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外国文学 > 缪塞作品集 | 上页 下页 | |
缪塞 | |
| |
阿尔弗里德·缪塞(1810~1857)法国浪漫主义诗人,法兰西学院院士。缪塞在他的一生中,除了诗歌以外还创作了不少戏剧和小说,发表过一些颇有影响的关于社会、政治和文学艺术的论文。 缪塞的文学活动是从参加以雨果为首的进步的浪漫主义团体“文社”开始的。他不仅是浪漫派中最有才华的诗人,其戏剧作品也大大促进了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他的小说在创建法国浪漫主义心理小说和为近代小说开辟道路上起的作用,也是值得注意的。 缪塞的诗歌真切动人。他的戏剧和小说尽管反映社会生活不够全面,但是抒发个人情感,真实刻画了法国某些阶层的生活及心态,颇具时代色彩。特别是他描写的“世纪病”。 他的主要戏剧作品有《罗伦扎西欧》、《反复无常的人》、《巴尔贝林》、《喀尔摩金》等。他的小说有《埃梅林》、《弗烈特立克和贝尔纳莱特》、《提善的儿子》等。《世纪儿忏悔录》以其动人的爱情故事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而成为缪塞的代表作。 *** 阿尔弗雷德·德·缪塞(Alfred de Musset)在1810年12月11日生于法国巴黎,家族都是上流社会的贵族。兄长保罗·德·缪塞也是作家。 缪塞自幼爱好文学,10来岁就开始写诗,18岁进入以雨果为首的文学社,被誉为是“浪漫主义的神童”。1830年,他的第一本诗集问世,这本名叫《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故事》的诗集虽然还带有新古典主义的痕迹,但诗中充满了离奇的情节、狂热的人物和强烈的异国情调,语言夸张热情,散发出浪漫主义的朝气,显示出缪塞丰富的想象能力。其中《咏月》一诗,意境独特,诗人借用一系列形象生动的奇想来写长夜中的明月,诗首和诗尾重复把升起在教堂钟楼尖顶上的圆月描写成一个小写字母i,成为传诵一时的佳句。 1933年,长诗《罗拉》问世。这部诗是缪塞诗歌创作的分水岭,在这之前,缪塞的诗热情明丽,想象丰富,充满了活力和希望。从《罗拉》开始,缪塞的诗风发生了变化,他一反前期的那种乐观精神,诗中开始流露出悲观失望和迷茫不安的心情。这一年,缪塞结识了女作家乔治·桑,从此开始了悲喜交加的感情历程。这段爱情插曲对缪塞的人生和创作影响都极大,缪塞的重要诗篇基本上都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如抒情诗《四夜》、《露西》及《出版法》等。 缪塞最著名的抒情诗是《四夜》,即《五月之夜》、《十二月之夜》、《八月之夜》和《十月之夜》。文学史家们都把它们统称为“四夜组诗”。组诗表达了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感情,从失恋的痛苦到对新生活的希望,从失意的孤独到对慰藉的渴盼,种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唱出了凄婉动人的夜莺之歌。《四夜》标志着缪塞抒情诗创作的最高峰,它以流畅优美的诗句呈现出诗人情感高涨时的原始状态,真诚自然地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感情。在形式上,除了《十二月之夜》以外,其余三篇都采用诗人与缪斯对述的形式,或一问一答,或一唱一和,情感的表现十分细腻。《十二月之夜》则是诗人的独白,诗人通过对自身幻影的反复诘问来渲染他的忏悔、迷茫和渴望之情,极富艺术魅力。《四夜》被列为法国浪漫派抒情诗的杰作。 除了《四夜》以外,缪塞还写过其他一些与《四夜》格调相仿的诗作,如《四忆》、《露西》等。《四忆》是他与乔治·桑恋情的反思和总结,《露西》是他自题的挽诗,后来被刻在他的墓碑上。《出版法》则是一首富有斗争精神的诗篇,揭露了当权者压制民主自由的可鄙行径,讽刺了专制的黑暗。这是一首充满政治激情的诗篇。 缪塞的诗热情洋溢,想象丰富,他比其他浪漫主义诗人更注重诗句的形式美,语言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富有音乐感。他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四大诗人之一。 除了诗歌外,1836年缪塞创作了曾允诺要为乔治·桑写的一本书—《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他在该作品中不仅生动地记述了他和乔治·桑的罗曼史,而且塑造了一个对社会不满又无意反对,面对黑暗现实存有几分嘲讽又带有几分厌弃,半是自由追求半是沮丧颓废的浪子形象。这其实也是对他自己的真实写照。可以说,这部作品成功地勾勒出欧洲社会发展中的整整一个时代,“世纪病”一词即由此小说而来。 缪塞于1857年5月2日去世,年仅47岁。但早在十几年前,他就几乎不再创作了。后来在他墓碑上刻的是他的主要作品的名称。 | |
梦远书城(guxuo.com)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