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郑振铎 > 中国文学研究 | 上页 下页 |
三国志演义的演化(10) |
|
定三分亮出茅庐 却说玄德因访孔明二次不遇,再往南阳。关、张谏曰:“兄长二次亲谒茅庐,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虚闻其名,内无实学,故相辞也。避而不敢而,遁而不敢言。岂不闻圣人有云:毋以贵下贱,毋以众下寡。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汝读《春秋》,岂不闻桓公见东郭野人之事耶?齐桓公乃诸侯也,欲见野人,而犹五返,方得一面。何况于吾欲见孔明大贤耶。”关公闻此语曰:“兄之敬贤,如文王谒太公也。”张飞曰:“哥哥差矣。俺兄弟三人,纵横天下,论武艺不如谁。何故将这村夫以为大贤,僻之,僻之甚矣!今番不须哥哥去罢。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就缚将来。”玄德叱之曰:“汝勿乱道。岂不闻周文王为西伯之长,三分天下有其二,去渭水谒子牙。子牙不顾文王。文王侍立于后,日斜不退,子牙却才与之交谈,乃开八百年成周天下。如此敬贤,弟何太无礼。汝今番休去,我自与云长去走一遭。”飞曰:“既是哥哥去呵,兄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张飞应诺。于是领数人往隆中来。比及到庄,离半里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飘然而来。玄德慌忙施礼,问之曰:“令兄在庄上否?”均答曰:“昨暮方回。将军可与相见矣。”均长揖一声,投山路而去。玄德曰:“今番侥幸得见先生也。”张飞曰:“此人无礼!便引哥哥去也不妨,何故别之。”玄德曰:“他各有事,汝岂知也。”来到庄前,扣柴门,童子开门。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请见。”童子曰:“虽然师傅在家,草堂上昼寝未醒。”玄德教且休报覆。分付关、张:“你二人只在门首等候。”玄德徐步而入。纵目观之,自然幽雅。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榻之上。玄德叉手立于阶下。将及一时,先生未醒。关、张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大怒,与云长曰:“这先生如此傲人!见俺哥哥侍立于阶下,那厮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庵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也不起。”云长急慌扯住,飞怒气未息。却说玄德凝望堂上,见先生翻身,将及起,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不可惊动。”又立一个时辰。玄德浑身倦困,强支不辞。孔明忽醒,口吟诗曰: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孔明翻身问童子曰:“曾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等多时。”孔明急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孔明转入后堂,整衣冠出迎玄德。 《平话》原文是极为粗糙,不堪一读的,但一经过罗贯中的手下,这同一的材料却成了一篇绝隽绝妙的文章了。全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象这样结构奇幻,意境高超,可以自成为一篇独立的短篇小说的原也不多。故不避引用繁重之嫌,将这段全文都引了来。三顾茅庐的事是颇容易写得重复的,象《平话》的一段,便是很不高明,一点生气也没有的文字。然罗氏却极意经营,竟将这三节易于雷同的故事,写得象生龙活虎般的活泼生动。先是,刘备去访孔明,第一次见到山水之美,从农夫口中见出卧龙先生来。又见到崔州平的来到,备却误以为孔明,不料却不是他。第二次去访时,是严冬天气,大雪纷飞之时。备冒雪而去,在茅庐左近酒店,见二人饮酒作歌,词意不凡,他以为二人中必有一个是卧龙先生的了。不料又扑了一场空。到了茅庐门口,问童子先生在家否。童子说,在堂上读书。备以为这一次定可遇见孔明了,读者至此,也总以为备可以见到卧龙了,不料又扑了一个空。在堂上的却是孔明之弟诸葛均。备别均而回去时,见一人骑驴冒雪而来,童子呼之为老先生。备以为这一位一定是卧龙了,读者也以这一位一定是卧龙了,不料他却是孔明之岳父黄承彦,又不是孔明!但写备第三次再去的事时,作者的笔调却完全一变了,他觉得象上面两次的故布疑阵,已经足够使人心满意足,再写下去,便要犯厌了,所以直率的使刘备终于见到了卧龙。但他还不肯就此平平凡凡的结束了,却反另增波澜,加上孔明酣睡不醒的一小段事。作者的笔锋,真可谓活脱到极端了!象这样的迷离惝恍的布局,欲擒故纵的情调,在中国小说之中,虽不能说是绝后,却实在是空前的。颇有人看不起罗氏的文章,以为过于朴质通俗,然而我们看这一小段文字,却颇觉得罗氏实不仅以作素朴的“演义”与粗枝大叶的英雄传奇自限的。 以张飞的不耐烦来反状玄德的谦抑下士,也是作者有意造出来的烘托之法。一部《三国志通俗演义》虽说的是叙述三国故事,其实只是一部“诸葛孔明传记”。除了前七卷,后三卷,孔明未出及已死之外,其余的十四卷文字中我们所看见的只是孔明在那里活动着罢了。那末重要的一位中心人物,其出场时当然是要用了千钧之力来写的。全书中写孔明的地方,未必处处皆好,有时竟将这位“谨慎小心”的大臣写成一位施弄小聪明的术士了。然在这一段文字中,所写的孔明却是极足以仰慕的一位高人。不仅孔明,连他的朋友、岳丈,弟弟,都是极高雅的人物,连他的应门童子也是极可爱的。当玄德第一次去时,玄德对童子说道:“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见屯新野,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童子曰:“我记不得许多名字!”这真给热心功名利达者以一瓢冷水当头泼将下去。在热热闹闹,我争你夺的“三国”场面,忽有了这一幕,真不啻暑天奔波于炎日之下者的忽然见到一株大树,足以荫蔽,且又有一泓清泉,涌出于左近地方一样的爽慰。象诸葛孔明这样的人物,真是足以当于这样的一个出场的。只可惜全部的对于他的描写,未免时时显得太术士化,太“军师”化了耳。“羽扇纶巾”的诸葛,结果竟成了一位绝类替天行道的山大王伙伴中的军师,其作俑当始于罗氏的此书。“诸葛一生惟谨慎”,谁还想到了这一句话呢!——当他们读完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后。 《平话》原文意境颇妙的,在罗本上也完全保存着,如“秋风五丈原”的一段文字,在《平话》上本来写得不坏,罗本则改写得更为动人: 孔明听知,长叹一声,昏倒地上。众皆急救,半晌方甦,而言曰:“吾心神昏乱,旧疾忽发。寿死必不远矣。”是夜,孔明遂扶疾出帐,仰观天文,大慌失色,入帐,乃与姜维曰:“吾命在旦夕矣!”维乃泣曰:“丞相何故出此言也?”孔明曰:“吾见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隐,相辅列曜,以变其色。足知吾命矣。”维曰:“昔闻能禳者,惟丞相善为之。今何不祈禳也?”孔明曰:“吾习此术年久,未知天意若何。汝可引甲兵七七四十九人,各执皂旗,身穿皂衣,环绕帐外,吾自于帐中祈禳北斗,七日内,如灯不灭,吾寿则增一纪矣。如主灯灭,吾必然死也。一应闲杂人等,休教放入。”姜维得令,凡用之物,只令二小童搬运。时值八月半间,是夜银河耿耿,秋露零零,旌旗不动,刁斗无声。姜维在帐外引四十九人守护,孔明自于帐中设香花祭物,中布七盏大灯,顺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于地上。孔明拜伏于地曰:“亮生于乱世,隐于农迹,承先帝三顾之恩,托幼主孤身之重,因此尽竭犬马之劳,统领貔貅之众,六出祁山,誓以讨贼。不忆将星欲坠,阳寿将终,谨以静夜,昭告于皇天后土,北极元辰。伏望天慈,俯垂鉴察。”祝告已毕,乃读青词,曰: 伏以周公代姬氏之厄,昱日乃瘳,孔子值匡人之围,自乐不死。臣>亮受托之重,报国之诚,开创蜀邦,欲平魏寇,率大兵于渭水,会众将于祁山。何期旧疾缠身,阳寿欲尽,谨书尺素,上告穹苍。伏望天慈,曲赐臣算,上达先帝之恩德,下救生民之倒悬,非敢妄祈,实由恳切下情,不胜屏营之至。 孔明祝毕,俯伏待旦。次日,扶病理事,吐血不止,醒而复昏,昏而复醒。日则计议伐魏,夜则步罡踏斗。却说司马懿夜间仰观天文,忽大惊,乃唤夏侯霸曰:“我见将星失位,孔明必然有病。不久便死矣。汝可引一千兵去五丈原哨探,若蜀人攘乱不战者,必有病。若奋然突出者,则无事矣。”霸听令,引兵而去。 却说孔明在帐中,乃祭祀到第六夜了,见主灯明灿,心中暗喜。姜维入帐,正见孔明披发仗剑,踏罡步斗,压镇将星。忽听得寨外呐喊,欲令人问时,魏延入帐报曰:“魏兵至矣!”延脚步走急,将主灯扑灭,孔明弃剑而叹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主灯已灭,吾岂能存乎!不可得而禳也。”姜维大怒,急拔剑望魏延便砍。未知延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孔明秋风五丈原 却说姜维拔剑在手,欲斩魏延。孔明急止之曰:“是吾天命已绝,非文长之过也。”维方免之。于是孔明吐血数口,卧于床上。乃与魏延曰:“此是司马懿料吾有病,故令人来探虚实也。汝可急出。”魏延遂上马,引兵出寨时,夏侯霸见了魏延,慌忙引兵而退。延奋赶二十余里方回。孔明乃与姜维曰:“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亡矣。吾平生所学,已著于书,共二十四篇,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内有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吾遍观诸将,无人可授。独将军可授之,切勿泄漏。”维哭拜而受。孔明又曰:“吾有连弩之法,不曾用得,汝后必用。以铁折叠烧打而成,铁矢长八寸,一弩可发十矢,皆画成图本。汝可如法造之。”维再拜而受。孔明又曰:“蜀中诸道,皆不必多忧,惟阴平之地,切要子细。虽然险峻,久必有失。”又唤长史杨仪入帐,授与一锦囊,便分付曰:“久后魏延必反,若反时方开之。那时自有斩延之将也。” 此日,孔明一一调度已毕,人事不省,至晚方甦,病加沉重,是夜昏绝数番。孔明连夜表奏后主。后主急遣尚书仆射李福,星夜径到五丈原。入见孔明问安。孔明令坐,而言曰:“吾不幸,中道而亡,虚废国家大事,得罪于天下也。吾死后,自有遗表上奏天子。你公卿大夫,皆依旧制而行,不可改易。吾所用之人,不可废之。马岱忠义,后当重用。吾兵法皆授与姜维。他日能守西蜀也。”李福辞去。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视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凉。孔明泪流满面,长叹曰:“吾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攸攸苍天,易我其极!”叹息良久,回到帐中,病转沉重。乃唤杨仪曰:“王平、廖化、张嶷、张翼、吴懿等,皆忠义,久经争战,多负勤劳,堪可委用。吾死之后,凡事皆依旧法而行,可缓缓退兵。汝乃深通谋略之人,不必多嘱。姜伯约智勇足备,可以断后。魏延后日反时,汝只依前付锦囊行之。”杨仪泣拜而领谢。孔明令取文房四宝,于卧榻上写遗表,以奏后主。其表曰: 丞相武乡侯臣诸葛亮,稽首顿首谨表。伏闻生死有常,难逃定数。死之将至,愿尽愚忠。念臣赋性愚拙,时遭艰难。分符拥节,专掌钧衡,兴师北伐,未获成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薄己爱民。遵孝道于先君,布仁义于寰海。提拔幽隐,以进贤良。屏除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先帝陛下也。臣亮,临楮不胜涕泣激切祈恳之至! 孔明写毕,分付杨仪曰:“吾死之后,不可发丧。若司马懿来追,将吾先时木雕成吾之原身,安于车上,以青纱蒙之,勿令人见。汝可一顺一逆布成长蛇之阵,回旗返鼓。若魏兵追来,令人马不许错乱。却将吾原身推出,令大小将士左右而列。懿若见之,必急走矣。待魏兵退去,方可发丧,丧车上可作一龛,坐于车上,用米七粒,少用水放于口中,足下安明灯一盏,置柩于毡车之内。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则将星不坠矣。吾阴魂自起镇之。先令后寨先行,然后一营一营,缓缓而退。汝等文武皆尽心报国,不可负职也。”杨仪听令曰:“丞相少虑。仪并不敢有违丞相之言也。”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观北斗,遥指之曰:“此吾之将星也!”众视之,只见其色煌煌欲坠。孔明以剑指之,口中念咒。咒毕,急回帐中,不省人事。忽李福又到,见孔明昏绝,口不能言,乃大哭曰:“我误国家大事也!”须臾孔明复醒,开目视之,见李福立于榻前。孔明曰:“公此一来,必是天子问谁可任大事,蒋公琰可矣。”福曰:“公琰倘不在,谁可继之。”孔明曰:“费文伟可以继之。”福欲又问,孔明不答而逝。时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寿五十四岁。 这诚然是“一个英雄的死”!满目凄楚,使人不忍卒读。《平话》竭力的写张飞,我们只见一个张飞在活跃,罗氏的《通俗演义》则最活跃的只有一位诸葛孔明而已。张飞写得不大有生气,关羽也未必描状得很好。惟写孔明,随带术士气,究竟佳处较多,特别是关于他的出场及他的结束的二段,如上文所引的。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