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现代作家 > 张太雷 | 上页 下页 |
张太雷生平大事年表 |
|
1898年 诞生 6月17日 诞生于江苏常州西门外西仓街外祖父薛锦元家。本名张曾让,谱名张孝曾,字泰来。在常州读中学时用名张复,自号长铗,北洋大学读书时用名张曾让,投身革命后改名张太雷,又曾用名张椿年、张春木,俄文名马托春木(1921年在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时用名),笔名大雷、泰雷、春、大、雷、木、春年、之椿等。 1901年 3岁 随父亲张亮采、母亲薛氏、姐姐张泰临迁居江西萍乡安源路矿。 1905年 7岁 随父母居萍乡。接受父亲教授文化知识,兼习书法。 1906年 8岁 2月22日 父亲病亡。全家搬回常州西仓街外祖父家居住。 秋 考入常州西郊小学读书,插班二年级。 1911年 13岁 夏 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西郊两等小学堂。投考常州府中学堂,考试科目为国文、算术、历史、地理,顺利通过。 9月 进入常州府中学堂(辛亥革命后改称江苏省立第五中学校,现称江苏常州中学),被编入一年级三班。 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与同学瞿秋白等剪掉头上的辫子。 1912年 14岁 10月 随全校师生赴宜兴游览。 1914年 16岁 6月 随全校师生至上海参观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江苏省预备出品展览会。返校途中游览苏州等地。 本年 曾一度倾心于基督教。 1915年 17岁 6月 临近暑期,因支持被校方开除的同学李子宽,被校方“警告”,决意投考他校,遂离开常州五中,此时距离中学毕业还有一个学期。 8月 偕李子宽等同往上海参加北京大学预科的招生考试,被录取。 12月 在上海报考北洋大学(现称天津大学)法科预备班,考试科目为国文、英语、外国历史、地理等课程,被录取。 1916年 18岁 1月8日 进入北洋大学法科预备班学习。 9月 升入北洋大学法科法律学门己班学习。学习刻苦,经常出入法律图书馆,并注重体育锻炼。 1917年 19岁 4月 在天津与常州中学旅津校友聚会并合影留念。 1918年 20岁 6月 作为北洋大学的学生代表之一,参加北京学生向当局的示威、请愿活动,与马骏、郭隆真以及北京“学生救国会”代表许德珩等建立联系。 夏 奉母命回常州与陆静华结婚。 初秋 在天津《华北明星报》(英文)兼职翻译、编辑。 秋 任俄籍汉学家、俄共(布)秘密党员鲍立维的英文翻译,接触苏俄进步报刊、文献,秘密翻译一些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苏俄新貌的文章,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 1919年 21岁 2月 在天津发起组织中国大学生最早的进步团体之一——“社会改造社”。其宗旨是变革黑暗的旧中国,建设一个民主自由的、有科学文化的新中国。 5月 五四运动爆发。在天津参加“北洋大学学生会”、“天津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以及“天津各界联合会”组织的爱国活动。 6月1日 与北洋大学同学林汝植、陈汝良、李则昂一起赴塘沽演讲。 6月 参加天津各界联合会与天津学生联合会组织的爱国反帝活动。与北京大学李大钊建立联系,与时在北京政府外交部立俄文专修馆就读的瞿秋白有来往。 8月下旬 作为天津各界请愿代表之一,赴京请愿,要求释放被捕学生。 12月10日 天津男女学校学生合组的新天津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被选为筹备演讲委员会筹备员。 1920年 22岁 1月 参加北洋大学反对校长冯熙运的学潮。 2月 李大钊在送陈独秀来津并帮助他转乘轮船去上海后,在天津会见苏俄友人和天津的先进分子,共同研究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形式问题。 3月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与天津一部分同学于方舟、韩麟符、安幸生等稍后参加。 4月15日 长女张西屏出生。 4月 经鲍立维介绍,担任来华的共产国际代表、俄共(布)党员维经斯基的英文翻译,并参加了维经斯基在北京和上海的活动。 6月 北洋大学法科毕业,未领毕业证书。 8月 参与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活动。参与北京“革命局”工作。 10月16日 在天津与即将赴苏俄访问的北京《晨报》记者、原江苏省立五中同学瞿秋白长谈,在场的还有五中同学吴南如等。 10月 加入李大钊创建的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11月 中旬 在天津与谌小岑、胡维宪、吴南如等7人创建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任书记。出版《劳报》,被查封后改名《来报》。 12月19日 与邓中夏等4人前往长辛店参加劳动补习学校筹备会议。 1921年 23岁 1月1日 与邓中夏等一起参加北京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开学活动。 2月 受命离北京赴伊尔库茨克,参加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离境前致函陆静华。 3月 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正式成立。到达伊尔库茨克,任中国科书记。 5月4日 参加旅俄朝鲜共产党代表大会开幕式,被选入主席团,代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致辞。 5月 获准成为出席共产国际三大代表,离开伊尔库茨克前往莫斯科。在莫斯科介绍瞿秋白加入共产党。 5—6月 与共产国际驻远东全权代表舒米亚斯基共同起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致共产国际三大的长篇报告。这是中共历史上第一次向共产国际所作的介绍中国国内全面情况的报告。 6月 起草关于殖民地问题致共产国际三大的提纲(草案)。该草案在7月11日共产国际三大的“东方问题委员会”会议上提出。 6月22日—7月12日 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三大。所准备的长篇报告未在大会上宣读或散发,会后刊登于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机关刊物《远东人民》1921年第3期(稍有删节)。在大会第23次会议讨论东方问题时,作了5分钟的简短发言。 7月9—23日 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青年共产国际二大,与俞秀松、陈为人联名向大会提出报告,当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并受委托回国主持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整顿工作。 7月 参与筹备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起草关于召开远东大会的呼吁书。 8月 从伊尔库茨克回国抵上海,担任共产国际驻远东代表马林(亨克·亨德里克斯·斯内夫利特)的翻译兼助手,并负责联络与组织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选派代表去苏俄参加远东大会事宜。期间,回常州探亲。 9月1日 在《新青年》第9卷第5期发表译文《对于华盛顿太平洋会议》。这是迄今看到的张太雷最早在国内公开发表的译文。 9月 协调陈独秀与马林在中共与第三国际及与国民党关系问题上的意见分歧。 10月初 根据马林指示,以中国留日学生名义秘密赴东京,经过施存统介绍,与日本社会主义者界利彦、近藤荣藏等商谈参加远东大会事宜。 10月中旬 回国。后与马林等人一起营救被法国巡捕房逮捕的陈独秀、杨明斋、包惠僧、柯庆施、高君曼等人。 11月21日 陪同马林在上海会见孙中山代表张继。国民党决定派张秋白为出席远东大会代表,同时邀请马林去桂林访问孙中山。 11月 主持正式恢复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工作,起草《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章程》。 12月 陪同马林南下,经湖南前往广西,会见孙中山。在长沙,访问文化书社,会见毛泽东等人,出席当地青年团体会议。到桂林后,陪同马林与孙中山长谈3次。 1922年 24岁 1月上旬 陪同马林由桂林去广州,与张继及陈炯明会谈,出席在广州和海陆丰的青年集会。当时正值海员大罢工,就近考察工人运动情况。 3月 陪同刚到上海的青年共产国际代表达林,继续整顿青年团的工作,并共同会晤陈独秀。 4月初 陪同达林到北京。参加并指导青年团在北京开展的非基督教联盟的活动。达林会见苏俄驻北京的外交使团团长裴克斯,得到苏俄政府正式授权,以全权代表身份与孙中山进行谈判。 4月 陪同达林返沪。受命与达林等筹备即将在广州召开的青年团全国代表大会,起草团纲、团章。受命以中共代表身份偕同达林与孙中山进行联络。 4月26日 到达广州。后陪同达林会见孙中山,商谈国共合作问题。 4月底 参加由沪来粤的陈独秀召集的党内工作会议,讨论即将在广州召开的全国劳动大会、青年团全国代表大会以及国共合作问题。 5月1日 代表社会主义青年团在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上致贺词。 5月5—10日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主持开幕式,致开幕词并作关于团纲和团章的草案报告。大会最后一天,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执行委员还有高尚德(高君宇)、施存统(方国昌)、蔡和森、俞秀松。施存统被推选为书记。 6月 指导广东青年团的改组工作。致函在上海的施存统、蔡和森、俞秀松,报告广州形势,指出《广东群报》仍为陈炯明掌握,应改组。 7月16—23日 在上海列席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7月26日 在上海参加团中央执委会会议。与罗章龙被委派为参加青年国际三大代表。 8月2日 在上海参加团中央执委会会议。会议决定批准施存统因病辞职的请求,由高尚德继任书记,空缺的执委会委员由候补委员冯菊坡代理。 8月12日 马林抵达上海。 8月中下旬 在上海陪同马林与陈独秀、邓中夏等商谈国共合作事宜。 8月25日 陪同马林与陈炯明兵变后来到上海的孙中山会谈。马林向孙中山介绍共产国际关于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的决定。孙中山表示深感与苏俄建立更紧密的联系的必要性。 8月29—30日 参加杭州西湖会议,讨论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指示。与会代表还有马林、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尚德。会议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条件下,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9月4日 陪同马林、陈独秀参加孙中山在上海召集的国民党各省市负责人会议,讨论改组国民党问题。在此前后,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9月8日 在上海参加青年团中央执委会会议,被推为经济部主任、《先驱》编辑。 9月中旬 赴广东调查广东党组织问题,督促党团组织改组整顿,处理人事问题。此前,广东党组织在陈炯明兵变后拒不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立即脱离与陈炯明的关系,转而支持孙中山的指示。其领导人谭平山被调离广州,陈公博、谭植棠受处分。党团组织一度陷于混乱状态。改组后,冯菊坡、罗绮园分任党、团书记。 10月上旬 回沪向中共中央汇报广州之行。 10月30日 在上海参加团中央执委会会议。会议通过蔡和森、高尚德、俞秀松提出的辞职请求,提议朱务善、阮永钊、贺昌接任,改选施存统为书记。会议决定,团中央机关随同中共中央机关迁移到北京。 11月30日 次女张西蕾出生。 12月4—16日 青年共产国际三大在莫斯科召开。缺席当选为执委会委员。 12月下旬 在北京参加团中央执委会会议,讨论青年团二大召开问题。 1923年 25岁 1月21日 被孙中山任命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干事。 2月下旬 二七惨案后,中共中央机关、团中央机关迁回上海。随之回上海。 5月14日 青年团中央执委会在北京开会。缺席。被推为青年团参加中共三大代表。 5月下旬 离沪抵广州,筹备中共三大。 5月 在《向导》第27、28期发表《外国统治下的商人政府》、《为废止棉花出口禁令告中国实业家》等6篇评论文章,指出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封建买办势力相勾结是中国军阀混战的根源,只有把军阀和列强都推倒,中国才能统一。 6月10—11日 参加中共三大预备会议,与刘仁静负责起草青年运动决议案。 6月12—20日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6月23日 作为马林翻译,列席中共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6月 在《向导》第29、30期发表《羞见国民的中国国民党》、《国民党目前之两种责任》等6篇文章,批评国民党只重视和军人政客打交道而忽视宣传和组织群众进行政治斗争。 7月上旬 回上海,参与《向导》编辑工作,主要负责撰写国际政治、经济方面的文章。 7月下旬 中共中央机关从广州迁回上海。 7月 在《前锋》创刊号上及《向导》第33、34期发表《乞丐嘴里的上海社会资本主义文化》、《近代印度概况》等4篇评论文章。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解释国内国际问题,揭露帝国主义列强剥削压迫本国劳动人民及殖民地的本性。 8月3日 在上海参加团中央执委会会议,商讨青年团二大筹备事宜,决定《先驱》出至25期终止。 8月12日 在上海参加团中央执委会会议,被允准赴莫斯科参加青年共产国际执委会会议。 8月16日 参加“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苏联方面称之为“孙中山军事代表团”)离上海。后经大连、满洲里于9月2日到达莫斯科。代表团组成人员还包括蒋介石(团长)、沈定一、王登云。 9月3日—11月29日 参加“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在苏活动。先后会晤俄共(布)中央书记鲁祖塔克、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斯克梁斯基、红军总司令加米涅夫、俄共(布)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加里宁、外交人民委员契切林、教育人民委员卢那察尔斯基、陆海军人民委员托洛茨基等军政界要人,考察红军、军事院校,探望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学员,参加共产国际执委会会议。 11月底 未随蒋介石等回国,留在莫斯科,参加青年共产国际执委会工作,兼任中国青年团驻青年共产国际代表。 12月23日 长子张一阳在常州出生。 1924年 26岁 1月21日 列宁逝世。参加随后的迎灵、守灵、葬礼等哀悼活动。撰写了哀悼文章《列宁底死》,提出中国人民也是无限的悲哀,更须努力干革命的事业,以补偿领袖死了对于革命的损失。 5月 在莫斯科《农民国际》第2期上发表了《中国的农民及其革命运动》,介绍了中国农民运动的情况。 6月17日—7月8日 共产国际五大在莫斯科举行,任中国代表团秘书兼翻译。中国代表团成员还有李大钊、刘清扬、罗章龙、彭述之等。 上半年除继续在青年共产国际工作外,还与《真理报》中国部有联系,并曾到东方大学向中共旅莫支部成员传达中共三大情况,强调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必要性。 7月15—25日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代表,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青年共产国际四大,继续当选为执委会委员,并在会上发表演说。与会中国代表还有卜士奇、任弼时、王一飞等。 8月 从莫斯科回国,以青年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身份参加团中央局工作,并担任《向导》编委,为《向导》、《中国青年》等刊物撰稿。 9月4日 与邓中夏、林育南、蔡和森召开团中央局会议,传达青年共产国际四大情况,决定召开青年团三大。 9月11日 在《团刊》第10期上发表《第三国际第五次大会对于世界政治经济之观察及其现在之策略》及《少年国际第四次大会关于殖民地之新议决案》,系统介绍国际召开的两个会议精神。 9月 执教上海大学,讲授英文。接母亲、夫人陆静华及子女到上海共同生活数月,与瞿秋白、蔡和森夫妇、李立三夫妇等一起住在中共中央机关内。 10月8日 在《向导》第86期发表《辛亥革命在中国国民革命上之意义》,指出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12月下旬 参加团中央局会议,讨论筹备青年团三大。 1925年 27岁 1月11—22日 在上海以青年团代表参加中共四大,与张伯简、张秋人、恽代英、任弼时起草关于青年运动的草案,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分工负责青年团。 1月26—30日 在上海主持召开青年团三大,作政治报告,并当选为团中央总书记兼妇女部主任、会计,任《团刊》编辑。团中央局的成员还有恽代英、任弼时、张秋人、贺昌。 2月2日 主持团中央局会议。会议对各地团的组织工作进行新的部署。 2月—4月 与任弼时、恽代英等共同签发团中央多篇通告。 5月2日 在《中国青年》第77、78期合刊上发表《五四运动的意义与价值》,纪念五四运动。 5月5日 与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联名签发《中共中央与青年团中央通告第30号——关于加强对国民党工作》。 5月6日 受命赴广州,代替瞿秋白之职,担任国民党顾问鲍罗廷的助手和翻译,同时进入中共广东区委和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工作。其团中央总书记职务,由团中央候补执委、学生部主任林育南接替。 6月23日 与中共广东区委主要负责人陈延年、周恩来等领导省港罢工工人以及广州各界群众10万人举行示威游行,抗议帝国主义的暴行,发生“沙基惨案”。 6—8月 与鲍罗廷、陈延年、苏兆征、邓中夏、周恩来等商谈省港大罢工等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处理工作。 7月1日 广州国民政府正式成立,鲍罗廷为高等顾问。 秋 兼任中共广东区委宣传部长。 12月20日 在毛泽东主编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机关刊物《政治周报》第3期发表《广东政府内政上的两大政策》,指出:“革命政府的整理广东非特是为广东人民的福利,更是为发展全国的革命运动,以谋全国人民的解放与福利。” 1926年 28岁 1月 陪同鲍罗廷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任翻译。 2月4日 鲍罗廷夫妇离粤赴北京。 2月7日 中共广东区委机关刊物《人民周刊》创刊,任主编。主编前29期,以雷、太雷、大、大雷、木等署名发表文章70多篇,成为该刊的主要撰稿人。 3月12日 在《人民周刊》第5期发表《纪念孙中山先生》。指出中山先生主义的中心是革命。中国国民革命的成功,要靠民众的势力,要有一个有纪律的党,要与世界被压迫民众共同奋斗。 3月20日 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与毛泽东、陈延年、周恩来和苏联顾问在鲍公馆就事件交换意见,商讨对策。 3月27日 在中共广东区委举办的第二期干部训练班讲授《目前时局与党的策略》。 春 在粤区干部训练班讲课。为培训党团骨干,中共广东区委举办粤区干部训练班。每期学习时间大约一个月左右。课程有《共产主义ABC》、《社会发展史》、国内外形势以及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军事运动、学生运动、妇女运动等。担任该班讲课的还有陈延年、周恩来、穆青、邓中夏、苏兆征、黄平、邓颖超等。 5月4日 在《人民周刊》第11期发表《五四纪念告广东学生》,揭露帝国主义、国民党右派分裂广东学生运动的阴谋,提出“回复五四学生团结精神”口号,论述加强广东和各地学生运动团结的意义。 5月15—22日 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召开,通过《整理党务案》。 5月22日 为被迫撤出国民党的共产党员作报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会同中共广东区委,将从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及黄埔军校撤出的共产党员,集中在大佛寺举行“高级训练班”,由周恩来担任班主任。 5月23日 受中共广东区委委托,就“整理党务案”问题为区委草拟宣言,揭露“帝国主义者及一切反革命派百般阴谋破坏革命势力,尤以国民党为其破坏之主要目的物”,他们“散布谣言,离间挑拨,以图酿成革命势力之内部分裂”。重申:“共产党永远以革命利益为前提”,号召“革命势力团结起来,打倒反革命的分裂阴谋”。 5月 在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中国革命问题》。 6月10日 在《人民周刊》第14期发表《到底要不要国民党?》,指出攻击共产分子不是共产分子问题而是国民党生死的问题,是整个国民革命的问题。文章引起蒋介石强烈不满。 7月上旬 离粤赴沪。 7月9日 广州国民政府誓师北伐。 7月12—18日 在上海参加中共四届三中全会扩大会议。 7月下旬 离沪返粤。 8月19—26日 参加远东局和中共中央代表团联席会议。与会的还有瞿秋白、张国焘、陈延年、周恩来、维经斯基、拉菲斯、阿莫索夫、鲍罗廷等。会议讨论党际间会议、召开国民党非常代表大会、左派和共产党人在国民党代表大会召开前的行动纲领等问题。 9月上旬 参加广东区委与远东局(调查)成员谈话,讨论有关广州政治关系等问题。 10月底 辞去中共广东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及《人民周刊》主编职务。 11月16日 随鲍罗廷以及国民政府委员宋庆龄、徐谦、孙科、陈友仁等离开广州北上,参加筹备国民政府迁都事宜。 12月3日 在南昌与鲍罗廷参加南昌民众欢迎大会,翻译鲍罗廷演讲,瞿景白笔记。 12月7—8日 同鲍罗廷、宋庆龄在庐山与蒋介石商讨国民政府迁都等问题。 12月10日 与鲍罗廷及徐谦、宋庆龄等部分国民政府委员抵达武昌。 12月11日 在汉口与鲍罗廷等参加十几万人的民众大会。 12月中旬 参加中共中央汉口特别会议。后加入中共中央汉口临时委员会,其他成员有张国焘、项英、罗章龙等,张国焘主持。 12月28日 参加在武昌举行的会议,翻译鲍罗廷在会上作的《英帝国主义最近对华政策》报告。 12月 受聘担任湖北省党务干部学校教员。该校于1926年11月创办,由国民党湖北省党部领导,主要培养党务干部,共产党人钱亦石担任校长,许多共产党人在校任教,学员来自湖北各县。 1927年29岁 1月上旬 陪同鲍罗廷出席武汉各界人民集会,翻译鲍罗廷演说。 1月中旬 随鲍罗廷等搬入鲍公馆,继续担任鲍罗廷的助手和翻译。 4月4—7日 参加中共中央执委会、中共湖北区和共产国际代表团联席会议,作反对帝国主义干涉报告。 4月12日 上海发生四一二政变。 4月18日 与鲍罗廷、陈独秀等197人被南京政府通缉。 4月22—26日 出席在武汉召开的中共中央执委会会议,讨论确定了中共五大的议事日程和中央委员会向大会的报告以及大会各委员会、秘书处的名单。被指定担任五大组成的政治委员会委员和大会秘书处成员。 4月 编辑并为之写编者序言的《鲍顾问演讲集》,由汉口《民国日报》社出版。辑录了鲍罗廷抵武汉后一两月内的演说。 4月 受中共中央指派接任中共湖北区委书记,原书记张国焘调中共中央工作。由卜世奇接替他担任鲍罗廷顾问的翻译。中共湖北区委机关设在武昌。 4月27日一5月9日 出席在武汉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5月2、3日和5日的会上作了发言。当选为中央委员。 5月10日 出席五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5月11日 中共湖北区委改为中共湖北省执行委员会,与陈潭秋、郑超麟组成省委常委会,任书记。 5月21日 主持湖北省委会议,通过《对工人政治行动议决案》。 5月25日 经中央常委会决定,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委员会党报筹备委员会委员,瞿秋白为书记。 6月6日 列席中共中央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汇报湖北省委组织状况,以及湖北全省党的工作、工农运动、军事工作等。 6月14日 经中共中央决定,担任中共出席国共两党谈判的代表之一。 6月15日 主持湖北省委召开的各县共产党负责人会议,传达中共五大精神。湖北省委作了工作报告,针对日益恶化的政局,准备采取“整军经武”重要措施。 6月中旬 主持中共湖北省委制定《关于对国民党工作及工运、农运工作之策略要点》。 6月26日 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与共产国际代表团联席会议,讨论政治形势和共产国际指示。 6月28日 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讨论如何应付即将发生的突然事变,决定公开宣布解散工人纠察队。 7月12日 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会议,由鲍罗廷主持,决定改组中央政治局。与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共5人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代行中央政治局职权,停止了陈独秀的领导职务。 7月15日 江精卫等召开武汉国民党中央“分共会议”,公开背叛革命。罗亦农由江西调到湖北,接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 7月25日 出席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会会议。与会的还有张国焘、周恩来、李维汉及共产国际代表罗米纳兹。会议决定以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义在南昌举行起义。同时,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会还决定:立即实行湘、鄂、赣、粤四省秋收暴动和举行武汉工人总同盟罢工,以牵制敌人兵力,保证南昌起义胜利进行。 7月26日 参加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会会议,讨论共产国际关于南昌起义问题的来电,并决定派张国焘赴南昌,“以坚决前敌之发动”,并参与起义的领导和决策。 7月27日 鲍罗廷等苏联顾问离开武汉,取道西北返回苏联。 7月29日 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会发布《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致中国国民党革命同志书》,号召革命的国民党员团结起来,“努力建设国民党的新中心”和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打倒背叛了中山革命主义并已成为“封建资产阶级反动联盟”之工具的蒋、汪伪国民党中央。 8月3日 出席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会召开的讨论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准备情况的扩大会,与李维汉一起首先向会议报告与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等谈话的情况与结果,并在讨论中发表个人意见。 8月7日 出席在汉口举行的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这次会议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中央军委代表、共青团中央代表和湖北、湖南地方党委的的代表共21人,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和3位俄国同志参加了会议。 8月9日 出席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提出愿去广东工作的请求,被批准。会议决定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组成中央常委会。 8月11日 参加临时中央政治局会议,被任命为南方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与杨殷、黄平组成临时南方局开展工作。中央常委会确定其赴粤之任务是:传达中央紧急会议之决议,准备全省特别是东江地区的暴动。 8月19日 与黄平从武汉到达香港。 8月20日 在香港主持召开中共广东省委会议,传达八七会议精神。详细讨论了广东全省的暴动计划,并改组广东省委。 8月22日 写信给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汇报工作,并附上省委接受八七会议决议之决议案,省委委员名单和省委制订的暴动计划、口号、军事编制与暴动工作大纲等,请中央常委会审查批准。 8月28日 赴广州,了解广州市委准备暴动情况。 9月12日 从广州返回香港,主持召开中共广东省委会议,讨论对广州工作大纲。决定派黄平、杨殷两人回广州指导暴动的准备工作。 9月16日 给中央写信,详细报告广东敌我双方军事形势。 9月20日 向中央报告南方工作情况。派广州军委书记黄锦辉回广州调查军事情况,派木青回广州任共产国际代表纽曼(毛子)的翻译。 9月21—23日 离开香港赴潮汕地区,接应南昌起义部队攻占潮州、汕头,与周恩来、贺龙、叶挺、张国焘等会合。 9月26日 在汕头参加南方局会议,被推为南方局书记。 9月27日 在汕头致中共中央紧急信,报告南昌起义部队攻下汕头后的军事活动。 9月29日 从汕头给广东省委写信,推进广州暴动的准备工作。 9月30日 随南昌起义部队撤出汕头。 10月13日 从广东脱险回到香港。 10月15日 主持南方局和广东省委联席会议,作题为《“八一事件”之经过、失败原因及其出路》的报告,总结了南昌起义及潮汕人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会议通过了《最近工作纲领》,坚持在广州举行暴动的既定方针。 10月16日 广东省委向中央报告南方局和省委联席会议情况以及改选后的南方局及省委成员名单。与周恩来、恽代英、黄平、杨殷、彭湃共6人为南方局委员;继续任广东省委书记。 10月20日 幼子张知春出生。 10月22日 到达上海,与中央研究有关广州暴动的问题。 11月9—10日 参加临时中央政治局在上海召开的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最近组织问题的重要问题任务议决案》等。 11月20日 离开上海赴香港。 11月22日 在香港写报告给中央政治局,报告广州暴动的准备情况;并决定赴广州,处理广州市委与共产国际代表纽曼关于广州暴动要不要争取张发奎参加的争论问题。 11月26日 从香港到达广州,主持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议。黄平、陈郁、吴毅、沈青、王强亚和国际代表纽曼等参加,研究广州暴动的准备情况。会议决定发动广州暴动。与黄平、周文雍组成暴动总指挥部——革命军事委员会,任总指挥。随后,任命叶挺为起义军事总指挥,叶剑英为副总指挥。 11月28日 写信给在香港的省委常委恽代英、张善铭、沈宝同,报告11月26日会议情况。广东省委发布《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员会号召暴动宣言》,宣布广州暴动的政纲,号召工农兵夺取一切武装,保卫广州,准备为广州苏维埃而战争。 12月4日 召集教导团、警卫团及黄埔军校特务营等单位的中共党员和革命骨干分子200余人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旁举行秘密会议,代表广东省委作起义的动员报告。 12月6—7日 召集在广州的省委成员开会,讨论起义后建立苏维埃政府职员名单、起义政纲、宣言、文告以及起义的策略等问题,通过了苏维埃政纲、宣言以及行动部署,被推选为人民海陆军委员、代理广州苏维埃政府主席(主席是苏兆征,未到任)。决定12月12日举行起义。 12月7日 主持召开秘密的工农兵代表会议,通过工农兵代表会议执行委员会名单。 12月8日 召开各行业支部书记联席会议,向他们报告起义政纲及起义的准备情况;工人赤卫队则以联队为单位,召开各级干部会议,研究如何破坏敌人防御,进一步发动群众,夺取政权。 12月10日 存放武器的米店被敌人察觉,张发奎电令黄琪翔由江西前线回广州镇压革命,局势突然发生变化。主持召开省委紧急会议,决定在12月11日凌晨提前起义。 12月11日 凌晨,偕同工农红军总指挥叶挺、秘书长恽代英以及工人赤卫队代表等,在教导团的一位连长陪同下来到四标营,领导教导团革命官兵誓师起义。凌晨3时半,广州起义爆发。天亮前,除少数敌军据点外,起义军已占领了珠江北岸大部分地区。上午6时,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主持广州苏维埃政府和工农兵执委代表举行第一次联席会议,通过《广州苏维埃宣言》。晚,主持召开指挥部紧急会议,讨论时局,决定以教导团和工人赤卫队为基础,迅速扩建工农红军,并将战线推移到郊外等。 12月12日 中午,参加“广东工农兵拥护苏维埃政府大会”,在会上发表演说。会后,与国际代表纽曼乘车赶赴大北门指挥战斗。车至大北直街(现解放北路)附近,遭敌人伏击,壮烈牺牲。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