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胡适 > 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 上页 下页
跋《红楼梦考证》(1)


  一

  我在《红楼梦考证》的改定稿(《胡适文存》卷三,页一八五—二四九)里,曾根据于《雪桥诗话》、《八旗文经》、《熙朝雅颂集》三部书,考出下例的几件事:

  (1)曹雪芹名霑,不是曹寅的儿子,是曹寅的孙子。(页二一二)

  (2)曹雪芹后来很穷,穷得很不像样了。

  (3)他是一个会作诗又会绘画的人。

  (4)他在那贫穷的境遇里,纵酒狂歌,自己排遣那牢骚的心境。(以上页二一五—二一六)

  (5)从曹雪芹和他的朋友敦诚弟兄的关系上看来,我说“我们可以断定曹雪芹生于乾隆三十年左右(约一七六五)”。又说“我们可以猜想雪芹……大约生于康熙末叶(约一七一五—一七二〇);当他死时,约五十岁左右”。

  我那时在各处搜求敦诚的《四松堂集》,因为我知道《四松堂集》里一定有关于曹雪芹的材料。我虽然承认杨钟羲先生(《雪桥诗话》)确是根据《四松堂集》的,但我总觉得《雪桥诗话》是“转手的证据”,不是“原手的证据”。不料上海北京两处大索的结果,竟使我大失望。到了今年,我对于《四松堂集》,已是绝望了。有一天,一家书店的伙计跑来说,“《四松堂诗集》找着了!”我非常高兴,但是打开书来一看,原来是一部《四松草堂诗集》,不是《四松堂集》。又一天,陈肖庄先生告诉我说,他在一家书店里看见一部“《四松堂集》”。我说,“恐怕又是四松草堂罢?”陈先生回去一看,果然又错了。

  今年四月十九日,我从大学回家,看见门房里桌子上摆着一部褪了色的蓝布套的书,一张斑驳的旧书笺上题着“四松堂集”四个字!我自己几乎不信我的眼力了,连忙拿来打开一看,原来真是一部《四松堂集》的写本!这部写本确是天地间唯一的孤本。因为这是当日付刻的底本,上有付刻时的校改,删削的记号。最重要的是这本子里有许多不曾收入刻本的诗文。凡是已刻的,题上都印有一个“刻”字的戳子。刻本未收的,题上都贴着一块小红笺。题下注的甲子,都被编书的人用白纸块贴去,也都是不曾刻的。——我这时候的高兴,比我前年寻着吴敬梓的《文木山房集》时的高兴,还要加好几倍了!

  卷首有永煃、(也是清宗室里的诗人,有《神清室诗稿》)刘大观、纪昀的序,有敦诚的哥哥敦敏作的小传。全书六册,计诗两册,文两册,《鹪鹩庵笔麈》两册。《雪桥诗话》、《八旗文经》、《熙朝雅颂集》所采的诗文都是从这里面选出来的。我在《考证》里引的那首《寄怀曹雪芹》,原文题下注一“霑”字,又“扬州旧梦久已绝”一句,原本绝字作觉,下贴一笺条,注云,“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雪桥诗话》说曹雪芹名霑,为楝亭通政孙,即是根据于这两条注的。又此诗中“蓟门落日松亭尊”一句,尊字原本作樽,下注云,“时余在喜峰口”。按敦敏作的小传,乾隆二十二年丁丑(一七五七),敦诚在喜峰口。此诗是丁丑年作的。又《考证》引的“佩刀质酒歌”虽无年月,但其下第二首题下注“癸未”,大概此诗是乾隆二十七年壬午作的。这两首之外,还有两首未刻的诗:

  (1)赠曹芹圃(注:即雪芹)

  满径蓬篙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
  衡门僻巷愁今雨,废馆颓楼梦旧家。
  司业青钱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
  阿谁买与猪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

  这诗使我们知道曹雪芹又号芹圃。前三句写家贫的状况,第四句写盛衰之感(此诗作于乾隆二十六年辛已)。

  (2)挽曹雪芹(注:甲申)

  四十年华付杳冥,
  哀旌一片阿谁铭?
  孤儿渺漠魂应逐,(注: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
  新妇飘零目岂瞑?
  牛鬼遗文悲李贺,
  鹿车荷锸葬刘伶。(适按:此二句又见于《鹪鹩庵笔麈》,杨钟羲先生从《笔麈》里引入《诗话》;杨先生也不曾见此诗全文。)
  故人惟有青山泪,
  絮酒生刍上旧炯。

  这首诗给我们四个重要之点。

  (1)曹雪芹死在乾隆二十九年甲申(一七六四)。我在《考证》说他死在乾隆三十年左右,只差了一年。

  (2)曹雪芹死时只有“四十年华”,这自然是个整数,不限定整四十岁。但我们可以断定他的年纪不能在四十五岁以上。假定他死时年四十五岁,他的生时当康熙五十八年(一七一九)。《考证》里的猜测还不算大错。

  关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声明一句。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一七一三),下距乾隆甲申,凡五十一年。雪芹必不及见曹寅了。敦诚“寄怀曹雪芹”的诗注说“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有一点小误。雪芹曾随他的父亲曹頫在江宁织造任上。曹頫做织造,是康熙五十四年到雍正六年(一七一五至一七二八);雪芹随在任上大约有十年(一七一九至一七二八)。曹家三代四个织造,只有曹寅最著名。敦诚晚年编集,添入这一条小注,那时距曹寅死时已七十多年了,故敦诚与袁枚有同样的错误。

  (3)曹雪芹的儿子先死了,雪芹感伤成病,不久也死了。据此,雪芹死后,似乎没有后人。

  (4)曹雪芹死后,还有一个“飘零”的“新妇”。是薛宝钗呢,还是史湘云呢?那就不容易猜想了。

  《四松堂集》里的重要材料,只是这些。此外还有一些材料,但都不重要。我们从敦敏作的小传里,又可以知道敦诚生于雍正甲寅(一七三四),死于乾隆戊申(一七九一),也可以修正我的考证里的推测。

  我在四月十九日得着这部《四松堂集》的稿本。隔了两天,蔡孑民先生又送来一部《四松堂集》的刻本,是他托人向晚晴簃诗社里借来的。刻本共五卷:

  卷一,诗一百三十七首。
  卷二,诗一百四十四首。
  卷三,文三十四篇。
  卷四,文十九篇。
  卷五,《鹪鹩庵笔麈》八十一则。

  果然凡底本里题上没有“刻”字的,都没有收入刻本里去。这更可以证明我的底本格外可贵了。蔡先生对于此书的热心,是我很感谢的。最有趣的是蔡先生借得刻本之日,差不多正是我得着底本之日。我寻此书近一年多了,忽然三日之内两个本子一齐到我手里!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了。

  十一,五,三。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