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神魔小说 > 梁武帝西来演义 | 上页 下页
第二十七回 梁武帝琅邪阅武 毗迦那枯树出身(2)


  却说梁主同着大小臣僚,星夜兼程,方欲渡江,早有报到,报称郡后崩逝。梁主见报,不禁顿足捶胸大恸道:“朕非不德,何中途折我内助之贤!”

  群臣再三劝,因而渡江同入石头城。梁主进宫,便入白虎殿中,双手扶郗后之棺,放声大哭,一时悲切,见者无不坠泪。大小群臣见梁主过伤,遂一齐上前劝道:“陛下不可过悲,以伤圣体,当以社稷苍生为念。”

  劝之再三,梁主只得听从。于是诏百官成服,举哀尽礼,追赠郗后为德皇后,诏颁境内百姓。又择吉日葬于钟山皇陵之旁不题。

  却说北魏自失了寿阳,一时又失去五十二城,边将皆逃的逃,死的死,降的降,纷纷报入朝中。又有未失之城守将,着人入朝求救。此时拓跋勰久已病死,胡后秉政,所行多秽,有志老臣皆退位告休,朝中俱不以边疆为念。因前遣过二王协守寿阳,以为必无疏失,故朝内晏安。不期过了些时,杨灵胤入朝,方知失了寿阳,不几日又报连失许多城池,胡后方才着急,只得下诏求贤征兵选将,到交界地方与柳庆远接战,欲图恢复所失之地,怎奈屡战屡败。幸喜得柳庆远胸存定见,只大肆军威,作长驱直卷之势,却不使一卒杀过魏界。

  然魏兵将损折,军粮耗散,日无宁息。魏朝中大臣见兵连祸结,黎庶不得安生,各上表奏诸割地求和与梁,方为上策。胡太后亦欲求安,遂欣然允请,便议割北海、临淮、汝南三大郡,遣亲信大臣到柳庆远军中求和。柳庆远遂款待来使,连夜上表入建康请命梁主。

  梁主因集群臣商议,群臣一时不能即对,当有张弘策与范云同奏道:“和则二姓交欢,生民蒙福,不和则二国交恶,生民涂炭。”

  梁主听了不禁点头称是,因说道:“近来正宫弃世,夫妇永别,朕常郁郁不乐,每念到沙场士卒俱有父母夫妻,今使他没于王事,未有不妻念其夫,父念其子,一如朕之悲伤也。朕闻二卿之言,不得不作如是观之。”

  遂遣人传旨到柳庆远军中,准其和议。柳庆远接了来旨,遂陈兵于武安城外,与魏史歃备盟誓,各守边界,永无侵犯,且按下不题。

  却说这毗迦那,当日化身在东阳镇上枯树之中啼哭,被朱氏听见,怀抱到家,便终日寻人为他哺乳。乳不接济,就喂些糕饼饭食。且喜得易长易大,倏忽已是三岁,朱氏就顺口叫他是佛赐儿。这佛赐儿却乖巧异常,朱氏甚是欢喜他。因自己年老,便时常到庵寺中烧香拜佛,竟似一个道婆模样,又与东阳镇上一班婆婆妈妈傲轮流佛会,不是去拜善知识,就是去见大和尚求他忏悔、开释。

  朱氏每到寺中,因家中无人照管,便抱了这佛赐儿同去,习以为常。这佛赐儿见母亲念佛拜佛,他也立在身边学念学拜,寺内僧尼见了,俱说此儿有些宿缘,若闲在家中见母亲供养佛像,也就时常跪拜,口中念佛。到了五六岁时,同镇上娃子玩耍,聚在一块,他就掘些泥土,取水揉和,捏成人形,指说是佛,领着众小儿学寺中和尚们念佛拜法。着遇花朝日节,到邻里亲戚人家去,与他荤腥吃,他只摇头不吃,只要些素菜果儿。人见如此,俱叫他是小和尚。

  到了八岁,忽一日朱氏受了些风寒,一病不起,将及临终之时,因对这佛赐儿说道:“我守寡四十余年,自谓今生无子,不意拾取你回家抚养,指望着你长大成人,谁知我今得病,已成不起之疾,无复生理。我向来所蓄,仅可备我衣衾棺椁,但我死之后,遗你孤儿,使我心不安。”

  佛赐儿忽听见母亲说出这话些儿,便大哭起来道:“孩儿是母亲生长,怎说是拾取二字。”

  朱氏见问,便将向年之事细细说知。因又说道:“只不知你果是谁生谁养,我一向不言,要等你长大了方说。我今若不说明,是使你后日忘宗也。你虽非我亲生,亦当念母子相与一番。”

  说罢泪下如雨。佛赐儿见母亲说出前因,复又大哭道:“孩儿既蒙母亲收育婴孩,劬劳鞠养,朝夕相依,已成八岁,思胜亲生。况孩儿久闻得佛经上说,指天为父,指地为母,今母亲即是孩儿生身一般,何分亲疏。若母亲归天之后,孩儿即当去入空门,披剃为僧,报答母亲一番抚育之恩也。”

  说罢,母子相抱大哭一场。朱氏到了半夜而卒。佛赐儿见母亲已死,在旁痛哭,守到天明,报知邻居。不一时,俱来看视,见朱氏守寡多年,人皆叹息。又怜佛赐儿年幼,俱出力与他料理。佛赐儿便取出母亲所蓄,约有三十余金,哭告众人置办表衾棺椁。众人各尽心料理,将朱氏殡殓停当。又有这班道姑尼众,因与朱氏往日相好,各出佛分,皆来替朱氏超之。佛赐儿也将余下之银央人请了几个高僧,作昼夜道场。道场毕,不日安葬。

  过了些时,佛赐儿便举目无亲,虽有亲邻看管,时常周济,他终觉无依无靠。一日,到了冬天,同着几个老儿坐在稻草堆边,向日晒背。忽内中一个老儿对佛赐儿说道:“我看你这孩子自幼无父,今又亡母,又无遗下产业,将来怎得成立?”

  又一个老儿说道:“莫若过了残年,到交春之时,与人家牧羊寻碗饭吃,过得五六年就好了。”

  佛赐儿听了半晌,因说道:“不消老爹们费心,我胸中已有了成见,因未得人,故留连不去耳。”

  众老儿忙问道:“你小小年纪,有何所见,又要去寻何人,何不与我们说知,大家商量也好。”

  佛赐儿说道:“我闻人生世间,四大皆空,光阴瞬息,若迷而不悟,牵缠到爱欲。今嗔痴中作生涯道路,无常到来,难免忧愁病死,若我今生无罣碍,早脱红尘离了孽海,欲去清静中寻一源头,上可报生育之恩,下可脱三途八难之苦。今不去者,只不知谁人可能为我之师。”

  众老儿听了俱各大惊,私自商量了一番,因对佛赐儿说道:“不知你倒有如此见识,果是根行非凡,岂可错过此善缘,我们俱是吃斋道友,佛会中人,若引得一人信心披剃,功德不小。今钟山大沙门道林寺中俭长老,是当今一位大善知识。我等送你去投拜他为师,你道何如?”

  佛赐儿道:“我亦久闻其名,无缘往拜,若得列位指引,莫大功也。”

  众老儿见他肯去,不胜欢喜,遂约定时日各自散去。

  过了几日,果然这几个老儿,高高兴兴同走入道林寺中,见了俭长老说知备细,俭长老一口应承,遂择了吉日。众老儿回来与佛赐儿说明,佛赐儿便将家中动用物件,俱散送邻家以作往日周济之情。众邻里见他决意出家,便各敛香资。到了这日,各备了香花鼓乐,送这佛赐儿起身。不一时到了寺中,众和尚见众善信送这小学生,来拜俭长老为师披剃出家的,便不敢怠慢,早备下斋供各出来迎接。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