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傅斯年 > 东北史纲 | 上页 下页 |
甲 地望 |
|
下 分解 甲 地望 夫余 夫余初灭于慕容氏,继并于靺鞨,渤海之夫余府,其故地也。夫余府入辽为黄龙府,《旧五代史》谓其北至混同江仅百里,明其当在今长春之东北。辽之黄龙府入金属上京路,曰隆州[金天眷三年,改黄龙府为济州,置利涉军。天德四年,改名济州路转运司。大定二十九年,改名隆州。贞祐初,升为隆安府。(见《金史》)],入元属辽阳省开元路,入明属三万卫。今吉林省长春、农安、扶余等县,皆本土也。若言夫余四至,则地方二千里,不可但以黄龙府故地当之。《魏志》所谓“于东夷之域最平敞”者,明其当今吉林西境、黑龙江南境,或兼及洮南一带之大平原,其曰“多山陵广泽者”,明其兼有吉林省中部之山泽,或兼及兴安岭之南端。《后书》《魏志》皆谓其在玄菟北千里,不曰辽东,足征其区域括有今松花江东岸之地。 挹娄 按,挹娄地望,《后书》《魏志》言之甚明。西界夫余,东临大海,南接沃沮,北不知其所极。盖当今吉林省之东部,黑龙江省之东部,俄属东海滨州之大半及阿穆尔州。西向南向皆无与中国辖境接壤处,故与中国之关系甚少。《满洲源流考》以为兴京(今兴宾县)亦是肃慎之一地者,乃误以后来勿吉之范围逆论挹娄。且《满洲源流考》是清代官书,清代认肃慎为其远祖,故不免为之夸大。挹娄是散漫之部落,非一国家,故无都城可言。《松漠纪闻》谓“古肃慎城四面约五里余,遗堞尚存,在渤海国都三十里,以石累城脚”。既以石脚为城,四面约五里,必非汉时之挹娄所能有,盖亦是勿吉时代之经置也。[渤海都城在今宁安(宁古塔),则此所谓肃慎城,当亦在宁安附城。] 高句骊 句骊 按,《后书》高句骊与句骊同在一卷而分传,《魏志》无句骊传,其高句骊传乃与《后书》之句骊传相同。盖句骊本不止一部,其一曰高句骊,汉武时以为县,即昭帝始元五年玄菟郡移治之所。西汉末,句骊一支名小水貊者,渐强大,遂袭用高句骊之故名,然与汉武时名县者并非一部。高句骊既于西汉末有此重大之兴替,其疆土亦历代有变迁。下节详论之。 沃沮 沃沮之地望,按以《后书》《魏志》所记,盖当今朝鲜东北境,即咸镜道一带,并及吉林东南之区域,以至俄领东海滨州之南部。东沃沮者,大体在今咸镜道地及吉林东南端,北沃沮当在东海滨州之南部。沃沮非如夫余、句骊为一国家,乃是分散之部落,其民则民也。《辽史志》:“海州南海军,本沃沮国地,有沃沮县。”此地已不可考,然渤海以来所谓率宾,当即沃沮之本体。 境在汉属乐浪东部都尉,即金刚山脉迤东之地。大体当今朝鲜之江源道,北涉咸镜道与沃沮界,南涉庆尚道与辰国接。 三韩 三韩为辰国及其西邻部落之演变,对于汉人及部或可称朝鲜半岛之土著混合体,其文化较人为低。其地望当今庆尚全罗两道,盛时盖并有忠清道。《魏志》云“韩在带方之南”,明其北不至京畿道地。 三韩之分界今已不可寻,其相对之位置则甚明。东部为辰韩,西部为马韩,介于二者之间而位置偏南者为弁辰。南北朝时所谓任那者,当即以弁辰故地为大体。(《东国文献备考》所载历代疆域,既无图以表之,且年代每不标明,颇难采用,今故从略。)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