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外国文学 > 纪德作品集 | 上页 下页
纪德

1947年,意大利马焦雷湖畔,安德烈·纪德与女儿卡特琳
1947年,意大利马焦雷湖畔,安德烈·纪德与女儿卡特琳

  安德烈·纪德(Andre Gide,1869年11月22日~1951年2月19日),法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保护同性恋权益代表。主要作品有小说《田园交响曲》、《伪币制造者》等,散文诗集《人间食粮》等。194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

  安德烈·纪德(安德烈·保尔·吉约姆·纪德)(Andre Gide)1869年11月22日,生于巴黎,他是独生子。父亲在巴黎法律学院任教授;母亲是富家闺秀,笃信天主教新教。纪德早年体弱多病,异常敏感。十一岁时丧父,由母亲抚养并给予清教徒式的教育,酿成了他的叛逆性格。从十五岁起,他对舅父的女儿玛德莱娜产生了纯洁的爱情;但是六年后,玛德莱娜拒绝了他的求婚。创作于1890年,于次年发表的处女作《安德烈·瓦尔特的笔记》(Les Cahiers d'André Walter,就是他给自己家庭和玛德莱娜的最后通牒,反映他这一时期的思想。

  在1893年-1894年,纪德在非洲北部旅行。他在阿尔及尔与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结识,并在后来意识到自己的同性恋倾向。

  他参加了殖民部组织的一次行程,并以此为基础创作了《刚果之行》(1927年),其中批判了殖民体系的不公。

  1895年1-5月,再次去阿尔及利亚旅游。5月31日,母亲去世。6月17日,与表姐订婚。10月,在库沃维尔于表姐玛德莱娜·隆多结婚。婚后两人旅行,游历瑞士、意大利、阿尔及利亚。出版《帕吕德》,这是一部成功小说,有一点新古典主义的影子。

  1896年,他成为一个位于诺曼底的公社的市长。1908年,纪德参与创建了文学杂志 La Nouvelle Revue française(新法国评论)。

  1897年出版的散文诗集《人间食粮》。

  1914年同盖翁一道游历意大利、希腊、土耳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纪德全力投入“法国、比利亚之家”的工作,救助占领区的难民。

  1916年与朋友的儿子马克·阿莱格雷发生同性恋关系。

  1921年4月18日,与伊丽莎白·冯·赖赛尔贝格的私生女卡特琳·冯·赖赛尔贝格出生。

  1923年他与另一个女人生育了一女,取名为凯瑟琳。他的妻子Madeleine于1938年去世。后来他用自己名义婚姻的背景故事创作了小说《背德者》。

  1924年当他在“田园牧人”(Corydon)开发行版中为同性恋辩护时,遭到了广泛的非难,他后来将之看成自己最重要的作品。

  1925年同马克·阿莱格雷乘船到刚果、乍得旅行考查,历时近一年。回国后撰文猛烈抨击殖民制度,引发议会辩论,媒体论战,政府派人去非洲调查。

  1925年后,他开始为罪犯争取更人道的生存环境。

  从1926年7月到1927年5月,他与侄子在法国近赤道的非洲殖民地旅行。在回法国之前,他又游历了现在的刚果共和国,中非共和国、喀麦隆。他在《刚果之行》(Voyage au Congo)及《从乍得归来》(Retourdu Tchad)中都涉及了他的漫游。

  在其中,他批评了法国当局的殖民政策,揭发了殖民当局的种种罪行和法国商人在刚果利欲熏心的行为并希望改革。他特别强烈批评了“大特权政权”(régime des Grandes Concessions),例如在此政权下殖民地的一些部分归法国公司所有,那些公司可以任意剥削此地区的所有自然资源,特别是橡胶。

  1930年,他迅速成为了共产主义者,但在1935年访问了苏联后对共产主义的幻想破灭。回国后先后发表了《访苏归来》和《再谈访苏归来》,表达了对共产主义的失望。他对于共产主义的批评使他失去了许多社会主义者朋友。这种情况在他1936年公开表示与共产主义断绝关系后尤为严重。

  194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为了他广包性的与有艺术质地的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他以无所畏惧的对真理的热爱,并以敏锐的心理学洞察力,呈现了人性的种种问题与处境”。

  1951年2月19日,安德烈·纪德因肺炎在巴黎病逝。

  ***

  在纪德的内心世界里,充满了禁欲与享乐、灵魂与肉体、个人幸福与社会规约、信守道德与蔑视戒律、寻求信仰与悲观焦虑的深刻矛盾。

  纪德通过宗教和性这两个主题,表达了他在追求自由和真理的道路上,面对灵与肉、社会道德规范和自由信仰之间的矛盾冲突。为了解决内心的矛盾,他选择了写作和旅行,试图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得到平静和谐。纪德在旅行中尝试每一种可能,在写作中让人物展现他内心的冲突,并且让他们践行他自己内心的每一种可能性的选择。他尝试通过东西方文明的探索和自我书写的方式,让人们去了解他的一切,进而展示人的复杂性,这是作者自己内心矛盾的折射,是作者对人生、对社会思考后的感受书写。这不仅扩展了作品含义的多重性,展示了人们性格的复杂性,也增强了作品的生命力。

  在纪德的作品中,反叛与赎罪两个主题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纪德具有空前强烈的反叛意识,同时又具有十分浓厚的宗教意识,母亲的宗教传统对他产生了刻骨铭心的重大影响,因而他在每一次反叛之后,都会带来难以言尽的心灵忏悔。

  纪德毫不犹豫地让自己的行为和作品介入到时代的斗争中,他激烈地反对殖民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谴责极权统治,为同性恋辩护,主张打破禁锢人性的清规戒律。

  纪德的创作兼容并蓄,表现出异彩纷呈的多种文学流派的风格,他有的作品是自然主义的,有的作品是象征主义的,有的作品是惟美主义的,甚至有的作品还是荒诞主义的。

  纪德笔下的人物几乎总是陷入一种预设的欲望与道德的两难境地而无法解脱,在人格上也表现出二元对立的结构,这似乎演绎了纪德自身的内在困境,“无论说什么或者干什么,我好像总是被分成两半,一半在后面看着另一半在前面犯错误,在看笑话,无动于衷,或者扇耳光,喝倒彩。当一个人是这样地被撕成两半,他是无论如何不能有一颗诚实之心的,甚至无法理解诚实二字为何物”,确实如此,纪德一生就像米歇尔一样在道德责任与真诚自我之间,努力寻求一个平衡的支点。所以,纪德笔下的人物,某种意义上讲是作家自我内在困境的想象物,它以一个相似的灵魂,用来否定作家自身内在的分裂,以找回人性失却的天堂。

  纪德一生所接受的思想是杂驳的,混乱的,自相矛盾的。他先后接受了惟美主义,象征主义,自然主义,甚至还多多少少有一点存在主义意识。他极力寻找艺术之美,同时又强调美与道德无关,这显然来自于惟美主义者王尔德和象征主义者马拉美的影响。写作成为了纪德发自内心的根本需要,至少从他一生的艺术追求来看,纪德人生价值的主导倾向还是他早年所接受的惟美主义。同时,纪德的道德观又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既包括对旧道德的批判,又包括对电气化时代新道德的困惑,因而他才会如此地自相矛盾。事实上,由于母亲的强烈影响,宗教从幼年时代就植根于纪德的内心深处,所以他内心冲突异常激烈,而纪德的许多作品都是对自己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的描写。更为重要的是,纪德深爱着福楼拜,他探索的重要主题就是个体的自然人如何使得天性得到完善和发展,而不是社会人应该具备何种伦理道德。也正由于他对自然人的关注,所以他也就被道德君子们斥责为道德危险分子。或者说,纪德关注的焦点仅仅只是人的道德、人的本性和人的命运,他提出了问题却默然不作解答。有时他也喋喋不休地阐释自己对人的见解,目的却不是为了教化引导读者,而仅仅只是用来透彻地理解自己。他的作品是对人的生存经历的各种可能性的展示,而不是对人作出评价,这种公正客观的艺术姿态也就使得他的小说非常接近于新闻类体裁。

  在西方现代文学史上,纪德第一个把荒诞大量地运用于法国文学,更为重要的是,荒诞在他眼里远不止是一种文学技巧,而且也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从法国文学发展史的历史轨迹来看,纪德就是一座联接古典与现代的桥梁,他既是19世纪巴尔扎克、雨果、福楼拜和波德莱尔、马拉美的文学传统的忠实传承者,又是新一代文风的伟大开创者。

  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萨特、加缪等众多思想家、文学家,他们都曾将纪德视为自己的精神导师。

  萨特在悼念纪德的文章中写道:“他为我们活过的一生。我们只要读他的作品便能再活一次。纪德是个不可替代的榜样,因为他选择了变成他自身的真理。”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