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杨振声 > 说实话 | 上页 下页
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


  自新文学运动以来,合戏剧,小说,新诗,散文计算一下成绩,要推散文的成就最高。其次是小说,也因为与散文最近的原因。诗是迟放的花枝。戏剧呢,直至抗战以来,因为它是宣传比较有力的工具,才吸引了许多有才能的作家,不断努力的写作。到今天似又为电影所转移。但无论如何,都还比不上散文的成就。在散文上成就甚早并且提倡小品文使它成为一时风气的,朱自清先生便是最重要的一个。

  近代散文本早已撕破了昂然道貌的假面具,摘去了假发,卸下了皂袍;它与一切问题短兵相接,与人生日常生活相厮混,共游戏。一句话,它不再装腔作势,专为传道者与说理者作工具,而只是每个人宣情达意的语言符号。这里便发生了三个问题:

  一,我们叫这种散文是小品文,意思若是说另有一种大品文或雅文,专供大人先生之用,这误会还小;若是认为小品文其品不庄,只供文人游戏笔墨,以是不敢当散文之正统,只能自居于散文之旁支小道,这误会可就大了。直截了当的说,现代散文就是这个样子。随便你怎么叫,叫它身边随笔(Personal essay)也好,叫它小品文也好,它虽不完全接受散文的传统,却自然而然的成为散文的正宗。它可以写身边琐事,也可以讨论国家大事;它可以说理,也可以抒情;它可以诙谐,也可以庄重。它只是把一切问题,那怕是哲学的与科学的,说得更自然、更亲切,“就近取譬”罢了。“呼,仆夫,宜君王之欲杀汝而立职也,”不失为正经;“颗颐涉之为王沉沉者”,也不失为正史。韩愈的《毛颖传》,虽句句规模《史记》,其内容仍是游戏;柳宗元的《李亦传》,虽章法取诸正史,虚诞比之寓言。可知小品不小品,并不在乎文字的雅俗。现代散文可以让孔子“莞尔而笑”,这并不失为圣人之徒,只不是假道学罢了。

  二,散文与戏剧,小说,甚至诗,并没有严格的此疆彼界。《左传》,《檀弓》,《史记》,《庄子》更多的是戏剧与小说成分。惟其如此,乃更为后来谈古文者所推崇。不以语录,戏曲,小说入文,只是想自立宗派的人妄立信条。可怪的是:他们本想模仿《左》、《史》,却正把《左》《史》的好处遗漏了。至若后起的散文诗(Poetic Prose),更说明了诗境可以用散文写,而诗与散文并无界限了。

  现代散文的运用,就在它打破了过去的桎梏,成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它写人物(charaeterization)可以如小说,写紧张局面(Dramatic Situation)可以如戏剧,抒情写景又可以如诗。不,有些地方简直就是小说,就是戏剧,就是诗。它的方便处,在写小说而不必有结构,写戏剧而不必讲场面,写诗而不必用韵脚,所以说它本体还是散文。

  三,上面所说的两种特质,朱先生的散文都做到了。不但做到,而又做得好。所以他的散文,在新文学运动初期,便已在领导着文坛。至此我倒想讨论他散文的第三点,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那便是他散文所用的语言。自新文学运动以来,一般最大的缺陷是对于文学所用的语言缺乏研究与努力,而语言却又正是文学建立的基础。不错,大家改用语体文了。可是用的是怎样的语体呢?一般说来,是蓝青官话,有的掺杂上过去的语录与白说小说的白话,有的糅合了外国的语法与学术上的名词。结果是不文不白,却雅俗共赏;不南不北,却南北皆通;不中不西,却翻译适用。因此也就马马虎虎把语言这一关混过去了。

  混是混过去了,应用也勉强可以,可是缺乏了一种东西,那便是语言的灵魂,怎么说它也不够生动,没有个性,又不贴近日常生活。这也就说明了新文学为什么打不进民间去。在抗战前我们便有“大众语”的运动,可是很少有人去从大众学习语言。抗战期间我们又有“文学入伍”与“文学下乡”的口号,可是文学始终不肯入伍,也不肯下乡。文学体裁与内容诚然有问题,而最基本的问题还是语言的隔行。

  朱先生自始就注重北平的方言,尤其近几年来,他在这方面的成就很可观。在他的文章中,许多的语句都那么活生生地捉到纸上去,使你感到文章的生动,自然与亲切。同时他用来很有分寸,你不觉得像听北平话那么——油嘴子似的。这里发生了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完全用一种方言——比如北平话,写文章;用方言,文字才生动,才有个性,也才能在民间生根。可是方言有时就不够用,特别在学术用语方面。并且若是全用北平话,也觉得流利得有点俗。朱先生在这方面的主张,是以北平话作底子而又不全用北平话。那也就包含一个结论,便是:我们文章的语言,必须是出发于一种方言,这是语言的真生命;然后再吸收他种方言术语,加以扩大,成为自创的语言。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继续研究与不断努力的。

  最后,我觉得朱先生的性情造成他散文的风格。你同他谈话处事或读他的文章,印象都是那么诚恳,谦虚,温厚,朴素而并不缺乏风趣。对人对事对文章,他一切处理的那么公允,妥当,恰到好处。他文如其人,风华是从朴素出来,幽默是从忠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他的散文,确实给我们开出一条平坦大道,这条道将永久领导我们自迩以至远,自卑以升高。

  一九四八年八月二十四日,北平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