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林语堂 > 中国的生活 | 上页 下页 |
中国人的语言(2) |
|
因为相似的单音节字的数量有限,汉语逐渐依据音调区分不同的词语。汉语不断地消除末尾的辅音,如p,t,k,甚至m,众所周知这些曾存在于孔子时,代,现在还保留在福建话和广东话中。在不同的语调中同样音节表达的意义不同。发音改变时同一音节指示的事物截然不同。在汉语中只有四种音调。说明一个词汇的含义是如何随音调而改变,tao是一个绝佳的例子。 一声的tao=刀 二声的tao=桃 三声的tao=逃 四声的tao=到、道 一声就像约翰,一如你在远处轻声呼唤他。 二声滑行而出,如同一个人在问一个问题:“你能肯定吗,约翰?” 三声慢而轻,像一声轻轻的责备:“好了,好了,约翰,不要紧。” 四声如同一个紧急的命令,非常突然;“约翰!” 中国人说话并没有意识到发音。如果你问一个广东人在他们的方言中有多少音调,他的回答是不知道。他说话仅仅是带有天生的音调特征,同样一个德国孩子说半年(halbesJahr),也从不会想它是中性的。他也从不会说hatherJahr(阳性)或者halbeJahr(阴性),因为他从来没有这样听说过。 尽管只有四种音调,在四个音调的变化中,汉语依然有大约一千六百种音节的形式。然而依然有许多词语具有同一发音和同样音调,这促使了古汉语的演进,不是往字母拼写方面而是往一种写作图像类型演进。 字母的拼写顺序基于不同的声音,显然它不能区别一个词汇的不同意义,用不同音调的发音可以指示不同的事物。汉字的书写最初作为一种图像体系出现,但是这种描述仅仅部分正确。从原初的意义上讲,绝大多数象征文字为单一的图像的。随着时代的推移这些形式固定下来。 后来发生了改变。因为语言很少有音节的形式,拼写时许多字看似相同。“包”字,不同的拼写,指代不同的事物:“一个包”,“抱”,“跑”,“吃了个饱”,“一件长袍”,“一个气泡”,“鞭炮”等等。这太容易混淆了。 “包”的最基本的象征意最初来自孕育在母亲子宫中的胎儿形象。 为了在拼写中区别一个pao与另一个pao,中国人形成一种词汇等级体系,称为“词根”,在基本象征词上加上偏旁来确定指代不同事物。因此pao成为纯粹的语音象征,随即我们有以下系列的字:词根含义抱包加上手拥抱跑包加上脚跑袍包加上衣一件袍子饱包加上食旁吃个饱泡包加上水一个气泡炮包加上火鞭炮图像原则产生作用,但是在使用中受到限制。许多场合需要区分沙子的图像与米的图像。因此,一只鸟儿在水边(河边)的足印用来代表沙子。然而一个人如何用图像来表示“但是”这个词?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古汉语“借”意思是“点火”,用它来表示“但是”,因为它们有同样的发音。逐渐的许多重要的词汇由于它们的语音价值得到广泛的运用,这种语音象征加上词根成为创造汉字的最常见的方式。如同我们在上面见到的“包”的例子,关键词成为一个语音象征并发展出其他特征。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