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现代作家 > 钱玄同 | 上页 下页 |
钱玄同简介 |
|
钱玄同(1887年9月12日—1939年1月17日),原名钱夏,字德潜,五四运动前夕改名玄同。又号疑古、逸谷,常效古法将号缀于名字之前,称疑古玄同。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吴越武肃王钱镠之后。现代思想家、文字学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五四”时期参加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字改革,曾倡议并参加拟制国语罗马字拼音方案。著有《文字学音篇》《重论经今古文学问题》《古韵二十八部音读之假定》《古音无邪纽证》等论文。 ***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二日出生于浙江吴兴(清湖州府归安县)。 1904年(光绪三十年),18岁,在湖州剪辫,与友共办《湖州白话报》,封面上只写“甲辰年”、不书光绪三十年,以示不遵清代王朝。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习师范,与章太炎、秋瑾等人交往。次年入同盟会。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与鲁迅、黄侃等人师从章太炎学国学,研究音韵、训诂及《说文解字》。 1910年(宣统二年),回国。 1911年(宣统三年),在杭州教育专署任科员、视学。 1913年(民国二年),任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及附属中学国文、经学讲师。 1915年(民国四年),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教授,兼任北京大学文字学教授。 1917年(民国六年),兼任国立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同年他向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投稿,倡导文学革命。 加入国语研究会,会长是蔡元培。该会宗旨是研究本国语言选定标准,以备教育界采用。兼任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常驻干事,致力国语运动。在《新青年》上发表《对文学刍议的反应》,激烈反对作文“用典”即。他说:“凡用典者,无论工拙,皆为行文之疵病。”他提出“文学之文,用典已为下乘;若普通应用之文,尤须老老实实讲话,务期老妪能解,如有妄用典故,以表象语代事实者,尤为恶劣。” 1918年(民国七年),《新青年》也在他的倡议和影响下第4卷第1号开始用白话文出版。同年,成为《新青年》的轮流编辑之一。在这期间,他曾动员鲁迅给《新青年》写文章。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就是钱玄同催促他写出的头一篇作品,并且头一次用鲁迅作笔名。 1919年(民国八年),成为“国语统一筹备会”的会员,并任常驻干事。同年,国语研究会出版了《国音字典》,最终由教育部公布成为教育标准,钱玄同起了关键作用。 1920年(民国九年)2月1日,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三号发表《减省汉字笔画的提议》一文,提出:“对于汉字形体的改良……选取普通常用的字约三千左右,凡笔画繁复的,都定他一个较简单的写法。”钱玄同抄用的简体字,大部分是固有“拟体字”,新造字则不多。但不论造新的还是采旧的,钱玄同抱定的“唯一主张”是:减省笔画。钱玄同通过学术的方法,以学理来阐明注音字母的合理性,并以自己的专长,通过学术的途径,为推进国语尽力。在论及“国音”、“京音”问题时,主张国语当以在现在社会上最占势力的普通话为根据,决不能以北京一隅的方言为根据。钱玄同认为,改用拼音字母需要10年的准备,因此他提出了十项筹备事项和五项“补偏救弊”的办法。 1922年(民国十一年),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四次大会上,钱玄同提出了《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并成为“汉字省体委员会”委员。 1925年(民国十四年),与黎锦熙一起创办并主持《国语周刊》。“国语统一筹备会”于1928年改组为“筹备委员会”,于1935年又改组为“国语推行委员会”,他都一直任常务委员。同年,钱玄同抱病坚持起草了《第一批简字表》。可以说,建国以后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钱玄同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做过很多坚实的奠基工作,他称得起是文字改革工作的前驱。 1928年(民国十七年),7月12日,国民政府大学院(即教育部)电请钱玄同、黎锦熙为“国语统一会”的筹备员,改组国语统一筹备会。9月26日,中华民国大学院正式公布“国语罗马字”。12月国语统一筹备会改称“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钱玄同、黎锦熙、陈懋治、汪怡、沈颐、白镇瀛、魏建功为常务委员。 1931年(民国二十年),任国音字母讲习所所长。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与黎锦熙共任《中国大辞典》总编纂。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提出《搜采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案》,并自己起草了“第一批简体字表”,共2300多字。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大学院公布了其中的324个字。这是历史上由官方公布的第一批简化汉字。此外,钱玄同还倡导使用新式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公元纪年法、汉字横行书写等。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1月17日,忽然右脑部溢血,在北京的德国医院逝世。 *** 1918年3月,为引发新旧文学论战,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文学革命之反响》,洋洋洒洒数千言,罗织新文化运动种种罪状,攻击主张新文化的人是不要祖宗。刘半农撰写了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针对王敬轩所提出的所有观点一一加以驳斥。 1919年春,林纾在上海《新申报》发表小说《荆生》影射《新青年》的几个编辑,以田其美影射陈独秀,以狄莫影射胡适,以金心异影射钱玄同。其后,钱玄同便常以金心异自称。 钱玄同在教学和学术研究方面的贡献显著。他所著的《文字学音篇》是中国高等学校最早的音韵学教科书。数十年来,影响颇大,迄今仍为音韵学家所称引。 当代许多音韵学家如罗常培、魏建功、白涤洲、赵荫棠、王静如、丁声树等,或是钱玄同的学生,或受过钱玄同的教益。名史家黄现璠曾是钱玄同的研究生。钱玄同对于经学创见甚多,他有名言:“考古务求其真,致用务求其适。”他在《古史辨》讨论上古历史和儒家经书的文章,独见很多,影响很大。郭沫若对钱玄同在古史研究方面的一些观点非常赞赏,说:“这些见解,与鄙见不期而同,但都是先我而发的。”他早年积极宣传汉语改用拼音文字,曾采用国际音标制定拼音字母。后来他和赵元任、黎锦熙等数人共同制定“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1935年,他抱病坚持起草了《第一批简体字表》,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推行简化字立下先例。 钱玄同曾语出惊人:“四十岁以上的人都应该枪毙。”但是他自己过了四十岁还没有死。四十一岁生日时,胡适戏为作歌《亡友钱玄同先生成仁周年纪念歌》。 著作 钱玄同议多著少,且对旧作近乎苛求,以致文章生前未有系统搜集并辑佚成册。在音韵学研究方面,他的代表作是《文字学音篇》(北大出版组,1918年)。这是全面论述传统音韵学的著作,既继承了章太炎先生等的传统音韵学的成果,又受到了高本汉的现代语音学研究方法和观点的影响,在当时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多人用做大学教材。 《〈广韵〉四十六字母标音》(《国语旬刊》1929年第1卷第9期) 《中国文字形体变迁新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月刊》1919年第1卷第1期) 《说文部首今语解》(《教育今语杂识》1911年第5、6期合刊) 《中国文字学说略》(《教育今语杂识》1910年第1期) 《说文部首今读》 《说文音符今读》 《古音无“邪”纽证》(《师大国学丛刊》1932年第1卷第3期) 《古韵二十八部音读之假定》(《师大月刊》32周年纪念专号) 家庭 父亲:钱振常,同治十年(1871年)进士,官吏部主事。晚年为绍兴、扬州书院山长。年六十二,始生玄同。 兄:钱恂(1853~1927年),曾任清朝出使荷兰大臣和意大利大臣,主持湖北自强学堂。 嫂:单士厘,钱恂夫人,著有《癸卯旅行记》、《归潜记》、《清闺秀艺文略》等。 长子:钱秉雄,曾留学法国。 三子:钱三强(1913~1992),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