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鲁迅 > 集外集拾遗补编 | 上页 下页
随感录三则


  敬告遗老

  自称清室举人的林纾,近来大发议论,要维护中华民国的名教纲常。这本可由他“自语”,于我无涉。但看他气闹哄哄,很是可怜。所以有一句话奉劝:“你老既不是敞国的人,何苦来多管闲事,多淘闲气。近来公理战胜,小国都主张民族自决,就是东邻的强国,也屡次宣言不干涉中国的内政。你老人家可以省事一点,安安静静的做个寓公,不要再干涉敝国的事情罢。”

  孔教与皇帝

  报上载清廷赏衍圣公孔令贻“骑朝马”,孔令贻上摺谢恩。原来他也是个遗老!我从前听人说,孔教与帝制及复辟,都极有关系,这事虽然有筹安君子和南海圣人的著作作证,但终觉得还未十分确实。现在有这位至圣先师的嫡孙证明,当然毫无可疑了。

  旧戏的威力

  前次北京大学的谣言,可算是近来一大事件了。我当初也以为是迷顽可怜的老辈所为,岂知事实竟大谬不然,全是因为骂了旧戏惹出来的。主动的人,只是荆生小说里的一个李四,听说还是什么剧评家哩。我想不到旧戏竟有这样威力,是这样可怕。以前许多报章做了评论,多以为是新旧思想的冲突,真教鬼蜮暗中笑人!

  【注释】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一九年三月三十日《每周评论》出版的第十五号“随感栏”。原无总题,每则文末均署名“庚言”

  林纾:(1919-1924):字琴南,号畏庐,福建闽侯(今福州)人。翻译家。他曾借助别人口述,翻译欧美文学作品一百七十余种,在清末至“五四”期间影响很大。“五四”时期他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守旧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1919年3月18日北京《公言报》发表《致蔡鹤卿太史》(按:蔡鹤卿即蔡元培),指着提倡新文化是“覆孔孟,铲伦常”“叛宗篾伦”“人头畜鸣”“拾取李卓吾之余唾”等;并说:“公为民国宣力,弟仍清室举人”“今笃老尚抱守残缺,至死不易其操”。他还在1919年2月17日、18日上海《新申报》发表文言小说《荆主》,影射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说他们是“禽兽自语,于人胡涉”。

  公理战胜: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宣扬他们打败德、奥等同盟国是“公理战胜了强权”。

  衍圣公:从宋仁宗开始的对孔子嫡裔的封号。孔令贻,山东曲阜人,是孔子七十六代孙,袭封“衍圣公”。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后,他们积极参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活动。1919年春,他又入京向清废帝溥仪“祝嘏”,得赏紫禁城骑马。据同年3月3日《顺天时报》载:“衍圣公孔令贻,昨于一号上午,进东华门,乘坐二人肩舆,进内觐见。清帝在乾清宫招见,并在南书房赐宴,有世续及各师傅等作陪云”。

  筹安君子:指1915年8月发起成立筹安会的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六君子”。他们主张君主立宪,拥戴袁世凯称帝。其中刘师培写有《君政复古论》,发表于1916年1、2月的《中国学报》第一、第二期。

  南海圣人:指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清末变法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他反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民国后参加袁、张的帝制复辟活动,被当时的遗老遗少尊为“文圣”。文载1918年1月《不忍》杂志第九、十期合刊。

  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的略称,清朝顺治二年(1625)给予孔子的封谥.

  北京大学的谣言:指林纾、张厚载等对当时北京大学任教的《新青年》编者所造的谣言。据1919年3月4日《申报》载:“北京电:北京大学有教员陈独秀、胡适等四人驱逐出校,闻与出版物有关。”

  指当时北京大学法科学生张厚载,字豂子,中学时曾为林纾的学生,入大学后常在《晨报》第七版“剧评”栏发表旧剧评论文章。林纾在小说《荆生》末尾说:所编故事“闻之门人李生。李生似不满意于此三人,故矫为快乐之言以告余”。李生,即指张厚载。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