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古典文学 > 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 | 上页 下页 |
第五十五回 吴用使时迁偷甲 汤隆赚徐宁上山(4) |
|
徐宁直到黄昏时候,〔写缓处缓极。〕方才卸了衣袍服色,著当值的背了,〔缓处缓极。〕将著金枪,慢慢家来;〔缓处缓极。〕到得班门口,邻舍说道:〔偏写邻舍说,表出家中嚷做一片。〕“娘子在家失盗!等候得观察不见回来。” 徐宁吃了一惊,〔先知失贼,次知失甲,写吃惊都有轻重。〕慌忙走到家里。两个娅嬛迎门道:〔先是邻舍,次是丫嬛,次是娘子,如画。〕“官人五更出去,却被贼入闪将入来,单单只把梁上那个皮匣子盗将去了!” 徐宁听罢,只叫那连声的苦,从丹田底下直滚出口角来。〔奇语。〕娘子道:“这贼正不知几时闪在屋里!……” 〔写娘子活是娘子。○邻舍说,丫嬛又说,娘子只应如此矣。〕 徐宁道:〔不答娘子,妙绝。〕“别的都不打紧,这副雁翎甲乃是祖宗留传四代之宝,不曾有失!花儿王太尉曾还我三万贯钱,我不曾舍得卖与他。〔忽然撰出一段事,妙绝。〕恐怕久后军前阵后要用,生怕有些差池,因此拴在梁上。多少人要看我的,我只推没了。今次声张起来,枉惹他人耻笑!〔或问失此宝贝,何得不去缉捕?故作此语解之。○不去缉捕,便单等汤隆矣。〕今却失去,如之奈何!” 徐宁一夜睡不著,思量道:“不知是甚么盗了去?〔自问。〕……也是曾知我这副甲的人!……” 〔自答。○自学成才画出失物人家恍恍惚惚,心口问答来。〕 娘子想道:“敢是夜来灭了灯时,那贼已躲在家里了?〔亦自答还自问。○前娘子问,徐宁不答;此徐宁自问自答,娘子不接话头,亦只是自答。活画出失物人家恍恍惚惚,东猜西测来。〕必然是有人爱你的,将钱问你买不得,因此使这个高手贼来盗了去。〔此一段与花儿太尉一段地。〕你可央人慢慢缉访出来,别作商议,且不要‘打草惊蛇。’”〔此一段与枉惹耻笑一段以。〕 徐宁听了,到天明起来,坐在家中纳闷。 早饭时分,只听得有人扣问。当值的出去问了名姓,入来报道:〔是失物纳闷人家气色。〕“有个延安府汤知寨儿子汤隆,特来拜望。” 徐宁听罢,教请进客位里相见。汤隆见了徐宁,纳头拜下,说道:“哥哥一向安乐?” 徐宁答道:“闻知舅舅归天去了,一者官身羁绊,二乃路途遥远,不能前来吊问。并不知兄弟信息。一向在何处?今次自何而来?” 汤隆道:“言之不尽!自从父亲亡故之后,时乖运蹇,一向流落江湖。今从山东迳来京师探望兄长。” 徐宁道:“兄弟少坐。” 便叫安排酒食相待。汤隆去包袱内取出两锭蒜条金,重有二十两,送与徐宁,〔是钩镰教师聘礼,为之一笑。○有此便见不是为甲报信而来。〕说道:“先父临终之日,留下这些东西,教寄与哥哥做遗念。为因无心腹之人,不曾捎来。今次兄弟持地到京师纳还哥哥。” 徐宁道:“感承舅舅如此挂念。我又不曾有半分孝顺处,怎么报答!” 汤隆道:“哥哥,休恁地说。先父在日之时,常是想念哥哥这一身武艺,只恨山遥水远,不能够相见一面,因此留这些物与哥哥做遗念。” 徐宁谢了汤隆,交收过了,且安排酒来管待。 汤隆和徐宁饮酒中间,徐宁只是眉头不展,面带忧容。汤隆起身道:“哥哥,如何尊颜有些不喜?心中必有忧疑不决之事。” 徐宁叹口气道:“兄弟不知,一言难尽!夜来家间被盗!” 汤隆道:“不知失去了多少物事?”〔妙绝,便剔出单单二字来。〕 徐宁道:“单单只盗去了先祖留下那副雁翎锁子甲,又唤作‘赛唐猊。’昨夜失了这件东西,以此心不乐。” 汤隆道:“哥哥那副甲,兄弟也曾见来,端的无比。先父常常称赞不尽。〔说我先人,便剔起彼先人;说我先人犹称赞不尽,便剔起彼先人着实宝惜,盖分明劝之必追矣。〕却是放在何处被盗了去?”〔若在山泊中并不曾说梁山上也者。〕徐宁道:“我把一个皮匣子盛著,拴缚在卧房中梁上;正不知贼人甚么时候入来盗了去。” 汤隆问道:“却是甚等样皮匣子盛著?”〔若在酒店中并不曾见红羊皮也者。〕 徐宁道:“是个红羊皮匣子盛著,里面又用香绵裹住。”〔忽然在红羊皮里,另又添出一样铺设,妙不可言。〕 汤隆失惊道:“红羊皮匣子!……”〔接口说五个[字]一顿顿住,妙绝。〕问道:〔俗本失问道二字,便令上文红羊皮匣子五字,不得一顿,神色便减多少。〕“不是上面有白线刺著绿云头如意,中间有狮子滚绣球的?” 〔徐宁在红羊皮匣里添出色泽,汤隆在红羊皮匣外添出色泽,妙文对剔而起,妙不可言。〕 徐宁道:“兄弟,你那里见来?” 汤隆道:“小弟夜来离城四十里在一个村店沽酒吃,见个鲜眼睛黑瘦汉子〔一百八人,有正出身便画者;有未出身先画者;有已出身却不画,少间别借一人眼中画出者,奇莫奇于时迁,在四十五回出身,直至此篇方与一画也。〕担儿上挑著。我见了,心中也自暗付道:‘这个皮匣子欲是盛甚么东西的?……’〔只此三行文字,亦分作三段读,第一段骒红羊皮匣。〕临出店时,我问道:‘你这皮匣子作何用?’那汉子应道:‘原是盛甲的,〔第二段是盛甲红羊皮匣。〕如今胡乱放些衣服。’〔第三段是空红羊皮匣,妙绝。〕必是这个人了。我见那厮却似闪了腿的,一步步挑著了走。〔奇奇妙妙,见必或追着。〕何不我们追赶他去?” 徐宁道:“若是赶得著时,却不是天赐其便!” 汤隆道:“既是如此,不要耽搁,便赶去罢。” 〔不令再计,行兵如脱兔,此之谓也。〕〔眉批:此第一段望空赶。〕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