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胡适 > 胡适文存二集 | 上页 下页
费经虞与费密(3)


  (五)孙奇逢给费密的手书(皆载《费氏族谱》)

  (1)

  老夫年忽九十,耳目气血衰耗,无以益吾子远来就正之意。念衰朽少承家学;先祖沐阳公与阳明高弟邹东廓之子讳美者同举京兆,得闻其家学。……老夫奉父命,从季父成轩公学。此渊源之所自,而尤得良友鹿伯顺之力居多。伯顺,深得阳明之学者也。

  老夫近见得学问一事原不在寻常数墨较量字句之间。建安、青田、姚江皆效法孔孟,虽不尽同,俱非立异。我辈只要眼阔心虚,实求自信,不必拾人颊吻,随人转移尔(癸丑春中)

  (2)

  此度留兼山草堂旬余矣。素不闻其师事者何人,友事者何人。今阅其著书,闻其持论,若久在江村侍讲席者。其论朱、陆异同,阳明之效诤论于紫阳,皆确有所见,不随人口吻。至论汉、唐诸儒有功于圣人,且有功于宋人,可谓汉儒知己。然此皆往事,犹有人论说。其论目前人,谓某非谏官,持论亦不必太激;某某当国而令小人溃决至此,亦未免不学无术:此皆予在江村四十年前所论说,此度若习闻之。此度既能世其家学,自能光大师说。老夫拭目望之矣。启泰氏又书。

  (3)

  王文成公之学,邹文庄公得之,传其子昌泉公,讳美。先大父敬所公,讳臣,与昌泉公同举嘉靖辛酉京兆榜,得闻其家学,暨其著述,以授先季父司训公,讳丕基。不肖逢奉父命从受学,尤得吾友鹿忠节,讳善继,切磋之力。成都费密事予山中,因述付之。癸丑春日。

  (4)

  从来聚首之难!然间此覆载照临,犹比屋而居也。此度勉之!临路手书。启泰。

  (六)费密答李塨的书(载《恕谷年谱》)

  费氏家学与北方颜李学派有无关系,这是很可注意的问题。李塨的《恕谷年谱》卷二,记康熙戊辰(1688),李塨三十岁时,费密六十四岁时,李塨寓书费燕峰论学。自注云,“燕峰,名密,字此度,成都人,博学能文”。费氏复书亦载此卷中,今附录于此。

  是时李塨未曾到南方,已知费氏之名,可见费氏在当日的名闻不小。后来康熙甲戌(1694),李塨三十六岁时,费氏又有论学书给李氏,今不存。次年(1695),李塨南游,过扬州,拜蔡瞻岷廷治(刻本讹作蔡瞻治岷,今正),与颜习斋《存学》大旨,瞻岷击节称是。拜其师费此度,病不能会,遣其次子滋衡(锡璜)来谒”。(《恕谷年谱》卷二)那时费密已七十一岁了。

  古经注疏自王介甫始变。当时天下皆从王氏学。绍兴初,程氏始盛;然与介甫异〔者〕亦止静坐义利之辨。陆子静不喜程正叔,朱元晦独尊二程。两家门徒各持师说。元晦弟子尤众。至正中,陈君采(樵)又以为与洙泗不同,著《淳熙辟谬》。永乐间,以元晦国姓,尊行其所传,而圣门旧章大变。先辈有古学者,无不诤论。王伯安更远绍子静。故嘉靖万历以来,学者不入于穷理,即入于致〔良〕知。古经本旨荒矣。夫即物穷理,承讹既久。良知哗世,又百有余年。朱也,王也,各自为旨,违悖古经,蔽锢后世,陷溺胶庠。而其言在天下,已如江如河,莫之可遏。密著《中传录》,《圣门旧章》;而世习宋传,举科已久,未求古注,反似创言,易生毁谤。虽然,乌有圣人之古经任后世颠倒窜乱,遂为臆说所绝而不重还旧观与?

  今得有道师弟,以高明沉深之才,出而力追古学,拨正支离。自兹以后,弘儒硕识必剖诤满世,宁非圣学一大快乎?古之名儒多在北方,以诚实有力能任圣道也。望之,望之!

  (七)费氏父子的学说

  (1)费氏家学与道统论

  费氏父子都长于历史知识,故他们第一步便要打破宋儒的“道统论”。道统说始于韩愈,他说“尧以是传之舜,……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宋时,蔡京极推崇王安石,说他“奋乎百世之下,追溯尧、舜三代,……与孟轲相上下。”程颢死时,程颐作他的行状,说他是孟轲后一人。至朱熹作《三先生祠记》,他说:

  自邹孟氏没而圣人之道不传,世俗所谓儒者之学,……浅陋乖离,莫适主统。……濂溪周先生奋乎百世之下,乃始深探圣贤之奥,疏观造化之原,而独心得之;立象著书,阐发幽秘,词义虽约,而天人性命之微,修己治人之要,莫不毕举。河南两程先生既亲见之而得其传,于是其学遂行于世。(此《袁州州学三先生词记》,淳熙五年。参观同类的《祠记》甚多。)

  又他的《中庸集解序》说:

  《中庸》之书,……孟子没而不得其传焉。……至于本朝,濂溪周夫子始得其所传之要,以著于篇。河南二程夫子又得其遗旨而发挥之,然后其学布于天下(乾道癸巳)

  又《大学章句序》:

  孟子没而其传泯焉,……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传,实始尊信此篇而表章之(淳熙己酉)

  又《中庸章句序》:

  及其(孟氏)没而遂失其传焉,则吾道之所寄不越乎言语文字之间,而异端之说日新月盛;以至于佛、老之徒出,则弥近理而大乱真矣。然而尚幸此书之不泯,故程夫子兄弟者出,得有所考以续夫千载不传之绪,得有所据以斥夫二家似是之非。(同上年)

  这叫做“道统论”。这种道统论一日不去,则宋、明理学的尊严一日不破。孙奇逢的《理学宗传》只是一种因袭的道统论,他说上古的道统(宗传)是:

  (元)羲皇 (亨)尧舜 (利)禹汤 (贞)文武周公。

  中古的统是:

  (元)孔子 (亨)颜曾 (利)子思 (贞)孟子。

  近古的统是:

  (元)周子 (亨)程张 (利)朱子 (贞)王子。

  这竟是海智尔的哲学史观了!故他的“宗传”以周,大程、小程,张,邵,朱,陆,薛瑄,王守仁,罗洪光,顾宪成十一人为正统;余人自汉至明皆为附考。他的特别贡献只在把王守仁作为程、朱的嫡派。此外全都是因袭的,并且是更坏的(因为更详密的)道统论。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