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谢觉哉 > 谢觉哉杂文选 | 上页 下页 |
学会想、问和做 |
|
青年人爱想、爱问、爱自己动手;想不通就问,问不清楚就自己去实验、去考察;如仍然得不出满意的结果,于是又想又问又做。这是我们提高能力积累知识的必由途径。善于想、善于问、善于做的人,其收效常常大而且快。 先谈“想”吧!“想”要有倚傍、有路数,凭空是想不出什么的。人们生活上接触的事和物,听到或看到(包括亲眼看的和书报上看的)的事和物,只要在脑子里留了点印象,它,就是想的倚傍,想的线索。“想”,好象昆虫爬在小树枝上一样,边走边用“触角”去触,这边走不通走那边,那边走不通又走另一边,总能找出它所要走的路。 拿收购粮食的问题说吧!农村的青年家里有余粮的,听到购粮,有点不舒服,说:“这是给勤劳农民下不去!”这种离不开个人利益的小圈子的想法,在开始是难免的。但是,另外的问题就来了:“政府征了粮,为什么还要购粮?”“莫不是今年有的地区闹灾荒,非在其他地区购些粮不可?”这是围绕着同一问题而展开的想法。但是,假如你看过报上全国农产收获的报道,或者你就是丰收区或歉收区的人,亲眼看到丰收区确实是丰收;歉收区也大都是一季歉收一季丰收。那你就可以知道说因为有灾而要购粮的想法是不对了。想到这里,碰壁了,须得另找线索。那末,去听听宣传吧!宣传员说:粮食是关系人民生活的基本物资,以前地主、富农、粮食商人专在这上面吸人民的血液,当粮食上市的时候,他们压价收买,收买够了,等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就抬价卖出,一点力不费,两头赚大钱。现在,我们不能允许劳动农民辛苦生产的粮食,被投机商人以预买、压买的低价买去;也不能让城市、厂矿、工人、公教人员(在大规模经济建设时,他们的粮食需要在增长)、以及经济作物区的农民和缺粮的农民仍然被投机的粮食商人操纵,以高价买进粮食。因此,必须在全国范围内,鼓励农民把余粮卖给国家,而不卖给商人。国家掌握了必要数量的粮食,作有计划的供应,这样,对产粮的和买粮吃的人民都有利,于国家建设的进行也很有利。……听到这里,你如是个买粮吃的人,必然想起旧社会时的日子,那时总是提心吊胆地怕粮涨价,而粮总是乘你的急就涨;你如是个产粮的农民,必然想起以前粮涨价时,卖粮赚钱的是囤积户,绝不是农民。那你会举起双手,说:对!要保障国家建设,保障人民生活,就必须拥护国家收购粮食的政策。你如还看到今冬国家商业机关由于对农业产品收购量的增加,将“按着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需要,有计划地供应农民以必需的工业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尤其是生产资料,……这项巨大的物资供应工作能否做好与一九五四年的农业生产的好坏有最直接的关系”①。人民政府还考虑到农民卖粮的款子一时用不完,于是又以优厚利息号召其向银行储蓄,且设法使要用时提用便利。这样,你就看到人民政府处处为农民着想,看到了工农联盟日益巩固的具体表现。假如你还进一步认识到粮食收购政策,是对不法的粮食投机商人展开斗争,而对农民则是进行把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的说服教育工作,这是保障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个重大步骤,那你的心花就会怒放起来,说:“我认识到了这就是贯彻总路线的最好措施。” 任何问题,你如循着正确的线索去想,一定越想越“开花”,一步步能使自己进步。 自然,说起来容易,实行常不象说的一样。想的过程中因为知识不足,要向人问;经验不足,要实地去考察。比如城市的青年只知道粮食出在粮店里,关于粮食的生产分配,过去和现在不同的情况不知道,这就要问知道的人;不是农民的人以为农民不满意收购余粮,及到农村一看,就会知道,觉悟了的广大农民全然不是这样。这是说我们还必须学会问,学会亲自去考察、去做。 有些人的发问,是不大妥当的。比如问:“工作中可以学习。既这样,那党、政、工、团办的学校,如党校、团校、工人干校、行政干校、财经干校等是为谁办的?既需要办,为何又要强调在工作中学习呢?”又如问:“很多书我都想看,例如政治理论、中外历史、文艺书籍等,只是时间不够。有什么方法能够以少量时间看大量的书?”这样的问题是不好答复的。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是由于提问题的人事先没有好好地想一想。工作中可以学习也必须学习,这在受过学校训练与没受过学校训练的人都一样;不同的是受过训练的人对于这工作的基本知识多些,没受过训练的则需要在工作中补习。假如你是这样提出问题,比如你在做某工作而没有受过某工作的专门训练,遇到某一问题因为缺乏必需的科学的或理论的知识而感到困难,于是问:有什么可以自习的书?有没有业余补习学校或函授学校?或者应经常向什么人去请教?这样,定可得到满意的答复。 多看书,是很好的,看书的方法也是有的。看书的目的,在把书变为我所有,能提高我的知识和工作能力。因此对于重要的书,必须精读,比如象《毛泽东选集》那样的书,就应选择若干篇,句句读通,过一个时期又读,联系到当前的实际来读,才能受到他的益处。科学或文艺的书也是一样。这里,是要以大量的时间来读少量的书,这样读,才有用。自然,我也赞成多看书,即除精读之外,还看一些书,老话叫“涉猎”,或叫“走马看花”。走马看花总比不看好,但如要看的仔细又要走马,那是不可能的。 不论当面问、写信问,为要得到满意的答复,须先自己把问题考虑一下,这是说问之先要想一下。 问什么人,不是看谁的地位高,而是看谁是“行家”。种地要问农民,作工要问工人,打仗要问战士,煮饭炒菜要问大司务,哪一点我不如人就得问,就是如人,也得问,多数人的意见总比个人意见好。 问,要虚心,要学毛主席讲的:“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恭谨勤劳”,人家才肯告诉你,你也才能有所得。 问了,仍要通过自己的“想”,把问与想结合起来,变成自己所有。吃了不能消化,“人云亦云”,是没有用处的。 要真的掌握知识,须通过实践,事业的兴趣也须从实践中取得。无数的工人、农民、技术人员、文艺工作者、教师、医生、机关工作者,他们都热爱自己的业务,特别自人民当了社会的主人以后,智慧可以充分发挥,没有任何顾虑,因而工作的情绪无限高涨;工作中的创造也日新月异。有些同志尚未投身到业务中去,站在圈子外打算:说这不好,那不好,我以为是打算过早了。应赶快去做,尝到了业务中的甜酸苦辣,累积了失败和成功的经验,你才知道任何工作,都充满着光辉,都有使你终身愉快享受不尽的图景。 自然,也有不待去做就决定了自己的兴趣的,比如某中学一位团员,数、理、化、语文各课都很好,他报考师范,他的一些朋友以为他考错了,说“这是人才的浪费”。他说:“同志,假如你将来有了孩子,你总希望他会成为很有学问的人吧,要是他每天下课回来老对你说老师教得不好,功课一点也没领会,那时候,你怎么想呢?”无疑,这位团员的话是正确的。任何学校都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哪有所谓“人才的浪费”? 也有的人已在做工作,却对所做的工作不发生兴趣,反而对未做过的并没学过的其他工作则“心向往之”。他不去钻研所做的工作,自然搞不出工作的成绩。有个故事:一位会下棋的人,带有两个徒弟,一个徒弟专心致志地学,一个徒弟虽同样的学,心里却在计划去打猎,去射鸟,结果,一个会了,一个一点也不知道。这可见嫌某某工作“没出息”,实则常常不是工作没出息,而是自己“没出息”。 在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的时候,什么都是新鲜的,都是伟大的,使得有些青年,眼花缭乱,想做这又想做那;刚从旧社会出来的人,不免有些个人方面的打算,顾虑这又顾虑那。这虽是难免的,但却是不必要的。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这个远大的理想已经摆在面前,不只要去认识,且要去实践。我们要有实干的精神,即老老实实的学,老老实实的做。我们不要在未学未做之先,多花费功夫去为个人打算(自然,某些必要的打算仍是可以的),而要在学和做的过程中把自己提高,提高到能有很好效率的为人民服务。 1954年3月 ①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开展冬季农业生产工作的指示》,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人民日报》。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