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现代作家 > 郁达夫 | 上页 下页
郁达夫简介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著名作家、革命烈士。

  早年曾留学日本,毕业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 精通日、英、德等外语。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新加坡、印尼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

  1945年9月17日,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岛丛林。1952年,被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证书。

  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怀鲁迅》等。

  ***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十二月七日,郁达夫出生于浙江省富阳市满州弄(现更名达夫弄)的知识分子家庭。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郁达夫的父亲去世,家庭陷入了窘迫的境地。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郁达夫进入私塾读书。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就读富阳县立高等小学。

  清宣统二年(1910年),郁达夫一同考入杭州府中学堂,与徐志摩、厉麟似同学。后又到嘉兴府中学和美国教会学堂等校学习。

  宣统三年(1911年),进入蕙兰中学读书;在这一时期,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

  民国元年(1912年),考入浙江大学预科,因参与学潮被校方开除。

  民国二年(1913年),随长兄郁华(曼陀)赴日本留学。

  民国三年(1914年)七月,考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部特设预科,并开始尝试小说创作。

  民国四年(1915年)七月,东京第一高等学校,特设预科,毕业。

  民国四年(1915年)九月十三日,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医学部入学。

  民国五年(1916年)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改读法学部政治学科。

  民国八年(1919年)七月,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毕业。

  民国八年(1919年)十一月,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进入经济学部学习,留学期间,郁达夫阅读了大量外国小说,尤以俄、德小说居多。

  民国十年(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组创文学团体“创造社”,同年,开始小说创作。

  民国十年(1921年)十月十五日,他的首部短篇小说集,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出版,轰动国内文坛。

  民国十一年(1922年)三月,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于经济学部毕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同年郁达夫回国,在安庆法政专校教授英语(一说为安庆一中),与当时同为该校教员的陶希圣颇有交往。

  民国十二年(1923年),辞职,出任北京大学讲师,讲授统计学。

  民国十三年(1924年),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任教,为期仅一年。

  民国十五年(1926年),任教于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年底辞职,返回上海后,郁达夫开始主持创造社出版工作,发表了《小说论》《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

  民国十七年(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

  民国十九年(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郁达夫为发起人之一,但不久即退出,同年任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仅四个月。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十二月一日,郁达夫在《现代》(2卷2期)上发表短篇小说《迟桂花》。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郁达夫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四月,由上海移居杭州,创作大量的山水游记和诗词。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郁达夫任浙江省政府参议。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担任《中国新文学大系》内的《散文二集》之主编。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二月,应福建省主席陈仪之邀,出任福建省参议兼公报室主任。在福州,郁达夫号召文化界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十月二十四日,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写《怀鲁迅》一文。十一月,访问日本。十二月十七日,在离日归国途中访问台湾,会见杨云萍、黄得时等文化界人士。抗日战争初期,郁达夫任《福建民报》副刊主编。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八月,成立了“福州文化界救亡协会”,郁达夫被公推为理事长。并与杨骚一起担任《救亡文艺》主编。在47天内,郁达夫发表的作品就有20篇(其中连续8天每天写一篇)。他在光禄坊寓所为文学青年程力夫的题词中写道:“我们这一代,应该为抗战而牺牲。”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三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在武汉宣告成立,郁达夫赴武汉担任政治部设计委员,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会上周恩来和郭沫若相继发表演说,郁达夫并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任研究部主任以及《抗战文艺》编委。期间曾赴徐州劳军,在各前线参访。

  台儿庄大捷后,郁达夫受命作为特使率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代表团到台儿庄劳军,巧遇想去台儿庄考察、但未获批准的美驻华武官史迪威。后经郁达夫协调,李宗仁答应史迪威到台儿庄考察。史迪威后来写了一篇关于台儿庄战役的详细报告,在一份军事杂志发表,在美国政府和军方引起了很大反响,促使美国开始对华援助。这次前线考察让郁达夫受到了极大鼓舞,他回到武汉写了一系列文章,热情讴歌了中国军民坚决抗战的英雄气概。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应新加坡《星洲日报》邀请,郁达夫前往新加坡参加抗日宣传工作,在船上他写下了《岁朝新语》,坚信“中国决不会亡,抗战到底,一定胜利”。

  在担任《星洲日报》主笔期间,他还同时编四五种刊物,发表了400多篇支援抗日和分析国内外政治、军事形势的政论、杂文、文艺杂论等,宣传抗日,海外华侨纷纷捐款捐物支持抗战,许多华侨回国参加抗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新加坡文化界同仁在中共党员《南洋商报》主编胡愈之的领导下成立“星洲华侨文化界战时工作团”,郁达夫任团长兼任干部训练班主任,胡愈之任副团长。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一月一日,郁达夫发表旧体诗《雁》,指出“文化人要做识风浪的海鸥”。同日发表政论文《估敌》,全文三千余字,分析日军动向,剖析敌人虚弱本质,曰“敌国内既无可调之兵,国外亦无存聚之货”“最后的胜利,当然是我们的”。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郁达夫与关楚璞、姚楠、许云樵等文人创建新加坡南洋学会。

  民国三十年(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星华文化界战时工作团”团长和“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总会”执行委员,组织“星洲华侨义勇军”抗日。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年初,郁达夫出席了由陈嘉庚领导成立的“新加坡文化界抗敌联合会”成立大会,被选为新加坡文化界抗日联合会主席。成为新加坡华侨抗日领袖之一。二月,新加坡沦陷后,胡愈之、郁达夫等参加抗战委员会的28位文化界人士流亡到印尼苏门答腊岛中西部的巴亚公务市,郁达夫化名赵廉,开了一家“赵豫记”酒厂,后来日本宪兵得知他精通日语,胁迫他当了7个月的翻译。其间,他暗中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

  抗战胜利后,陈嘉庚曾对中共国外统一战线负责人夏衍说:“那时郁达夫不仅掩护了我,还援救了许多被日本人逮捕的华侨。”一位马来西亚共产党负责人说:“没有他的帮助,我们的组织会遭到不可补救的损失。”

  1945年8月29日晚,在南洋的一个小市镇失踪;9月17日,被日本宪兵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

  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妻子】

  郁达夫结过三次婚,三位夫人分别是:孙荃、王映霞、何丽有。

  1917年8月28日,奉母命与孙荃订婚。孙荃(1897年10月16日—1978年3月29日),原名孙兰坡,小字潜媞,浙江富阳人。大约在1917年10月16日之后,改名孙荃,字兰坡。郁达夫有七言绝句题为《为某改字曰兰坡名曰荃》。订婚之后郁达夫前往日本留学。1920年正式结婚。生有两子两女:龙儿(长子,早夭)、黎民(原名洁民,小名文儿,长女,1925年-)、天民(次子,已逝)、正民(次女,已逝)。

  1927年1月14日,他认识杭州人王映霞。王映霞(1908年1月25日—2000年2月5日),本姓金,小名金锁,学名金宝琴,大约在13岁时过继给外祖父做孙女,改名王旭,号映霞,后来以映霞为名。6月5日,郁王两人订婚,孙荃和郁达夫分居。大约在翌年的3月中旬,郁王两人在上海结婚。育有四子一女:飞(小名阳春,1928年-)、静子(早夭,1929年11月-1931年?)、云(小名殿春,1931年3月17日-)、亮(小名耀春,早夭,1933年5月-1934年?)、荀(小名建春,1936年9月?-)。

  1938年7月4日,王映霞出走。翌年两人正式离婚。郁达夫在《毁家诗纪》详细记载了此事。

  郁达夫到苏门答腊后,于1943年9月15日与当地华侨女子何丽有结婚,生有一子一女。大雅(幼子,1944年—)、美兰(幼女,遗腹女,1945年—)。

  【子女】

  孙氏生育4人:郁龙儿、郁天民、郁黎民、郁正民。

  王氏生育5人:郁飞、郁静子、郁云、郁亮、郁荀。

  何氏生育2人:郁大亚、郁美兰。

  【著作书目】

  《沉沦》(短篇小说集)1921年,泰东
  《茑萝集》(小说、散文合集)1923年,泰东
  《小说论》(理论)1926年,光华
  《文艺论集》(理论)1929年,光华
  《戏剧论》(理论)1926年,商务
  《寒灰集》(《达夫全集》第1卷)1927年,创造社
  《文学概说》(理论)1927年,商务
  《日记九种》1927年,北新
  《鸡肋集》(《达夫全集》第2卷)1927年,创造社
  《过去集》(《达夫全集》第3卷)1927年,开明
  《孤独者的愁哀》(戏剧集)1927年,创造社
  《迷羊》(中篇小说)1928年,北新
  《奇零集》(《达夫全集》第4卷)1928年,开明
  《达夫代表作》(小说、散文合集)1928年,上海春野书店;1930年,现代
  《敝帚集》(达夫全集》第5卷)1928年,现代
  《在寒风里》(小说、散文合集)1929年,厦门世界文艺书社
  《薇蕨集》(《达夫全集》第6卷)1930年,北新
  《她是一个弱女子》(中篇小说)1932年,湖风
  《仟余集》(小说、散文合集)1933年,天马
  《达夫自选集》(小说、散文合集)1933,天马
  《断残集》(《达夫全集》第7卷)1933年,北新
  《浙东景物纪略》(散文集)1933年,浙江铁路局
  《屐痕处处》(散文集)1934年,现代
  《达夫日记集》1935年,北新
  《达夫短篇小说集》(上下册)1935年,北新
  《达夫游记》(散文集)1939年,创造社
  《达夫散文集》1936年,北新
  《闲书》(散文集)1936,良友
  《我的忏悔》(散文集)1936,良友
  《藤十郎的恋》(剧本)1937,上海文化书局

郁达夫

▲1926年春创造社同仁摄于广州
左起:王独清、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

郁达夫

▲郁达夫、王映霞

郁达夫

▲郁达夫

郁达夫

▲郁达夫与夫人孙荃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