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郑振铎 > 中国文学史 | 上页 下页 |
第四十八章 讲史与英雄传奇(3) |
|
三 《前后七国志》,历史演义,演述春秋、战国之事。 第二种为《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据明刊本《列国志传》所叙看来,知其“前集”当系叙述孙膑报仇,射死庞涓的事。在《后集》之首也有一段话,关照着前事。“夫《后七国春秋》者,说着:魏国遣庞涓为帅,将兵伐韩、赵二国。韩、赵二国不能当敌,即遣使请救于齐。齐遣孙子、田忌为帅,领兵救韩、赵二国。遂合韩、赵兵战魏,败其将庞涓于马陵山下。有胡曾《咏史诗》为证。诗曰:‘坠叶潇潇九月天,驱羸独过马陵前。路傍古木虫书处,记得将军破敌年。’其夜,孙子用计,捉了庞涓,就魏国会六国君主,斩了庞涓,报了刖足之仇”云云。这只是一段“入话”,《后集》的正文,叙的却是乐毅伐齐,与孙子斗智的事。按史,乐毅伐齐,复齐者为田单,并非孙子,而这里却叙乐毅、孙膑二人的争斗,异常的诡异,全与史实不符。即与未经冯梦龙改削的原本《列国志传》较之,也是大有“人鬼殊途”之感。今尚流行于世,诡怪不可究诘的《前后七国志》,便是本于这些元人著作而更为扩大了的。 我们想不到,那么鄙野无稽的《前后七国志》,其来历原来较之《列国志传》为更早。为什么元代会产生了这样诡异无稽的东西呢?我们如果见了元剧中的《桃花女斗法嫁周公》一类的东西,便知道像这《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的产生是毫不足怪的事。像那样的原始性的半人半鬼的术士式的“魔斗”,其根源恐还不是在元代,而在更久远的时代。关于这事,将来当更有详细的探讨,这里不详述。却说《乐毅图齐》的本文,叙的是:齐王自孙子破魏之后,恃着那孙子英勇,有并吞天下之志。恰好邹国孟轲来游说,齐王封他为上卿,齐国大治。这时,燕王脍让位于其相子之,孙膑之父孙操,苦劝不听,反被囚辱。这消息传至齐国,孙子遂奏准了齐王,率了二十万大兵,以袁达为先锋,浩浩荡荡,杀奔燕国而来。子之率卒迎敌,哪里是孙子的对手。不久,孙子遂灭了燕国,杀了燕王脍及子之,凯旋回齐。 中途遇齐国的清漳太子及邹坚、邹忌劫营,皆为膑设计擒住,献给齐王。王大怒,欲斩太子。赖膑力救而免。孟子谏齐灭燕,齐王不听。孟子遂去齐。燕国自经齐人铁骑所踏,荒凉不堪,故臣军民,共立燕太子平为君,是为昭王。昭王大施仁政,收集流亡,燕国复兴。这时,齐国国舅邹坚、邹忌弑了齐王,立太子田才为君,是为愍王。国乱不治,贬田文于即墨。孙子直谏不从,遂诈死,命袁达守坟。秦国白起闻知孙子已死,大喜,领兵十万,来要七国将印。袁达与战不胜,遂将孙子尸入九仙山落草去了。而燕、魏、韩三国也各起大兵,合秦兵来攻齐。苏代设计,诓了诈死的孙子出来救齐。孙子写了一封书给四国,劝其回兵。四国知孙子诈死,果然俱各回军而去。孙子入朝,见齐王不改前非,依然暗出齐城,潜身归云梦山。却说燕国有一个大贤乐毅,乃黄柏杨徒弟,学成文武全才,遂欲下山求名。途遇孙子,谈论世事。毅先往齐,不遇。次往魏。魏王任之为大夫。这时,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招贤士。毅欲报齐仇,复去魏而投燕。昭王封他为亚卿,任之以国政。遂以毅为帅,率师伐齐,并合秦、越、韩、魏四国之兵,威势甚大。 齐国孙膑、袁达、苏代、田单诸人皆已投闲不在朝中。以是燕兵无人可敌,破齐七十余城,入齐都。齐王仅以身免。燕仇遂很痛快的报复了。毅四处追捉齐王,终于被他捉住杀了。固存太子飘流在外,逃至即墨田单处。乐毅围攻即墨,久久不下。单作书请孙子下山。孙子辞了师父鬼谷先生下山助齐。他使了一个反间计,使燕王召回乐毅,别遣骑劫代他。孙子并教田单使一火牛计,杀得燕兵片甲不回,只逃去骑劫及大将石丙二人。齐新王遂归临淄,重兴国家。燕王杀了骑劫,仍命乐毅为帅,第二次兴师图齐。齐邦则以孙子为帅,袁达等为将,率师迎敌。孙子只身入燕营,欲说乐毅回师。毅不从。二人遂互以阵法及勇将相斗,各显神通,不相上下。 乐毅数次被捉,不料捉的都是假的。其后,真乐毅被捉一次,孙子又放他回去。乐毅敌孙子不过,遂去请了师父黄柏杨下山。柏杨布了一个迷魂阵,陷孙子、袁达等在内。鬼谷子再三的被请,方才下山来破阵救徒。经了无数的周折,由鬼谷子主持着五国军兵九十万,打破了迷魂阵,救了孙子出阵,燕兵大败。却有秦国白起率了大兵来助燕。七国混战,杀人无数。黄柏杨终于抵敌鬼谷子不过,遂决意与鬼谷讲和,不再攻齐。众仙大受封赠,皆各归山。自此天下太平,诸国无事。 这部平话,气息颇与其余诸种不类。论起神怪的成分来,即《武王伐纣书》也还没有这部书浓厚。读到这部书后半的叙述黄柏杨与鬼谷子的布阵斗法一段,立刻便使我们想起了《封神传》与《前后七国志》。其气氛的鄙野,更大似《前后七国志》。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