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胡三省 > 通鉴释文辩误 | 上页 下页
通鉴卷七十一


  明帝太和二年 横门邸阁与散民之榖,足周食也。

  史照《释文》曰:邸阁,据《说文》,属国舍也。下又有邸阁,非此。余观照说,盖以汉昭帝使丞相率百官送鄯善王于横门外,遂傅合《说文》,以为横门外有属国舍。殊不思汉长安城中有郡国邸,又有蛮夷邸;所谓属国舍,卽蛮夷邸,在藳街,不在横门。魏延言横门邸阁与散民之榖,足以周食。是指邸阁为积粟之所,岂属国舍乎?况许叔重只以属国舍释邸字,未尝释邸阁也。汉郡国朝宿之舍皆曰邸,叔重但以为属国舍,亦已拘矣;史照援以释邸阁,愈远而不近矣。照又云:下又有邸阁,非此。此谓青龙元年诸葛亮治斜谷邸阁也。亮所治邸阁,亦以蓄米,是二邸阁其义正同。邸阁之义,详见于下。

  亮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兵,据箕谷。

  史照《释文》曰:箕谷,或谓郿县郿坞是。余按史照因上文有由斜谷取郿一语,遂设或人之说,以箕谷为郿县郿坞。然考《后汉书·冯异传》,箕谷当在陈仓之南,汉中之北。亮声言由斜谷取郿,遣赵云等据箕谷为疑军,是其军未至郿也。

  马谡与张合战于街亭,合大破之。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

  史照《释文》曰:汉阳陇县有街泉亭,所谓街亭卽此。〈海陵本同。〉余按照说以《续汉志》为据,而《续汉志》所载在陇县者,乃街泉亭,非街亭。《隋志》,汉川郡西县有街亭山。魏时西县亦属汉阳郡。《通鉴》下文书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则街亭在西县明矣。

  吴王守阳羡长。

  史照《释文》曰:阳羡,汉会稽邑。余按阳羡县,前汉属会稽郡,自后汉和帝以后至吴,皆属吴郡。

  三年 汉萧何定《汉律》,益为九篇,又有《令》三百余篇,《决事比》九百六卷。

  史照《释文》曰:比,毗至切,近也。谓律法近有九百六卷。〈海陵本同。〉余按颜师古《汉书音义》曰:比,以例相比况也。则比字当读如字。观《通鉴》正文,律自是律,令自是令,决事比自是决事比,岂得以比为近,谓律法近有九百六卷邪!《晋志》云:魏文侯师李悝,悝撰次诸国法,着《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盗贼须劾捕,故着《网》、《捕》二篇;其轻狡、越城、博戏、僭假、不廉、淫侈、踰制,以为《杂律》一篇;又以其律具其加减,故所著六篇。萧何定《律》,除亡秦参夷连坐之罪,增部主见知之条,益事律《兴》、《廏》、《户》三篇,合为九篇。叔孙通益《律》所不及傍章十八篇。张汤《越宫律》二十七篇,赵禹《朝律》六篇,合六十篇。又汉时决事,集为《令甲》以下三百余篇;及司徒鲍公撰嫁娶、辞讼决为《法比》,都目凡九百六卷。此《通鉴》所据以为书者也。

  四年 吴主扬声欲至合肥。

  史照《释文》曰:合肥,汉九江邑。应劭曰:夏水出城父东南,至此与淮合,故曰合肥。余按应劭所云,郦道元固疑之矣。道元曰:施水受肥水于广阳乡,东南流径合肥县。应劭云:夏水出城父东南,至此与肥合,故曰合肥。阚骃亦云:出沛国城父东,至此合为肥。余按川殊派别,无沿注之理,方知应、阚二说,非实证也。盖夏水暴长,施合于肥,故曰合肥。夫道元以夏水出城父,而东南流入于淮则与淮合,无绝淮而南流至合肥县与肥水合之理。而施水上受肥水于广阳乡,东南流径合肥县,又东南流而入于漅湖。肥水西北注淮而施水东南入漅湖,已自分流,惟夏月暴水涨溢,则二水复能合于合肥县界,故合肥以此得名。道元之说,庶乎信而有征矣。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