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郑振铎 > 中国文学研究 | 上页 下页 |
万花楼 |
|
岳飞的故事既盛传于明,狄青的故事流传得当也很早。青为仁宗时代的名将,当时文人皆非常推重他。青为延州指使,临敌披发带铜面具,敌望之如神。后侬智高之变,青至宾州,值上元节,张灯设宴。一面却于三鼓时,以奇兵夺昆仑关,一昼夜破贼。还至京师,拜枢密使。他的战绩流传于民间乃是当然的事。广东地方,关于他的传奇尤多。有一部粤曲《万花楼》,篇幅很长,专叙他的故事。这部粤曲仅流行于一个地方。其流行于中国全部者,则有《万花楼杨包狄演义》。那部粤曲大约也是从这部演义敷衍而成的。《杨家将》出现于明万历以前,这部演义的全名是《后续大宋杨家将文武曲星包公狄青万花楼初传》,当然在《杨家将》之后。又全书亦多模拟《杨家将》、《说唐传》的情节;人物性格亦多与这些书雷同;而特别注重于包拯,言其断案如何神明,为官如何清正,似尤当在《包公案》诸书盛传以后。此书,我所得的最早刊本为咸丰戊午广东所刊行的。我猜想此书的著作年代,不能在清代中叶(乾、嘉之间)以前。又狄青传奇之所以盛传于广东者,盖因青的战绩在广南为独多,故广东的人士都喜道之。地方上早已有了种种的民间传说或歌谣。著《万花楼传奇》(或粤曲)的人便搜集了或写下了这些传说歌谣而加以自己的想像或从别的传奇小说借来的老套,而组织成书。这是很有可能的。咸丰戊午(公元一八五八年)的广东刊本上,载有鹤邑李雨堂的序,序上写着“时戊辰之春自叙于岭南汾江之觉后阁”。按自戊午上推,第一个戊辰为嘉庆十三年(公元一八〇八年),则这部《万花楼传奇》大约为李雨堂在嘉庆戊辰所作的了。或至少是李氏的改作。这部“传奇”凡十四卷,六十八回,起于宋真宗差陈琳选妃于山西,狄青的姑被选入宫,终于扫佞除奸,赐婚配赉,团圆结局。其中情节波澜,半从他书套用,取用的特别多的是《粉妆楼》、《杨家将》、《说唐传》、《说岳精忠传》、《水浒传》等等。如狄青校场比武,绝类《说岳》;数奇不遇,绝类薛仁贵;王禅祖遣徒下山,绝类薛丁山;而狄青的左右的众兄弟们,则绝类杨六郎与岳飞左右的众兄弟们。似此杂取他书,凑成一作,至少在题材上,情节上是陈腐的。只有换太子,审郭槐一段大事,未见以前的“小说”之中。但亦见于元人的《陈琳抱妆盒》一剧。以后的《三侠五义》,一开头也便是采用了这个故事的。或者这个故事也是当时流传的一个小故事,而为《万花楼》作者所采入的。但《万花楼》的情节尽管是套用的,人物尽管是借取的,她却不能说没有特色。在说到中国的英雄传奇,这部英雄传奇是很值得一说的。此书有的地方,描写得很好,虽套用旧型,却能运之以别调。狄青的性格被他写得很生动。他的行事与他左右的人物,虽类似岳飞、杨六郎、薛仁贵和聚集于他们周围的英雄们,他和他们的性格却绝对不类。同一件借用传奇的熟套,在他手下,也还可以别出波澜,另生变化,使我们不觉得生厌。像武场题诗得祸一大段,写得又急又缓,又紧张,又生动,颇可使一般写武场比试,奸人害正的描写为之暗然少颜色。不嫌多所征引,且列举这一段的原文于下。我们读了全书,便知《万花楼》的作者并不是一位很浅陋的“坊间文人”。这在回目对偶的工整,诗句的平妥上,也可立刻见出的。可惜我们不能够查得出这一位李雨堂的生平来。 ……孙秀当下想来,一些不错。料然前日打死胡公子,狄青也。却被包拯(原作鲍拯)放走了他。须则同名同姓,天下所有,怎的又是山西人氏?想必他仍在京中,未回故土。但未知安身在于何处?倘若为着胡伦之事,查捕于他,犹恐结怨于包黑。不若因此事执罪,何难了决这小畜生。想罢,传知八位总兵,言作诗之人,诗句昂昂,寓意迂阔,必然狂妄。你等须要留心细访其人,待本部另有规训于他。众人同声答应。忽旁边闪出一位总兵:“启上大人,卑职冯焕,前日查得兵粮册上,有城守营林贵名下新增步卒,姓狄名青,亦是山西人氏。”孙兵部听罢,喜盈于色,言曰:“妙,妙!”即转谕千总,引领狄青来见本部,暂停操演。一声军令,谁敢有违。当时孙秀心花大放,暗言:“狄青阿!谁教你题此诗句。这是你命该如此的!少停来见本部时,好比蜻蜓飞进蛛丝网,鸟入牢笼,那里逃脱?胡坤好不感激于本官也!但此事弄番了,这包黑子那里得知。还未放脱得他的!”思未了,忽家将领进营员林贵到案下,双膝跪下,呼声:“大人在上,城营守千总林贵叩见。”当时伏跪下。孙秀曰:“林贵,你名下可有一新充步兵,是狄青否?”林贵案曰:“小弁名下,果有步兵,姓狄名青,蒙大人传唤,小将已将狄青带同在此。”孙秀曰:“如此,快些唤来见本官。”当日林贵只道好意,恨不能狄青得遇贵人提拔。是以满心大悦,带同他至来参叩兵部大人。此时到跪尘埃,头也不敢抬。孙秀吩咐抬头,当面呼声:“狄青,你是山西人氏么?”青曰:“小人乃山西省人也。”孙秀曰:“前日你在万花楼上,打死了胡公子,已得包大人开豁,你怎不回归故土,还在京城何也?”青言:“启禀大人,小的多蒙包大人开释了罪名,实乃感恩无涯。如今欲在京中求名,故未归土里,又蒙林爷收用名下。今闻大人呼唤,特随林爷到来参见。”孙秀听了,点头暗言:“正是打死胡伦之狄青!”登时怒容满面,杀气岐生,喝声:“左右拿下!”当下一声答应,如狼似虎抢上,犹如鹰抓鸡儿。若论狄青的英雄膂了,更兼拳艺超群,这些军兵几人,焉能拿捉得他。只因思量以国法,这孙秀乃一位兵部大人,此时身充兵役,是他管下之人,那里敢造次。这是有力不敢用,有威不敢施,只听他们拉拉扯扯。当时旁边林贵,吓得惊骇不小。又不敢动问。孙爷复喝令将狄青紧紧捆绑起。青呼曰:“孙大人阿,小人并未犯法,何故将吾拿下的?”孙秀大喝曰:“胆大奴才,你缘何于粉壁上妄题诗句的?”青:“禀上大人,若言壁诗词,乃是小人一时戏笔妄言,并未有冒犯大人。只求大人海量,开恩姑饶。”孙兵部喝声:“狗奴才!这里是甚么所在,擅敢戏笔侮弄么?既本部今日前来操演,特此戏侮,显见你看得军法全无。照依军法,断不容情。”吩咐林贵:“将他押出斩首报来。”青呼:“大人!原是小人无知,一时误犯!只求大人海量,恕小人初犯!”复跪下连连叩头,有林千总也是跪在边,一般的求免死罪。孙兵部变脸大喝:“休得多言!这是军法,如何徇得面情。林贵再多言讨情,一同袅首正法。”当下林千总暗想:“狄青料然与孙贼有甚宿仇,料然难以求情得脱的。只可惜他死得好冤屈也!”逆作不过兵部权令,早已将此小英雄紧紧捆绑起,两边刀斧手推下。当日狄青着此,只是冷笑一声,言:“吾狄青,枉有全躬仙艺,空怀韬略奇能,今日时死运蹇,莫想安邦定国,休思名入凌烟!既残七尺之躯,宜负却鬼谷仙师之德。”想来实觉怒气冲天,双眉倒竖,二目圆睁,那里心上有惊,只是重重气勃。这是英雄气概,出于自然也。当时捆推狄青出教场外,小英雄虽然不惧,反吓唬得林贵暗暗忧惊。教场中大小将官士卒,个个骇然,又见林贵遭叱,那得还有人上前讨救,当其时,虽则军令森严,不许交头接耳。到底众军多人,暗中你言我语,言:“狄青死得无辜!孙兵部实乃糊涂之辈,全不体念。人若当兵,也是无可奈的困苦人,他总然一时戏写了几句诗词,犯些小小军法,也不该造次将他斩杀的。”有人言:“孙兵部乃是庞太师一党,共同陷害忠良,想来狄青决是忠臣后裔,是以兵部访询得的确,要斩草除根,不留余蔓之意,也未可知。况且狄青一小卒耳,入队尚未多日,怎尽晓军法,如何如炉的,还可以从宽饶恕于他。既不然,有意陷害于人,也是狠心过毒了。”住语众将众兵私谈,再表狄青正在推出教场之际,忽报来说五位王爷千岁到教场看操。孙爷吩咐将狄青带在一旁,候开刀。是时兵部恭身出迎。林贵带狄青在西边两扇绣旗里,住他身躯。林贵附耳教他:“待千岁王爷一到,快速喊救,可得性命了。”又言兵部迎接的王爷,第一位年少潞花王赵璧,第二位汝南王郑邛,是郑恩之子,第三位勇平王高㻴,高怀德之子,第四位静山王呼延显,呼延赞之子,第五位东平王曹伟,曹彬之子。此五位王,除了潞花王一人,皆有七旬八十之年,在少年时,皆是马上功名。故今还来看军人操演。此日身造金銮,徐徐而至,许多文武官员等,俟候两旁。此刻林贵悄悄将狄青背肩一拍,青便高声大喊:“千岁王爷救枉屈命阿!”一连三声。孙兵部觉得呆了一呆。有四位王爷,不甚管闲帐的,只有汝南王郑邛,好查察事情。问曰:“甚么人喊叫?左右速查来!”当下孙兵部低头不语。接了五位王爷坐下,一同开言问曰:“孙兵部,因何此时,尚未开操?”孙秀曰:“启上众位千岁爷,只有步卒一名,在粉壁上正对公位,糊乱题诗戏侮,为此将他查问正法。故而还未开操。”郑王爷问曰:“其诗句在于那里?”孙秀言:“现在于对壁上。”当时汝南王,特自踱上前,将诗词一看,思量:“这几句诗词也不过高称自才,求人荐用之意,并非犯了什么军法。想来孙秀这奸贼,又要屈害军人了,本藩偏要救脱此人。”即踱回坐下,早有军兵,禀复千岁爷:“小人奉命,查得叫屈之人,乃是一名步卒,姓狄名青。”王爷吩咐带他进来。当时汝南王呼声:“孙兵部!此乃一军卒,无知偶犯的,且姑饶他便了。何以定要将彼斩首。觉得狠心太残忍了。”孙秀叫声:“老千岁,这是下官按军法而行,理该处斩的。”千岁冷笑曰:“按什么军法!只恐有些仇怨是真!”言未了,不觉带上狄青,捆绑得牢牢跪下。王爷吩咐放了绑,穿回衣。当下狄青连连叩首,谢过千岁活命之恩。王爷曰:“你名狄青么?”青俯伏称:“是!”王爷又问曰:“你犯了什么军法?”青曰:“启禀千岁爷,小人并未犯军法。只为壁上偶题诗句,便干孙大人之怒,要处斩的。”郑千岁听了,点头言曰:“你既充兵役,便知军法。今日原算狂妄些。孙兵部,本落今日好意,且饶恕他不得,你且说来。”孙秀曰:“狄青身当兵役,岂不知军法利害,擅敢如此不法。若不执正处斩,便于军法有乖了。”王爷冷笑曰:“你言须有理,只算本藩今日讨个情,饶恕于他也。”孙秀曰:“千岁的钧旨,下官原不敢违逆。但狄青如此狂妄,轻视军法,若不处决,则十万之众,将来难以处管了。”郑千岁曰:“你必要处斩他么?本藩偏要放释他的。”当日激恼了静山王,曰:“孙兵部,你今太觉不情了。总使狄青犯了军法,郑千岁在此讨饶,也该依他的。”四位王爷,不约同心,一齐要救困扶危。你言我语,到弄得孙秀哑口无。发红满面。深恨五人来此,狄青杀不成。羞惭得本官不好收科的。只得气闷,昂昂言曰:既蒙各位千岁的钧旨,下官也不敢复计了。但死罪既饶,活罪难免也。”汝南王曰:“你便怎么样再处的?”孙秀曰:“打他四十军棍,以免有碍军规。 (卷三第九回) 尚有《五虎平西演义》与《五虎平南演义》二书,也都是叙述狄青的故事,其内容乃是继续于前书《万花楼》之后的的。狄青既成了大功,富贵光荣,而朝中奸人仍思陷害他。于是设计耸动朝廷派遣他去西征西夏,南平侬智高。狄青虽经了不少险阻,受了不少艰苦,终于功成而归。这两部书或者仍系出于作《万花楼》的李雨堂之手。《万花楼》的全名之下标明“前传”,故知必有“后传”。或者李氏的“后传”未及写出,而此二作乃系后人所续的也难说。这两部后传的文字固未能高出“前传”,而“图穷匕首见”,内容情节更落于一般传奇的圈套之中,而不能自拔,较前书益无足观。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