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梁启超 > 王安石传 | 上页 下页
执政前的王安石(上)(2)


  孙侔,字正之,王安石在扬州时的朋友。后来,他要随父母、兄长到温州去,临行前,王安石写了这篇《送孙正之序》,相互勉励。

  他在《李通叔哀辞》中说:

  “我的先天才华和品性,都在古人之下,后天又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也得不到朋友之间的相互砥砺和切磋,我也许只是一个走在归途中的人而已。……自从我得到通叔这个朋友之后才知道圣人的境界也是可以达到的。与李通叔的交往,不仅从他所说的话中得到启发,也从他的为人和做事方面获益匪浅。”

  他在《上张太傅书》中说:

  “我这个人很愚蠢,不了解事物的变化,唯一相信的就是古人。我听说古时候有尧和舜,他们的行为都是合乎正道,中规中矩的,讲的都是自然常理。我得到记述他们言行的书,在家闭门阅读,一点不知道疲倦。我的思想贯穿历史,在其中渐渐地扩展,小到没有缝隙,大到没有边际,就是要穷尽圣贤的道理啊。”

  他在《答曾子固书》中说:

  “当今迷惑世人的不是佛教,而是那些士大夫沉溺于个人的私欲,喜欢互相吹捧,不知道自我约束罢了。”

  他在《答李资深书》中说:

  “天下事物突然发生变故的情况是很多的,而古代的君子,或者拒绝这种变故,或者接受这种变故,他们的态度并不一样,但他们都是按照自己固有的想法,去应对所发生的变化,并不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自己。不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自己,所以,他们的行为有时好像就很可疑;而按照自己固有的想法去应对所发生的变化,他们的心里从来没有后悔过。像这种人,他们怎能把世俗的诋毁和赞誉放在心上呢?而我这个人,虽然做不到像古代君子那样,然而,却有这样的志向,但如果不是我们经常往来,讨论这些问题,我的这些话也不会这么坦率地说出来。”

  他在《答史讽书》中说:

  “学习可以使自己充实,所学知识,不是服务于国家,就是造福于百姓;不是传诵于当今,就是流传于后世。不幸,你的所学既不能得到国家、百姓的赏识,又不能在当今或后世流传,古代的人好像也并不感到遗憾。真正了解我的不是‘天’吗?这就是《易》所说的‘知命’吧。命这个东西并不仅仅关系着个人的贵贱生死,天下万物的兴盛与衰亡,都是命啊!孟子说,君子只是遵行法度等候命运的降临罢了。”

  他在《与王逢原书》中说:

  “君子对于学习,一定要有胸怀天下的大志向。然而,先要搞好自身的修养,然后才能在治理别人方面有所作为。我的自身修养搞好了,而能否在治理人民方面有所作为,就要看我的志向能否得以实现。我的身体似乎是被‘命’管着的,天下的治理与否,难道就不由‘命’来决定吗?孔子说:不了解‘命’就做不了君子。又说,他的‘道’能够通行,是‘命’,不能通行,也是‘命’。孔子的学说就是这样,有人以为孔子学说是为了入世做官而表现出急切的、忧心忡忡的样子,错了,错在把孔子的学说当作了做官入世的敲门砖,像这种不了解孔子学说的人还是有的。……我个人认为,孔子的心思不是为了入世做官而忧心忡忡。有人不同意我的看法,他们说,难道圣人忘了天下吗?我回答,这不能说是忘了天下。《易》中否卦的‘象’说:君子应该用崇尚俭朴的道德来逃避灾难,他是不能被利禄所诱惑的。其中的‘倒数第一阴爻’又说:拔茜草应该按照它的种类来拔,占问是吉。‘象’又说:拔茅贞吉(占卜的一种方式),立志在为君主。为君主,就是不忘天下呀。不能被利禄所诱惑的人,是了解‘命’的人。我虽然心忧天下,而‘命’却未必与你的志向是一致的,你虽然很想实现你的理想,但能够要求‘命’和你一致吗?……孔子所以极力主张君子要了解‘命’,不用为此担忧,就是想让人知道治世和乱世都是有‘命’的,君子的入世做官不应该太马虎,这样,先王的道才能够得到伸张。世界上有这样的人,他们明白应该了解‘命’的道理,却不能谨慎地对待进退,由此看来,他们还是不能坚守这样的道理呀。最初得到您的文章,特别珍惜您的才华。看到您衣衫不整的样子,坐下来谈话,却不谈自己的穷困,离开的时候询问您的情况,您一年到头都吃不上肉,却不肯轻易地向别人出售自己。这个世界上像您这样自尊自立的人有几个呀?我认为,真正了解孔子的学说又能自觉坚守这种学说的人,就是您啊。所以,我很愿意用我学到的知识来报效您。”

  《临川集》中的言论,与上面所引类似的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全部抄录了,只选择其中比较有特点的,可以借此了解王安石一生中自我完善,服务国家的来龙去脉。他的入世依据理法,他的隐退也不违背社会通行的道义,他的幼年贫困交加,历尽磨难,但从来没有因为这种情况扰乱他的心胸,他以卓越的才华自立于这个世界,把古今的学问钻研得很透彻并致力于实际应用。他得到皇帝的支持,以道来治理天下,使得“命”能眷顾他,让他的志向得以实现,他没有什么可以懊悔的。等到他以臣子的身份请求辞官回家时,又能淡然处之好像忘了世事的纷争。《礼记·中庸》曾说,只做自己职位之内的事,不做自己职位之外的事,不要因为某个职位而委曲求全,做自己不愿做的事。王安石就是这样的人。读了他的这些文章,从而了解到他的学问,是大有来历的。其中最重要的,就在于对“命”的理解,而又归结为按照理法行事等候“命”的到来,所以,他平生高风亮节,特立独行,做事情总是顺其自然,并不刻意强求。他的功名事业,也被看做他的本性要求他这样做的,并不将一丝一毫的成败得失掺杂在里面。这就是王安石所以为王安石啊!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