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蔡东藩 > 西太后演义 | 上页 下页
第十三回 册立中宫大婚成礼 诏谕亲政母后撤帘(2)


  次日黎明,帝后俱早起,帝率后诣寿皇殿行礼,又至两宫皇太后前行礼,礼毕,帝复御乾清宫。适慧妃亦已送至,由后带领朝贺。贺讫,帝临朝受王大臣朝贺,后返坤宁宫。慧妃以下亦请后正位,向后朝贺。越三日慧妃当夕,又是一番佳趣,说不尽的绸缪。此处不多填艳词,恰是详略得宜。

  惟这皇后德性贞淑,人品端庄,在两宫太后前,盥馈醴飨一切如仪。东太后颇爱她端方,西太后偏嫌她率直。两姑之间难为妇。况这西太后预有成心,偏憎偏爱,就使皇后如何承顺,总不能邀她欢愉,处处为下文伏笔。

  只面上强作喜容。宫中一切料理多由西太后专主,足足忙了十多天,于是恭上两宫皇太后徽号,东太后加了端裕二字,西太后加了端佑二字。喜气重重,宫廷内外,无不欢跃称庆。西太后踵事增华,多多益善,索性将赛尚阿女阿鲁特氏,崇龄女赫舍哩氏,也替同治帝纳入宫中。赛女受封珣嫔,崇女受封瑜嫔,想都是孤鸾命。

  女三成粲,合后为四,那时少年天子花朝拥,月夜偎,占尽人间艳福,真个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这两语,用在此处范围最合。

  西太后暗里调査,将同治帝待遇后妃情形,常令宫监密报。煞是多事。

  过了数月,闻同治帝的恩爱多眷注在皇后身上,其他妃嫔三人,虽然不甚冷落,总觉厚薄悬殊。西太后大为不悦。遇同治帝请安时,面谕道:“中宫不应过恋,我看她礼节疏略,福气淡薄,不如慧妃诸人,较为婉淑哩!”福气淡薄四字品评,恰是不错。

  同治帝勉强应命,暗想母后如何令我疏淡中宫,真正不解?嗣后辗转思维,方悟道:“是了,是了!偏不明说,语有含蓄。

  母后未免多心,我恰偏越要加爱哩。”

  自此与皇后益增缱绻。枕边衾里免不得漏泄慈言,惹得皇后珠泪双垂,哽咽不已。同治帝颇解温存,极力劝慰。皇后又感又恨,感着的是同治帝,恨着的是西太后。伉俪之情益笃,姑妇之隙愈深。

  东太后莫名其妙,偏又生了归政的念头,与西太后熟商。西太后道:“恐怕皇帝年轻,未能亲政,如何?”

  东太后道:“人的智识也要从磨炼得来,有经验乃有识见。若长令置身闲散,恐―年一年的蹉跎过去,到了壮岁,还同傀儡相似。这也不可不防。”恰是至言。

  西太后道:“经验原不可少的。但国家政务,上关宗社,下系民生,倘被他年少无知,闯出什么祸乱来,如何是好?”

  东太后道:“皇帝虽尚少年,究竟不是什么小孩子。寻常人家为儿授室,做翁姑的也要把家事交代,何况我皇帝家呢!俗语说得好,家有长子,国有大臣,要咱们垂帘听政,不过是个从权办法。屈指已是十二年,正好乘此交卸,你我安居宫内,优游岁月,免得日日操心,岂不是好么?”

  西太后沉吟良久,方道:“既这般说,不妨撤帘,让皇帝自去主持。但必须托付几个重臣,叫他匡过格非,免得贻误国家,方可无虞。”

  东太后道:“恭王奕訢是皇室勋亲,想总靠得住的。倭相已是去世,还有徐、李诸大臣,向曾教读皇帝,位居师保,应也不致溺职。咱们归政时,重托他们一番,谅他们具有天良,必肯竭忠效力哩。”语语持正,不由西太后不从。

  西太后道:“但愿如此,我等方得享清闲福了。”

  议既定,遂授意内阁,命拟宣谕旨道:

  钦奉慈安端裕皇太后、慈禧端佑皇太后懿旨,前因皇帝冲龄践阼,时事多艰,诸王大臣等不能无所稟承,姑允廷臣垂帘之请,权宜办理。皇帝典学有成,当春秋鼎盛之时,正宜亲统万几,与中外大臣共求治理,宏济艰难,以仰副文宗显皇帝付托之重。着钦天监于明年正月内选择吉期,举行皇帝亲政典礼。一切应行事宜,及应复旧制之处,着军机大臣大学士会同六部九卿,敬谨妥议具奏。特谕。

  *

  钦天监奉到此谕,监正监副等自然格外小心。避凶趋吉,诹定一个良辰,乃是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随即奏闻。一班王公大臣,因吉日已定,不便迁延,遂援古斟今,酌定若干条文,作为亲政典礼。这是中国官员善干的事件。

  奏入报可,礼部衙门遂即筹备起来。

  凑巧日本遣使副岛种臣前来议约,与各国使臣联络入觐,微示要求。原来英、法、俄、美四国立约通商以后,外洋各国如德意志,如奥斯马加,如意大利,如荷兰,如丹麦,如瑞典、挪威等,俱援请互市,陆续订约。东洋日本由国王睦仁嗣统,尊王覆幕,变法维新,国势日盛一日。于同治十年间,曾命使臣柳原前光至天津,与李鸿章议定革约,未得清廷批准交换。至是复遣使到京。清廷把立约利害却看似无足重轻,不加研究,只将觐见礼节饬恭王奕訢详谕日使。徒摆一空架子,于国事何益,中国之败实由于此。

  日使不肯遵行拜跪礼。略称中国皇帝与敝国皇帝相等,敝国自明治维新,废去拜跪旧制,今来觐见中国皇帝,也应彼此从同。恭王答以上国礼仪,理应如是,不得变更。日使又谓西国使臣,也行鞠躬礼,如何独歧视我国?恭王又说是中西体制,向来不同,未便援例。两下争论数日,由各国使臣调停,议定行三揖礼。于明年皇帝亲政后,方许觐见。惟中日商约,准于月内互换,争案才寝。是谓不揣其本,而齐其末。

  会滇中又来捷音,云南巡抚岑毓英攻克大理,斩积年回酋杜文秀,坑死叛回数万人,滇边一律肃清。疆臣叙绩,朝旨赏功,又是一场大庆幸。转眼间腊尽春来,新年易过,渐近撤帘,内阁复颁下朱谕道:

  顷奉两宫皇太后谕旨,皇帝寅绍丕基,于今十有二载,春秋鼎盛,典学有成,兹于本月二十六日,躬亲大政。欣慰之余,倍深兢惕。因念我朝列圣相承,无不以敬天法祖之心,为勤政爱民之治。况数年来东南各省,虽经底定,民生尚未乂安,滇陇边境及西北路军用未蒇,国用不足,时事方艰。皇帝日理万机,敬念惟天惟祖宗所以托付一人者,至重且巨,祇承家法,夕惕朝乾,于一切用人行政,孳孳讲求,不可稍涉怠忽。视朝之暇,仍当讨论经史,深求古今治乱之源,克俭克勤,励精图治。此则垂帘听政之初心,所夙夜跂望而不能或释者也!在廷王大臣等,允宜公忠共矢,勿避怨嫌。本日召见时,业已谆谆面谕。其余中外大小臣工,亦当恪恭尽职,痛戒因循,弘济艰难,弼成上理。有厚望焉。钦此!

  *

  届期,两宫太后撤帘,同治帝亲政。典制崇隆,仪制繁重,无庸细表,且至下回,再述撤帘以后的情形。

  *==*==*

  本回为两宫皇太后合传。册后之时,慈安主年长,慈禧主年幼,一持正道,一具私心,两太后之心术于此可见。至慈安倡议撤帘,慈禧尚有迟疑之意,亦一正而一私耳。或谓慈安所言,卒得照行,慈禧虽怀私意,终不能独违正议,是慈安未尝无权,慈禧亦未尝自专,何以都下人士犹多颂慈安,而訾慈禧耶?吾谓此正所以见慈安之长,慈禧之短。慈安于小事不计较,一任慈禧所为,唯册后、亲政两大端,所关重大,不得不以全力争之。至于内治不永,嘉顺不终,乃命数使然,非人力所能主。子舆所谓顺受其正者,慈安有焉。读此回,而两太后之品谊分矣。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