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梁启超 > 中国国债史 | 上页 下页
中国国债史(2)


  转瞬至廿二年三月,日本第二次偿款期已迫近,而政府又已不名一钱(六月前所余出之三千万不知何往,若犹存者则再筹二千万足矣),于是复商借于外国。而前后五阅月,乃告成。计借定时,距付款日本之期限仅七来复耳(付款期为三月廿六日,至二月初十日始借定)。此次借款,情节最为离奇。初,中国既贷俄法之款,他国妒焉,啧有烦言,故当局定议第二次借款一百兆两,委诸英德两国,屡与英使欧格讷言之,英相沙士勃雷亦宣言相助。先是,有英国银行公司(一银行无力独承,故合数银行为一大公司,向中国承借)派代表人来会议。既垂成矣(廿一年九月事),十月中旬,忽有汇丰、德华两银行之代表人至京,乞英德两公使商请该公司代表人,略展订议画诺日期容以其隙,呈送节略,其人诺而去。及汇丰(实兼德华,省文,举其重者,下同)呈节略于户部,则年息五厘,八九五扣,以八十九两五钱为百两也,较诸俄保法债之款,增息一厘,而每百两多扣四两五钱,吃亏尤巨。当局大恚,力与驳诘。而彼持之甚坚,且有两公使为之后援,我当局遂拒绝之。而两使亦为决绝之照会,谓及今不早许,将来或再向借,必将于十零五之外,再与折扣。当局复觅前公司之代表人,已杳不知所往。而款既不能不借,得款之期又不能不速,乃别向美、英、德、法及犹太各公司密切筹商。十一二月间,各商麇至,争欲承揽。事杂言庞,不可方物。其间有上海一商,愿取息四厘,本银付足,不折不扣,当局大惑之。其余各呈节略,亦大略相同。然其人率非素封,并未尝受一公司之委托,或谋集公司而未成立,不过冀得我政府之许诺文凭以为号召,按诸实际毫无价值。至廿二年正月间,已一哄而散,当局者方旁皇无所为计,而法公使忽起而抵隙,强与当局论价。英使闻之,急代汇丰重申前议,愿以九十零五作一百,当局仍置不答,且宣言曰:“我第二次贷款,虽前曾许英欧使,谋诸英德,然我实有自主之权,惟利是择。”英使噤而退。或谓当时法使之干预,实我当局讽之,使为抵制也。时李鸿章力主贷法之议,而今上大反对之(《字林西报》云:李奉使陛辞,上询以贷银事,李曰:“贷法便。”上微哂曰:“汝欲以中国易福兰克乎?”李不敢复言。退朝后太后召见,亦以是询。李对如前,太后曰:“此皇帝所大不喜也。”李退至总署言之云云)。英相沙侯亦电英使,使严诘总署食言之咎,总署正踌躇不决,而法使之节略至。凡三条:一、中国贷款由法廷作保,与去年俄保法债无异;二、中国各新关收税事宜,改托法人经办;三、将桂、粤、滇三省特别权利让与法国。总署睹此,皇急滋甚,搓手顿足,无所为计。正思谢绝,而俄使又从而助其焰,恫喝万端,殆将决裂。当此之时,危不容发,而总税务司赫德亦恐议成,而法人竟夺其席也。乃急起而调停,与汇丰、德华代表人协商,晓以英国之利害,并代筹其获利之轻重,募集之难易,令照去年俄法原案,每百扣六,以九十四作一百,而照前此所索,增年息四厘为五厘,汇丰许诺,其事乃定。实丙申二月十日也。以上情节,据是年阳历3月28日上海《字林西报》所载访函也。余时在京师,所闻略同,惟其中曲折,或谓当局者一二人欲藉此自肥,授意该代表人,使留出特别之折扣云,事无实证,且其人与骨皆已朽,今无为明言也。而彼英商先遣一人馅我以有利之契约以相尝,既乃去不知所之,而旋出种种难堪之强硬手段。法人复因利乘便,将一举而以豚蹄易篝车。两造皆以本国政府盾其后,乘人之危,狡焉思启,所谓人心险于山川者非耶?而赫德遂以此市大恩于我而固其位矣。议定之后,汇丰、德华遂于3月26日以前,以八兆镑付日本,践第二次期限之诺,其余八兆,即五千万两,以付诸我政府云。夫前次所借尚余三千万,此次所借复余五千万,总数八千万矣,吾政府受之,而不知其用诸何途也。愿我国民要求政府予我以决算之报告,不得勿休也。

  未几而政府又不名一钱,于是有昭信股票之设。此实中国内债之嚆矢,而恐亦中国内债之末路也。昭信股票由户部发出,采各国公债之形式,凡为百两之券五十万,五百两之券六万,千两之券二万,都凡一万万两,订以二十年偿还,年息五厘。虽条理疏略,然就表面观之,不可谓非政体也。虽然,以若此之政府,本不足信;虽欲昭之,其乌可得?故应募者不过官吏,全由强迫,殆同报效,而每省亦不出数十万。以江苏之富,仅及百二十万,为全国冠矣,故政府之所希望卒不得达。追戊戌维新,首毅然停之,以免骚累,然计政府所已得者,亦不下二千万两。

  蹉跎蹉跎,至光绪廿四年春间,日本第四次偿款之期又迫眉睫。据《马关条约》第四条,则于本年六月以前,能将偿款总额悉数偿讫,可以豁免利息,且并第二次所交出之利息,亦以还我,而威海戍兵亦可早撤,故当局者毅然欲募外债以了此公案。据英国蓝皮书所报告,则自去年(光绪廿三年,西历1897年)阳历12月21日,俄人既以贷款餂我,其条件则九三折也,年息四厘也。其报酬则满洲及北省之铁路权也,罢总税司赫德,以俄人代之也。英人闻之,即复遣汇丰银行出名抵制。其月30日,英使麦端奴氏,以九四折五厘息之条件,提议于总署。其报酬则监督我财政也,由缅甸达扬子江之铁路权也,扬子江流域不许割让也,大连湾开作通商口岸也,扩充内地通商也,通商口岸免厘也。翌年春1月间(皆依原文记阳历,下同),我当局正与磋商,及25日而俄法两公使抗议大起。俄使曰:“贷款英国,是破势力之平均也。”法使曰:“南宁通商(按:所谓扩充内地通商中国,允开长沙、湘潭、南宁等处),侵我国之利益也。”两造交哄,势极汹汹。我政府疐后跋前,莫知所适。其月31日,当局者遂宣告各国,谓无论何国之债皆不借。2月1日,遂照会日本,求将偿款期延限二十年。时日本伊藤博文为首相,正值财政困极之时,冥然不应。月之6日,遂覆牒拒绝。我政府于是绝望。事闻欧洲各国益得有所要挟,日本政府不得已乃与英德提携,用汇丰(英)、德华(德)、正金(日)三银行之名义,贷十六兆镑于我,九四折,息四厘半。至是甲午一役之债务清。此次所借十六兆镑,以还日本偿款总额之半(一百兆两),而日本将前日已收去之第二、第三、第四次之利息还我,计由伦敦所付十一兆八千镑余,由柏林所付一兆镑,余出者尚三兆镑内外,约合华银二千万两有奇,而不知其用诸何途也。愿我国民要求政府予我以决算之报告,不得勿休也。

  廿四年之借巨债以先期清偿款也,其命意所在,一以罢威海日兵之驻防,一以图六年间利息之豁免也。虽然,威海夺诸日而授诸英,主权之不在我等耳,而英日何择焉。若夫利息,则《马关条约》订以五厘,就使五年计足,则总数不过二千五百万,而分六次摊还,还一次即豁一次之息,实计不过千余万耳。而借债之息四厘半,五年合计为息二千一百五十万,是坐亏千万之患。其无利于我者一也。日本偿款无折扣,而借债百两,仅得九十四,一转移间又坐亏六百万。其无利于我者二也。《马关条约》载明库平银若干两,且别订定,照光绪廿一年金银比价计算,以后分期完纳本息,亦用此价。盖一两值英金三先令三辨尼有奇,苟使照原约分八次偿还,至廿八年清讫,则此五年间银价下落,不至蒙其影响(廿八年团匪事件议和时,一两仅值英金三先令矣)。今借款镑亏,五年之间又坐耗千数百万,而后患且犹未已。其无益于我者三也。故当时汲汲于清还,实策之最失也。或曰:日本自改用金本位后,见银价下落之趋势,故速收此款,愈急愈妙。是殆一义。而各国之利用我危急以攫取利权,乃日聒吾前,冀得所藉手以染指,则无论为英、为俄、为德、为法,皆同此心也。以我国如醉如梦之外交家,安得不为所愚哉?为所愚犹可言也,而或谓当时我国当局者,实亦缘经手借款,得以染指,故宁牺牲国家之利益,求个人之利益焉,是则不可言也。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