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朱自清 > 古今诗选小传 | 上页 下页
陶潜


  《古诗笺》 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太尉长沙公侃之曾孙。少有高趣。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解归,躬耕自资。隆安中,为镇军参军。义熙元年,迁建威参军,未几,求为彭泽令。在县八十馀日,解归。暨入宋,终身不出,卒。颜延年诔之,谥曰:“靖节征士”。

  《诗品中》 宋征士陶潜,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文体省静,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难其质直。至如“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耶?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萧统《陶渊明集序》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旁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苏轼曰: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陶澍《靖节先生集注》)

  《东坡诗话》 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纪昀批苏诗云:“唐人唐彦谦已有和陶《贫士》诗,东坡偶失检察耳。”)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魏、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有九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然吾之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同上)

  黄庭坚《跋渊明诗卷》 血气方刚时读此诗,如嚼枯木。及绵历世事,知决定无所用智。

  又云:谢康乐、庾义城之诗,炉锤之功。不遗馀力。然未能窥彭泽数仞之墙者,二子有意于俗人赞毁其工拙,渊明直寄焉。持是以论渊明,亦可以知其关键也。(同上)

  《朱熹语录》 渊明诗人皆说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出这样言语出来!(同上)

  又作诗须从陶柳门中来乃佳。不如是,无以发萧散冲淡之趣,不免于局促尘埃,无由到古人佳处。(同上)

  杨万里 读渊明诗有句云:“故文了无改,乃似未见宝;貌同觉神异,旧玩出新妙。”

  严羽《沧浪诗话》 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晋以还方有佳句,如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谢灵运“池塘生春草”之类。谢所以不及陶者,康乐之诗精工,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同上)

  《都穆南濠诗话》 陈后山曰,“陶渊明之诗,切于事情,但不文耳”。此言非也。如《归田园居》云,“暖暖远人村,至鸡鸣桑树颠”,东坡谓“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如《饮酒》其一云:“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山谷谓“类西汉文字”。其五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王荆公谓诗人以来,无此四句。……后山非无识者,其谓陶诗,特见之偶偏,故异于苏、黄诸公耳。

  又:东坡拈出渊明谈理之语有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笑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皆以为知道之言。予谓渊明不止于知道,而其妙语亦不止是。如云,“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盖真有得于道者,非寻常人能蹈其轨辙也。(同上)

  陈善《扪虱新语》 山谷尝云:“白乐天、柳子厚俱效渊明作诗,而惟子厚诗为近。”然以余观之,子厚语近而气不近,子厚气凄怆,乐天语散缓,各得其一,要于渊明诗未能尽似也。东坡亦尝和陶诗百馀篇,“自谓不甚愧渊明”,然坡诗语亦微伤巧,不若陶语体合自然。要知陶渊明,须观江文通杂体诗中拟渊明作者,(见《五言诗》卷十一)方是逼真。

  又:余每诵诗,以陶渊明、韩、杜诸公皆为韵胜。一日见林倅于径山,夜话及此,林倅曰:“诗有格有韵,故自不同。如渊明诗,是其格高。谢灵运‘池塘生春草’之句,乃其韵胜也。格高似梅花,韵胜似海棠花。”予听之。瞿然若有悟。(同上)

  《古诗选》 千秋以陶诗为闲适,乃不知其用意处。朱子亦仅谓《咏荆轲》一篇露本旨。自今观之,《饮酒》,《拟古》,《贫士》,《读山海经》何非此旨?但稍隐耳。往味其声调,以为法汉人而体稍近。然揆意所存,宛转深曲,何尝不厚?语之暂率易者,时代为之;至于情旨,则真《十九首》之遗也。驾晋、宋而独遒,何王、韦之可拟?

  抑文生于志,志幽故言远。惟其有之,非同泛作,岂不以其人哉!千秋之诗,谓惟陶与杜可也。

  《说诗晬语》 陶公以名臣之后际易代之诗,欲言难言,时时寄托,不独《咏荆轲》一章也。六朝第一流人物,其诗自能旷世独立。钟记室谓其源出应璩。目为中品,一言不智,难辞厥咎已。

  晋人多尚放达,独渊明有忧勤语,有自任语,有知足语,有悲愤语,有乐天安命语,有物我同得语,倘幸列孔门,何必不在季次、原宪下。

  陶诗胸次浩然,其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储太祝有其朴实,韦左司有其冲和,柳仪曹有其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

  《诗比兴笺》 案读陶诗者有二蔽:一则惟知《归园》、《移居》,及田间诗十数首,景物堪玩,意趣易明。至若《饮酒》、《贫士》,便已罕寻;《拟古》杂诗,意更难测。徒以陶公为田舍之翁,闲适之祖,此一蔽也。二则闻渊明耻事二姓,高尚羲皇,遂乃逐景寻响,望文生义。稍涉长林之想,便谓“采薇”之吟,岂知考其甲子,多在强仕之年。宁有未到义熙,预兴易代之感?至于《述酒》,《述史》,《读山海经》,本寄愤悲,翻谓恒语,此二蔽也。宋王质、明潘璁均有渊明年谱,当并览之,俾知蚤岁肥遁,匪关激成,老阅沧桑,别有怀抱;庶资论世之胸,而无“害志”之凿矣。

  《艺概》 曹子建、王仲宣之诗出于《骚》,阮步兵出于《庄》,陶渊明则大要出于《论语》。

  陶诗有“贤哉回也”,“吾与点也”之意,直可嗣洙、泗遗音。其贵尚节义,如咏荆卿美田子泰等作,则亦孔子贤夷、齐之志也。

  陶诗“吾亦爱吾庐”,我亦具物之情也,“良苗亦怀新”,物亦具我之情也,《归去来辞》亦云:“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陶诗云,“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又云,“即事如已高,何必升华嵩”,可见其玩心高明,未尝不脚踏实地,不是倜然无所归宿也。

  钟嵘《诗品》谓阮籍《咏怀》之作,“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余谓渊明《读山海经》言在八荒之表,而情甚亲切,尤诗之深致也。

  《八代诗菁华录笺注》 阮、陶、杜、韩,义理与文辞合焉者也。谢、鲍但取其创言造句及律法之严,小谢,小庾,不过句法清新,文法无精妙矣。

  许印芳《渊明诗话》 金人元遗山诗称大家,乃有《集陶》五首。……每章结构,亦复自然,诗非正派而遗山为之,盖亦游戏三昧耳,不足法也。

  游国恩《一千五百年前的大诗人陶潜》(《国学月报》8)研究陶诗,应该知道他有两种色彩:一是豪迈雄伟,一是平淡自然。这大概是受了环境和思想变迁的影响。

  《白话文学史》 东晋晚年却出了一个大诗人陶潜,(本名渊明字元亮)陶潜是自然主义的哲学的绝好代表者。他的一生只行得“自然”两个字。……

  陶潜的诗在六朝文学史上可算得一大革命。他把建安以后一切辞赋化、骈偶化、古典化的恶习都扫除得干干净净。他生在民间,做了几次小官,仍旧回到民间。史家说他归家以后“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晋书》九十四)。他的环境是产生平民文学的环境;而他的学问思想却又能提高他的作品的意境。故他的意境是哲学家的意境,而他的言语却是民间的言语。他的哲学又是他实地经验过来的,平生实行的自然主义,并不像孙绰、支遁一班人只供挥尘清谈的口头玄理。所以他尽管做田家语,而处处有高远的意境;尽管做哲理诗,而不失为平民的诗人。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