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朱熹 > 楚辞集注 | 上页 下页 |
影印宋端平本跋 |
|
(现代)郑振铎 右宋朱熹(1130-1200)所定楚辞集注八卷,辩证二卷,后语六卷,为熹孙朱鉴于宋理宗端平乙未(一二三五年)所刊本。这是今日我们所见的最古和最完整的一个刻本。黎庶昌尝于日本获见一元刊本的朱氏集注,已惊为秘笈,亟为之覆刻,收入古逸丛书中。今得此宋本,又远胜于古逸本了。我曾把这两个本子,初步对读了一下,即发现元刊本有不少错误失真之处。如宋本序中“世不复传”四字,元本作“世复不传”一字颠倒,语气便大有出入。又宋本辩证卷上中“然其反骚,实乃屈子之罪人也”句,元本佚去“然”字,作空格。“楚辞卷第一”下,宋本仅有“集注”二字,元本则增为“朱子集注”四字。 又宋本后语之末,附有邹应龙、朱在、朱鉴的三篇跋文,元本均佚去,令人无从知道后语成书与印行的经过,以及朱在刊书的始末。可见书贵古本,不仅因其“古”而贵之,实在是为了实事求是,要得到一个最准确、最无错误的本子,作为研究的依据,以免因一字之差,而引起误会,甚至不正确的论断。朱熹为宋学大家,毕生勘定了不少经典古籍,很有些特见,足以纠正汉儒的谬解。楚辞的最早的本子,为汉刘向所写定,凡十六卷。后汉王逸为之章句,续增了他自着的九思一篇,定为十七卷。宋洪兴祖为之补注。这是代表汉学家的一个注释本子。宋晁补之又择后世文辞与楚辞相类似者,编为续楚辞二十卷,凡二十六人,计六十篇;又择其余文赋或大意祖述离骚,或一言似之者,为变离骚二十卷,凡三十八人,通九十六首。 朱熹根据了王逸和晁补之二家的书,加以增删,附入注释,定为此本。他的集注八卷,是依据王逸所定的本子,删去了七谏、九怀、九叹、九思四篇,而增入贾谊的吊屈原、服赋二篇,并将扬雄的反离骚一篇,附录于后。他的后语六卷,则是根据晁补之的续楚辞、变离骚二书而加以增删者,所取凡五十二篇。他的辩证二卷,则为他撰的不能附入注释中的考证之语。这是一个比较的最完备的楚辞集子,包括屈原的全部作品,和受屈原影辔的许多历代(到宋为止)的最好作品。今晁补之的书已不传,王逸章句和洪兴祖补注二书的宋刊本也已不可得而见,则朱熹的这个注本,可以说是很难得的一个古刻本了(四部丛刊所收楚辞补注乃是明翻宋本)。王逸的注释,多牵强附会之处,未脱汉儒说经的习气。朱熹的注释是比他进了步的。在辩证里,他曾把王逸的错误与附会之处,详加批判。在楚辞的许多注释本里,这也可算是比较好的一个本子。 朱熹作辩证的时间,在宋宁宗庆元己未(一一九九年),是在他死的前一年。他的后语则是未完成的本子(只注释了前十七篇,以后三十五篇无注)。他的集注则大约是完成于一一九五年左右。赵希弁云:“公之加意此书,则作牧于楚之后也。或曰:有感于赵忠定之变而然。”(涵芬楼影印宋本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卷第五下)按熹作牧于楚,是一一九三年的事。赵汝愚罢相,则在一一九五年。是他成书的日子,当在一一九五年至九六年之间。这个集注,先曾刊行。今存者有嘉定癸酉(一二一三年)江西刊本,辩证二卷,并附于后。但后语六卷,则于熹死后,始由其子朱在为之印出(一二一七年)。现在,这个朱在本也已失传了。再经过十六年,他的孙子朱鉴,才集合了这三部分,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一部书。他把这集注和后语里的重复的三篇删去了(集注里已收贾谊的吊屈原、服赋二篇,又附载扬雄的反离骚一篇,后语里又收此三篇。朱鉴本则于集注部分里删去反离骚一篇,于后语部分里删去吊屈原、服赋二篇,避免复见),以见全书的整齐划一。他这个刊本,可以说是朱熹这部书的今存的最早的最完备的刊本,且也是最后的一个定本了。明蒋之奇堂重刊宋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年)潭州湘阴令施南向文龙的一个刻本,而那个本子却是刻在朱鉴刻本出来以后的三十二年。 这部仅存于世的朱鉴刻本,为山东聊城海源阁旧藏,后为东莱刘氏所得。去年,由刘少先生捐献给中央人民政府,现藏北京图书馆。今年是屈原逝世的二千二百三十年。我们藉此机会,把这部最古的最完备的楚辞集注定本,影印出来,作为对于屈原这位古代伟大的爱袓国、爱人民的诗人的一个纪念。同时我们想,这部书的出版,对于研究屈原的专家们也将会有些贡献与帮助。 一九五三年月十日,郑振铎跋。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