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朱自清 > 中国歌谣 | 上页 下页
儿歌(2)


  褚东郊先生《中国儿歌的研究》(《中国文学研究》)的分类如下:

  (一)催眠止哭的 二三岁小儿,所唱的大都是从他们母亲口里学来的催眠止哭之歌。如浙江杭县的:

  又会哭,又会笑,三只黄狗来抬轿。一抬抬到城隍庙,城隍菩萨看见哈哈笑。

  又中国家庭习惯,对于小儿,往往用食物以诱止其啼哭,因而儿歌里面也常有这种歌词。这虽是一种口惠而实不至的办法,但是在富于想像力的小儿听了,已经觉得津津有味。如黑龙江的《小孩小孩你别哭》歌,便是这个用意。

  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二)游戏应用的 儿童天性活泼,喜欢游戏。所以儿歌中关于游戏时应用的歌词很多。唱这种歌的儿童,年龄比较大一点,歌里面所含的意义,也比催眠止哭的要较深一点。有一人游戏时应用的,有二人游戏时应用的,也有三人以上游戏时应用的。如安徽合肥地方的小儿,常取柔软而且微细的鸡毛,用口吹之,使鸡毛上升,回旋空际,口中唱道:

  鸡毛鸡毛上天去,你给老爷搬砖去。搬来金砖盖金殿,坐个天子万万年。

  这是一人游戏时应用的儿歌。又如安徽绩溪地方的小儿,常以两人为一组,将手交叉握住,互相推来推去,作推磨的样子。他们一边推,一边口里唱道:

  推车哥,磨车郎,打发哥哥进学堂。哥哥不曾念了三年书,一考考着秀才郎。前拜爹,后拜娘,一拜拜进老婆房。老婆不喜欢,一困困到床壁里。

  这是二人游戏时应用的。又如云南昆明地方的儿童,常聚集十多个同伴,分为甲乙两队;甲队儿童两手高举,作城门状,乙队儿童鱼贯而前,与甲队互相问答而唱道:

  “城门城门有多高?”“八十二丈高。”“三千马兵可过得去?”“有钱只管过,无钱耍大刀。”“什么刀”“春秋刀。”“什么春?”“草儿春。”“什么草?”“铁线草。”“什么铁?”“锅铁。”“什么锅?”“尺八锅。”“什么尺?”“官定尺。”“什么官?”“啄木官。”“什么啄?”“鸡屎两大撮。”“什么鸡?”“红冠大眼鸡。”“什么红?”“山红。”“什么山?”“泰华山。”“什么泰?”“波罗泰。”“什么波?”“池饭波。”“什么池?”“北门望着莲花池。”“什么连?”“衣裳裤子一把连。”

  回答既毕,两队儿童即合唱道:

  打鼓打鼓进城门。

  于是乙队儿童便从甲队儿童的手下钻过去。这便是三人以上游戏时应用的。这种且演且歌的儿歌,也可以说是戏剧的起源。

  三 练习发音 儿童初学语的时候,发音往往不能正确,非多加练习不可。练习的方法,最好是将声音相类似的事物,聚在一处,使之时加辨别。但是这种办法,很容易流于枯燥无味,不能得儿童的欢迎。惟有儿歌里有许多很美妙的歌词,不仅对于练习发音,非常注意;并且富有文学意味,迎合儿童心理,实在是儿童文学里不可多得的一种好材料。这类儿歌又叫做“急口令”或“绕口令”,在中国儿歌中很多。如浙江杭县的:

  驼子挑了一担螺蛳,胡子骑了一匹骡子,驼子的螺蛳撞啦胡子的骡子,胡子的骡子踏啦驼子的螺蛳,驼子要胡子赔驼子的螺蛳,胡子又要驼子赔胡子的骡子。

  全歌不过六十三字,而声音相类似的“驼子”“螺蛳”“胡子”“骡子”四个名词,竟互用至二十次之多。并且假设一桩故事,使文字不至于呆笨,全歌的趣味更加浓厚。和这首歌堪相伯仲的,尚有江苏六合县流行的《六合县歌》:

  六合县有个六十六岁的陆老头,盖了六十六间楼,买了六十六篓油,堆在六十六间楼,栽了六十六株垂杨柳,养了六十六头牛,扣在六十六株垂杨柳。遇了一阵狂风起,吹倒了六十六间楼,翻了六十六篓油,断了六十六株垂杨柳,打死了六十六头牛,急煞六合县的六十六岁的陆老头。

  四 知识的 (一)数的观念儿童的记忆,由听觉来的比由视觉来的强,所以有许多儿歌,便利用这一点,将儿童应具的知识灌输给他们。例如一至十的十个数目的名称和顺序,在成人看来并不觉得困难,但在儿童初学的时候,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前引《一家人家》,可以为例。

  (二)色彩的观念 儿童对于色彩的兴趣很强,有许多儿歌便利用这一点,将红、黄、蓝、白等字,用文艺的手段嵌在歌词里。如广东的:

  芽菜煮虾公。芽菜白,虾公红,红白相间在碗中;还有几条韭菜绿葱葱。

  (三)草木鸟兽之名 自然界中的草木鸟兽,是儿童日常耳目所接触的东西,因之有许多儿歌是将草木鸟兽之名联缀成的。这种联缀而成的歌词,论理是很容易失掉文艺的风趣,成为记帐式的文字;但是事实上却竟大出我们的意外,不仅思想新奇,并且句调流利。这种艺术手段真令人佩服。如江苏的:

  一个大嫂上正东,碰着一园青菜成了精。青头萝卜坐宝殿,红头萝卜掌正宫。河南反了白莲藕,一封战表进京城。豆芽菜跪倒奏一本,胡萝卜挂印去出征。白菜打着黄罗伞,芥菜前部作先行;小葱使的银战杆,韭菜使的两刃锋;牛腿瓠子掌大炮,青豆角子掌火绳。只听得,古碌碌,三声大炮响隆隆,打得茄子满身青,打得黄瓜一包刺,打得扁豆扯成篷,打得豆腐尿黄尿,凉粉吓得战兢兢。藕王一见心害怕,一头钻进稀泥坑。

  和这首歌的命意相同的儿歌很多,如河北的《隔河看见牡丹花儿开歌》,也是很好的一个例:

  隔河看见牡丹花儿开,恨不能连枝带叶折将来。水仙花的姐,丁香化的郎,芍药牡丹进绣房,槐花枕头兰菊被,腊梅花的被子闹洋洋。清早起来赛芙蓉,梳上头油桂花香,玉珍簪子秋海棠,身穿石榴红大袄,鸡冠裙子扫地长,红缎小鞋扁豆花儿样,春布裹脚牡丹花儿长。

  这两首歌是将草木之名联缀而成。此外又有将鸟兽之名联缀而成的,如广东梅县的:

  白饭子,白珍珠,打扮小郎去读书。正月去,二月归,开担箩篙等嫂归。归来花缸磨点水,鹅开水,鸭洗菜,鸡公砻谷狗踏碓,狐狸烧火猫炒菜,猴哥偷食熝巴载。

  (四)(略)

  (五)含教训意义的 这种大概是从谚语发展的。如湖北的:

  慢慢耐,慢慢耐久也成功。哪有一锹掘成井?哪有一笔画成龙?

  这首歌含有作事须具坚忍不拔的教训。又如四川的:

  星宿子,密又稀,莫笑穷人穿破衣。十个指头有长短,山林树木有高低。苏家嫂,朱家妻,爱富嫌贫后悔迟。

  这首歌含有反对爱富嫌贫的意义。和这首歌的意义相反的歌也很多,有一首《清明汤团歌》,是浙江杭县地方流行的,可以做一个例:

  清明汤团绿汪汪,苏秦看见泪汪汪,有朝一日高官做,买些吃吃买些藏。

  儿童幼时的见闻,影响于将来成人后的行为很大。儿歌为儿童日常所耳闻口习,其关系之重要,自不待言。所以一社会中流行的儿歌,富于冒险性质的,其国民亦多冒险精神;偏于利乐主义的,国民亦多利己思想。中国含有教训意义的儿歌,其教训究竟趋向于何方面,作者虽没有仔细统计过,但是大概看起来,恐怕是缺乏冒险精神吧。

  (六)滑稽的 滑稽意义的儿歌也很多,如湖北的《倒唱歌》歌,内容非常诙谐:

  倒唱歌,顺唱歌;河里石头滚上坡。先养我,后生哥;爹讨妈,我打锣。家公抓周我捧盒;我走舅爷门前过,舅爷在摇我家婆。

  江苏有一首《反唱歌》歌,和这首歌的意义大约相同:

  反唱歌,倒起头。我家园里菜吃牛,芦花公鸡咬毛狗。姐在房中头梳手,老鼠刁着狸猫走。李家厨子杀螃蟹,鲜血淹死王三姐。

  滑稽过分,很容易流于轻薄,往往嘲笑他人以为乐事。儿歌中这种不道德的歌词也很多。儿童们以其歌词俏皮可喜,都乐以互相传授,为父母者,亦以游戏之辞,无伤大雅,不加禁止。如南京嘲笑鬎鬁的歌,便是这个例:

  鬎鬁姐,鬎鬁郎;鬎鬁公婆来拜见,鬎鬁嫂嫂搀进房。拜堂不用点蜡烛,一堂鬎鬁放毫光。

  这类的歌各地都有,今略举几首,以见一斑。如湖北嘲笑矮子的《矮子矮》歌:

  矮子矮,摸螃蟹。螃蟹上了坡,矮子还在河里摸。螃蟹上了岸,矮子还在河里站。

  又如浙江杭县嘲笑娘舅的《娘舅娘舅》歌:

  娘舅娘舅,朝朝空手。喝酒像漏斗,吃饭像饿狗。吃得不够,还要向我姆妈借当头。

  (七)其他 (以上大部分系褚先生原文。)

  何德兰《孺子歌图》序里说,他所搜集的中国儿歌中,有许多事情是与英美的相通的;他举出的是以下九种题材:一、昆虫;二、动物;三、鸟;四、人;五、儿童;六、食物;七、身体各部;八、动作,如拍、拧、呵痒等;九、职业、买卖、事务。——这个虽不完全,也可作一种分类论。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