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谢觉哉 > 谢觉哉杂文选 | 上页 下页
从纪念杜甫想到的


  乔木同志信:

  ……边区应该对中国的最大诗人杜甫有所纪念。

  纪念办法:建立一两处稍微象样、坚固而不浪费的纪念碑或堂,取一两处地名或文化机关名,出版一两册按新观点编撰的杜诗选注,……

  延城南关外杜甫川口有唐左拾遗杜公祠,祠系依石凿洞,石龛犹存,有“北征遗范”木匾,祠旁石壁有“少陵川”三大字,道光癸卯知肤施县事西粤陈炳琳重立并书。祠门有石刻联:“清辉近接鄜州月,壮策长雄芦子关”,亦陈炳琳撰书。没有碑,既说“重立”,可知以前是有祠的。

  把上引的故事说明如下:

  唐明皇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打进长安,杜甫带了家眷,跑到北山,在现在鄜县的大升号区①赁了几面民窑住下。他是六月到的,八月听到肃宗自立,就一个人跑去,经过沦陷区,被贼兵抓住了。到明年五月(肃宗至德二年)才辗转逃到凤翔,见了肃宗。满想可以得到“抗胡”的机会。不料因上疏救房琯,触怒了肃宗,要杀他。有人说:杜先生名太大,杀不得。肃宗乃给他华州一个小差使,许他到鄜州接家眷。《塞芦子》、《月夜》、《北征》、《羌村》诸诗,都是这时候作的。

  《塞芦子》——说那时贼踞长安,史思明、高秀岩统大兵去打太原,崤函空虚。如果在延安有精兵万人,塞芦子关而下,直捣长安,可以把长安收复。这个战略对不对,且不去研究他。但杜甫当时急得很,说胡兵跑得快,不快走,会失掉机会的(“谁能叩帝阍,胡行速如鬼”)。

  《北征》——至德二年返鄜州作的。里面说:胡人尚在造反,我心里很愤恨(“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说国军不抵抗,致一半同胞遭到杀戮(“潼关百万师,往者败何卒?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这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从黑龙江退到贵州,使千百万人民遭到日寇残害一样。至于他的妻子呢?那《月夜》诗所想念的那位露出雪白的胳膊、挽起云状的髻子(“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的夫人,现穿着补钉加补钉的衣,向他啼哭(“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那可爱的“小儿女”,穿一件长才及膝的补钉衣,没有袜子,没有洗脸,他看了非常难过。孩子们揪他的胡子,他一句话也说不出(“生平所骄儿,颜色白胜雪,见爷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杜甫把家眷接出北山,生活更坏。在秦州,自己打柴,找野果子吃,他可爱的小儿女,饿死几个(见唐史)。现在蒋管区的作家学者,不都是过着杜甫的一样生活:饥寒交迫,妻子不保吗?统治阶级仇视正人,从古到今是一样的。然而杜甫仍是忠心耿耿,希望唐政府把胡人打出去,巩固他那“煌煌太宗业”!

  杜甫去找肃宗,经历很险,他准备不生还的,似乎走时就和他夫人说过,他夫人也估计他不免于死,所以他一回来,他夫人还疑在做梦(“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羌村》)。杜甫为民族抗胡的决心与勇气,于此可见。

  说到唐肃宗为啥要杀杜甫?疏请莫罢免房琯,犯了啥罪?——房琯用“车战”,败于陈涛斜,大概是位古板先生;但也有说房琯败仗是受了监军牵制所致——正在和胡人打仗,却不许热心抗胡的人存在;统治阶级的脑筋,真有非平常人所能想到的。杜甫的免于死,正同于蒋记政府的黑名单,杀不了的暂且撂下。至于蒋政府之不同于唐政府:唐时侵略中国的胡人安禄山,是唐明皇的干儿子;现在侵入中国的美帝国主义(以前是日帝国主义)则是蒋介石的干爸爸。

  从前有名的诗人,多半比有名的文人可爱。因为诗人大抵敦厚、高洁、正直、勇敢、不为利所诱、不为名所惑,所以常常能代表人类的义愤、正气,甚至能写出被压迫阶级的呼声;就是写家庭朋友男女,也多能一往情深,发人深省。有人说诗要穷而后工,不是做诗的定要穷,而是真正的诗人,在不合理的社会,不能不是穷的。杜甫是我国诗圣,我们崇拜他的作品,更崇拜他的人格;他有极崇高的人格,也就锻炼出他极伟大的作品。

  照乔木同志的提议,我们可把杜祠修葺一下,明年诗人节开一纪念会,如何纪念法,现在就可准备。

  我乡有位诗人岳蔗坡,遗嘱以杜诗集置棺内,他的诗做得也不错,也是一位好人。我常想为他做点纪念,曾写信和乡里几位朋友商量,迄未得复。大概蒋管区的人,“救死不给”,没有心情来搞这些事。

  1946年

  ① 据传说:羌村在鄜县的大升号,遗迹已不存在,以前说有碑记,乡人因为来参观的多、麻烦,把碎埋掉。碑何时埋的?埋在哪里?无人知道。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