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林语堂 > 中国的生活 | 上页 下页 |
朱先生的房子(2) |
|
朱先生穿着有白色衣袖的长衫,内衬的夹克向外翻,露出一英寸左右,这样穿起来更方便。他踱着方步走路,这突出了宽套的长衫。他言语泰然自若,声调里传达出一种沉静的威严,而这些如今不可能在那些受过西方教育的官员中看到。品茶时他也轻咂嘴唇,清清嗓子而不是故意发音洪亮,这也是他的一个习惯。并不是身体的姿势,如一个大摇大摆的步态,或清嗓子、或支吾和向痰盂吐痰,显出朱先生的气度与威严。而是来自他的眼睛,一双懂得正确思考、同时坚持自己想法的男人的眼睛。这是一双有生活智慧的男人的眼睛,这个男人学会等待,洞察到生活中众多的邪恶和悲伤,既不保守也不叛逆,也不对人性抱过多的奢望。朱先生内心平静如水,他从容地面对任何难以预料的困难和灾难,同时有无限的耐心。 从他的阅读来看,他吸收和消化了中国三千年历史的人生经验,有时悲伤有时执著追求。他是一个儒者,他相信生活会更好,如果一个人有勇气和自信同时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他压根儿瞧不起军阀和年轻而“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他是旧式的官员,甚至维护纳妾的制度。 朱频并不难理解这些,因为他知道朱先生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朱先生家庭的传统文化背景可以在他数量众多的成套书籍中明显地看出来。在成千上万套书籍中,朱频好像置身在各个时代的智慧海洋之中,置身在所有塑造中国人生活和中国文明的知识、哲学、法律、雕像和艺术之中。 中文书籍平放在书架上,最后看到的是书脊,很难在软纸的边缘印刷,因此封面用很好的刷子手工描绘。一本书通常有七卷,布面,放在书盒里,一本中文书的一张包括在中间折叠的两页,由于纸张大得不足以在纸的两边印刷,印刷的文字就垂直的从右到左。一个人开始读中文书是从我们称为背面的地方开始的。 古书在薄薄的米纸上用木板雕刻印刷而成,并总用纸的封面。由于纸既薄又非常有弹性,如果书不铺展在桌子上,一卷书就通常卷在手上。 在古代,早在商朝就用刀在骨头上雕刻文字。这种中国最早存在的文字就是甲骨文,在公元前14世纪,刻在动物的肩骨或在长而狭窄的骨纹上。这种文字形式比起在周朝(公元前1122年至前247年)的青铜器上的文字要古老得多。后来古书都用皮革线将竹简系在一起,据说因为孔子过于频繁地阅读自已最喜爱的书,所以皮革线断了三次。文字用墨水印在竹简上,竹简上详细记载了中国军队的配给方式,一位英国学者奥瑞尔·斯泰恩爵士在干涸的突厥地区沙漠中发现了这些文物。这些文字详细记载了中国军队的配给方式与返回汉朝的时间(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64年)。在那时也在丝绸上书写文字,但是丝绸非常昂贵。 大约在公元100年,蔡伦发明用树皮、大麻碎屑与旧渔网造纸。印刷术的发明在8到10世纪的唐朝,比古登堡格在欧洲创建出版社早了数百年。商业书籍印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0世纪后半期。在使用泥字印刷的过程中发明活字印刷。但是因为泥土容易散,泥字印刷并没有得到实际的运用,也没有普及开来。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