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瞿秋白 > 瞿秋白文集③ | 上页 下页
列宁主义概说(5)


  (六)列宁主义与无产阶级的政党

  社会主义及社会革命,既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的结果,那么,资本主义下所发生出来的无产阶级,负着实行革命独裁制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怎样去尽这种职任呢?——无产阶级必须要组织自己的政党,去尽这种从鼓起革命运动,指导革命以至于实行无产阶级独裁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长期间的职任。列宁主义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定义,极为重要,可以分下列几层说明:

  第一,党是无产阶级之先进的战队。产阶级发生于资本主义之下,觉悟的程度当然参差不齐的;所以必须有先进的一部分组织政党,来指导全阶级的革命运动。工人阶级的最觉悟的一部分,能见到全阶级的利益,不限于一职业、一工厂或一地方,能见到历史的发展趋势,能见到各阶级间斗争的复杂形势,至少能觉悟到斗争的必要,并且积极的实行斗争,——这种代表工人阶级的分子,自然是工人阶级斗争的先锋队。所以无产阶级政党必定要知道革命的理论智识,必定要能引导工人阶级往前斗争,应付各阶级间斗争的复杂变化的形式;再则,必须与党外群众密切相关,成为工人阶级最积极先进,同时又是最亲密的一部分。

  第二,党是工人阶级有组织的战队。党不但是阶级之先锋队,并且是阶级之有组织的战队。革命的政党既要指导工人阶级的斗争,那就自身必定先要有组织,使工人群众感受到斗争中的有规划、系统、集权、分工等的训练。俄国社会民主党之多数派及少数派分裂的时候,最初的争执,便在这组织问题。当时少数派首领马尔托夫[28]说:“随便一个罢工工人,都可以算是党员。”这便是根本上的错误。党的本身尚且没有组织,党员与非党员都分不出来,如何能有规划的指导群众呢?所以党的组织必须很严整,并且有很严格的纪律。

  第三,党是无产阶级的阶级组织之最高形式。无产阶级的组织,除了政党之外,还有许多,譬如职工会、协作社、工厂委员会、妇女团体、青年团体、文化教育团体、报纸、国会的劳动系(fraction)[29]、革命运动时的武装队等。然而党应当是一个中心组织,因为他有斗争中必要的经验和智识,能定出一切运动的总方针,而且因为他向来的口号,使群众信仰他的政治指导,所以更能影响其他组织,而实行这种斗争中的总方针,——如此,工人阶级的斗争,才能得到统一的指导。机会派及少数派总爱说工会、协作社等,应该脱离党的关系而“独立”、“中立”;其实这是使无产阶级的运动解体,指导没有中心,斗争没有总的方针。

  第四,党是无产阶级独裁制的工具。党诚然是无产阶级各种组织的最高形式,然而党的自身,决不是目的;党应当是无产阶级手中的工具,用以夺取政权,建立并巩固无产阶级独裁制。没有真正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党组织,无产阶级必定无从取得政权,并且保卫革命胜利后的无产阶级政权。

  第五,党应当代表革命的统一意志,内部决不能再有许多小团体或小组织。党的职任既在夺取并巩固无产阶级独裁制,那就他自己必定要团结得非常之紧,有铁的纪律。所谓铁的纪律,便是要有统一的意志,全党党员行动绝对的一致。当然不是说,党内不应当有意见的争执、批评和讨论。铁的纪律,正要预先有详细谨慎的讨论和批评,然后大家共同服从多数的决议,这才是自觉的自愿的服从,而不是盲目的机械式的服从。可是,既经议决之后,批评和讨论既经充分辩明之后,意志的统一和行动的一致,便是全党党员的天职。否则,决不能有统一的党,更无所谓纪律——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战斗步骤尚且自相参差不齐,怎能指导群众,怎能克服强大敌人呢?

  第六,党应当肃清内部的机会主义派的分子,方能巩固。无产阶级并不是锢闭自封永久不变的阶级,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小商人、小农民、智识阶级,这些逐渐无产阶级化的分子,自然会加入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同时,工人阶级的“上层”,职工运动里的职员或国会里的工党议员等,亦会妥协而站到资产阶级方面去;——在这帝国主义时代,列强能以剥削殖民地劳动者所得的利润,增加自国高等工人的工资,这些高等工人“劳工贵族”,列宁所谓资产阶级化的工人,最容易倾向于机会主义。这些小资产阶级的分子或资产阶级化的工人,往往渗入共产党里;无意的有意的他们能紊乱党的革命策略,使机会主义侵入;——所以必须时时防避这种倾向,绝无悯惜的反对这种分子,以至于开除他们。这样,无产阶级的政党才能巩固,而不迷失自己革命的道路。

  无产阶级必须有这样的革命政党,方才能尽自己社会革命的使命,实行无产阶级独裁制,引导全人类入社会主义之域;无产阶级必须有这样的政党,方才能在这帝国主义的时期,推翻那强有力的敌人——世界资产阶级。

  施达林的《列宁与列宁主义》一书,已由郑超麟[30]同志译出,读者可以参照而观。“改译”本为戏剧家洪深[31]所倡,原意是在接近中国读者。周作人[32]当年提倡的“直译”,实在流毒不浅,中国文法与外国文法完全不同,如果直译那便是外国文初学的练习簿!至于超麟同志的译笔确是很好的。

  原载1925年4月22日《新青年》第1号

  署名:瞿秋白

  注释

  [1]施达林,今译斯大林(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Джугашвили,1879—1953),苏联共产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2]《列宁与列宁主义》,今译为《论列宁主义基础》。

  [3]昂格士,今译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895),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学说创始人之一。

  [4]托辣斯,今译托拉斯。此处是英文trust的音译,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

  [5]新狄嘉,今译辛迪加。此处是法文syndicat的音译,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之一。

  [6]波斯,今伊朗。

  [7]第二国际,1889年7月巴黎国际社会主义代表大会上宣告成立,早期在恩格斯指导和关怀下,在团结和组织国际工人阶级斗争中起了积极作用,以后以伯恩斯坦为首的右派和考茨基为首的中派占据了领导地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公开支持和拥护帝国主义战争,沦为社会沙文主义的组织。

  [8]1848年革命,指1848年的法国二月革命和6月巴黎无产阶级的武装起义。

  [9]1914年欧战,指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10]考茨基(Karl Kautsky,1854—1938),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首领之一,“中派”代表人物。著有《爱尔福特纲领》、《无产阶级专政》等。列宁著有《无产阶级革命与叛徒考茨基》,对其进行批判。

  [11]白柴尔国际会议,今译巴塞尔国际会议,指第二国际第九次非常代表大会。1912年11月24日、25日在瑞士巴塞尔召开。大会讨论并通过了《国际局势和反对战争的统一行动宣言》,即《巴塞尔反战宣言》,揭露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号召各国人民用一切手段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如果战争爆发,则利用战争引起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来加速社会革命。

  [12]今译文参见《列宁选集》第2版第1卷第241页。

  [13]见《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今译文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4页。

  [14]《唯物论及经验批评论》,今译《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1905年5月首次由莫斯科环节出版社出版,是列宁主义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

  [15]今译文参见《列宁选集》第2版第1卷第242页。

  [16]自然说,今译作“自发论”。

  [17]《帝国主义》,今译《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7年正式出版。引语今译文参见《列宁选集》第2版第2卷第730—845页。

  [18]《反对流说》,即1915年11月20日发表于《社会民主党人报》第48号上的《论革命的两条路线》一文。引文今译文参见《列宁全集》第21卷第399页。

  [19]杜洛茨基,今译托洛茨基(Лев Давидович Троцкий,1879—1940),原名列夫·达维多维奇·布隆斯坦,苏联共产党内反对派首领,革命无间说,是指托洛茨基提出的“不断革命”理论。

  [20]《告共产党联合会书》,今译《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1850年3月马克思、恩格斯在伦敦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写的关于革命斗争策略的内部文件。

  [21]《左派的幼稚病》,今译《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 年6月出版。引文今译文参见《列宁选集》第2版第4卷第239页。

  [22]《无产阶级革命》,今译《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1919年正式出版,是列宁继《国家与革命》以后又一部论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著作。引文今译文参见《列宁选集》第2版第3卷第677页。

  [23]今译文参见《列宁选集》第2版第3卷第640—641页。

  [24]今译文参见《列宁选集》第2版第4卷第181、200、267、266页。

  [25]1923年末英国工党打着“民主主义”和“和平主义”旗帜,在议会选举中获胜,并由工党右翼领袖麦克唐纳组成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工党政府,即英国劳动党政府。

  [26]德国社会民主党政府,1919年1月,德国右派社会民主党勾结德国资产阶级,在镇压了柏林工人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政权;右派社会民主党领袖艾伯特和谢德曼分别任总统和总理。

  [27]今译文参见《列宁选集》第2版第3卷第200页。

  [28]马尔托夫(ЛМартов,1873—1923),原名尤理·奥西波维奇·米捷尔巴姆,俄国孟什维克首领之一。著有《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历史》等。

  [29]国会的劳动系,今译议会党团。

  [30]郑超麟,1900年生,早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年下半年后逐渐离开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1929年后成为中国托派组织的重要领导人。现任上海市政协委员。

  [31]洪深(1894—1955),江苏常州人。戏剧家,30年代参加左翼戏剧运动,长期从事戏剧、电影编导和学校教育工作。作品有《洪深文集》四卷。

  [32]周作人(1885—1968),浙江绍兴人。现代散文作家。五四运动时任北京大学教授,并从事新文学写作。抗战时期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新中国成立后,从事翻译工作。

  (1)本文收入作者自编论文集时,原题中“概论”改作“概说”,并加了副标题;文字上也作了一些修改和校订。原文最后的说明改成了现在刊出的这个说明。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