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史籍 > 后汉纪校注 | 上页 下页 |
汉灵帝纪(29) |
|
中平六年[189年] 春正月,王国攻陈仓,董卓将救之,谓皇甫嵩曰:“智者不后时,勇者不留决。速救则城全,不救则城灭复何疑哉!”嵩曰:“不然,善用兵者全军为上,破军次之,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也①。上兵伐谋②,故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故速战为下。是以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我,可胜在彼,彼守不足,我攻有余;有余者在于九天之上,不足者陷于九地之下③。陈仓虽小,城守备固,非九地之陷也。国兵虽攻我所不〔救〕(拔)④,非九天之势也。夫势非九天,攻者受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拔。国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陈仓保不拔之城,我可不烦兵而取全胜之功,⑤将何救乎?”不从。国围陈仓八十余日,城中坚守,竟不能拔,贼众疲敝,果自解去。嵩欲进兵击之,卓曰:“不可!兵法穷寇勿迫,归众勿追⑥。今我追国,是追归众,迫穷寇也。困兽犹斗,⑦蜂虿有毒⑧,况大众乎?”嵩曰:“不然!前吾不击,避其锐也。今而击之,待其衰也。所击疲堕,非归众也。国众且走,莫有斗志,以整击乱,非穷寇也。”使卓为殿,嵩自与国战,大破斩之。由是卓恨嵩,阴与嵩有隙。 ①见孙子兵法谋攻篇。 ②亦见孙子兵法谋攻篇。张预曰:“敌始发谋,我从而攻之,彼必丧计而屈服,若晏子之沮范昭是也。或曰伐谋者,阴谋以伐人也。言以奇策秘算取胜于不战,兵之上也。” ③见孙子兵法形篇,文字稍有变更。 ④据《范书》皇甫嵩传改,此乃涉下文之“不拔”而误。 ⑤尉缭子曰:“若秘于地,若邃于天是也。守则固,是自保也;攻则取,是全胜也。” ⑥李贤曰:“司马兵法之言。”按不见于今本司马法。而孙子兵法军争篇作“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⑦见宣公十二年《左传》。杨伯峻曰:“荀子哀公云‘兽穷则攫’,《韩诗外传》云‘兽穷则啮’,淮南子齐俗训云‘兽穷则触’,数语俱与此义相近。” ⑧出僖公二十二年《左传》,乃臧文仲之语。螽,蜂也;虿,蝎也。言其虽小而有毒,不可因其小而轻视之。 征卓为少府,卓不肯就,上书,辄行前将军事。既而以卓为并州牧,以兵属皇甫嵩,卓又上书,请将兵之官。嵩从子逦谏嵩曰①:“本朝失政,能安危定倾者,惟大人与卓耳。今怨隙已结,二人不俱存。先人之言,兵家所重,卓被诏当放兵,而讽将士上书自请,此逆命也。彼度京师正乱,故敢踌躇,此怀奸也。二者刑所不赦。卓凶虐无亲,将士不附,公为元帅,杖国威以讨之,上显忠义,下除奸凶,此桓文之举也。”嵩曰:“专命亦罪也,不如显奏,使朝廷裁之。”天子以责让,卓不受诏,选五千骑将自河津渡。 ①《范书》皇甫嵩传“逦”作“郦”。 上军校尉蹇硕恶大将军进兵强,欲进在外,因而间之,乃与常侍通谋,说上使进征边章、韩约。帝从之,赐进戎车百乘,虎贲斧钺。进亦知其谋,请中军校尉袁绍东发徐、兖兵以稽其行。 三月己丑,光禄刘虞为司马领幽州牧,击张纯。虞使公孙瓒击纯,大战破之。纯客王政斩纯首降。封虞为襄贲侯,瓒为都亭侯,并镇北边①。 ①《范书》刘虞传作“灵帝遣使者就拜太尉,封容丘侯”。又曰:“及董卓秉政,遣使者授虞大司马,进封襄贲侯。”《通鉴》取《范书》而弃《袁纪》。然《三国志》公孙瓒传曰:“虞以功即拜太尉,封襄贲侯。会董卓至洛阳,迁虞大司马。”则《袁纪》所述,事出有据。又《袁纪》所言“司马”,乃大将军属官,百官志曰:“司马主兵,如太尉。”非言其拜大司马也。 夏四月,太尉马日磾罢。 丙午朔,日有蚀之。 丙辰,帝崩于嘉德殿。 时蹇硕在省中,欲诛大将军何进,使人迎进欲与计事。进即驾往,司马潘隐出迎进,因而逆之①。进驰去,屯百郡邸②,称疾不入。 ①疑“因”系“目”之误。钮永建以“逆”系“告”之误,非。《范书》作“迎而目之”。又潘隐所任乃军司马,比千石。 ②胡三省曰:“天下郡国百余,皆置邸京师。谓之百郡邸者,百郡总为一邸也。” 戊午,皇子辩即帝位,太后临朝,大赦天下。封皇弟协为勃海王。 初,帝数失皇子,何太后生皇子辩,养于史道人家①,故号为“史侯”。王贵人生皇子协,养于董太后宫,号为“董侯”。初,大臣请立太子,辩轻佻无威仪,不可以为宗庙主,然何后有宠,大将军进权重,故久而不决。帝将崩,属协于上军校尉蹇硕。协疏幼,少在丧,哀感百官,见者为之感恸。 ①史道人者,史子眇也,乃道术之士,后欲依其术善护皇子。 壬戌,诏曰:“朕以眇身,君主海内,夙夜忧惧,靡知所济。夫天地人道,其用在三,必须辅佐,以昭其功。后将军袁隗德量宽重,奕世忠恪①。今以隗为太傅录尚书事。朕且谅闇,委成群后,各率其职,称朕意焉。” ①“恪”原误作“格”,据南监本、黄本径改。 上军校尉蹇硕以帝轻佻不德,二舅好修虚名,无股肱之才,惧不能安社稷也,欲诛进等,立勃海王。与常侍赵忠、宋典书曰:“大将军兄弟秉国威权,欲与天下党人共诛内官,以硕有兵,尚且沈吟,观其旨趣,必先诛硕,次及诸君。今欲除私雠,以辅公家。”是时上新崩,大行在前殿,左右悲哀,念在送终,硕虽用,有谋策,其事未可知也。忠、典以硕书告大将军进,进诱诸常侍共诛硕。或曰:“硕,先帝所置,所尝倚仗,不可诛。”中常侍郭脉与进同郡①,素养育进子弟,遇之曰:“进,我所成就,岂有异乎?可卒听之。” ①《范书》何进传作“郭胜”。《通鉴考异》引九州《春秋》作“郎胜”。 庚午,上军校尉蹇硕下狱诛,兵皆属进。 中军校尉袁绍说进曰:“黄门常侍秉权日久,永乐太后与之通谋,祸将至矣。将军宜立大计,为天下除患。”于是进、绍共图中官。进厚遇绍及虎贲中郎将术,因以招引天下奇士陈纪、荀攸、何颙等,①与同腹心。 ①《范书》标点本校勘记据陈景云说,改何进传之“庞纪”为“逄纪”。《袁纪》作“陈纪”,亦误。 初,骠骑将军董重与大将军何进权势相害,中官协重,以为党助。永乐亦欲与政事,何后不听,永乐后怒曰:“汝怙大将军邪?敕骠骑断大将军头如反手耳!”何后闻之,以告进。五月,进与三公奏:“故事,蕃后不同居京师,请永乐宫还故国。”于是骠骑将军董重下狱死①。永乐后怖,暴崩,众以为何后杀之。 ①《范书》皇后纪作“重免官,自杀”。 绍复说进曰:“前窦氏之败,但坐语言漏泄,以五营兵士故也。五营皆畏中官,而窦〔氏〕(后)反用之①,皆叛走,自取破灭。今将军既有元舅之尊,二府并领劲兵,部曲将吏皆英俊之士,乐尽死力,事在掌握,天赞之时也。功著名显,重之后世,虽周之申伯,何足道哉!”进言之于太后,太后曰:“中官领禁兵,自汉家故事,不可废也。且先帝新弃天下,我奈何楚楚与士人共对乎?”进承太后意,但欲诛其放纵者。绍以中官近至尊,今不废灭,后益大患。 ①据陈璞校记改。 初进寒贱,依诸中官得贵幸,内尝感之,而外好大名,复欲从绍等计,久不能决。太后母舞阳君及弟车骑将军苗谓进曰:“始从南阳来,依内宫以致富贵①。国家亦不容易,深思之。覆水不可收,悔常在后②。”〔苗〕(进)入③,复言于太后曰:“大将军专欲诛左右,以擅朝权。”太后疑焉。绍闻之惧,复说进曰:“形势已露,将军何不早决?事久变生,复为窦氏矣。”于是进以绍为司隶校尉,王允为河南尹,乃召武猛都尉丁原、并州刺史董卓将兵向京师,以胁太后,尚书庐植以为:“诛中官,不足外征兵,且董卓凶悍,而有精兵,必不可制。”进不从。 ①疑“内宫”系“内官”或“中官”之误。 ②惠栋曰:“《范书》光武纪:马武云‘反水不收,后悔无及’。胡注:水覆于地,不可复收,言事发则不可收拾。” ③据文意改。 原将数千人寇河内,烧宫府及居人,以诛中官为言。太后犹未寤。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