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林语堂 > 吾国与吾民 | 上页 下页
第七章 文学生活 三、学术


  前面曾述及非经典文字或意象的文学,多属于一般不显著的或无名作家的作品。他们打破了经典传统,他们的作品是从自己内心的喜悦情绪写出来的,写作的动机单纯为创造的嗜好。易辞以言之,这些作品在西洋意识中,是富创造性的优美文学。不过在吾人将述及此等小说戏剧之前,似宜先行检讨经典文学的内容,中国学术的质量,并那班智识阶级群的生活和修养。他们安坐而食,受人民之供养,虽推进了相当道德教训,然毫无创造。此辈学者写了些什么?什么是他们的智力工作?

  中国是学人的领域,学人便是统治阶级,至少当承平之世,人民之崇拜读书人身分的心理常被孜孜不倦的培育着。此学人身分的崇拜,形成一种普遍的迷信形式,有字纸不许随意抛掷,并不许用于不敬的用途,常有专职的人四出搜集,聚而燔之于庙宇或学校中。至战乱之世,则此故事稍微变更,因为军人往往闯进学者的居屋,或将古版珍本付之一火或用以拭鼻,或者连屋子一古脑儿纵火了事。但是这个国家的文学活动力至为雄大,军人焚书尤踊跃,书籍之收藏量尤巨。

  当时,约当纪元六百年,皇家收藏之书籍已达三十五万册。及唐代,皇家之收藏者,计二十万零八千册。一〇〇五年,当北宋中叶。第一部百科全书,包括各类书籍一千册,告成。总之有御纂丛书《永乐大典》之出世。此书搜集精选古代珍本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分装一万一千九百九十五册,为明初永乐皇帝(一四〇三——一四二四)所主持编纂。清时,乾隆皇帝所颁最具有大政治家风度之法令,为彻底审查现存未毁之书籍,其表面之目的为保存典籍,但其同等重要之目的,则在毁灭那些不满异族统治的著作,及其完成,搜集保存本来面目之著作三万六千二百七十五册,分成七部,即著名之《四库全书》。但乾隆皇帝同时又完成另一功业,他下令销毁全部或一部之书籍凡两千种,兴文字之狱二十余起,其著作人或翻革,或监禁,或流配,或处死刑,有时还得毁灭著作人的祖祠,而将家眷充作官奴官婢——这一切罪戾,都可由误用一字而起,《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卷帙浩繁,代表依据正统派标准认为值得保存的著作之选集。有许多著作仅在书目提要中予以简短的褒誉介绍,其本书却不收入《四库全书》俾永传不朽。真实具有创作价值的著作像《水浒》、《红楼梦》当然不蒙选入,虽《四库全书》中仍包括不少笔记,写些零星琐事,自历史考证以至雅茶名泉,神狐水怪,贞节嫠妇之记述,此等笔墨,均为中国学人之兴会所寄者。

  然则此等书籍,所写者为何事?试一检阅由《四库全书》流传下来的正统派图书分类编目法,极有兴味。中国书籍被分成四大部类:(甲)经、(乙)史、(丙)子、(丁)集。经部包括经籍和经籍注释书,此类工作曾耗费极大部分中国学人的光阴。史部包括历代通史、专史、传记、杂录、地理(包括游记、乡土志、名山志)、文官考试制度、法典、律令、书目提要,和历史批评。子部名称之由来,本系采自周代诸子,但其内容却包括了中国的一切专门技术与科学(有如西洋大学中之哲学院),其中有军事学、农艺、医药、占星术、天文学、巫术、卜筮、命相、拳击、书法、绘画、音乐、房屋装饰、烹饪、本草、生物学、儒家哲学、佛学、道家、参考书籍,和无数上述之笔记,包含杂乱无章的奇谈野乘,海阔天空,不可分类,凡宇宙间之现象都有记载,而尤多鬼怪神仙之说。各大书局亦有将小说归入子部者。集部亦可称为文学部,因为它包括学者的著述、文学批评,和诗词戏曲的专集。

  所谓科学之著述,试一审其内容,则觉其内质不如外表之动人。实际上,中国并无所谓专门的科学,除了经籍训诂与历史考证。这其实不过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供给埋头苦干者以研究园地。天文学,除了一部分天主教学者的著作,很相近于占星术,而动物学植物学很近似烹调术,因为许多动物果蔬是可食的。医学常处于卜占星相之列,所谓医卜星相。心理学、社会学、工程学、政治经济学都错杂包含于笔记中。有些作家的作品得列入子部的本草动物学类或史部的杂记类,乃他们的笔记显出较明显之专门特性,而受优越的待遇。但除了特殊超越的几部著作外,其精神与技术在根本上与集部所收的笔记并无多大区分。

  中国学者的发抒其特殊天才,简括地分循三条路线:考究、举子业,和经籍意识的文学。吾们可以依此把中国读书人分成三个典型,学者、破靴党、文学家。学者的训练和准备应试科举的训练是极不同的,是以早年须于二者之间加以抉择。有些举人——第二级官缺候补资格——竟至终身未读过《公羊传》(十三经之一),也有许多渊博的学者终身不能写一篇八股文以应科举考试。

  但中国老学究的精神是大可敬佩的。学究之最优秀者,具有欧洲科学家的精神,具有同样治学的毅力,献身学问不辞辛苦,然他们往往缺乏专门的科学方法,他们的著作缺乏西洋明晰的文体与确凿有力的理论。因为中国古来学术需要无限的艰苦,异常的博识,与几乎超人的记忆力,致使学者须穷其毕生之力以研习之,有几个学者竟能背诵卷帙浩繁的司马迁《史记》,自始至终,鲜有脱误。因为缺乏索引的工作,学者得一切仰赖记忆的积累。实际容易揭明出处的知识在任何百科全书中可能找到者,常被轻视,而优秀学者是不需要任何百科全书的。吾们固有许多鲜皮活肉的活动百科全书。临到探本溯源欲有所引证时,在昔时长闲的生活中,固满不在乎出于一时之记忆,抑或费全日工夫始寻获者。英国贵族常费其终日以纵犬猎狐,乐此不厌;而中国学者之兴奋失望于钻研考究,其情绪几与之相同。用此孜孜不倦的精神,巨大著作常由一人单独完成。如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郑樵的《通志》,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清初,一代大师顾炎武,当其考究文化地理时,常载书籍三车,随以周游四方,随时寻获与向说不符之实质证据,或从父老口中获得矛盾相反之故事——它的论据材料即多自此辈父老口中搜集者——他将马上在书上加以校正。

  这样的知识之探索,在精神上无异于欧美科学家底工作。中国学术中有某些范围适于艰苦工作与有条理训练的研究。这些学业可以下述数种为例,如中国文字之进化(《说文》),中国声韵之历史,古籍之校正,散逸古书之整理,古代仪礼、习俗、建筑装饰之研究,经籍中所见鸟兽鱼虫名目之分类,铜器石刻甲骨文字之研究,《元史》中异族名字之考究。其他依个别的癖爱,研究古代非儒家诸子哲学、元剧易经、宋儒哲学(理学)、中国绘画史、古泉币、回蒙语言等等。大体盖依赖其所受业之业师与当代专门研究风尚而定。满清中叶,值中国考据学艺达全盛期,搜集于《皇清经解》与《续皇清经解》之著述达四百种,凡一千余册,包括各种极度专门化之学术论文,在本质与精神上极类似现代大学之博士论文。不过其学术较为成熟,而著述经过时期较为长久。据著者所知,其中有一部著作经过三十年之著述期。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