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王夫之 > 礼记章句 | 上页 下页 |
卷三十三 缁衣(4) |
|
子曰:“惟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好,呼报反。) 此一节孔子之言。“毒”,忮害也。君子言行壹于正则气类相孚,小人反是。 故君子之朋友有乡,其恶有方。是故迩者不惑而远者不疑也。《诗》云:“君子好仇。”(恶,乌路反。) “乡”“方”,皆类也。君子立身一于正,故乐交君子而恶小人,则近远皆白其志行而乐与之为类矣。“仇”,匹也。言君子必得良友也。 ▲右第二十章。此下三章皆言行之有类也。 子曰:“轻绝贫贱而重绝富贵,则好贤不坚而恶恶不著也。人虽曰不利,吾不信也。”(好,呼报反。“恶恶”,上乌路反。) 此一节孔子之言。“不利”,谓不以利故。 《诗》云:“朋友攸摄,摄以威仪。” “摄”,约束整齐之意。“威仪”,正身之事。君子以言行威仪切己之事望益于朋友,而曾何利之足以易其心乎? ▲右第二十一章。 子曰:“私惠不归德,君子不自留焉。” 此一节孔子之言。“归德”,谓倾注而感其德也。私惠非君子所屑,只见为辱而何德之有?既不足以为德,则弗与久处以自辱。 《诗》云:“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好,呼报反。) “周行”,大道也。君子之所归德而以为好我者,惟示己以道者而已。 ▲右第二十二章。 子曰:“苟有车,必见其轼;苟有衣,必见其敝;人苟或言之,必闻其声;苟或行之,必见其成。” 此一节孔子之言。“苟”,诚也。“轼”,车前横木。驾车以行则人见其轼,若非己车,己不得驾,不必于见轼矣。“见其敝”者,惟为己衣,故服之至敝也。“声”,言之响也。即三者以喻行言诚有可行之实,则行之有恒而必底于成也。 《葛覃》曰:“服之无射。”(射,羊益反。) “射”,厌也。惟其实有,是以终始守之而不渝,如《诗》之言衣□绤者,以己所自为,故不厌也。不然,亡而为有,难乎有恒矣。 ▲右第二十三章。此章总承上下二篇而结正之,言仁义忠敬之发于好恶言行者,一皆以恒为主。恒者,修己治人之本,天德王道之枢,君以之仁,臣以之忠,而示民以常,则涵泳熏陶,不恃刑赏而自定,《易》所谓“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岂复有坊民而民逾之忧哉?记者以此终二篇之旨,其义切矣,尤学者所宜服膺也。其下二章皆以申明此章之意。 子曰:“言从而行之,则言不可饰也。行从而言之,则行不可饰也。” 此一节孔子之言。言行一致,实有诸己而无所容其饰,有恒之道也。 故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则民不得大其美而小其恶。 “成其信”,始终如一也。“大”,张大之。“小”,掩饰之也。尚行而耻为饰,则民化之。 《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玷”,缺也。“为”,改作也。引此以证上文“寡言”之意。 《小雅》曰:“允也君子,展也大成。” “允”,信也。“展”,诚也。君子言行纯一,而大成其德也。 《君奭》曰:“在昔上帝周田观文王之德,其集大命于厥躬。” “君”,尊称。奭,召公名。此周公告召公之书。“周”,遍也。“田”,当作“申”,详也。上天鉴观文王之德,周详省视,终始如一,而后降以大命也。此上二节,引以证上文“行成其信”之意。 ▲右第二十四章。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卜筮。’古之遗言与?”(为,于伪反。与,以诸反。) 此一节孔子之言。为卜筮,为之卜筮也。志有定向,而后卜筮以决其从违。无恒者志数迁改,为之卜筮,徒贻不验之讥尔。 龟筮犹不能知也,而况于人乎? “筮”,谓蓍也。“知”,决其休咎也。神不能知,人不能为之谋矣。 《诗》云:“我龟既厌,不我告犹。” “犹”,谋也。无恒则必渎,渎则不告矣。 《兑命》曰:“爵无及恶德。民立而正,事纯而祭祀,是为不敬。事烦则乱,事神则难。”(“兑”本“说”字之误,失热反。) 此引《说命》之文,杂乱脱缺,殆不可读。大抵谓渎人而人乱,渎神而神厌,无恒之人不正不纯,无往而不穷也。 《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恒其德,侦,妇人吉,夫子凶。” “承”,进也。“羞”,辱也。“或承之”者,无恒则人得而辱之,无定之辞也。“侦”,当依《易》作“贞”。“恒其德”者,必正而后可恒。妇人从一,恒则正矣,丈夫而从妇,不能制之以义,难于有恒矣。 ▲右第二十五章。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