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古典文学 > 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 | 上页 下页 |
楔子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3) |
|
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唬的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奇句。〕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的响,〔奇句。〕浑身却如中风麻木,〔奇句。〕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奇句。○四句一句一样,皆奇绝之文。〕口里连声叫苦。大虫去了一盏茶时,方才爬将起来,再收拾地上香炉,还把龙香烧著,〔香。○可不写诏?诏在背上,定当如故也。〕再上山来,务要寻见天师。 又行过三五十步,口里叹了数口气,怨道:“皇帝〔四字连读始妙。重茵列鼎,尚自倦怠者,其胸中口中,每每有此四字也。〕御限,差俺来这里,教我受这场惊恐!” 说犹未了,只觉得那里又一阵风。〔写得出色。〕吹得毒气直冲将来。太尉定睛看时,山边竹藤里,簌簌地响,〔写得出色。〕抢出一条吊桶大小、雪花也似蛇来。〔亦先写风,次写响,次写蛇。○开簿第二条好汉。〕太尉见了,又吃一惊,撇了手炉,〔香。○前无此有。〕叫一声:“我今番死也!” 望后便倒在盘陀石边。但见那条大蛇,迳抢到盘陀石边,朝著洪太尉盘做一堆,两只眼迸出金光,张开巨口,吐出舌头,喷那毒气在洪太尉脸上。惊得太尉三魂荡荡,七魄悠悠。那蛇看了洪太尉一回,望山下一溜,却早不见了。太尉方才爬得起来,说道:“惭愧!惊杀下官!” 看身上时,寒粟子比馄饨儿大小。〔此非前详后略,正是从四句外,增出一句耳。〕口里骂那道士:“叵耐无礼,戏弄下官!教俺受这般惊恐!若山上寻不见天师,下去和他别有话说。” 再拿了银提炉,〔香。〕整顿身上诏敕〔诏。○前不及诏,此并及诏,都妙。〕并衣服,巾帧,却待再要上山去。 正欲移步,〔法变,不然,上去到几时了。〕只听得松树背后,隐隐地笛声吹响,渐渐近来。太尉定睛看时,但见一个道童,倒骑著一头黄牛,横吹著一管铁笛,笑吟吟地正过山来。〔一蛇一虎后,忽接入此段,笔墨变幻不可言。〕洪太尉见了,便唤那个道童:“你从那里来?认得我么?”〔好货。〕道童不睬,只顾吹笛。〔写得妙极。〕太尉连问数声。道童呵呵大笑,拿著铁笛,指著洪太尉,〔写得妙极。〕说道:“你来此间,莫非要见天师么?” 太尉大惊,便道:“你是牧童,如何得知?”〔只合答云:你是太尉,如何得见?〕 道童笑道:“我早间在草庵中伏侍天师,听得天师说道:‘今上皇帝差个洪太尉赍擎丹诏御香到来山中,宣我往东京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祈禳天下瘟疫。我如今乘鹤驾云去也。’这早晚想是去了,不在庵中。你休上去,山内毒虫猛兽极多,恐伤害了你性命。” 太尉再问道:“你不要说谎?” 道童笑了一声,也不回应,又吹著铁笛,转过山坡去了。〔写得妙极。〕 太尉寻思道:“这小的如何尽知此事?想是天师分付他?一定是了。”〔此四字写尽从来太尉自以为是。〕欲待再上山去;“方才惊諕的苦,争些儿送了性命,不如下山去罢。” 太尉拿著提炉,〔香。〕再寻旧路,奔下山来。众道士接著,请至方丈坐下。真人便问太尉道:“曾见天师么?” 太尉说道:“我是朝中贵官,如何教俺走得山路,吃了这般辛苦,争些儿送了性命!为头上至半山里,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惊得下官魂魄都没了;又行不过一个山嘴,竹藤里抢出一条雪花大蛇来,盘做一堆,拦住去路!若不是俺福分大,如何得性命回京?〔好货。〕尽是你这道众,戏弄下官!” 真人覆道:“贫道等怎敢轻慢大臣?这是祖师试探太尉之心。本山虽有蛇虎,并不伤人。”〔一部水浒传一百八人总赞。〕 太尉又道:“我正走不动,方欲再上山坡,只见松树傍边,转出一个道童,骑著一头黄牛,吹著管铁笛,正过山来。我便问他:‘那里来?识得俺么?’他道:‘已都知了。’说天师分付,早晨乘鹤驾云往东京去了,下官因此回来。” 真人道:“太尉!可惜错过!这个牧童正是天师!”〔只说其一,不说其二。〕 太尉道:“他既是天师,如何这等猥琐?”〔此一句直兜至第七十回皇甫端相马之后,见一部所列一百八人,皆朝廷贵官嫌其猥琐,而失之于牝牡骊黄之外者。○何独不言既是天师,如何这等狰狞耶?〕 真人答道:“这代天师非同小可,虽然年幼,其实道行非常。他是额外之人,〔一百八员,所谓额外之人也。〕四方显化,极是灵验。世人皆称为道通祖师。” 洪太尉道:“我直如此有眼不识真师,当面错过!” 真人道:“太尉,且请放心。既然祖师法旨道是去了,比及太尉回京之日,这场醮事,祖师已都完了。” 太尉见说,方才放心。真人一面教安排筵宴管待太尉,请将丹诏收藏于御书匣内,留在上清宫中;〔诏书毕。〕龙香就三清殿上烧了。〔龙香毕。〕当日方丈内大排斋供,设宴饮酌。至晚席罢,止宿到晓。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