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王若飞 > 王若飞文集 | 上页 下页 |
吴佩孚侵豫声中之河南 |
|
(一九二六年二月四日) 旬日以来,轰动全国的吴佩孚出兵攻豫问题,在沪汉一带,闹得天翻地覆,尤其是汉口发出来的专电,及与直系有关的报纸,更大肆宣传:不日鄂军已占信阳,岳维峻已准备出走,便称河南境内豫卫军蜂起,二军已陷于四面楚歌地位。其实在豫境内部情形,绝不如是紧张,开封郑州市面,尚极安静,不过车站上兵车较往日为多而已。二军将领应付目前局面,亦未至张皇失措地步,截至今日(四号)的消息,信阳尚在二军蒋师手中,并未攻下,吴军自一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血战三昼夜,冲锋十余次,均被击退,死伤三千余人,二军损失甚少。盖信阳城所据地势甚高,前有狮河之险,吴军仰攻形势极不顺利,况吴之图豫,二军远在反奉战争初起时即有准备。在反奉战争中,二军对直对鲁,虽已开出大批的军队,但大部分的精锐,尚留豫中,蒋世杰,杨瑞轩,田生春,李虎臣等队伍,密布郑州信阳一带,即所以防吴之乘机北上,河南现有兵力不下十万,所以吴欲一鼓而下河南,恐为不可能之事。吴佩孚现时之实力,本极有限,真能为吴拼力作战的军队,不过寇英杰部两师多人;陈嘉谟并不能真为吴效死力,盖彼所注意者,在湖北督长一席,幸而胜豫,已不能有所获,不幸而失败,将同归于尽;萧耀南之反吴倾向,更为明显,其原因亦是吴若胜,于己无所获,吴若败则收拾残局者,当大有人在,现于最近发出卸责的通电,可以见其态度。萧陈现均处于吴势方张之时,不得不服从吴之命令,吴在豫之军事行动若失败,则后方必起变化,将从此断绝吴之政治生涯,吴亦深知此种情形,故在过去迟迟不敢发动,现时之所以敢于出动,盖有下列几种原因: 一、奉系军阀张作霖,得日本帝国主义者之全力援助,故能死灰复燃,击败郭松龄军队,并枪杀郭松龄;同时山东方面,初因国民军中吴系军队之倒戈,致二军最精锐之李纪才部全被覆灭;继又赖日人之助张宗昌与李景林能联合固守山东,并图反攻天津,此种情形,使国民军在北方的军事,陷于不甚有利的地位。 二、国民军现在的表现,固然不及广州的国民革命政府,固然有许多不满人意的地方,然而他总是不同于直奉军阀的行事,总是与人民接近的武力,在五卅运动中,在反奉战争中,均能立在人民的利益上去奋斗;在他所属的境内,尚容许民众自由的组织;特别是他最近的政治主张,试看邓宝珊李仲三等两次通电主张推倒祸国殃民的段政府,依据中山去年宣言召集真正人民职业团体代表的国民会议,组织国民革命政府,完全切合于民众的政治要求,这也就是帝国主义所认为赤化的证据,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在所必除的势力,是与帝国主义的走狗直奉军阀不能并立的东西;于是遂促成直奉军阀之联合进攻,主要的指挥,完全是日本帝国主义,同时也是得一切帝国主义国家所默许的。 三、有了帝国主义者的援助,促成张吴之声势;吴又阴联豫中土匪,使与内应。吴所放匪首师旅长,不下数十人。据吴的预计,果一动员攻豫,南有寇军入武胜关,西有刘镇华张治公吴新田据豫西,东有张宗昌靳云鹗攻豫东,北有阎锡山出兵娘子关,河南境内又有数十万的土匪骚动,同时直隶方面有张作霖出兵山海关牵制一军李景林反攻天津牵制二军,东南之孙传芳不能有什么积极动作,吴氏大可一鼓而下河南。 吴佩孚在以上的情形之下,遂取得目前反动势力的领袖地位,假反赤护法的名义,向豫出兵,所谓反赤护法,就是反对国民会议,拥护贿宪,因此我们应该了解这次河南战争的性质: 一是帝国主义的武力向接近民众的武力进攻,是要除灭北方国民革命运动的根芽。 二是吴佩孚张作霖所号召的反赤护法,实质就是反对民众所要求的国民会议。 三是河南若不守,不仅是国民军的失败,民众的自由国民革命的发展亦将遭受极大的压迫;所以民众对于这次战争,不能坐视旁观,应该积极起来作倒吴运动。 四是张作霖是吴佩孚的积极援助者,故倒吴亦即是反奉,即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阴谋。 河南的大部分民众,对于此次战争之挑拨者,很明白的知道是吴佩孚;很明白吴佩孚重行回豫,只有更增加他们的痛苦,是要压迫他们的;所以他们是极坚决的反对吴佩孚回豫。特别是有组织的工农学生群众,更进行有系统的反吴工作,河南境内的铁路工人,当然是要拼命的去反对“二七”屠杀刽子手。河南现有二十万的农民协会会员,和六万多农民自卫军,已在乡间和吴佩孚奸细奋斗,不让他们能扰动国民军的后路。吴佩孚之敢于攻豫,全靠利用河南境内土匪的响应,所谓豫卫军,就是土匪编成,于时号称数万人,其实不过二三百人,不过他可借红枪会名义,欺骗鼓动群众,有时也可以足七万人,但真正的农民群众,是不愿改编成军的,所以群众很快的就自行解散,况加以农民协会在各县之宣传,实能给吴之活动以大打击。 固然,现时河南的战斗,吴佩孚军队进行并不很顺利,河南内部情形亦尚好,不过吴张后面,终竟有帝国主义势力绝大的援助,观于郭松龄将军之功败垂成,不免于死,我们不得不小心的应付。全国的民众,为我们的自由,为争国民会议,应该起来作反吴的运动,以减弱吴佩孚的势力并促使他早归灭亡。 (原载《向导周报》第一四五期,一九二六年二月四日)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