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王夫之 > 周易内传 | 上页 下页


  (巽下坎上)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丧,息浪反。)

  《井》《革》《鼎》三卦皆取物象以肖卦画;卦名立,而义因以起。《系传》曰:“以制器者尚其象。”象所有而器制,器成而用行,用之有得失,而义存其中矣。

  《井》之为井也,有数义焉。木之在水必浮,而水上木下,木入水中而载水以上,以罂汲水之象。汲水之瓶,或用木,或用瓦,而瓦虚以浮,有木道焉,引而上之,以致养于人,此一义也。水者五行之初气,内刚而体阳,阳为水,阴爻中虚而为空;水待空而流,凡水皆附于空之下而依地,惟井则水方旁流,穴空而使之聚,其下则黄泉之位焉。此卦上四爻,一阴一阳相迭,空而又空,水盈其中,初、二水上而空下,黄泉之区域也;故自三以上,人之所汲,而初、二水下灌于泥滓之窍,人不可用,其清浊用舍,于此分焉,此又一义也。自黄帝始制井田,三代因之,井之为字,象其形,井九百亩,中为公田,庐舍在焉,而中有井,汲者、溉者,取给于此,而远近均。井井分而亩首异向。四井为邑,四邑为邱,四邱为甸,甸方八里,旁加一里为成,出长毂一乘。公私之田亩,贡助之制,以井为经界,而兵赋车乘之出,以四井之邑为准式。井井既各有塍埒,四井之邑,又殊其塍埒,以合于邱甸向背之殊,步卒七十二人之迭赋在焉,与九百亩之井疆又异。此卦之象,阳象塍埒,阴象田亩。上四爻一阳一阴,分明界画以外向;下二爻一阴一阳,又殊画以内向;各成乎经界,分田出赋,不一其疆理,有井邑之象焉。邑虽殊,而井在其中者不迁,此又一义也。《彖》与《爻》辞杂取其义,故释者未易通焉。约而言之:木汲水而出以利人用,所以养人,而能汲其上之渟凝者,不能穷其泉之所自来,欲穷之则水浊而瓶伤,明清而利物者为宜登进,沉浊而败物者为不可用,故田有井以交足于上下而致养,九州攸同,古今利赖之大法,宜为人所利用,而非如黄泉之暗流,不为功于人物。则数义相通,象皆有焉,而协于一,勿疑于三圣之所取不同,而曰文王有文王之《易》,周公有周公之《易》,孔子有孔子之《易》也。周流六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尔。

  “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以井田言也。民有登耗,赋有升降,户有迁徙,出赋之经制图籍或改,而井居公田庐舍之中,为八家之标准,九百亩相拱而形埒定;田之不改,井定之也,其画有准而无能堙塞也。自黄帝以至周,未之有改。六代兴而不与俱兴,五代革而不与俱丧。自三以上,形埒向外而往;二与初,形埒向内而来。井井鳞次,易知易辨,故曰:“《井》,德之辨也。”此赞《井》之德,而言有定位者有定分,刚柔自成其理,而但在用之者得其宜也。“汔至”,至其底也。“未繘井”,太深入则绳不及引而未登其用也。“羸”,败也。《井》之为功,至三而止,往以利物者也。深入其下,则绠短而瓶触于所碍以毁,盖向背之理殊,则取舍之事宜异。初、二不为功,而止以取败,用之不宜,则凶矣。刚柔之升降有定体,阴阳之浮沉有异情,清浊之得失有殊效,用舍之利害有明征;立德立功,用贤养民,污隆治乱,大辨昭然矣。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上,时掌反。)

  此赞卦德,而言用之之道也。“巽”,入也。“上”,引而出之也。其入也有定所,其出也必其所用,则可以养而不穷矣。天下岂乏贤才足以裕国安民于无穷哉!侧陋旁求,汲引之若将不及,而君子小人各有界画,类聚群分,古今不易,期于得贤,而非期于求异。若不辨于其清浊之分,则公孙强以野人而亡曹,主父偃以倒行而乱汉,害且至而不足以兴利久矣。

  “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

  水,阳也,而中以定井疆之经界,不可改也。五居中而上行,二居中而下行;大辨立,不可易矣。

  “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

  舍其清者不汲,而求之愈下,徒劳而无功。

  “羸其瓶”,是以凶也。

  非徒无功,而抑足以致败。不明于往来清浊之定分,则以败国亡家而有余。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相,如字,息良反。)

  “相”,助也。《坎》,劳卦。《巽》为命令,所以劝民而助其勤,盖言农事也。木以上水,用力劳而得水少,然而以养则不穷。稼穑之事,劳于畋渔,匪勤弗获,积日月而仅饱终岁。君子申警之于“于耜”“举趾”之日,而以田畯之官,《豳》《雅》之吹,劝而相之,使不逸不谚,生于此养,俗于此淳也。然为民则然,非君子自劳自劝之道,故学稼、学圃,则为小人。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泥,乃计反。)

  “禽”,获也,谓得水也。阴空在下,二漏而入,浚治之所不及,泥滓不堪食矣。“旧井”,谓旧所尝凿者;井水下漏,则其上无水,虽汲而必不可得。小人浊乱于下,君子道废,民不兴行,天下无可用之材,不言凶而凶固可知,朱子所谓“占在象中”也。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舍也。

  “下”,谓下漏而浊也。“时舍”者,时所不尚也。古者士之子恒为士,世禄之家以礼传世,修其训典,而又登进之于学校,则贤才足用。迨嬖佞之小人用,而相习于下流,《诗》《书》弦诵之风,时所不尚,则华胄之子弟皆移志于耕、商,诡随于嚚讼,虽欲用之,而无可用之才矣。学士之家,父兄不戒,使子弟狎小人远君子,习焉而相安于猥下,故家大族,夷为野人,浸以衰绝,皆可伤也。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射,食亦反。)

  水旁出曰“井谷”。“射”,注也。“鲋”,鲫也,得少水即活。井底坚实,则水上涌而给于用,下空而漏入谷中,旁出涓涓,仅堪注润鲋鱼而已。此言小人下达,虽有小慧,不足用也。“瓮敝漏”,亦水下泄也。汲之者非其器,则不得水。此言用人者无引掖贤才之实,则虽有君子,亦不为其用也。九二下空而阳泄,故象如此,凶可知已。

  《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与”犹助也。无为塞其下流之防,而汲之以上,则必竭。不释“瓮敝漏”者,言“无与”,则咎在汲者可知。若节之初六,“不出户庭”,则上不失臣,臣不失身矣。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九三阳刚当位,本有可用之才,下阳实而不漏,上空甃而不泥,徒以深隐而不易汲耳。“不食”者,设辞,言使其不为人所汲用,则怜才者心伤之矣。言“我”者,周公自言其求贤之情也。“可用”,急之之辞。“王明”,谓上六之“勿幕”而与相应也。贤者荣而国益昌,上下并受福矣。

  《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贤而不用,岂徒明君哲相之心恻哉,行道之人皆所深惜矣。曰“可用汲”,士亦有待时求沽之意焉。自求福,所以使王受福也。

  六四,井甃,无咎。

  四居井中,而阴虚函水,井旁之甃也。柔当其位,退而砌治之象。不即汲用,嫌于有咎,而养才者务老其才,使洁清而慎密,作人之所以需寿考也。

  《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三物六行,所以教士之修而大用之,虽不即食,所造就者多矣。

  九五,井洌寒泉食。

  水以清洌而寒为美,推之于人,则洁己而有德威者,“泉”,其有本者也,是人所待养而泽被生民者也。九五刚中而上出,故其德如此。夫君子之德施能溥者,岂有他哉!有一介不取非义之操,则能周知小民之艰难而济其饥渴,无私之心,人所共凛,则除苛暴而无所挠屈,诸葛孔明曰“淡泊可以明志”,洌寒之谓也。杜子美称其伯仲伊、吕,有见于此与!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无倚无邪,德威自立矣。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收,诗救反。)

  “收”,架辘轳之两柱也。勿,无通。古者井不汲,则幕其上,以避禽秽。上六柔得位,而虚己以屡汲,四既甃治之,上乃汲之,相孚而求洌寒之贤以大用,善之长而吉大矣。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井》之用,至此乃登。下成其德,上成其治,谓之“大成”。《井》之君位不在五而在上,亦所谓“周流六虚,不可为典要”也。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