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邓中夏 > 中国职工运动简史1919~1926 | 上页 下页
第十三章 省港大罢工(6)


  这次罢工的意义与教训

  这是一个为世界职工运动有史以来所未闻见的长期罢工,它的意义的确超过“罢工”以上。很明显的这个罢工在中国大革命的广东时代,无疑的起了无产阶级的领导作用。省港罢工委员会本身的确有独立的政权性质(香港帝国主义所骂的“第二政府”),它当时在南中国的确成了各社会民众团体的总领袖,它在广东的地位的确有举足轻重之势,它的影响的确是巨大无比。也就因此使广东方面全省工人组织起来,全省农民(九十四县之中有八十五县)也组织起来。共产党由四百余人的小团体一变而为上万数的真正群众的政党;以致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政治上得到巨大的威信。幼弱的国民党、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更是得到省港罢工的帮助,巩固了革命根据地,统一了广东,实行了北伐,使革命高潮推向前进。所以省港罢工的意义,的确是不能以“罢工”的意义来解释的,因为它超过了“罢工”的意义以上了。

  省港罢工的策略是不是有错误呢?如就罢工范围内所有主要的策略来说,我们直到现在始终还未发现错误,认为是正确的。关于个别的局部错误,当然是不免的,但与根本策略无关。的确省港罢工所采用的策略达到了最高的形式,不是工厂范围的形式,也不只是国内范围形式,而是国际范围的形式,这在中国,这种罢工策略之最高形式,应该说是自省港罢工才开始的。我们要说这些策略便是我们的教训,读者可自去领会,这里不重说了。

  省港罢工遗传下来的种子,直接影响到一九二七年十二月的广州公社的诞生。

  注释

  [1]参看“国家与革命”,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三年版,第一三一页。

  [2]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一九二一年。此处及第二章所说“一九二〇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系指共产主义小组而言。

  [3]据当时报纸和一九四九年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出版的《朝鲜民族解放斗争史》所载,均为三月一日。即举世闻名的朝鲜“三一”运动。本书所载二月,当系三月之误。

  [4]蒋先云同志在一九二七年武汉国民政府军队北伐河南时作战牺牲。

  [5]陈系指陈炯明,孙指孙中山。

  [6]据一九二六年五月出版的《向导》周报第一百五十五期所载,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代表有组织的工人二十万。

  [7]吴指吴佩孚,靳指靳云鹗。

  [8]路矿指安源煤矿和株萍铁路。

  [9]见一九二三年四月出版的《向导》周报第二十二期刊载的陈独秀所作《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一文。

  [10]见一九二三年十二月出版的《前锋》月刊第二号刊载的陈独秀所作《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一文。

  [11]据一九二五年八月北京民国大学出版的《五卅惨案调查记》所载:死者八人,受伤者十六人,被拘捕者七十五人。

  [12]根据一九二七年六月上海建国书店出版的《工人运动》所录该决议案原文,本书此处遗漏如下的几个字:“斗争中,各国资产阶级”。

  [13]据一九二五年五月十七日出版的《向导》周报第一百一十五期刊载的罗亦农五月九日广州通讯《中国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之始末》一文所记为张纛。

  [14]据同上刊物所载为马超俊。

  [15]据同上刊物所载为苗凤鸣。

  [16]据同上刊物所载为谌小岑。

  [17]参考第一四九页注释。

  [18]据一九二五年七月北京《晨报》出版部出版的《五卅痛史》所载:自五月三十日至六月十日,“总计十二日之内,英日人在上海九次枪杀我国人,当场立毙及因伤毙命者,凡六十余人,重伤者凡七十余人,轻伤者则不计其数。”正式列入上海学生法律委员会及上海地方检察厅调制的死伤调查表里的是死者三十二人,伤者五十七人。

  [19]据一九二五年八月北京民国大学出版的《五卅惨案调查记》所载:据当时地方警察厅和地方检查厅两厅的调查:死者十名,受伤者二十一名。后据学生会调查:阳逻捞获被枪杀之尸体二十五具,连同前十名共死约近四十人。

  [20]铁路工人和海员工人的罢工对平定刘杨战争的巨大支援,按著者原来的编写计划是要写在“广东时代极盛期”一章(见“著者申明”)中,后来因著者忙于革命的实际工作,原来的编写计划未能实现。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