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谷崎润一郎 > 阴翳礼赞 | 上页 下页


  其原因之一,大概是由于采光与照明设备所造成的“光亮”之故。

  事实上,可以说如果没有“暗”这一条件,就不可能显示漆器之美。现在制成了一种白漆,可是自古以来漆器只有黑色、茶色、红色,而这些都是由几重“暗”堆积而成,这也可以想象为在四周暗黑的包围中必然会形成这种颜色。看到华丽泥金画熠熠生辉的涂蜡首饰盒、小书橱、棚架等,会感到多么花哨刺目而心神不宁,甚至觉得俗不可耐,但这些器物的空白处若涂以深暗色,试以一缕灯光或烛光取代太阳光与电灯光,则花哨刺目的器具立即会变得深沉凝重。

  古时工艺师在这些器具上涂以漆而描绘泥金画时,一定在头脑中想到这样黝暗的居室及处在微弱灯光中的效果;奢侈地用上金色,也是考虑到要在那“暗”中浮现的情景与灯光反射的程度。

  总之,观赏泥金画,在那光亮的场所是不可能立即洞观其全貌的,必须在黝暗处观赏其各部分时时、点点地放射底光的情景,其豪华绚丽的模样,大半隐于“暗”之中,令人感到不能言喻的余情韵味;而且那种熠熠生辉的表层光泽,在暗处静观,只见烛光摇曳掩映;而在幽静的居室观赏,又觉得清风徐来,不由地诱人遐想。在那幽暗的居室内,若无漆器陈设,则烛光与灯光所幻化的光怪陆离的梦境、灯光摇曳的夜的脉搏,其魅力将如何地被抹杀殆尽啊!

  这真宛如在席子上有几道小川流滴,池水轻盈地在这边那边捕捉灯影,而纤细的涓涓流水在清夜的玉体上描绘泥金画那样,纺织着绫罗绸缎。

  陶器虽也可用作食具,但陶器没有漆器那样阴翳深沉。陶器一拿上手,就感到重而冷,且传热快速,因之不宜盛热的食物,而且会发出咯吱咯吱的音响;而漆器则手感轻柔,且无可厌噪音。我最喜欢手执杯子时手掌所承受的饮料重量的感觉与微暖的温度,有仿佛手抱初生的肥胖柔嫩的婴儿时的快感;饮料用具现在仍用漆器,的确是有一定道理的。

  陶器则不然,第一,陶器杯一揭开盖子,杯中液体的质与色即一目了然,而漆器的妙处则在于揭开杯盖,将杯子送到嘴边时,才看到幽暗深奥的杯底处几乎与杯子相同颜色的液体优游闲静地沉淀其中。

  这一瞬间的感觉,如何地优闲愉悦啊!

  人们虽不能明辩杯中“暗”里有何物,但液汁顺畅地在流动,可以从手感中体会;杯子边缘渗透着些微水汽,由此感知温暖的气流正在涌升;这气流带来的馨香,在送入口中之前细细品味,即可隐约地预感到杯中物的异常美味。

  这瞬间的心情,比之饮用浅白色器皿中所盛的西方化液汁,何啻天壤。可以说这是一种神秘的、富有禅味的心灵的享受。

  我将汤碗放置桌上,汤豌仿拂发出细微的鸣声沁入耳际。

  我边听宛如远处虫鸣样的细微音响,边品尝食物的滋味,总感到自己进入了三昧境界。精通茶道之士听茶水鼎沸声便联想到山顶松风,而进入无我境界,我此时的思绪大概也与之相似吧。

  有人认为日本菜肴,与其说是食物,不如说是观赏物品,而我则以为不仅如此,且可视为冥想的对象。我以为这是在“暗”里闪烁的烛光与漆器合奏出的无声音乐起的作用。

  漱石①先生在《旅宿》中赞美“羊羹”的颜色,那不也是冥想的光色吗?玉一般半透明的朦胧的表层,仿佛其内部深处在吸取日光,如梦境般衔着微光;那种色调的深沉复杂,西方点心绝不能与之比拟。奶油等物与之相比,那是如何的浅薄、单调。

  ①指日本有名作家夏目漱石。

  但是羊羹放入涂漆果盘,在那朦胧、微暗的底部,其色泽也同样会引起遐思冥想。人们口中含着冷凝润滑的羊羹,会感觉到室内的黝暗仿佛变成了甜美的固体而在舌尖融化,实际上不是那么鲜美的羊羹,此时也会令人觉得增添了异样醇厚的美味。

  总之,菜肴的颜色,任何国家都讲究与盛器的色彩、墙壁的光泽相调和;特别是日本莱,在光亮的场所,用雪白的器皿盛装,至少会减少一半食欲。例如我们每日早晨喝赤褐色酱汤,一想到场的颜色,就可知道这是古代在那微暗的房屋中研制而成的。

  我曾被邀参加某次茶会,端上来一碗酱汤。平时随便饮用的那种稠糊的赤褐色场汁,在摇曳、隐约的烛光映照下,沉淀在黑漆的碗底,令人感到富有深沉优美的色彩。

  此外,在大阪、京都,炒菜都用浓酱油烹调,那种胶稠的光亮液汁,多么富有“阴翳”色彩而与“暗”相调和啊!

  但白色酱油、豆腐、鱼糕、山药汁和白生鱼片等纯白色的食物,如置于周围雪亮的房屋里,那就难于显示其本色了。

  白米饭如盛入黑漆光亮的饭桶里,置于暗处,一看就会引起美感而刺激食欲。那刚刚烧煮的雪白米饭,一揭开锅盖,饭香扑鼻而来;盛入黑色容器,看到一粒一粒宛如珍珠闪闪发光的饭粒,凡是日本人谁不感到这米饭是多么珍贵啊!

  如此想来,我们知道我们的饮食常常是以“阴翳”为基调,与“暗”有着切不断、离不开的关系。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