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类书 > 图书集成乾象典 | 上页 下页 |
雨部杂录(3) |
|
《清异录》:李煜在国时,自作祈雨文曰:“尚乖龙润之祥,雨无云而降,非龙而作,号为奇水。” 《谈苑》:江南民言:“正旦晴,万物皆不成。”元丰四年正旦,九江郡天无片云,风日明快,是年果旱。又曰:“芒种雨,百姓苦。”盖芒种须晴明也。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船入市。乘船入市者,雨多也。又于四月一日至四日,卜一岁之丰凶云:“一日雨,百泉枯,言旱也。二日雨,傍山居,言避水也。三日雨,骑木驴,言踏车取水,亦旱也;四日雨余有余”,言大熟也。禅师惠南尝言:上元一夕晴,麻小熟;两夕晴,麻中熟;三夕晴,麻大熟。若阴雨,麻不登。占亦如此。云绝有效验。京东一讲僧云:“云向南,雨潭潭,云向北老鹳寻河哭。云向西,雨没犁,云向东,尘埃没老翁。”言云:“向南与西行则有雨,向北与东行则无雨。”云亦有效验。大理少卿杜纯云:“京东人言:‘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言雨后朝晴尚有雨也,须晚晴乃真晴耳。九江人畏下旬雨,云雨不肯止。 《梁益志》:大小漏天在雅州西北山谷,高沈深晦,多雨。黎阳县多风,俗谓黎风雅雨。 《邻几杂志》:刘师颜视月占旱,问之云:“谚有之:月如悬弓,少雨多风;月如倾瓦,不求自下。”同州人谓雨沾足为烂雨。 《击壤集》《观物吟》:“水雨霖,火雨露,土雨蒙,石雨雹。”懒真子、佛果禅师川懃极善禅纚,纚可听。尝云:“阎浮提雨清净水,具诸天相。方时大旱,雨时忽降,莫知其价,此兜率天上雨摩尼也。方欲收禾,霖雨不止,实害人命,此阿修罗中雨兵仗也。甘雨得时,人皆饱足,此护世城中雨美膳也。但名不同,其实一也。”坐客云:“经中所言,皆譬喻也,岂有雨宝珠等事乎?”仆曰:“不然。雨金、雨血、雨土,皆班班载于前史,何况六合外事,其有无不可悬料也。”坐客咸以为然。其上因缘出《华严经》第十五卷。 《埤雅》:鸠阴则屏逐其妇,晴则呼之。语曰:“天将雨,鸠逐妇。” 《说文》曰:“水从云下也。”天地之气,怒而为风,和而为雨,故凡《易》称雨者,皆和之象。《诗》曰:“有渰萋萋,兴雨祁祁。”渰,阴云也,渰水气之云也。《传》曰:“雨云水气。”萋萋,盛貌;祁祁,徐貌。盖云欲盛盛则雨足,雨欲徐徐则入土,且亦云气不待族而雨者,非阴阳之和也。故《诗》云以“萋萋”,雨以“祁祁”为善。《诗》曰:“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瑞应图》曰:“灵雨,瑞雨也。降而应物,谓之灵雨。星,晴也。言夜而雨,夙而星见,于是督劝农桑。此《传》所谓务材训农者也。”《盐铁论》曰:“周公之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雨则必以夜。夜者,正雨之时。《诗》曰:‘我来自东,零雨其蒙’。蒙,善沾濡。又喜阴结不解,羁旅之愁,于是为甚,故诗以言其情也。雨无正”,曰雨,自上下者也。众多如雨,而非所以为政也。政者,正也。夫文一止为正,众多如雨,则无正矣。《诗》曰:“月离于毕,俾滂沱矣。”又曰:“益之以霡霂。”滂沱,大雨也。小雨谓之霡霂。《释名》曰:“言才霂沥沾渍,如人之沐,唯及其上支而已,根不濡也。盖霡膏润入土,如人之脉,故曰霡也。”《说文》曰:“秋穜厚薶,故谓之麦。”然则霂言其上,霡言其下矣。《诗》曰:“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方,黍之苗也,暑雨暴息,无云,阴以覆之,日随蒸焉,则苗槁矣。将以润之,乃所以害之也。故《诗》正以阴雨为善。今俗五月谓之分龙,雨曰“隔辙”,言夏雨多暴至,龙各有分域,雨旸往往隔一辙而异也。《易》曰:“密云不雨,自我西郊。”言小畜,畜也,升气又自乎西,故能为密云而已。《传》曰:“疾雨曰骤雨,徐雨曰零雨,雨久曰苦雨,又曰愁霖,雨晴曰霁,雨而昼晴曰启,雨水曰潦,时雨曰澍。” 《梦溪笔谈》:“陵州盐井深五百余尺,皆石也。上下甚宽广,独中间稍狭,谓之杖鼓腰。旧自井底用柏木为干,上出井口,自木干垂绠而下,方能至水。井侧设大车绞之。岁久井干摧败,屡欲新之,而井中阴气袭人,入者辄死,无缘措手。惟候有雨入井,则阴气随雨而下稍可施功,雨晴复止。后有人以木盘贮水,盘底为小”窍,酾水一如雨点,设于井上,谓之“雨盘”,令水下终日不绝。如此数月,井干为之一新,而陵井之利复旧。 医家有五运六气之术,大则候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小则人之众疾,亦随气运盛衰。 今人不知所用,而胶于定法,故其术皆不验。假令厥阴用事,其气多风,民病湿泄,岂溥天之下皆多风,溥天之民皆病湿泄邪?至于一邑之间,而雨旸有不同者,此气运安在?欲无不谬,不可得也。大凡物理有常有变,运气所主者,常也,异夫所主者,皆变也。常则如本气,变则无所不至,而各有所占。故其候有从逆、淫郁、胜复、太过、不足之变,其发皆不同。若厥阴用事,多风而草木荣茂,是之谓“从。天气明洁,燥而无风,此之谓逆。太虚埃昏,流水不冰,此之谓淫。大风折木,云物浊扰,此之谓郁。山泽焦枯,草木零落,此之谓胜。大暑燔燎,螟蝗为灾,此之谓复。山崩地震,埃昏时作,此之谓太过。阴森无时,重云昼昏,此之谓不足。”随其所变,疾疠应之,皆视当时当处之候,虽数里之间,但气候不同,而所应全异,岂可胶于一证?熙宁中,京师久旱,祈祷备至,连日重阴,人谓必雨,一日骤晴,炎日赫然。 予时因事入对,上问雨期,予对曰:“雨候已见,期在明日。”众以谓频日晦溽,尚且不雨,如此旸燥,岂复有望?次日果大雨。是时湿土用事,连日阴者,从气已效,但为厥阴所胜,未能成雨。后日骤晴者,燥金入“候,厥阴当折,则太阴得伸,明日运气皆顺,以是知其必雨”,此亦当处所占也。若他处候别,所占亦异,其造微之妙,间不容发,推此而求,自臻至理。 《倦游杂录》:“零陵出石燕,旧传雨过则飞。尝见同年谢郎中鸣云,向在乡中山寺为学,高岩石上有如燕状者,因以笔识之。石为烈日所暴,忽有骤雨过,所识者往往坠地。盖寒热相激而遁,非能飞也。” 《缃素杂记》《南唐近事》云:金陵建国之初,军储未实,关市之利,敛率尤繁,农商苦之而莫达于上。时属近甸亢旱日久,祈祷无应。上他日举觞苑中,宣示宰臣曰:“近京三五十里,皆报雨足,独京城不雨,何耶?得非狱市之间,冤枉未伸乎?”诸相未及对,申渐高历陛而进曰:“雨惧抽税,不敢入京。”上因是悟之,翌日下诏停一切额外税,信宿之间,膏泽告足。故知优旃漆城、那律瓦衣,不为虚矣。又《江南野录》载:李家明从嗣主游后苑,登于台观,盛望钟山雨,曰:“‘其势即至矣’。家明对曰:‘雨虽来,必不敢入城’。嗣主怪而问之,家明曰:‘惧陛下重税’。嗣主曰:‘不因卿言,朕不知之’。”遂令榷务半而征之。余尝考二说,大同小异,然《近事》以为国初,《野录》以为“嗣主”,《近事》谓申渐,高,《野录》谓“李家”,明其不同如此,孰谓《书》可信耶? 《后山丛谈》:谚云:“行得春风有夏雨。”盖春之风数,为夏之雨数,小大缓急亦如之。浙西地下积水,故春夏厌雨;浙东地高燥,过雨即乾,故春得雨即耕。 《退斋雅闻录》:河朔人谓清明雨为“泼天雨”,立夏雨为“隔辙雨。”秦、晋间,农夫语云:“小麦钻火秀,旱杀豌豆花;植谷拖泥秀,烂起田中瓜。” 《蠡海集》:或问曰:“夏月龙行,雨余月否者何?”答曰:“雨,阴从地生,夏日阳极在上,阴岂能生而升乎?不升则不降。龙潜湫潭幽阴之处,一动而出,阴气得附之以升,既升必降,散而为雨,故夏日之雨则龙行也。” 《曲洧旧闻》:荞麦具五方之色,然方结实时,最畏霜,此时得雨,则于结实尤宜,且不成霜,农呼为“解霜雨。” 《对雨编》:欧阳公好称颂唐“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句,以为不可及。予绝喜李颀诗云:“远客坐长夜,雨声孤寺秋。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且作客涉远,适当穷秋暮,投孤村古寺,中夜不能寐,起坐凄恻,而闻檐“外雨声”,其为一时襟抱,不言可知。而此两句,十字中,尽其意态。“海水”喻愁,非过语也。 《岁时杂记》:“七月八日雨曰洗车。” 《鸡林类事方言》:“雨曰霏微。” 《扪虱新话》:江湖二浙四五月间,梅欲黄而雨,谓之“梅雨。” 《庚溪诗话》: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连旬,谓之黄梅雨。 然少陵曰:“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盖唐人以成都为南京,则蜀中梅雨,乃在四月也。及读柳子厚诗曰:“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此子厚在岭外诗,则南粤梅雨又在春,未知孰是?梅雨时候所至,早晚不同,感应类从志,“积灰知风,悬炭识雨。” 《芥隐笔记》:太白诗“雨绝无还云”,用《三国志吴虞翻传》“罪弃雨绝。”陈孔璋檄。又曰“雨绝于天。” 阴铿有《夜雨滴空阶》,柳耆卿用其语,人但知为柳词耳。 《纪历撮要》:七月十六日雨,名“洗钵雨《真腊风土记》:“其地半年有雨,半年绝无。自四月至九月,每日下雨,午后方下。淡水洋中水痕可七八丈,巨树尽没,谨留一杪耳。人家滨水而居者,皆移入山后十月至三月,点雨绝无,洋中仅可通小舟,深不过三、五尺,人家又复移下。” 《四时占候》:“九月九日是雨归路日。” 《古今谚》“早霞红丢丢,向午雨浏浏。晚来红丢丢,早晨大日头。” 《提要录》:社公、社母不食旧水,故社日有雨,谓之“社翁雨。” 《丹铅总录》:“《尚书》:星有好风,星有好雨。”古注云:“箕星,东方宿也,东木克北土,以土为妻,雨,土也,土好雨,故箕星从妻所好而多雨也。毕,西方宿也,西金克东木,以木为妻,木,风也,木好风,故毕星从妻所好而多风也。 由此推之,则北宫好燠,南宫好旸,中央四季好寒,皆以所克为妻,而从妻所好也。”予一日偶述此义,座有善谑者,应声曰:“天上星宿亦怕老婆乎?”满堂真可笑也。 薛应旗《江郎山志》:“江郎山有白水岩,岁雩有云自南出则雨。” 王世贞题虎丘图沈石田先生此图为虎丘写,而读先生手书与《匏翁歌》,似皆以游灵岩雨兴败,而次日得虎丘足之者,盖以云岩不可雨故也。若虎丘则无论雨,凡风雪花月之境无不与人宜者。余尝再游灵岩,其一亦遇雨委顿。返而雨中,宿虎丘兰若,汲第三泉,拾松枝煮茗啜之,取所携酒脯,从僧雏作起曲饼,供,赋诗小酌至夜分后,犹闻四山歌声,隐隐出檐溜树滴外。若灵岩有此,当不得二公败兴语也。 《御龙子》,集淫雨,其阴阳两溢乎。阴凝而不散,阳蒸而不舍。 罗𡵚《茶记》:“烹茶无泉,则用天水。秋雨为上,梅雨次之。秋雨冽而白,梅雨醇而白。” 《茶解》:“烹茶须甘泉,次梅水。梅雨如膏,万物赖以滋养。其味独甘,梅后便不堪饮。” 枕谭陈希夷诗:“倏尔火轮煎地脉,愕然神瀵涌山椒。”“神瀵”字甚奇,而不知其出于《列子》,即《易》所谓“山泽气相蒸,云兴而为雨”也。 销夏匡庐大岭,凡有七重圆基,周回乘五百里,风云之所摅,江山之所带,高岩反宇,峭壁万寻,幽岫穹嵌,人兽两绝。天将雨,则有白气先抟而缨络于山岭下,及至触石吐云,则倏忽而集。或大风振岩,逸响动谷,群籁竞奏,其声骇人。 《帝京景物略》:“燕俗谓阴雨为酒色天。” 《居山杂志》:“居山尤宜观雨,雨将至则冷风飒然为之驱。倚阁遥望,暝云四合,旸丝满空,或斜飞乱舞,谷响林偃,真有溟蒙混沌之态。至静夜凭枕,竹树交戛,流泉时下,与檐滴相应和,有琴筑声。” 俗呼“小录雨”,一阵为一破,又以一番一起为一泼。 高德基《平江纪事》:“三月雨为迎梅,五月雨为送梅。”戏瑕《高唐》云:“雨是先王楚怀事,楚襄虽梦神女,而赋中不言云雨也。”乃唐人诗,如“倾国倾城汉武帝,为云为雨楚襄王,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料得也应怜宋玉,只应无奈楚襄王。”“今来云雨知何处,重上襄王瑇瑁筵。”此类甚多,往往误称,相沿不改,遂为填词家借资。然使正其讹而作《怀王》,便不成佳话矣。《高唐赋》中,“旦为行云”,至今莫有称旦云者。看来古人下语练字,皆须韵致,不专以理胜也。又阅元微之《会真》诗“晨会雨蒙蒙”,则不独称暮雨矣。 田家五行:重九日晴,则冬至、元日、上元、清明四日皆晴,雨则皆雨。谚云:“重阳无雨一冬晴。” 顾养谦溟云:“《纪胜》书:大都南滇中,四时皆春冬不绵,而夏可夹六月;雨,则夜辄拥绵。” 《日知录》:洪武中,令天下州县长吏月奏雨泽,盖古者龙见而雩,《春秋》三书不雨之意也。承平日久,率视为不急之务。永乐二十二年十月,通政司请以四方雨泽章奏,类送给事中收贮。上曰:“祖宗所以令天下奏雨泽者,欲前知水旱以施恤民之政,此良法美意。今州县雨泽章奏乃积于通政司,上之人何由知又欲送给事中收贮,是欲上之人终不知也。如此徒劳,州县何为?自今四方所奏雨泽,至即封进,朕亲阅焉。”呜呼!太祖起自侧微,升为天子,其视四海之广犹吾庄田,兆民之众犹吾佃客也,故其留心民事如此。当时长吏得以言民疾苦,而里老亦得诣阙自陈,后世雨泽之奏,遂以寝废,天灾格而不闻,民“隐壅而莫达”,然后知圣主之意有不但于祈年望岁者,“民亲而国治”,有以也夫。 《畿辅通志》:“聚阳山在龙门所西北十五里,嵯峨高耸,岩有空透明。六月间,云从此出则雨。” “云头山在怀安卫西南三十里,云覆其顶则雨。 黄阳山,在保安州西北二十里,空翠秀伟,云发则雨,居民视此以候阴晴《陕西通志》:“延安府保安县候雨山,在县西一里,傍有石室。天将雨,则此山烟雾四塞,人以为候。” 《浙江通志》:“金华府武义县西二十里曰大家山,山南有新妇山,两山相向,相传大家山出云,新妇山即雨。”处州府缙云县东有括苍山,《吴录》云:“括苍山登之,俯视雷雨,高一万六千丈。” 衢州府常山县北石门山,“山巅每旦出云,过东则雨。”《绍兴府志》:“会稽县风洞,在刻石山,遇阴雨,闻鼓乐声。”《江西通志》:“南康府雨岩,在庐山之麓,其岩窈而深,上有流泉,云出即雨。” 《湖广通志》:“荆州永丰县东乡里有卧石,长九尺六寸,其形如人体,青隐起,状若雕刻。岁旱祭之,小举小雨,大举大雨。” 《福建通志》:“福清县灵石山,在石竺山之东,磅礡百余里,有三峰九迭,其势插天,层级可数,曰留云,曰报雨,土人以其鸣为雨候。山巅有石,久晴鸣必雨,久雨鸣必晴。” 《四川总志》:小梁山在叙州府治东。《方舆胜览》云:“四时常雨,霖霪不止,俗呼为大漏天、小漏天。” 《峨眉县志》:“雷洞在峨山,有七十二穴,雷神居之,时出雷雨。” 《广东通志》:“高要县铜鼓山,在肇庆府郡城西南,高千仞,周十余里。山有赤石,形如鼓,扣之有声。久晴,山色冥黑则雨,久雨,山色鲜露则晴,郡人以为阴晴之验。”《广西通志》:“南宁府宣化县石燕山,在城东九十里,世传上有石燕,天将雨则飞。” 铙钹山:在城西二十五里。山下有龙潭,时有烈风大雨,俗传龙归祭祖。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