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朱自清 > 读书指导 | 上页 下页
胡适《谈新诗》指导大概(1)


  第五段(节录)

  ①有许多人曾问我做新诗的方法,我说,做新诗的方法根本上就是做一切诗的方法;新诗除了“诗体的解放”一项之外,别无他种特别的做法。

  ②这话说得太笼统了。听的人自然又问,那么做一切诗的方法究竟是怎样呢?

  ③我说,诗须用具体的做法,不可用抽象的说法。凡是好诗,都是具体的;越偏向具体的,越有诗意诗味。凡是好诗,都能使我们脑子里发生一种——或许多种——明显逼人的影像。这便是诗的具体性。

  ④李义山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破)由奢”,这不成诗。为什么呢?因为他用的是几个抽象的名词,不能引起什么明了浓丽的影像。

  ⑤“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是诗。“芹泥垂(随)燕嘴,蕊粉上蜂须”是诗。“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是诗。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能引起鲜明扑人的影像。

  ⑥“五月榴花照眼明”是何等具体的写法!“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何等具体的写法!“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曲里有十个影像,连成一串,并作一片萧瑟的空气,这是何等具体的写法!

  ⑦以上举的例都是眼睛里的影像。还有引起听官里的明了感觉的。例如上文引的(苏东坡送弹琵琶的词)“呢呢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冤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是何等具体的写法!

  ⑧还有能引起读者浑身的感觉的。例如姜白石词,“暝入西山,渐唤我一叶夷犹乘兴。”这里面“一叶夷犹”四个双声字,读的时候使我们觉得身在小舟里,在镜平的湖水上荡来荡去。这是何等具体的写法!

  ⑨再进一步说,凡是抽象的材料,格外应该用具体的写法。看《诗经》的《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漪,——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

  社会不平等是一个抽象的题目,你看他却用如此具体的写法。

  ⑩又如杜甫的《石壕吏》,写一天晚上一个远行客人在一个人家寄宿,偷听得一个捉差的公人同一个老太婆的谈话。寥寥一百二十个字,把那个时代的征兵制度,战祸,民生痛苦,种种抽象的材料,都一齐描写出来了。这是何等具体的写法!

  ⑾再看白乐天的《新乐府》那几篇好的——如《折臂翁》,《卖炭翁》,《上阳宫人》,——都是具体的写法。那几篇抽象的议论——如《七德舞》,《司天台》,《采诗官》,——便不成诗了。

  ⑿旧诗如此,新诗也如此。

  ⒀现在报上登的新体诗,很多不满人意的。我仔细研究起来,那些不满人意的诗犯的都是一个大毛病,——抽象的题目用抽象的写法。

  ⒁那些我不认得的诗人做的诗,我不便乱批评。我且举一个朋友的诗做例。傅斯年君在《新潮》四号里做了一篇散文,叫做《一段疯话》,结尾两行说道:

  我们最当敬重的是疯子,最当亲爱的是孩子。疯子是我们的老师,孩子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带着孩子,跟着疯子走,走向光明去。

  有一个人在北京《晨报》里投稿,说傅君最后的十六个字是诗不是文。后来《新潮》五号里傅君有一首《前倨后恭》的诗——一首很长的诗。我看了说,这是文,不是诗。

  ⒂何以前面的文是诗,后面的诗反是文呢?因为前面那十六个字是具体的写法,后面的长诗是抽象的题目用抽象的写法。我且抄那诗中的一段,就可明白了:

  倨也不由他,恭也不由他!——
  你还赧他。
  向你倨,你也不削一块肉;向你恭,你也不长一块肉。
  况且终竟他要向你变的,理他呢!
  这种抽象的议论是不会成为好诗的。

  ⒃再举一个例。《新青年》六卷四号里面沈尹默君的两首诗。一首是《赤裸裸》:

  人到世间来,本来是赤裸裸,
  本来没污浊,却被衣服重重的裹着,这是为什么?
  难道清白的身不好见人吗?那污浊的,裹着衣服,
  就算免了耻辱吗?

  他本想用具体的比喻来攻击那些作伪的礼教,不料结果还是一篇抽象的议论,故不成为好诗。还有一首《生机》:

  刮了两日风,又下了几阵雪。
  山桃虽是开着,却冻坏了夹竹桃的叶。
  地上的嫩红芽,更僵了发不出。
  人人说天气这般冷,草木的生机恐怕都被摧折;
  谁知道那路旁的细柳条,
  他们暗地里却一齐换了颜色!

  这种乐观,是一个很抽象的题目,他却用了最具体的写法,故是一首好诗。

  ⒄我们徽州俗话说人自己称赞自己的是“戏台里喝彩”。我这篇《谈新诗》,常引我自己的诗做例,也不知犯了多少次“戏台里喝彩”的毛病。现在且再犯一次,举我的《老鸦》做一个“抽象的题目用具体的写法”的例罢,

  我大清早起,
  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
  人家讨嫌我,
  说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家的欢喜!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