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鲁迅 > 鲁迅书信 | 上页 下页
1934年4月24日致杨霁云〔1〕


  霁云先生:

  惠函读悉。所举的三种青年中,第一种当然是令人景仰的;第三种也情有可原,或者也不过暂时休息一下;只有第二种,除说是投机之外,实在无可解释。至于如戴季陶〔2〕者,还多得很,他的忽而教忠,忽而讲孝,忽而拜忏,忽而上坟,说是因为忏悔旧事,或藉此逃避良心的责备,我以为还是忠厚之谈,他未必责备自己,其毫无特操者,不过用无聊与无耻,以应付环境的变化而已。

  来问太大,我不能答复。自己就至今未能牺牲小我,怎能大言不惭。但总之,即使未能径上战线,一切稍为大家着想,为将来着想,这大约总不会是错了路的。

  专此布复,即颂

  时绥。

  迅上 四月廿四夜

  〔1〕杨霁云江苏常州人,曾在上海复旦中学、正风文学院任教。一九三四年曾收集、整理鲁迅集外佚文印行《集外集》。

  〔2〕戴季陶参看270925①信注〔4〕。他曾捐款修建吴兴孔庙,鼓吹“仁爱”和“忠恕”;又曾宣扬“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所谓“八德”,由国民党当局强令机关团体制匾悬挂于礼堂;一九三三年初又在南京东郊汤山修建别墅,命名为“孝园”,自称“孝思不匮”;他在担任国民党政府考试院院长时,于考试院内设置佛堂,在书斋内设置佛经佛像,持斋茹素;一九三四年四月他又去陕西扫祭文武周公墓,并以“救国救民”、“培国本而厚国力”为名,发出严禁“研究国学科学诸家发掘古墓”的通电。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