何?且自然势力弥纶于大宇,普天率土莫不皆然,文明势力之所及,或限于一隅之地,一部之人,世之穷于自然而又穷于文明者,又将奈何?斯若近理矣,然犹有说。征诸近象,诚有如论者之恐。第斯非文明势力之不足恃,人事怠荒之结果。教育未能普行,才智误于应用,今之栖栖皇皇所建设之文明,不惟未能举其全力以战胜自然,反有以自杀其势,致任自然势力之独行,而犹不自悔悟,复龈龈焉虑自然惠与之不丰,文明进运之难恃,岂理也哉?试剖今日文明之内容,竭人类之全知全能,所谋何事?制造杀人之器械而已,练习杀人之方术而已,增加杀人之智识而已,储备杀人之费用而已!其余供人类和平岁月中享用之资产,既已为数甚仅,一旦炮火临头,莫不烟消雾散于战云血雨之中矣。倘能移其备战之智慧财产于和平幸福之营求,当有伟大之功绩补自然表著之不足,造福同胞,功莫与伟。然则地力有限不足忧,人口过庶不足忧,文明进程之无定,亦不足忧。人类及今而犹不自觉其沈梦,辟无疆之乐土于各人之胸海,以自福而福人,徒为野心家之伪爱国主义所驱役,逐铁血之风云以图生,斯民之祸,将无穹[穷]期。是则余对此懵懵沉醉溺于贪惰之人心,不能不引为巨痛深忧者耳!就今兹之大战言之,列国之民,固皆将赖战争以掠夺面包也,而今则面包皆因战争而穷竭。普若塞(Prnudhon)[普罗德亨(Proudhon)]云:“战争者饥馑之子也。”今日之象,战争乃为饥馑之母。古语亦云:“大兵之后,必有凶年。”余谓非凶年之必遘于大兵之后也,其在平时,纵值凶荒,民间多年积储之财产谷粟,亦是[足]救济其穷乏,而在战后,则破坏者破坏,荒废者荒废,消用者消用,虚掷者虚掷,一遇虫蝗旱潦,丧其有秋,则饥馑之患,必无能免。然则战争不惟不能救济饥馑,且适以助成饥馑,战争非由饥馑产生,且适以诞孕饥馑。而由战争以谋避免饥馑者,其矛盾显然易察矣。至于战后之劳动问题、女子过庶问题,尤皆蒙莫大之影响。此以知以战争解决人口问题者,实为背道而驰也。所怀未尽,容于下篇赓论之。[69]

  署名:李大钊

  《言治》季刊第1册

  1917年4月1日

  【注释】

  [1]奈端 Isaac Newton(1642—1727),今译牛顿。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经典力学的创始人。自1655年起,提出了一系列近代科学理论。在力学方面,建立了作为经典力学基础的牛顿运动定律,发现万有引力。

  [2]卓拉士特教 卓拉士特,古波斯语Zarathushtra(意为“像老骆驼那样的男子”或“骆驼的驾驭者”)的旧译,今译琐罗亚斯德,其生平众说不一,生活于前7至前6世纪(一说约前628—前551)。30岁时创建琐罗亚斯德教。该教主张善恶二元论。认为火、光明、清净、创造、生是善端;黑暗、恶浊、不净、破坏、死是恶端。要求人们从善避恶,弃暗投明。其道德箴言是“善思、善言、善行”。认为火是善和光明的化身。其主要仪式为礼拜“圣火”。该教在3—7世纪(229—652)成为萨珊王朝的国教,并大规模传入中亚,南北朝时,传入中国,中国史称之为“祆教”、“火祆教”、“火教”、“拜火教”。北宋末南宋初在汴梁、镇江等地区还有祆祠。宋以后,中国史籍不再提及。

  [3]梵天 梵语Brahmā的意译,音译为婆罗贺摩。古印度婆罗门教的最高神。婆罗门教认为世间一切现象皆为虚幻,惟有梵天真实存在。梵天与另外两个主神毗湿奴和湿婆称为“三位一体”,合为造化。

  [4]各以其德,周流六虚,而成宇宙 此为古印度的宗教——婆罗门教的学说。婆罗门教是大约公元前7世纪,在印度、雅利安人国家形成过程中,婆罗门祭司阶级把印度、雅利安人的原始信仰加以整理而成的宗教体系。该教以《吠陀》为其经典。以梵天(Brahmā,婆罗贺摩)为最高主神,毗瑟拏(毗湿奴)和湿婆为另外两主神,三者分别代表宇宙的创始、保全(持)和毁灭。公元前6世纪佛教和耆那教兴起后,婆罗门教受到极大冲击,经过一千多年的改革,至公元八九世纪间,改称印度教。故此“三神”说,并非“佛说”。

  [5]图腾 英语totem一词的音译。源出北美印第安人的奥季布瓦语,意为“他的亲族”。图腾为原始社会一些氏族认定的同本氏族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动物或自然物。被一个氏族称为图腾的物(如熊、鹿、鹰等),即成为该民族的标志,被认为可起到保护和庇佑的作用。图腾往往为全氏族的忌物,禁杀禁食,并对之举行崇拜仪式,以促进该物的繁衍。图腾崇拜曾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

  [6]孟干 Lewis Henry Morgan(1818—1881),今译摩尔根,美国民族学家,原始社会史学家。生于纽约州。早年从事律师业,以维护土著印第安人的利益闻名。1843年组织“大易洛魁社”。1847年被印第安易洛魁部落收养入族。1879年任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席。长期研究印第安人与原始社会历史,著有《易洛魁联盟》等多部著作。代表作《古代社会》第一次揭示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组织、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存在与发展的规律以及婚姻、家族形态的历史演变等,并把人类历史划分为蒙昧、野蛮与文明三个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对其学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恩格斯并以《古代社会》一书为基础,写成《家庭、国家和私有制的起源》(1884),并称摩尔根的发现堪与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相比。

  [7]条顿 Teutoni或Teutones,即条顿人。古日耳曼人的一支。公元前4世纪分布在易北河下游的沿海一带,性强悍善战。前2世纪后期,南下闯入罗马北部境内。后世有以条顿人泛指日耳曼(德意志)人及其后裔者。严格地说,条顿人只是日耳曼人的一族。此处为泛指。

  [8]回、耶相犯,则十字军兴 指十字军东侵事件。它是天主教会、封建主和大商人以保护基督教圣地为借口,对东地中海沿岸国家发动殖民侵略的远征。1095年,西欧天主教会、封建主和大商人由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组织,在法国召开宗教大会,宣布组织十字军远征,号召到东方去和“异教徒”(穆斯林)作斗争,夺回圣地耶路撒冷。法、意、德、英等国都参加。大批没有领地的骑士成了主力军。时值地中海东岸各国陷于分裂,拜占庭帝国已削弱,遂为东侵造成可乘之机。从1096至1291年,共组织八次东征,前后持续了近二百年。除第一次攻占耶路撒冷和爱德沙并建立王国统治外,其余七次均以失败告终。这一侵略战争严重破坏地中海东岸各国的生产力,给当地人民带来极大灾难;西欧各国人力物力也受到极大损失。

  [9]英兰蔷薇之战 英国的蔷薇战争(因蔷薇又名玫瑰,故又称玫瑰战争),乃1455—1485年英国两大王族间的混战。兰加斯特家族(House of Lancaster)的族徽为红蔷薇(玫瑰),约克家族(House of York)的族徽为白蔷薇,故名。1455年5月,约克公爵理查举兵反对兰加斯特家族的亨利六世,战争爆发。1460年理查战死。1461年3月,理查之子爱德华占领伦敦,废黜亨利六世,取得王位,称爱德华四世,建立约克王朝。1483年4月,爱德华四世卒,其子爱德华五世即位,爱德华四世之弟理查摄政。6月,理查篡位,称理查三世。约克家族中拥护爱德华四世后裔的贵族和兰加斯特家族的余党联合,反对理查。1485年8月,兰加斯特家族的远亲亨利·都铎击败理查,自立为王,称亨利七世,建立都铎王朝,蔷薇战争结束。

  [10]日本南北之争 指日本京都北朝同吉野南朝对峙的南北朝时代。1336年,足利尊氏自北九州进入京都拥立光明天皇,后醍醐天皇由京都南逃至吉野建立朝廷;1392年两朝合并。北朝实权掌握在足利手中,1336年足利尊开创室町幕府,1338年自任征夷大将军,不断发动对南朝的进攻。南朝建立不久,军事支柱新田义贞等战死,后醍醐天皇病死,势力衰退。但由于幕府统治集团内部倾轧激烈,南北朝对峙的局面仍得以维持。至尊氏之孙足利义满统治之时,幕府统治趋于稳定。1392年经足利义满提议,两朝以南朝后龟山天皇让位给北朝后小松天皇的形式实现合并。此后皇位由北朝子孙继承,南北战争结束。

  [11]五霸 即春秋五霸。春秋时大国争霸期间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一说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12]七雄 即战国七雄。齐、楚、燕、赵、韩、魏、秦。

  [13]卢孙堡 即卢森堡。

  [14]杜(杜兰斯哇) 即德兰士瓦(Transvaal),位于南非东北部,首府比勒陀利亚。1902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10年成为南非联邦的一个省。

  [15]坪井博士 即坪井正五郎(1863—1913),日本人类学家、考古学家。1884年组织东京人类学会,1886年创刊《人类学会杂志》,后任学会会长。1889年赴英国留学。1892年回国,任东京帝国大学教授,1898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912年病死于彼得堡。著有《人类学讲义》、《埴轮考》等。

  [16]普罗德亨(Proudhon) 参见《战争与人口问题》注③。

  [17]普、法之役 1870—1871年普鲁士同法国的战争。因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德意志统一问题,普、法两国长期交恶。西班牙王位继承的争执则被双方利用来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1870年7月19日,法国对普宣战。战争爆发后,法军屡败。9月2日法皇拿破仑三世在色当投降,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但普军继续进攻,逼近巴黎。1871年1月法国政府与普鲁士签订屈辱的停战协定。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起义,成立巴黎公社。5月10日,法国与普鲁士正式缔结了《法兰克福和约》,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这次战争使原来依附法国的德意志小邦归顺普鲁士,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

  [18]力巨(比国一要塞) Liege,比利时一要塞,今译列日。

  [19]多脑之水 即多瑙河。

  [20]管仲 春秋初期政治家。名夷吾(?—前645),字仲。颖上(颖水之滨)人。出身贫贱,后由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治齐40年,实行改革,富国强兵,使齐国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汉书·艺文志》著录有《管子》86篇,一般认为是托名于他的著作,实为战国至西汉的文集。

  [21]韩非 约生于公元前280年,卒于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国贵族公子,和李斯同为荀子的学生。曾多次上书韩王劝谏改革,未被采纳。其著作传到秦国,秦王政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为韩国出使秦国,为李斯、姚贾所谗,被迫自杀于狱中。著作有《韩非子》。

  [22]马查士(Malthus) 今译马尔萨斯。参见《战争与人口问题》注①。

  [23]封于泰山,禅于梁父 梁父,泰山下的一座小山。封、禅(音shàn)是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大典。在泰山上筑土为坛,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的梁父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德,称禅。

  [24]古德文 今译葛德文,William Godwin(1756—1836),英国思想家。牧师出身,后信仰无神论。他认为通过理性教育可以建立一个完美的社会。人口增长也可以由理性来控制。马尔萨斯则与之相对,写出《人口原理》,认为人与社会并非可完全由理性控制。1820年,葛德文出版《论人口——对托马斯·马尔萨斯的回答》,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进行了反驳。他的思想曾对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产生影响。著有政论《政治正义论》。

  [25]上穷碧落,下临黄泉 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碧落,即天上、天宫;黄泉,地下,地府。

  [26]黄石 黄石老人,事见《史记·留侯世家》。

  [27]赤松 即赤松子。相传为上古时神仙,各家所载,其事互有异同。《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司马贞索隐引《列仙传》:“神农时雨师也,能入火自烧,昆仑山上随风雨上下也。”《汉书·古今人表》:“赤松子,帝喾师。”

  [28]南华蝶梦 指庄子的“蝴蝶梦”。庄子,名周,先秦道家学者,后世别称南华真人。典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本为寓言,后用来表示虚幻之思。

  [29]沙门 梵语sramana的音译。或译为“桑门”、“安门”等。原为古印度反婆罗门教思潮各个派别出家者的通称,佛教盛行后专指佛教僧侣。

  [30]比丘 亦作“比邱”。佛教语。梵语Bhiksu的音译。意译“乞士”,以上从诸佛乞法,下就俗人乞食得名,为佛教出家“五众”之一。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俗称和尚。

  [31]达蒲得(Doubleday) 当指Thomas Doubleday(1790—1870),著有《与人口相关联而表现出的真正的人口规律》(The true Law of Population Shown as Connected with the Food of the People,1842)等。

  [32]加雷 即Henry Charles Carey(1793—1879),今译凯里。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以创立阶级利益调和论、鼓吹保护关税政策而著称于世。他是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反对者。基于美国由于人口增加而迅速繁荣发展起来的事实,他认为,人口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人口的增加,可以共同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食物的供给。因此,人口的增长决不会超出生活资料的增长。其思想曾对欧美经济学界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学原理》、《过去、现在和未来》等。

  [33]卜尔隆 疑指Marie-Jean-Pierre Flourens(1794—1867),旧译“夫卢龙”、“佛诺林”等,法国生理学家、首个进行脑功能试验的科学家,曾任法国巴黎Jardin植物博物馆比较生理学教授、法国科学院院士等,著有《人类寿命》(De la Longēvite humaine et la quantite de vie sur le globe,Paris:Garnier frères,1855;英译本:On Human Longevity and the amount of life upon the globe,London:H.Bailliere,1855,系Charles Martel根据1855年法文第二版译出)等,提出著名的定律:动物和人类寿命的长度,是其发育期的5倍左右数。他指出:骆驼、马、牛、人类等的发育期分别为8年、5年、4年、20年,因此,其各自的寿命分别应是40年、25年、15—20年、100年不等。

  [34]英人硕学弥勒 参见本书第一卷《民彝与政治》注39。

  [35]塞里古曼 即Edwin Robert Anderson Seligman(1861—1939),今译塞利格曼。美国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后去柏林、巴黎留学。回国后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主编,古巴政府财政顾问等职。著有《租税的转嫁和负担》、《通货膨胀和公债》等。

  [36]勃铁楼(G.Botero,1540—1607) 一说生于1544—1617,意大利耶稣会会士。1584—1586年在萨伏依家族(HOUSE OF SAVOY)服役。不久出版《城市之所以伟大的原因》(The Causes of the Greatness of Cities),奠定了其作为人口学研究开创者的声誉。1589年发表《国家理性》)(Reason of the State)批评马基雅弗利政治学说的不道德性,阐述其反马基雅弗利主义的观点,此书也是直到今天勃氏最为出名的著作。1591—1595年间,出版《世界关系》(Universal Relations)初编及二、三编,1596年合为全本出版,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政治地理学著作。其著作有拉丁、德、英、西班牙、波兰等多种文字版本行世。

  [37]杰诺卫西(Antonio Genovesi,1712—1769) 全名为Antonio Genovesi,意大利经济学家、哲学家、重商主义思想家,1741年、1754年分别被任命为那不勒斯大学形而上学教授和经济学教授。著有Disciplinaru,metaphysicanum elementa(1743—1752)等。

  [38]奥提士(G.Ortes,1713—1790) 全名为Giammaria Ortes,又译奥特斯、奥忒斯等,意大利经济学家,先做牧师,后研究经济学、哲学等,著有《国民经济》(L’economic nazionale)、《关于人口的思考》(Riflessioni sulla popolazione)等,是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先驱,注意到人口的潜在增长与生产资料增长之间的巨大悬殊,认为人类对于人口过剩能够进行理性的自制。

  [39]腊利翁(Sir Walter Raleigh,1552—1718[1618]) 生卒年一说1554—1618,英国政治家、探险家、文学家,早年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在英国王宫中任职。詹姆士一世当政时被判死刑,未执行,在伦敦塔中囚禁13年,在狱中写成《世界史》。1617年,为替詹姆士一世筹款而被释放出狱,筹款失败,被处死刑。

  [40]士秋瓦(James Stewart,1712—1780) 今译斯图亚特。英国经济学家。出身封建贵族,曾亡命欧洲大陆。是英国重商主义的后期代表之一。提出货币流通的一般规律,持贸易差额论,主张国家全面地干预经济生活。主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

  [41]杨阿则(Arthur Young,1741—1820) 今译杨格·阿瑟,英国农学家和经济学家,货币数量论的拥护者。早年经营农业,后曾实地考察英国国内外的农业状况。著有《英国荒地现状考察记》、《法国旅行记》等,为研究英法等国农业史的重要资料。

  [42]唐审 (Joseph Townsend,1740—1816) 今译唐森,英国牧师,地质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在1791年出版的《西班牙游记》一书中,提出人口的增长依赖于生活资料的增长,进而认为下层阶级的生殖率最高,即使国家对贫民加以救济,也无助于改变他们的现状。他的这种观点成为马尔萨斯论述的人口规律之一。

  [43]芙兰克令(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 今译富兰克林。美国政治家、科学家。出身于马萨诸塞州一工人家庭。后至费城,建立北美第一个公共图书馆,组织美洲哲学会。1751年帮助创办宾夕法尼亚大学。独立战争时积极参加反英斗争,当选为第二届大陆会议代表,并参加起草《独立宣言》。曾出使法、英,缔结法美同盟(1778)、英美停战的《巴黎和约》(1783)。1787年为出席制宪会议代表,主张废除奴隶制。在科学研究上,发明避雷针、双焦眼镜等。其回忆录《自传》影响广泛。

  [44]摩塞(Gustus Moser,1720—1794) 当指Justus Mser或Justus Meser,通译尤斯图斯·默泽尔,德国历史学家、政治家、法官、作家。反对德国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对德国民族意识的发展具有影响。著有《奥斯纳布吕克史》(Osnabrucke Geschichte,1768),《爱国主义想象力》(Patriotische Phantasien,1774)。

  [45]重商派 即重商主义(Mercantilism)。15至18世纪西欧国家的一种经济政策和早期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派别。亚当·斯密称之为“商业的重商体系”,故名。其中心内容是:货币是财富的基本形式,发展对外贸易以获取金银货币是积累国家财富的主要途径。实行重商主义政策的典型是塞西尔(William Cecil,1520—1598)任财政大臣时期(1572—1598)的英国和科尔培尔(Jean-Baptiste Colbert,1619—1683)任财政总监时期的法国。重商主义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意识形态,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经济放任主义的流行,经济学家的注意力也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重商主义遂趋衰落。

  [46]重农派(Physiocrat)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别。主要代表有魁奈(Francoiss Quesnay,1694—1774)和杜尔哥(Anne Robert Jacques Turgot,1727—1781)。其学说是作为重商主义对立面出现的。其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一切财富源于土地,农业是提供纯产品、增殖财富的惟一经济部门,农业经营者是惟一的生产者阶级;工业不是生产部门,只能改变物质财富的形式而不能创造财富;应采取经济放任主义,保证贸易绝对自由,由自然的经济规律发挥作用。杜尔哥任法国财政总监时(1774—1776)曾推行重农主义政策,以失败告终。重农学派把研究重心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是对资本主义生产作有系统理解的第一个学派,对亚当·斯密产生重大影响。

  [47]亚丹·斯密 参见本书第一卷《政论家与政治家》(二)注①。

  [48]庇德 William Pitt,the younger(1759—1806),今译皮特,老皮特之子,人称小皮特。英国首相(1783—1801,1804—1806),托利党领袖。1781年当选下议院议员,1782年任财政大臣。首相任内,进行财政与关税改革,主张自由贸易;1800年实施爱尔兰与英国合并,镇压爱尔兰民族民主运动;1788年法国革命爆发后,积极组织反法联盟,进行反对法国革命政权与拿破仑政府的战争。

  [49]毕勒(Archdeacon Paley) 全名为William Paley,英国神学家,道德哲学家,功利主义奠基人之一,著有《道德与政治哲学原理》等。其最有名的著作是《自然神学》,论证了神的存在。他死后,其著作被编为《毕勒著作集》(The Works of William Paley,5 volumes,1819)出版。

  [50]高雷纯(Bishop Coplestion) 疑指Edward Copleston(1776—1849),西文文献中有时亦将之称为Bishop of Llandaff。高雷纯曾专门论及婚姻问题,相关资料被后人编为《已故兰达夫主教爱德华·高雷纯及副主教威特利等有关赞成通过立法允许与已故妻子的姐妹结婚的意见》(Opinion of the late Copleston,Bishop of Llandaff and Archbishop Whately in favour of Legalizing Marriage with a Deceased Wife’s Sister,1866)。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的人口危机及围绕此问题而展开的大论战中,高雷纯属于赞成控制人口的一派,但他反对用战争及限制贫民结婚等不道德的手段来控制人口,而主张通过道德的手段,采取“节俭限制”(Prudent restraint)的方法。1796年,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还未发表,他就已经在其牛津获奖的论文《论农业》(On Agriculture)中,提出“农业是一个永远不会因被劳作而失效的资源”,“同时,由于技艺和勤劳施诸其上,其产量将会相应地得到提高。”他在与人通信中,也论及生产与人口问题,认为勤劳和节俭交相为用,前者会把生活水平从(勉强维持)生存提高到活得体面,而后者则会帮助维持体面生活以及生活必需品。人口原则一直对下层人群有压力,但随着其绝对水平的提高,此种压力更多将变成一种轻微的限制,而不是残害。上述诸事似与李大钊所说“并世彦俊,多欣然迎以同情”相吻合。

  [51]海拉母 Henry Hallam(1777—1859),今译哈勒母,英国历史学家。牛津大学毕业,从事律师职业。1812年继承其父遗产后专事历史研究。著有《中世纪欧洲国家论》、《从亨利七世继位到乔治二世逊位的英国制度史》等。

  [52]杰穆士·弥勒 James Mill(1773—1836),今译詹姆士·穆勒。英国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功利主义学说主要代表。是系统论述大卫·李嘉图学说的第一人。认为资本是积累劳动,利润是积累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首倡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四分法”,即分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为一般经济学者广泛采用。主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学要义》、《英国印度史》。

  [53]李家窦 David Ricardo(1772—1823),今译李嘉图(李大钊文中“李家窦”、“黎家德”混用),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代表之一。早年经商,后从事经济理论研究。1817年发表《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理论,提出了较为彻底的劳动价值论。1819年当选下院议员,主张议会改革,鼓吹自由贸易,反对《谷物法》,代表了当时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54]卜柔汉(Brougham) 全名为Henry Peter Brougham(1778—1868,一说1779—1868),英国律师、政治家。1802年与友人合作创办《爱丁堡评论》,马尔萨斯等均曾是该杂志的重要撰稿人。1903年参加辉格党,积极推动废除奴隶制的立法,赢得社会声誉,被选为平民院议员,并成为辉格党重要领导人物。积极倡导平民教育。1828参与创办伦敦大学。1830年任Lord Chancellor,积极推进议会选举制度改革,虽获得国王和百姓支持,但却被上院否决。1833年辉格党在选举中失败,他失去官职。晚年经常到法国南部度假。1844年著小说Albert Lunel,or the Chateau of Languedoc,即以其在法国度假的地方为背景。1868年逝世于法国。

  [55]马肯陶士翁 Sir James Mackintosh(1765—1832),今译麦金托什。(“翁”即Sir之旧译,今译爵士。前文言及的“腊利翁”,即腊利爵士。)英国法学家、历史学家。早年习医,1795年获专门律师资格。曾在孟买任记录法官和海事法庭法官。1812年回英国后,被选为下院议员,代表辉格党利益。后任印度事务委员会委员。著有《自然法和万国公法》、《论道德哲学的进展》。

  [56]秋蒙 Arsène Jean Francois Dumont(1849—1902),今译杜蒙。法国社会学家、人口学家。主要研究人口社会学,特别是法国的人口减少问题。他认为出生率下降是某些文明民族人口日趋减少的直接原因,也是现代文明的结果之一。因为现代文明建立在个人主义的生存观念上面。在现代民主社会里,人人都有向上发展的希望和可能,这种向上发展对个人来说,意味着要减轻因养育子女所造成的家庭负担。人们随着日益增加的愿望在社会阶梯中上升,导致自动自愿地限制子女的数目。他把人们在社会阶梯中的上升能力称为“社会的毛细管现象”,并归纳出一条规律:如果社会毛细管作用活跃,出生率就低;反之则高。主要著作有《人口减少和文明》、《出生率和民主》、《以人口统计学为基础的伦理学》等。

  [57]费雷罗 Guglielmo Ferrero(1872—1942),意大利历史学家、作家。毕业于比萨大学和都灵大学。初研究犯罪学,与人合著《犯罪的女人》。后从事历史著述。从民主主义思想出发,激烈反对法西斯主义。晚年被迫移居瑞士,任日内瓦大学历史教授。著有《罗马兴衰史》、《古代罗马和现代美洲》等。

  [58]罗斯福 此指西奥多·罗斯福。参见本书第一卷《北美之风云儿》注①。

  [59]国风之化,始于关雎 《诗经·国风》的第一篇为《关雎》,首句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所以说《诗经·国风》对人的化育,始于《关雎》篇,此篇歌唱了男女的情爱。

  [60]韶武之乐 “韶”、“武”,古代二乐曲名。《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旧注:“韶”,舜乐也。“武”,周武王乐。李大钊以此二乐曲代表最美好的音乐。

  [61]“谷腊寒(James Graham)氏之《人口之研究》” An Inquiry into the Principles of Population一书,全名为An Inquiry into the Principles of Population:including an exposition of the causes and the advantages of A Tendency to Exuberance of Numbers in Society,a Defence of poor-laws,and a Critical and Historical View of the Doctrines and Projects of the Most Celebrated Legislators and Writers Relative to population,the Poor and Charitable Establishments,1916年在爱丁堡出版。作者James Graham疑指詹姆斯·格雷厄姆爵士(Sir James Graham,1792—1861),英国政治家、国会议员,曾任内务大臣等职。

  李大钊文中称“千八百七年马氏论文末版之刊行也,有二种名著相继出世,一为韦兰德(Wayland)氏之《人口与生产》(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 and Production),一为谷腊寒氏之《人口之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皆所以难马氏之说者也。千八百十七年马氏制附录跋于其论尾以答辩之”。经核实,韦兰德氏的《人口与生产》出版于1812年,马氏的答辩刊于1817年,马氏的答辩文中确实对以上两书提出了反批评。

  [62]康德塞 Marie Jean Antoine Nicolasde Caritatde Condorcet(1743—1794),今译孔多塞。法国数学家、哲学家、侯爵。曾就学于巴黎那瓦尔学院。1769年因数学上的卓越成就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1782年当选为法兰西语文学院院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被选入立法议会和国民公会,后被捕,卒于狱中。认为改善人类理性即可促进社会进步。维护财产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主张政教分离,普及初等教育。著有《人类理性进步的历史概观》、《概率论原理》等。

  [63]哥白尼 Nicolas Copernicus(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的创立者,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早年留学意大利。从意大利归国后不久,即开始酝酿提出日心说。1536年左右撰成《天体运行论》一书,推翻了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建立了“太阳中心说”(即日心说或地动说),主要内容是: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只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颗普通行星,其本身又以地轴为中心自转。此说的创立否定了在西方统治达一千多年的地心说,引起了宇宙观的重大革新。参见本书第一卷《宪法与思想自由》注13。

  [64]魏尔士 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今译威尔斯,英国作家。早年生活艰辛,后在大学攻读生物学。毕业后曾做过赫胥黎的助手。1903年加入费边社,赞成社会改良主义。早期写有科学幻想小说《时间机器》、《隐身人》、《星际战争》等,讽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现象,主张以技术力量改良资本主义社会。后发表一系列长篇小说,揭露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教育制度。李大钊下文中“韦尔士博士”也指他。

  [65]瓦赖士 Alfred Russel Walace(1823—1913),今译华莱士。英国博物学家。自然选择学说创立者之一。曾旅行各地,进行生物区系的比较研究。1858年独立提出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与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论文同时宣读于伦敦林赖学会。著有《动物的地理分布》、《达尔文学说》。

  [66]哥仑布 Cristoforo Colombo(约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生于热那亚。1476年移居葡萄牙,曾向葡王建议向西环航以探索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未被采纳。1485年移居西班牙。1492年奉西班牙统治者之命,率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和古巴、海地等岛。后又三次西航,到达牙买加、波多黎各诸岛及中美、南美洲大陆沿岸地带,误认为所到之处即印度,故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

  [67]表内数字有自相矛盾之处,原文如此。

  [68]郁嶷 字宪章。湖南澧县人,1890年生。李大钊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的同学。1912年底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成立了北洋法政学会,郁嶷与李大钊同为学会编辑部部长。1913年4月他们共同编辑、创办了《言治》月刊。后任私立朝阳大学、私立中国大学教授。1949年前后逝世。

  [69]该文未见有下篇。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