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鲁迅 > 集外集拾遗补编 | 上页 下页
《丙和甲》按语


  编者谨案:这是去年的稿子,不知怎地昨天寄到了。作者现在才寄出欤,抑在路上邮了一年欤?不得而知。据愚见,学者是不会错的,盖“烈士死时,应是十一岁”无疑。谓予不信,则今年“正法”的乱党,不有十二三岁者乎?但确否亦不得而知,一切仍当于“甲寅暮春”,伫聆研究院教授之明教也。

  中华民国十六年即丁卯暮冬 中拉附识

  ◇ 备考:

  丙和甲﹙文/季廉﹚

  学生会刊行的韦烈士“三·一八”死难之一的《韦杰三纪念集》到了,我打开一看,见有梁任公拿“陆放翁送芮司业诗借题韦烈士纪念集”几行字。旁边还有“甲寅暮春启超”六个小字。我很奇怪,今年(民国十五年)不是丙寅年吗?还恐不是。翻阅日历,的确不是甲寅,而是丙寅。我自己推算,韦烈士死时,二十三岁(见《纪念集》陈云豹《韦烈士行述》)。甲寅在烈士死前十二年。

  现在若无公历一九二六年同民国十五年来证明烈士是死在丙寅年,我们一定要说烈士是死在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那一年了。这样一算,烈士死时,应是十一岁。

  我们还可以说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的那年,同时在段执政手下作教育总长,或司法总长。──这个考证,也只好请研究系首领,研究院教授来作吧。大人先生,学者博士们呵,天干地支是国粹之一,要保存不妨保存,可是有那闹笑话,不如不保存吧。文明的二十世纪,有公历一九二几或民国十几来纪年,用不着那些古董玩意了。

  民国十五年十一月

  【注释】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语丝》周刊第四卷第三期。

   指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清末维新运动领导人之一。辛亥革命后,他是研究系的首领,当时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

   指韦杰三(1903─1926),广西蒙山人,清华大学学生,“三·一八”惨案死难烈士之一。

   中拉:鲁迅自署名。语丝社同仁在同陈源(陈西滢)的论争中,曾讥称陈为中国的“左拉”,针对《现代评论》所登陈的“闲话集成”“闲话拾遗”“随感录”等栏目,说:“昔者吾国左拉先生始创闲话,风靡天下,敝人顺应潮流,急起直追,设闲话部,聘请名师,加工制造,以鱼目之混,为狗尾之续。”﹙见1927年7月23日《语丝》第141期《随感录·小引》﹚这些栏目主持人以“右拉”的笔名发表了多篇杂文和按语。“中拉”自是从这二者称谓中演化而来。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