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谢觉哉 > 谢觉哉传 | 上页 下页
“病鹤倚巢思展翅”


  第十六章 最后的岁月

  “病鹤倚巢思展翅”

  一九六三年三月,谢老从北京出发,先后到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宜兴、镇江、扬州、南京等地视察,行程三千余里,历时四十六天,每到一地,都亲自倾听各地人民法院院长汇报工作。从南京等地回来后,谢老来不及消除旅途的劳累,又继续参加了一系列活动:主持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会议,参加最高人民法院“五反”会议,参加人大常委会,听取了陈毅副总理关于刘少奇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缅甸、柬埔寨等国的报告。连续几天,谢老每天总有十多个小时在工作,这对于一个七十九岁高龄的老人来说,无疑是难以应付的,他已感到体力不足,“散步腿无劲”、“手难举一纸”,觉察到脑子特别健忘。“梦中不带纸和笔,偶尔成诗醒便忘。”医生几度劝他住院休息,家人、朋友都为他的健康担心,但他总是笑着说:“这没有关系,现在正是需要我工作的时候。”

  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五月二十六日,正是吃午饭的时候,谢老突然右手拿不稳筷子,接着右脚也站不住了,很快不能说话,经医生诊断为左侧大脑血管栓塞。

  突如其来的病,夺去了谢老的右手和他的笔,一夜之间,他已不能象往常一样,坚持记日记了,不能写诗做文章了,书也不能看了,广播也不能听了,全家人焦急万分,朋友们也极为担心,但他自己却泰然处之,还反过来安慰家人和朋友。住院期间他握着王定国的手说:“我这个人平日不大有病,一旦病了可能很重,你要有个思想准备……不过,我还是有信心的,希望转好,你们也应当有信心。”医生走过来了,谢老同时也握着医生的手说:“这次病来得突然,事先没有想到。自己平日对身体注意不够,能够治好自然高兴,如果治不好可以积累经验。至于你们说要把心情放宽,这我可以做到。”他遵照医生的规定,积极配合进治行疗。人躺在病床上,心还是惦记着工作,一见秘书或来探病的同志,就多方探询。病情稍为稳定,他便要求医生让他作诗,住院三十六天,口述诗词二十首,诗中洋溢着战胜疾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病情渐渐好转,医生准许他可以少许看点书,谢老不只手脚不灵,视力、听力也大为减退。正如他诗中所描述的:“病眼看花如在雾,病耳听声如隔屋。病足走路如推磨,病手抓拿不及物。”真是困难重重。但他有着坚韧的意志,有着跟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小时候,常害火眼,人家叫他“瞎子”,二十二岁那年出痘子,火入眼,吃凉药过多,火虽净了,视力却从此模糊不清。那时,谁都说他到了四、五十岁,眼睛就会不中用了。在延安,傅连暲担心他五十岁以后眼睛可能失明。谢老为此翻阅不少医书,学了一些中医治眼病的医道,久病成医,终于把眼睛保住了,他常对人说起起件事,体会到革命能改造天地,也能改造一个人的身体。这次大病来势凶猛,但他既来之,则安之,心情乐观,主动同医生配合。经过一段治疗,右手的小拇指能活动了,谢老快活极了,总是笑咪咪的,对前来探望的同志说:“一手能动,就有希望一臂能动。”他感到口述诗词,人家不易听清,决心用左手学写字。开始,歪歪斜斜地写几笔,就累得浑身痠痛,但他坚持不懈,后来他左手不仅能写字,还可以写信、写诗了。右脚不能走路,他忍着剧烈的疼痛,练习走路,挪动一步就疼得满头大汗。他擦去豆大的汗珠,轻声吟诵:“谁说时光不可再,我思学步且离床。”谢老旺盛的生命力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终于战胜病魔的突然袭击。经过九个多月的治疗,已能由人搀扶着在室内行走了。

  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一九六五年一月四日,政协召开全体会议,谢老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这年他八十岁,医务人员常劝他要多休息,少去参加一些会议。谢老也总是笑着说:“冒(不)要紧,你们放心。”政协一些重要活动他都要去参加。有一次在政协开会,周总理看见谢老来了,上前紧握着他那瘫痪的右手,关切地问:“能走路吗?可要注意,不要跌倒,有些场合不要去了。”谢老说:“我在吃补阳还五汤,还有效。”总理说:“这是祖国医学宝库的名方,要在心坚持着吃……”谢老见总理为国家操劳,显得有点消瘦,深切地关心总理的健康。

  谢老是由于脑动脉硬化,引起脑血管栓塞最后导致半身瘫痪,要恢复健康非常之难,西医说,这种病比超其他病来恢复好转的只有千分之一、千分之五,如果别的病要养一百年,这个病要养一千年才能恢复。中医说,要恢复至少要两三年。按摩大夫说:这种病如不急则快,急则慢。他完全明白,得了这种病可以使人容易急躁而又不允许急躁,要保持乐观而又不允许过于兴奋。医生没有这个病,同病作斗争的规律还要靠自己去摸索。他用《论持久战》的思想来对付病,认为社会可以相持几十年、几百年,人不能那么久,但道理是一样的。“命与病斗,命长方可战胜病。”走进他的病室,一眼就能看到墙上贴着用大字抄写的一首诗,也是他与病作斗争的形象记录:

  目不嫌眊,只看大字。
  耳不嫌聋,不听小声。
  客来客去,免去送迎。
  处之以静,待之以时。
  病之来也,谁实使之。
  病之去也,我自主持。
  病兮病兮,其奈我何。

  患病几年期间,谢老并未放弃学习,他觉得年纪大了,读书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不能久坐着看书,便叫王定国设法买了一个装乐谱的铁架子,把书放在架子上,头靠着椅子,每天必定要读一点书。他把大字版的《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军事文选》又通读了一遍,王定国劝他少看点,说:“主席的书你不是读过好多遍了嘛,有些报告你原来就听过的。”他说:“现在看看,体会又不一样。”

  有一次,他用左手艰难地大量翻阅资料,王定国劝他少费神,说:“你看这干什么?人病了,看了也用不上。”他说:“怎么用不上?有人来问,我可以讲。自己看得深一点,对人讲得就会透一点。”他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几年里,他做了几百首诗,不少诗篇是表达他对医生、护理人员的感谢,称赞他们是“新雷锋”。有些诗篇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战胜疾病的记录。有时报刊的编辑记者来约稿,他还尽力而为,不断在报刊上发表新作。不知底细,根本想象不到他是一个久病的瘫痪老人。他在实践过去自己常讲述过的这句话:“如果身子已经下班,脑子也可以不下班。”

  董老(必武)闻知,为谢老的健康担心,赋诗以赠:“右臂忽不仁,病侵八十身。诗才仍敏捷,智慧总忠纯。……健康期早复,宜静养精神。”

  谢老八十一岁的时候,董老亲笔写诗称谢老是:“病鹤倚巢思展翅,老骥伏枥想追风。”赞扬了谢老同疾病斗争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高尚的革命情操。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