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梁启超 > 先秦政治思想史 | 上页 下页
第二章 政治思想四大潮流及研究资料


  春秋战国间学派繁茁,秦汉后,或概括称为百家语,或从学说内容分析区为六家为九流。其实卓然自树壁垒者,儒墨道法四家而已。其余异军特起,略可就其偏近之处附庸四家。四家末流,虽亦交光互影,然自各有其立脚点所在,故今惟以四家为一期思想之主干。

  四家思想之内容,当于次章以下分别详述,惟欲令学者先得一概念以为研究之准备,故先以极简单之辞句叙说如下:

  一、道家。信自然力万能而且至善,以为一涉人工,便损自然之朴。故其政治论,建设于绝对的自由理想之上,极力排斥干涉,结果谓并政府而不必要。吾名之曰“无治主义”。

  二、儒家。谓社会由人类同情心所结合,而同情心以各人本身最近之环圈为出发点,顺等差以渐推及远。故欲建设伦理的政治,以各人份内的互让及协作,使同情心于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发展,求相对的自由与相对的平等之实现及调和。又以为良好的政治,须建设于良好的民众基础之上,而民众之本质,要从物质精神两方面不断的保育,方能向上。故结果殆将政治与教育同视,而于经济上之分配亦甚注意。吾名之曰“人治主义”或“德治主义”或“礼治主义”。

  三、墨家。其注重同情心与儒家同,惟不认远近差等。其意欲使人人各撤去自身的立脚点,同归依于一超越的最高主宰者(天)。其政治论建设于绝对的平等理想之上,而自由则绝不承认,结果成为教会政治。吾名之曰“新天治主义”。(对三代前之旧天治主义而言。)

  四、法家。其思想以“唯物观”为出发点,常注意当时此地之环境,又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其政治论主张严格的干涉,但干涉须以客观的“物准”为工具,而不容主治者以心为高下。人民惟于法律容许之范围内,得有自由与平等。吾名之曰“物治主义”或“法治主义”。

  以上四段以思想性质为序,试取譬于欧陆各国国会席次,则道家其极左党,法家其极右党,儒家则中央党,而墨家则中央偏右者也。至其发生及成立年代,则儒家为传统的学派,成立最早;道家成立年代大有疑问,然最早亦当在儒家后,迟或竟在墨家后;墨家成立,确在儒家后法家前;法家发生甚早或竟在儒家前,而成立则在彼三家后。此其大较也。今次论四家之代表人物及其年代与著作。

  儒家宗孔子人所共知,孔子生春秋之末,当西纪前五五二至四七九年。世传其删《诗》、《书》,定《礼》、《乐》,赞《易》,修《春秋》。但《诗》、《书》、《礼》皆旧文,《乐》无文字,《易传》是否全出孔子尚有问题,确经孔子手定者惟《春秋》耳。吾侪研究孔子,不能克求诸其著述,惟当求诸其弟子及后学所记。所记最醇粹可信者,首推《论语》,次则《易传》,次则公羊氏所传《春秋传》。其二戴《礼记》各篇,成立年代早晚不同,最晚者实出汉儒手,且纯驳亦互见,当分别观之。要之,《论语》以外各书,若确指为孔子学说则尚容商榷,若认为儒家学说,盖无大过也。儒家至战国末有二大师,一为孟子,一为荀卿。年代具如前表所推定,孟子书有《孟子》七篇,盖其门人手记而大半曾经孟子阅定者。荀卿书有《荀子》三十二篇,其中或有一小部分为后人窜乱附益,要亦无逾越畔岸之处。故以此二书及前举各书贯通研究,便可见儒家思想之全部及其派分变迁之迹。

  道家言宗老庄,人所共知。但《老子》五千言之著者果为谁氏,《庄子》三十三篇之著者果为何时人,今尚为学界悬案未决之问题。旧说大率认五千言之著者为孔子所从问礼之老聃,果尔,则其人为孔子先辈,道家当在儒家前成立。虽然,问老聃著书之说从何出?不外据《史记》本传,然《史记》即以与太史儋、老莱子三人并举,不能确指为谁。(关于《老子》之疑问,可看汪中《述学》、崔述《洙泗考信录》及拙著《学术讲演集》中《评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墨子、孟子皆好讥评,而未尝一及老聃,其书中有“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等文,似是难儒家;有“不尚贤使民不争”等文,似是难墨家;有“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等文,似是难法家。以此推之,其书或颇晚出,要之,最早不能在孔子以前,最晚不能在庄子以后也。庄子年代,亦难确考。惟知其与惠施同时,约当孔子百年后。其书真伪参半,要皆道家言也。杨朱为道家重要人物,伪《列子》中曾详述其学说,虽未敢尽信,然舍此亦更无所资。别有许行一派,盖道家别出之附庸,其绪论见《孟子》中。

  墨家由墨翟开宗。翟盖孔子卒后十余年生,孟子生前十余年卒。其学说具见《墨子》五十三篇中。虽间有后人附益,然面目大致可见。其后学有惠施一派,专言名学,与政治较为缘远;有宋钘一派,专弘“非攻”义,为宣传墨宗政论一健将。两派著述皆无传,其绪论时见于庄、孟、荀诸家书中。

  法家成为一学派,时代颇晚。然所谓“法治思想”者,其渊源抑甚古。盖自“宗法政治”破坏以后,为政者不能不恃法度以整齐其民,于是大政治家竞以此为务。其在春秋,则管仲、子产、范蠡,其在战国,则李悝、吴起、申不害、商鞅之流,皆以法治卓著成绩。其事业与言论,往往诒影响于社会人心。其在野学者如邓析、计然之徒,时复以议法文谈法术显于春秋。逮战国末年,则慎到、尹文辈益精研法理。至韩非而集其成,斯则法家之所以蔚为大国也。今所存诸家书,当以《慎子》、《尹文子》、《韩非子》为斯学代表。《管子》、《商君书》虽非管仲、商鞅所作,然皆战国末治法家言者之所推演荟集,其价值亦与儒家之《戴记》埒也。

  四家重要之人物及著作大略如上。但犹有一事当注意者,各派末流,交光互影,其性质绝不如初期之单纯。故荀卿之言礼,与法家所谓法殆相逼近,韩非为法家巨子,而《解老》、《喻老》诸篇,盖粹于道家言;尹文亦法家,而“非攻”说则宗墨者。诸如此类,各家皆然,观异观同,是在学者之悬解也已。

  大政治家年表

  管仲相齐 (前708-643)
  子产相郑 (前543-522)
  范蠡相越 (前482-472)
  李悝相魏 (前424-387)
  吴起相楚 (前401-381)
  商鞅相秦 (前352-338)
  申不害相韩 (前351-337)
  李斯相秦 (前237-208)

  今先将四家重要旨趣分别论次,而别举数问题为各家所共趋或互诤者比较评骘于后,凡二十一章。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