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李大钊 > 李大钊文集 | 上页 下页
民彝与政治


  (一九一六年五月十五日)

  《民彝》何为而作也?大盗[1]窃国,予智自雄[2],凭藉政治之枢机,戕贼风俗之大本[3]。凡所施措,莫不戾[4]乎吾民好恶之常[5],而迫之以党于其恶[6]。迨已极其暴厉恣睢[7]之能事,犹恐力有弗逮,则又文之以古昔之典诰[8],夸之以神武之声威,制之以酷烈之刑章,诱之以冒滥之爵禄,俾其天赋之德,暗然日亡,不得其逻辑之用,以彰于政治,而伦纪宪章,失其常矣。呜呼!此其所系,讵止一时之安危治乱而已哉!《书》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9]。”视听之器,可以惑乱于一时,秉彝之明,自能烛照夫万物。如铸禹鼎[10],如燃温犀[11],魍魉妖魔,全形毕现。究之,因果报偿,未或有爽。向之盗劫民彝罔惑民彝者,终当听命于民彝而伏诛于其前,则信乎正义之权威,可以胜恶魔,天理之势力,可以制兽欲也。《诗》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1)[12]言天生众民,有形下之器,必有形上之道。道即理也,斯民之生,即本此理以为性,趋于至善而止[13]焉。爰取斯义,锡名民彝,以颜本志。一以示为治之道,在因民彝而少加牖育[14]之功,过此以往,即确信一己所持之术足以福利斯民,施之实际亦信足以昭其福利,极其越俎之害,必将侵及民彝自由之域,荒却民彝自然之能,较量轻重,正不足与其所被之福制[利]相消,则毋宁于牖育之余,守其无为之旨,[15]听民之自器其材,自踏其常,自择其宜,自观其成,坦然以趋于至当之途之为愈也。一以见民彝者,吾民衡量事理之器。藏器于躬,待时而动,外界所加之迷惑迫压,如何其棼且重,彼自有其纯莹之智照[16],坚贞之操守,有匪先民之典谟训诰所能翳障以尽,奸雄之权谋数术[17]所能劫持以穷也。方今求治之道虽广,论治之言虽庞,而提纲挈领,首当审谛兹理,以为设施。违此则去治日遥,泯棼[18]之端,且惧迭起环生之无已矣。

  诠“彝”之义,古有殊训。一训器:宗彝者宗庙[19]之常器也。古者宗法社会时代,即祭即政。盖政莫始于宗庙,地莫严于宗庙,器亦莫重于宗彝也。故称其重者以概其余而为百器之总名。有祭器焉,有享器焉,有养器焉,有藏器焉,有陈器焉,有好器焉,有征器焉,有从器焉,有旌器焉,有约剂器焉,有分器焉,有赂器焉,有献器焉,有媵器焉,有服器焉,有抱器焉,有殉器焉,有乐器焉,有儆器焉,有重器焉。国家于冠、婚、丧、祭、征讨、聘盟、分封、赂献、旌功、平讼诸典,必以器从。(2)是器乃为国家神明尊严之所托,有敢窥窃神器[20]者,律以叛逆。周之衰也,楚人问鼎[21]之轻重,王孙满[22]严辞绝之,《春秋》嘉其功焉。古之灭人国者,迁其重器,此名与器所由不可以假人也。商器之文,不过象形指事而已。周器之文,乃备六书[23],乃有属辞[24]。其有通六书、属文辞、载钟鼎者,皆雅材也。制器能铭,居九能[25]之一。凡古文可以补今许慎书之阙,其韵可以补《雅》《颂》之隙,其事可以补《春秋》之隙,其礼可以补《逸礼》,其官位、氏族可以补《世本》之隙,其言可以补七十子大义[26]之隙。三代以上,无文章之士,而有群史之官。群史之官之职,即在以文字刻之宗彝。(3)是则宗彝至于有周,不啻文史、舆诵、箴规、典要之渊源,殆如罗马十二铜表(4)[27]之类,固不徒供金石家鉴定之资而已。余今举此,非故罗列古光古色,以坟冢窟藏之物眩惑吾二十棋[稘]国民之耳日[目],如古董论者之所为;乃以疏证文义之初,明古者政治上之神器在于宗彝,今者政治上之神器在于民彝。宗彝可窃,而民彝不可窃也;宗彝可迁,而民彝不可迁也。然则民彝者,悬于智照则为形上之道,应于事物则为形下之器,虚之则为心理之澂[征],实之则为逻辑之用也。

  彝亦训常,《书·洪范》云:“彝伦攸叙。”彝伦者,伦常也,又与夷通用。老子云:“大道甚夷,而民好径。”(5)[28]夷,平也。为治之道不尚振奇幽远之理,但求平昜[易]近人,以布帛菽粟之常,与众共由[29]。所谓以其易饱易暖者自过吾之身,以其同饱同暖者同过人之日,故能易简而得理,无为而成化也。盖非常之原[30],黎民惧焉,庸言庸行,匹夫与知。以非常之政术,增庸众之迷骛,以非常之教令,重庸众之桎梏,虑其闻见不熟,或将未寤而惊也,动止不安,或将絷而颠且仆也。吾国求治之君子,每欲以开明之条教[31],绳浑噩之编氓,依有方之典刑,驭无方之群众。己所好者,而欲人之同好,己所恶者,而欲人之同恶。有诸己矣,而望人之同有,无诸己矣,而望人之同无。抑知此一身之好恶非通于社会之好恶也,此一身之有无非通于社会之有无也。今以一身之好恶有无制为好恶有无之法,以齐一好恶有无不必相同之人,是已自处于偏蔽之域,安有望于开明之途也!任其好同恶异之性,施其强异从同之权,擅权任性,纵其所之,别白太纷[32],争攘遂起,同者未必皆归,异者从此日远,而政以乖方,民以多事矣。此好同恶异之性所以不可滋长,强异从同之事所以宜加痛绝也。(6)《诗》云:“天之牖民,如壎如箎,如璋如圭,如取如携。携无曰益,牖民孔昜[易]。民之多辟,无自立辟。”(7)[33]是知牖民之道,在因其天性之和合,而浚发其资能之所固有,如量以显,勿益其所本无,以求助长之功,则其效昜[易]睹。盖人生有欲,政治亦达其欲之一术耳。民之罹于辟者原自多端,不因性以为法,而立法以禁欲,则是辟自我立,不因乎人。但求其同,不容其异,专制之源而立宪之反,其结果必至法网日密,民命日残,比户可诛,沿门可僇也。欧洲当中世之际与改革之初,人之演用魔术而触法以死者累千累万,为其演用之者,不论谁何,皆害天人之法也。然其时,对于魔术之信念,颇踞坚厚之势,于象心之中,故虽诉之刑僇,亦无能减其演用与对之之信念。新旧教坛[34]之疾呼,民政官司之竭力,其于禁遏魔术之演用,均无效力。惟至数辈明达,简明以示其理,谓兹世绝无演用魔术其事,以[亦]无魔术其物,故其事乃止。寻其舛误,乃在诉由误解而动作之人于刑,与听诉人为其实际所不能为之事而后因之以为惩责焉。(8)夫非常之法,其于民也,背逆其生之常态,实与绝无是物之魔术相等。今以魔术迫之使行,不用则从而刑之僇之,此其为害,尤甚于欧洲中世之禁用魔术者远矣。彼其非常之法,果为政治之良图,而离于其民,已失其本然之价值,不能收功,反以贻害,况以诪张[35]为幻,鬼蜮阴行,躬演盗国欺民之魔术,陆离光怪,莫可名状者,而犹覥颜以白于众曰,此民意也,此国情也,此长治久安之道也,此救国救民之心也。呜呼!亡国妖孽,遘之不祥。苟天地不改其常道,人类未泯其常性,将必有操矛矢张弓弮以祓除之者,而不能与一朝居矣。此非常之法、反常之象所以终不可久也。

  彝又训法。《书》曰:“永弼乃后于彝宪[36]。”民彝者,民宪之基础也。英伦宪法之美,世称为最。戴雪尝论之曰:“英伦宪法,吾人自束发受书,即稔闻之。匪制造而成者,乃发育而成者也;非空玄理论之果,乃英人固有本能之果也。此固有本能,乃以致英人建此基础巩固之制度,不必经建筑方术之研究,正如蜂之构巢,何种技艺不足拟其良巧焉。故英宪时优之质,不一而足。吾人祖若宗,所由崇为宝典,决非近百年来世界开化诸邦之模拟赝造、剽窃,所可同日而语也。但英宪之发生,究在何时?创造之者,究为谁某?均非能明。其记载章条之成典何在,亦无能示。要之,英宪实自然发育之物,无论英人外人,纵遇不能晰解之处,而亦不可不尊信者也。”(9)此其所云英人固有之本能,即英之民彝也。所云固有本能之果,即以明英宪迺顺民彝自然之演进,而能一循其常轨,积习成性,遂为不文之典,不惟勿需编纂之劳,且力避编纂之举,以柔其性,而宽其量也。吾民彝之屈而不信[37]、郁而不彰于宪典也久矣。兹世文明先进之国民,莫不争求适宜之政治,以信其民彝,彰其民彝。吾民于此,其当鼓勇奋力,以趋从此时代之精神,而求此适宜之政治也,亦奚容疑。顾此适宜之政治,究为何种政治乎?则惟民主义[38]为其精神、代议制度为其形质之政治,昜[易]辞表之,即国法与民彝间之连络愈易疏通之政治也。先进国民之所以求此政治者,断头流血,万死不辞,培养民权自由之华,经年郁茂以有今日之盛。盖其努力率由生之欲求而发,出于自主之本能,其强烈无能为抗也。吾民对于此种政治之要求,虽云较先进国民为微弱,此种政治意识觉醒之范围,亦较为狭小;而观于革命之风云,蓬勃飞腾之象,轩然方兴而未有艾,则此民权自由之华,实已苞蕾于神州之陆。吾民宜固其秉彝之心田,冒万难以排去其摧凌,而后以渐渍之工夫,熏陶昌大其光采,乃吾民惟一之天职,吾侪惟一之主张矣。

  夫代议政治,虽起于阶级之争,而以经久之历验,遂葆有绝美之精神焉。论善治标准最精者,莫如弥勒(10)[39],其言曰:“夫以善治初哉首基之要素,既为其群各个小己之智德。斯凡一政治所具之长,即在增进人民之智德。而关于政制首当悬为问题者,遂在其涵育其群小己可嘉之资能至于何度。是等资能,曰德与智。从边沁氏(11)[40]较详之析类,智德而外,更益以活动之能焉。治之优于此者,其他凡百措施,类能悉臻于善。盖其蕴蓄之善,得以如量以彰于政治之用者,全赖其民之是等资能矣。”又曰:“凡求善治,必取素存于其群善良资能之几分而组织之,俾以执司公务。代议政治者,即致其群一般聪明正直之平准,先觉之殊能于政治相接,视其他组织之方式,较有径切关系并生宏大势力之方也。即于何政制之下,此类势力,皆为其善之存于而政者之渊源,恶之免于而政者之防遏焉。惟一国政制组织是等善良资能之分量愈扩者,其组织之法乃愈善,其政治乃愈良。”(12)然代议政治之施行,又非可徒揭橥其名,而唤[涣]汗大号[41]于国人之前,遂以收厥成功者。必于其群之精神植一坚固不拔之基,俾群己之权界,确有绝明之域限,不容或紊,测性瀹知[42],习为常轨,初无俟法制之力以守其藩也。厥基维何?简而举之,自由是已。而“意念自由之重,不必于思想大家乃为不可阙之心德也,其事实生民之秉彝,天既予人人以心矣,虽在常伦,而欲尽其心量者,尤非自由不可。”(13)此亦穆勒氏之所诏谕吾人者也。此类意念自由,既为生民之秉彝,则其活动之范围,不至轶越乎本分,而加妨害于他人之自由以上。苟不故为人为之矫制,俾民庶之临事御物,本其夙所秉赋涵修各自殊异之知能,判其曲直,辨其诚伪,较其得失,衡其是非,必可修一中庸之道,而轨纳于正理,决无荡检逾闲[43]之虞也。由是言之,政治之良窳,视乎其群之善良得否尽量以著于政治;而其群之善良得否尽量以著于政治,则又视乎其制度礼俗于涵育牖导而外,是否许人以径,由秉彝之诚,圆融无碍,而为彖决[44]于事理得失利害之余裕。盖政治者,一群民彝之结晶,民彝者,凡事真理之权衡也。民彝苟能得其用以应于事物之实,而如量以彰于政,则于纷纭错综之间,得斯以为平衡,而一一权其畸轻畸重之度,寻一至当之境而止。余信公平中正之理,当自现于从容恢廓之间,由以定趋避取舍之准,则是即所谓止于至善矣。良以事物之来,纷沓毕至,民能以秉彝之纯莹智照直证心源,不为一偏一曲之成(见)所拘蔽,斯其包蕴之善,自能发挥光大至于最高之点,将以益显其功于实用之途,政治休明之象可立而待也。惟若绳以至严之义,责以必守之规,民彝自然之所好,屡遭阻制而无由畅达其志,是其本能必由久废而全荒,所标为微言大义者,终以扞格而不能深中乎人心,而其指为离经畔道之防者,将终于遇机而卒发,久遏之余,破藩溃堤以出,一决且至不可收拾,此其为患何胜言哉!窃尝端居深念,秘探吾国致乱之源,因果复颐,莫可悉举而拓其窍要。举凡历史积重之难及[反],依赖根性之难除,众论武断之难抗,法制拘执之难移,莫不为自由之敌、民彝之蔽、政治之关也。嗟乎!吾民不欲为二十棋[稘]立宪政治下之国民,斯亦已耳。否则勿恤被体血汗之劳,澄心涤虑[45]之功,以祓除此不祥之阂障,勿任驰骤束缚长此暗郁吾神州矣。

  盖尝远稽列国,近证宗邦,知民彝之絯蔽[46],自由之屈束,每于历史传说、往哲前贤、积久累厚之群为尤甚焉。为其历史所经阅者弥久,斯其圣哲所垂诏者弥多;其圣哲所垂诏者弥多,斯其民彝受繄[翳]蒙也弥厚,其民彝受繄[翳]蒙者弥厚,斯其政治趋腐败也弥深。故释迦之不生于他国,而生于印度,他国之歆羡之者,或引为遗憾千万;而自印度言之,印度之有释迦,印度之幸,亦印度之不幸也。耶稣之不生于他国,而生于犹太,他国之歆羡之者,或引为遗憾万千;而自犹太言之,犹太之有耶稣,犹太之幸,亦犹太之不幸也。孔子之不生于他国,而生于吾华,他国之歆羡之者,或亦引为遗憾万千;而吾华之有孔子,吾华之幸,亦吾华之不幸也。自有孔子,而吾华之民族不啻为孔子而生,孔子非为吾民族而生焉。自有耶稣,而犹太之民族不啻为耶稣而生,耶稣非为犹太民族而生焉。自有释迦,而印度之民族不啻为释迦而生,释迦非为印度民族而生焉。是故释迦生而印度亡,耶稣生而犹太灭,孔子生而吾华衰。迄今起视此等文化古邦,其民之具秀逸之才、操魁奇之资者,日惟鞠躬尽礼、局促趋承于败宇荒墟、残骸枯骨之前,而黯然无复生气。膜拜释、耶、孔子而外,不复知尚有国民之新使命也;风经诂典[47]而外,不复知尚有国民之新理想也。吁!此岂是等圣哲之咎哉!毋亦相沿相习之既久,斯民秉彝之明,悉慑伏于圣智之下,典章之前,而罔敢自显,遂以荒于用而绌于能耳。余为斯言,亦岂敢被罪先圣以撄人心者。惟以今日吾之国民,几于人人尽丧其为我,而甘为圣哲之虚声劫夺以去,长此不反,国人犹举相讳忌噤口而无敢昌说,则我之既无,国于何有?若吾华者,亦终底于亡耳。孔子云:“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48]是孔子尝示人以有我矣。孟子云:“当今之世,舍我其谁[49]。”是孟子亦示人以有我矣。真能学孔孟者,真能遵孔孟之言者,但学其有我[50],遵其自重之精神,以行己立身、问学从政而已足。孔孟亦何尝责人以必牺牲其自我之权威,而低首下心甘为其傀儡也哉!

  且吾民尝以夸耀于世者,固莫不曰:吾有四千余年之历史也。缅维吾祖降自昆仑,转徙播迁,宅于夏土,氏系于以蕃衍,圣哲于以代作。其间典章制度,德礼政刑,历数千祀,足示吾人以崇奉之则者,繁缛彪炳,美矣备矣。史册俱在,照[昭]然可寻,洵非妄自夸大、虚为构饰之辞也。而抑知其崇奉之专,即其庸愚之渐;美备之胜,即其偏蔽之由;四千余年历史之足夸,即其四千余年历史之足病者乎?一群之中,纲常法度之入人既深也,先圣创其规仪,后儒宗其模式,群之人视彼性[往]圣之嘉言懿行,正若天经地义,莫或敢违。虽以旷世殊俗,理之创于古者不必其宜于今也,法之适于前者不必其合于后也,夏葛之不宜于冬裘也,胶柱之不足以鼓瑟瑓瑡也,结绳之治不能行于文字传译之世也,巢穴之居不能用于宫室轮奂[52]之美也,茹毛饮血之生活不能代烹调珍错之生活也,弓矢之器不能施于飞潜炮火之战也,井田之不可复反也,封建[53]之不可复兴也。例之最近,一九一四年且为古代史矣(14)。欧洲战前之一切政治艺术,人文种种,胥葬埋于坟墓之内矣(15)。斯固天演[54]之迸[迹],进化之理,穷变通久之道,国于天地[55],莫或可逃,莫或能抗者。即以吾人所能为光荣之历史观之,已足示人以迁流之迹,有进无退,不可淹留。而吾民族思想之固执,终以沿承因袭,踏故习常,不识不知,安之若命。言必称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义必取于《诗》、《礼》、《春秋》;即其身体力行之际,确见形格势禁[56],心尝有所未安,究因一群风习之气压,一国历史之尘积,为势绝重,为力綦宏[57],弗克坚持一己意志之自由,冲其网罗而卓自树立,破其勒馽[58]而突自解放,举一切迷蔽民彝之死灰陈腐,摧陷而澄清之,以畔夫旧贯而畅育其新机,一群之思辨知能,遂若萎缩而勿振,决无活泼之机、崭新之象矣!豪强者出,乘时崛兴,取之以盗术,胁之以淫威,绳之以往圣前贤之经训,迟之以宗国先君之制度。锢蔽其聪明,夭阏[59]其思想,销沉其志气,桎梏其灵能,示以株守之途,绝其迈进之路,而吾之群遂以陵替。盖自有周之衰,暴秦踵起,用商鞅、李斯之术,焚书坑儒,销兵铸鐻,堕名城,徙豪杰,生民之厄,极于此时。汉兴,更承其绪,专崇儒术,定于一尊。为利一姓之私,不恤举一群智勇辩力之渊源,斵丧于无形。由是中国无学术也,有之则李斯之学也;中国无政治也,有之则嬴秦60之政也。学以造乡愿[61],政以畜大盗,大盗与乡愿交为狼狈,深为盘结,而民命且不堪矣。以剥知丧能之民,居无政无学之国,其不为若辈之鱼肉以尽者几何?斯其民彝之晶影,又乌由彰著于政治?卒至一夫窃国,肆志披昌,民贼迭兴,藐无忌惮。虽以今日民权丕振、宪治普行之世,光化之下,犹有敢以一身演曹操、王莽、石敬塘[瑭][62]、张邦昌[63]、刘豫[64]、路易十四[65]、拿破仑第三[66]之历史,而犯其应有尽有之罪恶者。且复饰迹于祭天尊孔之典、匿身于微言大义之辞,以图压服人心,钳制人口。异邦干禄之子[67],不远梯山航海之劳,以事助桀为虐之业,雌黄其口,颠倒是非,鄙夷吾之国情民性,悍然指为特别之民,当行特别之政。以致祸水横流,滔滔未已,使吾民不得不别觅表见(民彝之道),以与乡愿大盗相周旋。〈民彝之道,〉湘贤谭复生[68]而生于今日,更不知作若何沉痛之语(16)。而耳食[69]者流,犹不审致乱之源,翻然改图,徒梦想中天之盛遐,起思古之幽情,而复古之潮流,遂更为黠狯奸雄所利用。嗟呼!邈古之世,前无尧、舜、禹、汤、文、武、周、孔[70]之圣,而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乃能成其伟大之功德。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历史,有式范人伦之权威,而尧、舜、禹、汤、文、武、周、孔反以绝迹于后世。以如是蕃庶优秀之民族,如是广漠沃美之江山,乃末由以丰亨豫大,光昌于世。不亡于初棋[稘]之洪水猛兽,不斩于历劫之灾异兵荒,而独忧其不保于广土众民文明闻[开]敷[71]之今日者,则岂非以累代之大盗乡愿,假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名,所构酝之历史与经传,积尘重压,盘根深结,以障蔽民彝,俾不得其当然之位置,而彰于政治实用之途也欤!历稽载籍,一部廿四史中,斩木揭竿,狐鸣篝火,茻然起于草泽之间者[72],不绝于书。岂诸夏之民,皆具好乱之天性乎?毋亦民彝者,心理之自然,经传者,伦理之矜持。以论[伦]理制心理,以矜持御自然。伦理矜持之道,有时而穷,心理自然之势,终求其达(17)。其为势也,不以常达必以偶达,不以正达必以变达,不以顺达必以逆达,不以和达必以激达。不谋达以常正顺和之道,必遏之使出于偶变逆激之途。蚩蚩者泯[氓],铤而走险,何所不可。老子曰:“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18)死且不惧,其他桁杨[73]囹圄压迫钳制之道,更有何效以图苟安?夫山林草野之间,一夫狂呼,应者四起。瓮牖绳枢[74]之子,岂皆怀帝制自为之野心者,顾敢奋臂以起,悍然与当世之雄强相角抗,此自当代之国法伦理观之,固可加以叛逆之显僇[75],被以盗贼之恶名;而自心理观之,固皆民彝见制,迫不得伸,乃于偶变逆激之道以求其达之征也。此之不察,徒欲以历史之陈死人,制服社会之活心理,终见心劳日拙,致政象于鷡臲[76]不安而已矣。耶马遊[逊][77]曰:“文史诸书,皆意思之所显,即志愿奋勉之记录也。”是则民彝者,可以创造历史,而历史者,不可以束制民彝。过去之历史,既为乡愿大盗假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典谟训诰为护符,尽倾其秽恶之心血,以污其幅帙矣;今后之历史,尽有无限光华洁白之空页,全俟吾民本其清新纯醇之资能,以晶映其异采。断不容大盗乡愿涓滴之恶浊血液溷入其中,致其流毒终古,附着于吾民族之历史而莫可涤濯。即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嘉言懿行,传流虽久,施之今世,决非所通。盖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所以承后世崇敬者,不在其法制典章示人以守成之规,而在其卓越天才示人以创造之力也。吾人生千百年后,俯仰今昔,惟有秘契先民创造之灵,而以创造新国民之新历史,庶以无愧于先民。若徒震于先民之功德,局于古人之成规,堕其自我之本能,蔽其秉彝之资性,是又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罪人也矣。

  夫尊重史乘、崇奉圣哲之心既笃,依赖之性遂成于不知不识之间。然而史乘之往辙,不可以回旋也,圣哲之伟迹,不可以再现也。而兹世所遘之艰巨,所遇之屯蹇[78],虑非一己微末之才所能胜。于是忧乱思治之切者,骇汗[79]奔呼,祷祀以求非常之人物出而任非常之事业,从而歌哭之,崇拜之,或曰此吾国之拿破仑也,或曰此吾国之华盛顿也,或曰此内圣外王,尧、舜、汤、武之再世也,吾民宜举国权而托诸其人也。神奸悍暴之夫,窥见国民心理之弱,乃以崛起草茅,作威作福,亦遂蒙马虎皮[80],炫罔斯民曰:吾将为汝作拿破仑也,吾将为汝作华盛顿也,吾将为汝作尧、舜、汤、武也。炫罔之犹以为未足,更为种种羁縻延揽之术,以迎秽纳垢,府聚群恶。凡夫权势利禄之资,无不为收拾人心之具。风声所树,群俗为靡,而顽懦淟涊之徒,[81]相率趋承缘附于其侧,以供奔走驱策之用,而颂言斯人为“神武”。[82]然而“神武”之人,兹世亦安有是物,特一群心理,以是相惊,伯有之厉,[83]遂为黎丘之鬼[84],而“神武”之势成,而生民之祸烈矣。例证不远,即在袁氏。两三年前,吾民脑中所宿之“神武”人物,曾几何时,人人倾心之华、拿,忽变而为人人切齿之操、莽,袒裼裸裎[85],以暴其魑魅罔两之形于世,掩无可掩,饰无可饰,此固遇人不淑,致此厉阶[86],母[毋]亦一般国民依赖英雄,蔑却自我之心理有以成之耳!阳明[87]有言:“除山中贼易,除心中贼难。”秦政之世,践华为城,因河为池[88],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恃险足以威天下之众矣。然而陈涉[89]一呼,山东豪杰投袂而起,一夫作难,七庙以隳[90],曾不二世,而嬴氏子孙身死人手矣。以知残民之贼,锄而去之,易如反掌,独此崇赖“神武”人物之心理,长此不改,恐一桀虽放,一桀复来,一纣虽诛,一纣又起。吾民纵人人有汤武征诛之力,日日兴南巢[91]牧野[92]之师,亦且疲于奔命。而推原祸始,妖由人兴,孽由自作。民贼之巢穴,不在民军北指之幽燕,乃在吾人自己之神脑。是则犁庭扫穴[93]之计,与其张皇六师,永事戒备,母[毋]宁各将盘营结寨伏于其脑之“神武”人物,一一僇尽,绝其根株而肃清之。诚能如是,则虽华山归马[94],孟津洗兵[95],不筑路易断头[96]之台,不拓拿翁窜身之岛[97],亦可以高枕而无忧矣。由来西哲之为英雄论者,首推加莱罗[98]、耶马逊、托尔斯泰三家(19)。加氏论旨,则谓世界之历史,不过英雄传记之联续耳。常人薪也,英雄火也,薪无论燥至何度,不能以自燃。引以一星之火,可使燎原也。常人之于社会,其受压迫酷至何度,亦不能自奋其力而为反抗。于此有英雄焉,一夫崛起,赍有天锡之灵光,足以烘耀常人之精神。而社会之改革,于是乎行,社会之进步,于是乎远焉。故英雄者,神人也,神而降为人者也,能见人之所不能见,知人之所不能知,此其所以异于常人也。耶氏则异于是,谓英雄者,顺从有众之心理,摄取有众之努力,而始成其为英雄。人第见其人之功业,震于一时,而不知有无数同其意志者,潜盾于其后焉。此所谓英雄者,不过代表此无数之意志,而为其活动之中心耳。故英雄者,人神也,人而超为神者也。托氏之说,则正与加氏之说相反,谓英雄之势力,初无是物。历史上之事件,固莫不因缘于势力,而势力云者,乃以代表众意之故而让诸其人之众意总积也。是故离于众庶则无英雄,离于众意总积则英雄无势力焉。以余言之,加氏之说犹含希腊英雄时代之采色(20),而为专制政治产孕之思想,今已无一顾之值。“耶说”视“加说”为核实矣,而其立论,终以神秘主义为据,以英雄政治为归,此点与“加”说略同,故亦病未能取。独托氏之论,精辟绝伦,足为吾人之棒喝矣。夫圣智之与凡民,其间知能相去不远。彼其超群轶类者,非由时会之因缘,即在众庶之信仰。秉彝之本,无甚县[悬]殊也。就令英雄负有大力,圣智展其宏材,足以沛泽斯民,而一方承其惠恩,一方即损其自性;一方蒙其福利,一方即丧厥天能。所承者有限,所损者无穷;所蒙者易去,所丧者难返。寖微寖弱,失却独立自主之人格,堕于奴隶服从之地位。若而民族,若而国家,即无外侵亦将自腐,奚能与世争存!即苟存焉,安有价值之可言。老子云:“圣人不死,大盗不止。”(21)[99]此所谓盗,殆指盗人秉彝之能而荒之,其民过崇圣智厚赖英雄之性,其即引盗入室之媒欤!或曰:法律,死物也,苟无人以持之,不能以自行。古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之言,终寓有不磨之理。若惩人治之弊而专任法律,与鉴法治之弊而纯恃英雄,厥失维均,未易轩轾。排斥英雄之说,失其中庸,必至流于众愚政治,聚众瞽以事离娄[100]之明,驱众尪以当乌获[101]之役,乌乎可哉!况十九棋[稘]初叶,悉全欧之人,胜一拿破仑,故是棋[稘]之文明,植基于唯民主义。二十棋[稘]初叶,竭维廉二世[102]之力,以制全欧,即以制全世界。苟或胜焉,则是棋[稘]之文明,纵不敢云返于适与唯民主义相反之英雄主义,而必植基于一种新英雄主义,可以断言。庸得以因噎废食,痛恶人治之说至于此极也。应之曰:“唯唯否否。余为此言,非纯恃法律万能之力,以求致治之功。乃欲溯本穷源,以杀迷信人治之根性,免致野心之徒,谬种流传,祸机隐伏,野草不尽,春风吹又生也。盖此性不除,终难以运用立宪政治于美满之境。今后取人之准,宜取自用以效于民之人,无取用民以自现之人;宜取自用其才而能适法之人,无取为之制法始能展才之人。盖唯民主义乃立宪之本,英雄主义乃专制之原。而立宪之所以畔夫专制者,一则置重众庶,一则侧重一人;一则使知自重其秉彝,一则多方束制其畀性[103];一则与以自见其我于政治之机,一则绝其自现其我于政治之路。凡为立宪国民(之)道,在〈道〉能导民自治而脱他治。民以是相求,政以是相应,斯其民之智能,必能共跻于一水平线而同蓲并育[104]。彼其众庶,立于水平线以上,以驱策英雄俾为民用可也;降于水平线以下,以待英雄之提撕[105],听英雄之指挥不可也。彼其英雄守一定之限度,以代众庶而行众意可也;越一定之限度,背众庶以独行其意不可也。此实专制国民服事英雄与立宪国民驱使英雄之辨,亦即专制政治与立宪政治之所由殊也。且拿破仑之与全欧争也,法兰西国民实为之效命。德意志国民之与世界战也,维廉二世实为之前驱。为因不同,为果自异。故拿破仑之败,得谓为全欧败一拿破仑;德意志国民之胜,不得谓维廉二世胜全世界。然则唯民主义可以勃兴于十九棋[稘],英雄主义则断不能复活于二十棋[稘]也。代议政治虽今犹在试验之中,其良其否,难以确知,其存其易,亦未可测。然即假定其不良、其当易,其起而代之者,度亦必为较代议政治益能通民彝于国法之制,决非退于专制政治,可以笃信而无疑焉。此美今总统威尔逊[106]氏有言曰:“余敬塔虎脱[107]与罗斯福[108],余信二氏为吾美国民而活动,与二氏有可敬之人格绝无所疑。但二氏仅为为吾美国民活动之人,而无与吾美国民共动之意;故余代二氏而与吾美国民共行政治。”(22)吾民当知国家之事,经纬万端,非一二人之力所能举,圣智既非足依,英雄亦莫可恃,匹夫之责,我自尸之[109]。必需求一人焉,以司机关,则遴与民共动之人。此而难获,更择为民活动之人,而施以驱策。彼神武自雄者,物大莫容,无所用之。盖迷信英雄之害,实与迷信历史同科,均为醢[酝]酿专制之因,戕贼民性之本,所当力自湔除者也。

  立宪政治基于自由之理,余既略陈其概矣。顾自由之保障,不仅系于法制之精神,而尤需乎舆论之价值。故凡立宪国民,对于思想言论自由之要求,固在得法制之保障,然其言论本身之涵养,尤为运用自由所必需。盖夫一国专制之积习,沦浃既深,民间持论之态,每易昧于商权之旨,好为抹杀之辞。末[未]尽询谋之诚,遽下彖定之语,此其流弊,以视偶语之禁[110],腹诽[111]之罚,尚为可怖。汉土自春秋战国以还,诸子争鸣,百家并起,子舆氏[112]以论政名家,所言多与近世民政相符,独其距辟杨墨[113],至诋为邪说淫辞,而谓“杨子为我,是无君也,墨子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吁!此其言之背于逻辑,何其甚也!自是而后,儒者排距党伐之风,日以昌炽。韩退之[114]之徒,持议尤为偏激。李卓吾[115]倾心内典[116],一时学士大夫诋为异端。卓吾自知所言为世弗容,至自名其书为“李氏焚书”[117]。未几,身系囹圄,而书亦成灰烬。呜呼!其群之对于言论之虐,其视专制之一人为何如也。爰及于今,欧西自由之说,虽经东渐,神州共和之帜,亦既飘然高树,而社会言论武断之力,且与其庞杂喧阗之度而俱增,而是非乱,而真伪淆,公理正义乃更无由白于天下,自由之精神,转以言论自由愈湮没而不彰。吾人追究作俑之罪,《春秋》之义,责备贤者,虽以子舆氏阐明民政之功,而亦不能为之曲讳矣。

  昔者穆勒氏之论自由曰:“凡在思想言行之域,以众同而禁一异者,无所往而合于公理。其权力之所出,无论其为国会,其为政府,用之如是,皆为悖逆。不独专制政府其行此为非,即民主共和行此亦无有是。依于公信而禁独伸之议者,其为恶浮于违众议而禁公是之言。就使过去来三世之人所言皆同,而一人独持其异,前之诸同不得夺其一异而使同,犹后之一异不得强其诸同以从异也。盖义理言论,不同器物,器物有主人所独宝,而于余人不珍,故夺其所有,谓之私损。而所损者之家寡,犹有别也。义理言论,乃大不然。有或标其一说,而操柄者禁不使宣,将其害周遍于人类。近之其所被者在同世,远之其所被者在后人。与之同者,固所害也。与之异者,被害尤深。其所言为是,则禁之者使天下后世无由得是以救非,其所言为非,则禁之者使天下后世无由得非以明是。盖事理之际,是惟得非,而后其为是愈显,其义乃愈不刊,此其为用正相等耳。是二义者,必分立审辨而后明。言论之出也,当议禁绝之时,从无能决其必非者,就令能决其必非矣,而禁绝之者,仍无功而有过。”(23)此透宗之旨。余之谫陋[118],初事论事,何以加兹,故微引其言,以证社会言论,对于异说加以距辟,无论其说之本非邪说淫辞,真理以是而隐,不得与天下后世共见,其害滋甚。即令为邪说矣、淫辞矣,其背理之实亦不能以昭示于天下后世,其害仍隐中而无由逃。法制禁之,固非所宜,舆论禁之,亦岂有当。此即征诸杨墨之说,而益信矣。试问今之读书明理之士,有仍以杨墨之学说为无君无父足以尽[119]之者乎?有仍以无君之民为禽兽者乎?希腊圣者苏格拉的,今世哲俊共许为西方孔子者也。顾当其身,国人众推廷鞫,被以慢神不道、惑众倾邪之罪而戮之矣。耶稣基督,今世奉为唯一之救主者也。顾当其身,时人以其人为逆天而戮之矣。最近如托尔斯泰,世尝尊为文豪大哲者也,而前曾受破门之宣告[120]矣。此可知邪说之未必果邪,淫辞之未必果淫。真理正义,且或在邪说淫辞之中也。二十年以前,洋海始通,西学输入,缙绅[121]先生尚持天动地静之说,而以为奇技淫巧焉。今地球环绕太阳之理,声光化电之学,虽在童騃,亦粗知其义矣。盖所谓真理者,亦有从世运而变迁者乎。所不可变者,独此民彝之智察耳。予之自人者,人可以夺之。秉之自天者,则非人为之威福,人为之毁誉,所能汩没以空、澌灭以尽也。故夫声色货利,足以蛊人之形骸也;而民彝之所操,不以是而移也。桁杨刀锯,足以屈人之躯体也;而民彝之所守,不以是而淆也。诋諆距辟,足以禁人之昌说也;而民彝之所向,不以是而反也。即于一言一行之微,其以声色货利蛊之者,其物即缘声色货利而俱存。以桁杨刀锯屈之者,其物即与桁杨刀锯而并立。以诋諆距辟禁之者,其物即从诋諆距辟而潜滋。此无他,凡事之涉及民生利害者,其是非真妄宜听民彝之自择,未遽可以专擅之动作云为,以为屏斥杜绝之方也。天之所赋人焉能夺,天之所禁人何能予。道在听民彝之自为趋向,因势而利导之,为容相当之余裕,俾得尽形于政,以收自然之成,无事束缚驰骤之劳、防闲检制之工矣。其或不尔,利其不著,便于制异从同,潜存之势,亦终必发。声色货利桁杨刀锯之力,且不为功,而谓诋諆距辟之事,庸能有成哉!

  是故立宪国民之于言论自由也,保障之以法制,固为必要,而其言论本身,首当洞明此旨。但察其是,勿拒其非,纵喜其同,莫禁其异,务使一群秉彝之所好,皆得相当之分,反复辩论,获其中庸之理以去。最后彖定之辞,勿得轻用,终极评判之语,勿得漫加。健全之舆论成,而美满之宪政就矣。近人海智氏著《政治常识》一书(24),开宗明义即叙著书之旨,不在对于一人一事而为终极彖定之语,惧其侵及天禀而为智力之絯也。其言曰:“排斥终极之彖定,其利乃在致一切政治问题,得应有尽有之人,续行讨论。此类讨论,每足以唤起有效之思索,导于理想社会之域。而此理想社会,即所以表示吾美人生之协和者也。倘吾全美或其一州之国民心觉,不克活泼泼地以呈于公共问题,则其政治之体,不得尽其全能。正犹一人之身,有其一部麻木不仁,余则仅存形式动作之观而已。于宪法限制之内,法令与判决即多数表布之意思,迄于为新行立法制定所更,为兹土之法律,并政治行为之准则焉。在此期间,进步方法之讨论罔有息绝,其查[察]事之精,析论之透,均为其进程所达之验也。盖背乎逻辑之推论,苟为根于事实而设者,其视合乎逻辑之推论,所据之事全为子虚者,厥失为少。前者得其时而或有合,后者徒为美辞之助而永无其果。前者犹为实用,后者只为空理。心性之重乎讨议,殆与求构之结论无殊也。”(25)准乎斯言,不以凡事之理曲是非揽之于己,而下最后判彖之辞,则其理曲是非自能获于天下公论之中。盖其参究互议之果,乃能求一事实为之根据。而后逻辑之用,方为不荒,心觉之能,始能昭著,舆论之声,乃能扬于社会而有伟大之权威也。吾民可以谛审其理矣。

  群演之道,在一方固其秩序,一方图其进步。前者法之事,后者理之事。必以理之力著为法之力,而后秩序为可安;必以理之力摧其法之力,而后进步乃可图。是秩序者,法力之所守,进步者,理力之所摧也。欧洲当文艺复兴[122]之顷,罗马教皇,权威赫赫,虽以帝王之尊,莫不俯首帖耳于教皇之前,其法之力,可谓风靡全欧矣。胡以路德之徒[123],昂然崛起,别树新教之帜,以与炙手可热之教皇抗,而卒能胜之,则理之力也。法兰西革命之时,上自王家,下至贵族僧侣,蹂躏平民,无所弗至,其法之力,可谓火热水深矣。而胡以卢梭[124]、孟德斯鸠[125]、乌尔泰(26)[126]之流,扬其民权自由之声,卒酿革命之风云,而共和之基卒以奠定,则理之力也。他如英之《大宪章》[127]、《权利请愿书》[128],美之《独立宣言》[129],吾国之南京《约法》[130],乃至《云南宣言》之四大政纲,莫非以理之力冲决法之力,而流露之民彝也。盖法易腐而理常新,法易滞而理常进。国之存也存于法,人之生也生于理。国而一日离于法,则丧厥权威,人而一日离于理,则失厥价值。故立宪国民之责任,不仅在保持国之权威,并宜尊重人之价值。前者政治法律之所期,后者学说思想之所为。前者重服从、尚保守,法之所禁不敢犯也,法之所命不敢违也。后者重自由、尚进取,彝性之所趋,虽以法律禁之,非所畏也。彝性之所背,虽以法律迫之,非所从也。必使法之力与理之力,息息相攻,即息息相守,无时不在相摩相荡相克相复之天,即无时不得相调相剂相蓄相容之分。既以理之力为法之力开其基,更以理之力为法之力去其障,使法外之理,无不有其机会以入法之中,理外之法,无不有其因缘以失法之力。平流并进,递演递嬗,即法即理,即理即法,而后突发之革命可免,日新之改进可图。是在民彝与国法疏通之脉络途径何如耳,是在吾民本其秉彝之能以为改进之努力何如耳。

  余论至斯,已嫌过冗,最终有欲为吾国民告者:人之生也,莫不有其环境,而常与其生以莫大之影响焉。其境丰者其能啬,其境匮者其能增。此理虽常见于僿野[131]之民,而非可论于文明之族。盖文明云者,即人类本其民彝改易环境,而能战胜自然之度也。文明之人,务使其环境听命于我,不使其我奴隶于环境。太上创造,其次改造,其次顺应而已矣。国家之存立,何莫不然。国民全体,亦有其大生命焉,其与环境相战,所需之秉彝之能,努力之勇,正不减于小己之求生。吾华建国,宅于亚陆,江山秀美,泱泱大风,世界之内,罕有其匹。沃土如兹其广也,河流如兹其多也,海线如兹其修也,煤铁如兹其富也。苟吾四亿同胞之心力,稍有活泼之机,创造改造之业,姑且莫论,但能顺应此环境而利用之,已足以雄视五洲威震欧亚矣。而今则何如者?神衰力竭,气尽能索。全国之人,其颖智者,有力仅以为恶,有心惟以造劫。余则死灰槁木,奄奄待亡,欲东不能,欲西不得,养成矛盾之性,失其自然之天(27),并其顺应环境之力而亦无之。遂令神州,鞠为茂草,昔称天府,今见陆沉。[132]呜呼!是果孰之咎欤?余思之,且重思之,则君主专制之祸耳。盖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而专制之政与君主之制,如水与鱼,如胶与漆,固结不解,形影相依。今犹有敢播专制之余烬,起君主之篝火者,不问其为筹安之徒[133]与复辟之辈,一律认为国家之叛逆、国民之公敌,而诛其人,火其书,殄灭其丑类,摧拉其根株,无所姑息,不稍优容,永绝其萌,勿使滋蔓,而后再造神州之大任始有可图,中华维新之运命始有成功之望也。吾任重道远之国民乎!当知今日为世界再造之初,中华再造之始。吾人宜悟儒家日新之旨[134],持佛门忏悔之功[135],遵耶教复活之义[136],以革我之面,洗我之心,而先再造其我,弃罪恶之我,迎光明之我;弃陈腐之我,迎活泼之我;弃白首之我,迎青年之我;弃专制之我,迎立宪之我;俾再造之我适于再造中国之新体制,再造之中国适于再造世界之新潮流。我不负此中国,中国即不负此河山,是在吾国民之善用其秉彝,以之造福邦家,以之挽回劫运。国家前途,实利赖之矣。

  托尔斯泰诠革命之义曰:“革命者,人类共同之思想感情遇真正觉醒之时机,而一念兴起欲去旧恶就新善之心觉变化,发现于外部之谓也。除悔改一语外,无能表革命意义之语也。”今者南中倡义[137],铁血横飞,天发杀机,人怀痛愤,此真人心世道国命民生之一大转机也。一念之悔,万劫都销,此则记者斋戒沐浴,愿光奉[138]其忏悔之心,以贡于同胞之前。而求以心印心,同去旧恶,同就新善,庶不负革命健儿庄严神圣之血,洒于自由神前,为吾侪洗心自忏之用矣。

  (樱花节中脱稿)

  署名:守常

  《民彝》创刊号

  1916年5月15日

  【注释】

  [1]大盗 指窃国篡位者。《庄子·胠箧》:“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又:“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此语李大钊在下文自注出自《道德经》,非。)所言大盗,皆指窃国篡位者,此处即用此意。

  [2]予智自雄 予智,自谓聪明。《礼记·中庸》:“人皆曰‘予知’”。郑玄注:“予,我也。言凡人自谓有知。”予智自雄:意谓自以为有知而妄自尊大。

  [3]戕贼风俗之大本 戕,音qiānɡ,残害,伤害。戕贼:摧残,破坏。李大钊之《风俗》篇云:“一群之中,必有其中枢人物以泰斗其群,是曰群枢。……惟群枢既离于政,则高明之地,必为势利所僭居,夺天下之观听,贼风俗之大本,斯时苟非别建群枢,以隐相与抗,则权势之所丛,利禄之所诱,群之人靡然趋之,亡群之祸,将无可幸免。”戕贼风俗之大本,意为摧残破坏人民风俗习尚赖以形成之根本。

  [4]戾 音lì,乖张,违反,违背。

  [5]好恶之常 常,法典,伦常。此处含有风俗习惯或习性之意。好恶之常,据风俗而形成的好恶之性。

  [6]党于其恶 党,阿附,偏袒。本于《尚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此处之党于其恶,即阿附窃国大盗之恶行。

  [7]暴戾恣睢 意谓凶暴恣肆,为所欲为,语出《史记·伯夷传》:“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睢,《〈史记〉正义》解为仰白目,怒貌。恣睢,恣意怒视。

  [8]典诰 典谟训诰,指《尚书》中的《尧典》、《大禹谟》、《汤诰》、《伊训》诸篇。《尚书》汉孔安国《序》:“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

  [9]“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语出《尚书·泰誓中》,意谓上天的视听闻见,都从民意。

  [10]禹鼎 鼎是古代的一种食器或烹饪器,常见者为三足两耳。传说禹收九州之金铸为九鼎,上铸万物,使民知何物为善,何物为恶。后遂以鼎为传国的重器。

  [11]温犀 《晋书·温峤传》:“(峤)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后以“温犀”比喻洞察一切的才识。

  [12]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秉彝:持执常道。《诗经》毛《传》释云:“彝,常。”朱熹《集传》:“秉,执。”懿德,美德。

  [13]趋于至善而止 意谓达到最完美的境界。《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4]牖育 牖,本义导,通“诱”。牖育,意为诱导培养。

  [15]无为之旨 指否定人为,强调顺物之自然的道家学说。《老子》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即主张一任万物之自然。与此相联系,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老子》第三章:“为无为,则无不治。”汉初统治者即吸收黄老之学,采用“无为”治术,实行“与民休息”政策。晚清诸子学说复兴,老子的“无为”学说被严复用西方近代自由主义作了解释。民国初年政局的动荡,在部分学者中激起“扬老”(崇扬老子)的主张。

  [16]智照 佛教语。谓智慧遍照。谢灵运《佛赞》:“惟此大党,因心则灵,垢尽智照,数极慧明。”后泛指智慧明察。

  [17]权谋数术 数术,即术数,古代关于天文、历法、占卜的学问。此处的意思是当权者运用权力的术数、智计。

  [18]泯棼 泯,音miàn,混合。棼,乱。《尚书·吕刑》:“民兴胥渐,泯泯棼棼。”(民互相欺诈,纷纷扰扰。按:兴,起;胥,相;渐,猶诈。)

  [19]宗庙 天子、诸侯祭祀祖先的处所。《国语·鲁语上》:“夫宗庙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长幼而等胄之亲疏也。”专制帝王把天下据为一家所有,世代相传,故以宗庙作为王室及国家政权的代称。

  [20]神器 代表国家政权的实物,如玉玺、宝鼎等。借指帝位,政权。

  [21]问鼎 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问鼎”意谓图谋王位。典出《左传》宣公三年。参见本篇注22。

  [22]王孙满 周王朝大臣。史载楚庄王攻打陆浑之戎时,到达雒水,在周朝边境陈兵示威,周定王派遣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庄王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鼎的大小轻重在于德,而不在于鼎本身。”又说:“德行如果美善光明,鼎虽然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乱,鼎虽然大,也是轻的。上天赐福给明德的人,是有一定期限的,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减,但天命并没有改变。鼎的轻重,是不能询问的。”楚庄王听了王孙满的话后,带兵离去。见《左传》宣公三年。

  [23]六书 《说文·序》:“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4]属辞 此处“属”音zhú,缀辑之曰属。属辞,即撰写的铭辞。

  [25]九能 古代指大夫应当具备的九种才能。《诗经·鄘风·定之方中》“卜云其吉”,毛《传》释云:“建邦能命龟,田能施命,作器能铭,使能造命,升高能赋,师旅能誓,山川能说,丧纪能诔,祭祀能语,君子能此九者,可谓有德音,可以为大夫。”

  [26]七十子大义 指儒家学说。七十子:指孔子门下才德出众的七十二个弟子。《孟子·公孙丑上》作七十人,《史记·孔子世家》作七十二人。称七十是举其整数。

  [27]罗马十二铜表 古罗马最早的成文法。罗马初无成文法,习惯法的解释权操于贵族手中。后在平民要求下成立十人委员会编制法律,公元前451年编出十表,次年再编两表,先后镌于十二块铜牌之上公布,故得名。原物已佚,仅在拉丁作家文集中保存不完整的片断条文。它是后世罗马法以及欧洲法学的渊源。

  [28]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语出《老子》第五十三章。夷:平坦,径:小路。旧注:言大道荡然正平,而民犹尚舍之而不由,好从邪径。

  [29]以布帛菽粟之常,与众共由 以平常的布、帛、菽、粟,与民众共用。由,用。

  [30]非常之原 原,推究,考究,研究其本始。《汉书·薛宣传》:“《春秋》之义,原心定罪。”颜师古注:“原谓寻其本也。”又《汉书·王嘉传》:“圣王断狱,必先原心定罪,探意立情,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衔怨而受罪。”“原心定罪”谓根据犯罪人的动机来判定其罪行。非常之原,即异乎寻常的用心与动机。

  [31]条教 条文,教令。《汉书·董仲舒传》:“仲舒所著,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三篇。”后来多指郡守等地方长官所下的命令为条教或教令。

  [32]别白太纷 别白,分辨明析。《汉书·董仲舒传》:“辞不别白,指不分明,此臣浅陋之罪也。”别白太纷,意为分辨剖析得过度。

  [33]民之多辟,无自立辟 辟,法,法度。《诗经·小雅·雨无止》:“如何昊天,辟言不信。”毛《传》:“辟,法也。”“民之多辟,无自立辟”,意谓民众中自有众多之(自然)法,无需再自作主张地多立法规。

  [34]新旧教坛 指基督教的新、旧两个派别。新教为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产生的各个新教派的统称;旧教即天主教。此两派与东正教并称为基督教的三大派别。

  [35]诪张 《尚书·无逸》:“民无或胥诪张为幻”。诪,诳也,张,诞也。变名易实以眩观者曰幻。意为欺诳;欺谩。

  [36]永弼乃后于彝宪 语出《尚书·冏命》。弼,辅佐,辅正。乃,尔,汝,你。于,在,指定之词,与“於”通。全句意为:永久地辅教你后代的(东西)就在于彝宪。

  [37]屈而不信 即屈而不伸。信,此处作“伸”解。下文“信其民彝”亦即“伸其民彝”。

  [38]惟民主义 英文Democracy在当时的汉译。Democracy(民主)一词在当时有广狭二义。其狭义概念,仅指国家的组织形式,清末以来常译作“民主”、“民政”、“民治”、“平民政治”等,常与“Popular government”看作同一意义。与之相对立的是君主制,清末以来的民主君主之争,多基于此意义之上。广义的民主概念则超出了国家组织形式的范围,包含了更广泛的内容,往往被称作“民主主义”。但在1917年以前,不论是李大钊还是陈独秀,都不曾使用“民主主义”的概念。为了从广义上表达民主概念,张东荪在1915年提出了“惟民主义”的概念。他说,惟民主义“在英语为Democracy与Popular government,本译民主政治或民政,实则不仅近世之共和国足以当之,而今日之立宪国亦莫不可以此字冠之,——故易以今名。”对于“惟民主义”,他解释为:“何以曰惟民主义,非谓国家之机关,皆由民选以组织之也,亦非谓国家以强力率导国民使国民皆仰给于国家,而始得幸福。”“所谓惟民主义,乃谓人民以自身之能力,运用其政治耳。”也就是“近世国家之精神”(张东荪《行政与政治》注,刊《甲寅》1卷6号)。惟民主义实际上就是民主主义。“惟民主义”的译法,为陈独秀、李大钊、高一涵等所接受。他们当时在使用广义的民主概念时,采用的正是“惟民主义”。

  [39]弥勒 John Stuart Mill(1806—1873),今译密尔,严复译作穆勒。英国思想家,19世纪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著名代表。其学说经严复介绍以后,在清末思想界产生了一定影响。李大钊早年受密尔思想影响较深。

  [40]边沁氏 Jeremy Bentham(1748—1832),近代英国思想家,功利主义学说的创始人。著有《政府片论》、《道德和立法原则导论》等。

  [41]涣汗大号 涣汗,喻帝王的圣旨、号令。参见《大哀篇》“涣汗”条注。此处之“涣汗大号”意为由政权机关所作的大肆宣扬。

  [42]测性瀹知 测,观察,量度。瀹,音yuè,疏通,疏导。意为量度其德性品格,通导其智能。

  [43]荡检逾闲 谓行为放荡,不守礼法。检、闲,指规矩,法制。

  [44]彖决 彖:音tuàn,《周易》中统括一卦之辞,即断卦之辞。后用作断定、判定、确定之意。后文“彖定”等皆用此意。

  [45]澄心涤虑 澄,使明净。涤,清除。意谓清除烦扰,心灵清静。

  [46]絯蔽 絯,音ɡāi,拘束。絯蔽,拘束壅塞。

  [47]风经诂典 风,同“讽”,背文曰“讽”。诂,以今言解释古言。意即背诵、揣摩经典。

  [48]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语出《孟子·滕文公上》:“成覸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本文说是“孔子云”,误。

  [49]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语出《孟子·公孙丑下》。舍,放弃,除去。意思是,除我之外,再没有别人可以担当了。

  [50]有我 按:本文“无我”,意为国民只是遵从圣哲的遗教、典章,把自己的“秉彝之明”全荒绌了,不复知还有自己的新使命,新理想。“有我”,意为当学“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精神,即要自重、自尊,勇于创造。

  [51]胶柱之不足以鼓瑟 参见《裁都督横议》注24。

  [52]轮奂 形容屋宇高大众多,高大华美。语出《礼记·檀弓》:“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53]封建 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赐给诸侯,在封定的区域内建立邦国。旧史相传黄帝建万国,为封建之始;至周,制度始备,爵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地有百里、七十里、五十里之别。及秦并六国,统一境内,遂废封建而置郡县。20世纪20年代以后所言“封建”,一般指欧洲中世纪出现的一种以人身依附为主要特征的土地占有制度——Feudalism(封建主义)或The Feudalism System(封建制度),后又转化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等五种社会经济形态中的一种——即封建社会经济形态。此处所用乃为我国旧史之原意。

  [54]天演 近代严复对英文Evolution的意译。通译进化。原指由达尔文发现的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生物进化规律。严复在翻译英国学者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Evolution and Ethics)时,将其题为《天演论》。严复依据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学说,把这一自然规律引入人类社会。他认为,进化不仅适用于动植物世界,也适用于无机界和人类社会。自此以后,“天演”即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55]国于天地 国,建国,建都。《朱子语类》卷九十五:“国家遭汴都之祸,国于东南。”此处喻进化规律遍布,体现于整个世界。

  [56]形格势禁 亦作“形禁势格”。谓受形势的阻碍或限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司马贞《索隐》:“谓若批其相亢,击擣彼虚,则是事形相格而其势自禁止,则彼自为解兵也。”

  [57]綦宏 綦,音qí,通“极”,很,甚。綦宏,极大。

  [58]勒馽 勒,拴住,套住。馽,音zhī,拴缚马足的绳索,绊子。“破其勒馽”,即挣脱其缰绳。

  [59]夭阏 亦作“夭遏”。推折,遏止。《庄子·逍遥游》:“(大鹏)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云:“夭,折也;阏,止也。”

  [60]嬴秦 即秦始皇(前259—前210)。原名嬴政,故名。秦王朝的建立者。

  [61]乡愿 指乡中貌似谨厚,而实与流俗合污的伪善者。《论语·阳货》:“子曰:乡愿,德之贼者也。”

  [62]石敬瑭 即后晋高祖。五代时晋王朝建立者。初为后唐王朝河东节度使。公元936年,起兵反后唐。同时受契丹册封为帝,称契丹主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后唐灭后,他至洛阳即位,国号晋。

  [63]张邦昌 北宋末金王朝扶植的傀儡。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军攻陷汴京,掳徽钦二帝北去,立他为傀儡,称“楚帝”。宋高宗即位后,张邦昌被放逐潭州,自杀。

  [64]刘豫 南宋初金王朝扶植的傀儡。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降金。建炎四年,受金册封为“齐帝”。后因罪被金废。

  [65]路易十四 法国国王(1638—1715),1643—1715年在位,史称路易大帝。在位期间,政治上剥夺大贵族实权,强化中央集权,宣称“朕即国家”;经济上推行重商政策;同时对外争夺欧洲霸权。晚年,对外战争失败,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由此走向没落。

  [66]拿破仑第三 即路易·波拿巴(Napoléon Ⅲ 1807—1873),拿破仑·波拿巴的侄儿。前半生在流亡中度过。1848年革命爆发后,返回巴黎。同年12月当选总统。1851年12月,他发动政变,恢复帝制,自称皇帝,称为“拿破仑三世。”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后被废黜。

  [67]异邦干禄之子 指美人古德诺和日人有贺长雄。参见《国情》注3与注4。

  [68]湘贤谭复生 即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人,字复生,号壮飞。早年随父游历西北、华北各省。中日甲午战后,开始讲求西学。1897年,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等设立长沙时务学堂。1898年8月,应光绪帝征入京。9月5日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林旭、杨锐、刘光第同参新政,时号军机四卿。戊戌政变后被害。所著《仁学》,尖锐地批判了专制制度的“纲常名教”,要求“冲决”一切“网罗”。对秦汉以来君主专制主义的抨击尤为猛烈,痛斥专制君主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认为专制主义理论及其制度是近代中国落后的总根源。指出:“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荀子)学也,皆乡愿也。”又说:“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二者交相资。”他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在辛亥革命时期影响很大。李大钊在本文中批判君主专制主义时,曾多次引用谭嗣同的观点。

  [69]耳食 谓不加省察,徒信传闻。《史记·六国年表序》:“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司马贞《索隐》:“言俗学浅识,举而笑秦,此犹耳食不能知味也。”

  [70]尧、舜、禹、汤、文、武、周、孔 尧,传说中的古帝陶唐氏之号。舜,古帝名,传说事迹见《尚书·尧典》。禹,即夏禹,夏部落领袖。汤,即成汤,商王朝的建立者。文,即文王,姓姬名昌,殷时诸侯,周建立后被追封为文王。武,姓姬名发,即周武王,文王之子,周王朝的建立者。周,即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死,周公摄政辅助成王。相传他制订了周代的礼乐制度。孔,即孔子,儒家学说创始人。

  [71]开敷 普遍播扬传布。

  [72]斩木揭竿,狐鸣篝火,茻然起于草泽之间者 秦末陈胜等起义前,陈胜令吴广于夜间燃篝火,作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以威众。斩木揭竿,言起义者斩木为兵(器),揭竿为旗。此处泛指历代起自民间反抗专制暴政者,如秦末陈胜、吴广,西汉末铜眉、赤马,东汉末黄巾等。

  [73]桁杨 加在犯人颈上或脚上的刑具。《庄子·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者、刑戮者相望也。”成玄英《疏》:“殊者,决定当死也。桁杨者械也,夹脚及颈,皆名桁杨。”

  [74]瓮牖绳枢 用破瓮口作窗户,用绳子缚着门枢。指房屋简陋,家境贫寒。牖,窗户;枢,门轴。汉贾谊《过秦论》上“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亦作“瓮牖桑枢。”

  [75]显僇 公开杀戮。僇,音lù,通“戮”,杀头。

  [76]鷡臲 音wù niè,危险,不安。

  [77]耶马逊 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今译爱默生。美国文学家,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文学的创始人。

  [78]屯蹇 《周易》“屯”卦和“蹇”卦的并称。意谓艰难困苦,不顺利。

  [79]骇汗 亦作“駴汗”。因惊恐、惶惧而流汗。

  [80]蒙马虎皮 蒙,戴,披戴。语本《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胥臣蒙马以虎皮,发犯陈蔡。”喻隐瞒自己的真实面目,而以虚假形象出现以欺骗吓唬他人。

  [81]顽懦淟涊之徒 《楚辞·九歌·惜贤》:“切淟涊之流俗。”淟,浊。涊,音niǎn,汗出貌,汉枚乘《七发》:“涊然汗出,病霍然已。”“顽懦淟涊之徒”,即固执不化又懦怯而甘从流俗以求苟全的人。

  [82]神武 “神武”原谓以吉凶祸福威服天下而不用刑杀。《周易·系辞上》:“古之聪明睿智,神武而不杀者夫。”孔颖达疏谓:“夫《易》道深远,以吉凶祸福威服万物,故古之聪明睿智神武之君,谓伏羲等用此《易》道能威服天下,而不用刑杀而畏服之也。”后沿用为英明威武之意,多用以称颂帝王将相。此处所言之“神武人物”具贬意,与上文“神奸悍暴之夫”同,即指袁世凯。

  [83]伯有之厉 伯有,春秋时郑国大臣,亦名良霄。他主持国政时,和贵族驷带发生争执,被杀。传说他死后变为厉鬼,时常相扰。

  [84]黎丘之鬼 黎丘,地名。在今河南省虞城县北,丘高二丈。《吕氏春秋·疑似》谓:“梁地有黎邱鬼,善效人。”“黎丘之鬼”之说,本此。“伯有之厉,遂为黎丘之鬼,”意为人心中有鬼,故自我惊扰而受其害,所谓“神武人物”也如此,是人们自己在头脑中臆造出来的,结果害了自己。

  [85]袒裼裸裎 脱衣露身。《孟子·公孙丑上》:“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měi,污染)我哉。”此处的意思是剥去伪装,原形毕露。

  [86]厉阶 祸端。

  [87]阳明 即王守仁(1472—1528),明代学者。参见《筑声剑影楼纪丛·朱舜水之海天鸿爪》注39。晚清,王阳明学说重新复兴,戊戌维新志士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都十分推崇。

  [88]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语出贾谊《过秦论》上。践,登,此作“据”讲。华,指华山。因,依。河,指黄河。池,护城河。谓据华山为城郭,依黄河为护城河。

  [89]陈涉 即陈胜(?—前208),涉为其字。秦末农民起义领袖。

  [90]七庙以隳 七庙:本指帝王供奉祖先的宗庙,包括四亲庙(父、祖、曾祖、高祖)、二祧(远祖)和始祖庙。《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后为王朝的代称。隳,音huī,毁坏。汉贾谊《过秦论》上:“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91]南巢 古地名。在今安徽巢县西南,因位于古代华夏族活动地区的南方,故名。据载,商汤放逐夏桀于此。《尚书·仲虺之诰》:“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慙德。”

  [92]牧野 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淇县南。商末,周武王与反商诸侯会师,大败商纣于此。《尚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兴南巢牧野之师”,意即发动推翻如夏桀、商纣般暴君的起义。

  [93]犂庭扫穴 亦作“犂庭扫闾”。比喻彻底摧毁敌对势力。语本《汉书·匈奴传》:“固已犂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此处指彻底清除头脑中关于“神武人物”的错误观念。

  [94]华山归马 指周武王灭商后,将战时所用的马放归华山牧养。华山为五岳之一,在今陕西华阴县境内。《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孔颖达疏:“此是战时牛马,故放之,示天下不复乘用。”后来,以“归马放牛”言战争止息,不再用兵。

  [95]孟津洗兵 指周武王在孟津会盟后结束战争之事。孟津,古黄河津渡名,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北、孟县西南。相传周武王在此盟会反商诸侯并渡河,故一名盟津。传说当各路诸侯盟会之时,天降大雨,被认为是老天洗刷兵器,随后周武王擒纣灭商,战争停息。事见汉代刘向《说苑·权谋》。后世遂以“洗兵”表示胜利结束战争。

  [96]路易断头 指路易十六被处死。路易十六(LouisⅩⅥ,1750—1793),法国大革命前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代君主。1789年大革命爆发后,路易十六被迫从凡尔赛宫迁到巴黎土伊勒里宫。1792年8月,土伊勒里宫被巴黎人民攻占,路易十六被剥夺国王权力。1793年1月,国民公会以叛国罪判处其死刑,1月21日,在巴黎革命广场断头台被处死。

  [97]拿翁窜身之岛 指拿破仑被流放事。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出身于科西嘉岛一破落贵族家庭,大革命时参加革命军。1799年11月9日发动雾月十八日政变,组成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1804年称帝,建立中央集权的帝国。1814年3月,欧洲反法联军攻占巴黎。4月,他被逐于厄尔巴岛,1815 年3月,潜回巴黎,建立王朝。欧洲各国又组织了第七次反法联盟,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再度被打败,7月,被流放于圣赫勒拿岛。

  [98]加莱罗 Thomas Caryle(1795—1881),今译卡莱尔,英国散文作家和历史学家。主张英雄史观,著有《论英雄和英雄崇拜》一书。

  [99]老子云:“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语出《庄子·胠箧》,此处说“老子云”,误。

  [100]离娄 人名,古之明目者。《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汉赵岐注:“离娄者,古之明目者,盖以为黄帝之时人也。黄帝亡其玄珠,使离朱索之。离朱即离娄也,能视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

  [101]乌获 战国时秦力士。与任鄙、孟说皆以勇力仕秦武王至大官。见《史记·秦纪》。后用为力士的通称。

  [102]维廉二世(William Ⅱ,1859—1941) 今译威廉二世,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皇帝。在位期间积极推行对外扩张政策。

  [103]畀性 畀,音bì,赐,赐予。畀性,禀赋之性。

  [104]同蓲并育蓲,音ō,本为一种草名,后亦指一丛、一簇。同蓲并育,喻一类事物在同一处一起生长。

  [105]提撕 教导,提醒。撕,音xī。

  [106]威尔逊 Thomas Woodrow Wilson(1856—1924),美国总统(1913—1921),民主党人。律师出身。1912年以“新自由”口号当选为总统。任内减低关税,实行铁路工人八小时工作制等。1917年4月对德宣战,次年1月倡议建立国际联盟,并提出结束战争的“十四点和平纲领”。1919年1月参加巴黎和会,会上与日本妥协,牺牲中国利益。

  [107]塔虎脱 William Howard Taft(1857—1930),今译塔夫脱。美国总统(1909—1913)。退位后,成为美国第一任首席法官(1921—1930)。

  [108]罗斯福 Theodore Roosevelt(1858—1919),共和党人。1901年担任美国总统,直到1909年。为与第32任总统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相区别,他又被称为老罗斯福。

  [109]我自尸之 尸,主之,负责,承担。

  [110]偶语之禁 指以苛刑峻法压制人民的议论。偶语,相聚议论或窃窃私语。《史记·高祖本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111]腹诽 亦作“腹非。”口里不言,心中讥议。《史记·平准书》:“汤奏异当九卿(汤为张汤,异为颜异),见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诽,论死。自是以后,有腹诽之法。”“腹诽之法”是专制时代原心定罪的一种表现。参见本篇注30。

  [112]子舆氏 即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事迹具《史记·孟轲荀卿列传》,张守节《正义》称:孟子字子舆。

  [113]距辟杨墨 距辟,排斥、批驳。杨墨,战国时杨朱与墨翟的并称。杨朱主张为我,墨翟主张兼爱,是战国时期与儒家对立的两个重要学派,因此,孟子主张距辟杨墨。语本《孟子·滕文公下》:“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又云:“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

  [114]韩退之 即韩愈(768—824),字退之,邓州南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昌黎先生。韩愈学贯六经百家,在思想上倡儒家“道统”说,排斥佛老;文学上反对六朝以来的文风,提倡散文,为后世古文家所宗。晚清,先秦诸子学说复兴,而韩愈则因其“道统”说而受到批判和否定。

  [115]李卓吾 即李贽(1527—1602),明代学者,晋江人。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曾任云南姚安知府,后从事讲学、著作。他反对礼教,抨击理学,自标“异端”,屡遭明王朝统治者迫害,终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名,被捕入狱,自刎而死。参见《文豪》注12。

  [116]内典 佛教徒称佛经为内典。内,指正道。佛教徒认为凡佛门之内为内,佛门之外为外。《二教论·归宗显本》:“释教为内,儒教为外。”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内典初门,设五种禁;外典仁义礼智信,皆与之符。”

  [117]李氏焚书 书名,又称《焚书》,明末李贽著。该书《自序》中谓:“所言颇切近世学者膏肓,既中其痼疾,则必欲杀我矣。故欲焚之,言当焚而弃之,不可留也。”故取名《焚书》。《焚书》问世后,果遭统治者禁毁。尽管如此,仍在部分士大夫中流传。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组织的国学保存会,将《焚书》收入《国粹丛书》,重刊出版。李大钊文中说“书亦成灰烬”,非。

  [118]谫陋 谫,浅薄。

  [119]尽:同“烬”,烧掉。

  [120]破门之宣告 破门,开除出教门。此为东正教教规。意为教徒因其异端言行,而被教会剥夺应享受的教会保护、祈祷及行正教仪式如葬礼等权利。参见《文豪》注23。

  [121]缙绅 插笏于绅。缙,同“搢”,插;绅,束腰的大带。古时仕者,垂绅插笏,故称士大夫为搢绅。

  [122]文艺复兴 Renaissance,14至16世纪欧洲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号召,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展开对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思想的批判。最早发生于意大利,后波及西、北欧。

  [123]路德之徒 指基督教新教中的路德宗(Lutheranism)信徒。路德宗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传承马丁·路德宗教思想的各教会的统称,因其强调“因信称义”的教义,亦称信义宗,宗教改革后形成于德意志。在教义上主要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要得到上帝的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的规条,而在于对上帝的信心;不在于人的功德或善行,而在于上帝给人的恩赐。信徒通过祈祷都可直接与上帝沟通。其信徒主要分布在德国和北欧,以及美国。

  [124]卢梭 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或译卢骚,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派代表。主张国家是社会契约的产物,倡导天赋人权说,并提出了人民主权思想。他的思想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近代中国,卢梭思想经梁启超、马君武等介绍后,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125]孟德斯鸠 Charles Louis Montesquieu(1689—1755),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和神权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提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学说。他的思想对法国大革命及资产阶级国家学说有很大影响。

  [126]乌尔泰 Francois Marie Arouet de Voltaire(1694—1778),今译伏尔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作家。因反抗封建专制制度,两次被囚于巴士底狱。出狱后流亡英国,深受牛顿、洛克思想的影响。在哲学上,持理性主义和怀疑主义。在政治思想上,反对封建制度,主张君主立宪制,宣传自由平等思想,批判天主教的黑暗。他的思想对启蒙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127]英之《大宪章》 亦称《自由大宪章》。1215年6月,英国贵族胁迫英王约翰(无地王)在兰尼米德草地签署的文件。共63条,多数条款维护贵族和教士的权利,少数涉及城市的条款规定:保护商业自由,确认城市已享有的权利等。文件规定,国王如违背该文件,贵族委员会有权对国王使用武力。17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对此文件给予新的解释,使之成为建立资产阶级法治的依据之一。

  [128]《权利请愿书》 即权利法案。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后,1689年10月议会通过的限制国王权力的法案。该法案对国王的权力做了限制,规定了英国人民享有的基本权利,特别规定臣民有向国王请愿的权利,议员在国会内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该法案确保了“光荣革命”的成果,保障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129]《独立宣言》 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宣布独立的纲领性文件,由杰弗逊等人起草,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宣言宣告解除同英国之间的一切隶属关系,建立美利坚合众国;美国的公民享有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

  [130]南京《约法》 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后制定的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该《约法》由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通过,于1912年3月11日正式颁布。它参照西方资产阶级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实行民主共和政体,采取责任内阁制。

  [131]僿野 僿,闭塞不通。僿野,闭塞荒远之地。

  [132]陆沉 谓大陆沦胥,非由洪水。比喻祸由人造,非天灾也。《晋书·桓温传》:“温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133]筹安之徒 指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所组筹安会中的一批人,有杨度、孙毓筠、李燮和、刘师培、胡瑛、严复等。他们认为共和国体不适合中国国情,通电各省军政长官及商会派代表到京请愿,改变国体,为袁世凯称帝大肆鼓吹。他们的活动受到国人的拒斥。

  [134]日新之旨 儒家学说的重要观点。“日新”,日日更新。语出《周易·系辞上》:“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又《礼记·大学》载:“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即认为万事万物每天都在新陈代谢,生生不已,不断更新。

  [135]忏悔之功 佛教徒悔过的仪则和行法。参见《文豪》注32。“忏”是梵文Ksama(忏摩)音译之略,悔是它的意译,合称“忏悔”。原为对人表露自己的过错,求容忍宽恕之意。佛教教规,教徒每半月集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说过悔改的机会。以后产生了忏悔文、忏仪一类的著作,遂成为专以脱罪祈福为目的的一种宗教仪式。

  [136]复活之义 基督教主要教义之一。《新约》记载:耶稣基督为救赎世人舍身流血死于十字架上后,第三天复活。这不是精神性的复活,而是原来那个死去的肉身又重新复活。就复活的意义来说,基督的复活是战胜了死亡,从此“死”对于信耶稣而得救的人已无“权势”,因而也不再可怕。在早期教会中,复活的教义视为诸教义中最重要者。

  [137]南中倡义 指反对袁世凯帝制的护国运动。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发布接受帝位申令,引起各界人士的反对。原云南都督蔡锷和江西都督李烈钧等奔赴昆明,联络云南督军唐继尧于25日通电反袁,宣布云南独立,成立护国军。次年蔡锷率军入川,与袁军激战于泸州等地。反袁义举深得人心。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四川、湖南等省宣告独立,通电促袁退位。袁在内外压力下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撤销帝制,但仍图回任总统,遭到各方拒绝。是年6月,袁忧懑而死,护国运动结束。李大钊撰写此文时,护国战争接近尾声。由称“二次革命”为“南天动乱”,到称“护国运动”为“南中倡义”,反映着李大钊政治思想的转变。参见《物价与货币购买力》注4。

  [138]光奉 竭尽全力地奉献。光,竭尽无余。奉,奉献,给予。

  [139]市村赞次郎 (1864—1947),日本东方学的奠基人、文学博士。字圭卿,号器堂,又号筑波山人。1887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古典汉书科。先后在东京帝国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各大学任教。他毕生从事中国及东方史的研究。早在1892年就写出《中国史》(共六卷),开辟了日本研究近代中国史学的先声。

  (1)《诗·大雅·烝民》章。

  (2)见《龚定庵续集》卷一《说宗彝》。

  (3)见《龚定庵续集》卷三《商周彝器文录序》。

  (4)Twelve Tables,罗马法典名。

  (5)老子:《道德经》。

  (6)参阅《甲寅》第一期,秋桐君《政本》。

  (7)《诗·大雅·板》章。

  (8)参阅Hedges,Common Sense in Politics p.8—9.

  (9)见A.V.Dicey The Law of Constitution p.2—3.

  (10)John Stuart Mill.

  (11)Bentham.

  (12)见Mill Consideration on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第二章 The Criterion of a Good Form of Government.

  (13)见严译《群己权界论》第四十六、四十七页。

  (14)H.G.Meles曾寄文于Daily Chronicle,中有警句曰:“1914 is ancient history.”

  (15)英人奥士本,曾于Morning Post撰文,中有“战争者,文学家之坟墓也”句。

  (16)谭嗣同著《仁学》一书,痛论中国无学术,有之皆荀学也;中国无政治,有之皆秦政也云云。

  (17)参阅《甲寅》第三期,秋桐君《自觉》。

  (18)老子:《道德经》。

  (19)Carlyle苏格兰史学家(1795—1881),Emerson美国文学家(1803—1882),Tolstoy俄国文学家(1828—1910)。

  (20)希腊称英雄为Demigod,译言“半神”,古代史家尝谓英雄为神族之一。

  (21)老子:《道德经》。

  (22)见所著《新自由主义》,曾于日文译本见之。

  (23)见严译《群己权界论》第二十、二十一页。

  (24)Hedges美人,所著《政治常识》(Common Sense in Politics)于一九一二年出版。

  (25)Hedges:《政治常识》第四、五页。

  (26)Rousseau,Montesquieu,Voltaire。

  (27)日人市村赞次郎[139],尝谓吾国民有五矛盾性:(一)保守而不厌变化;(二)从顺而有时反抗;(三)一般文弱而个人有所不屈;(四)极好主我而又能雷同;(五)贵实行而泥于形式。此其所言,未必皆中,而矛盾之说,要亦不无所见。余谓此非吾民族秉彝之性,只以事[专]制政治,戕贼民性泰甚,遂成此不自然之态耳!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